书城历史阳谋三国
3637000000036

第36章 郭嘉谋皇甫

“忠者,是为陛下尽忠而不背叛;顺者,是为陛下驱驰而不违背。此二字是陛下对典韦的期望,也是典韦性格的真实写照。陛下取得字,妙啊!”郭嘉在一边说道。

“奉孝出了一趟洛阳,怎么学会溜须拍马了?莫不是在典韦家里,吃多了野味,变得油嘴滑舌了?”刘辩调笑道。

“哈哈……”郭嘉笑道:“忠顺倒是打得一手好猎物,臣这一次出去,若非有王命在身,真想得在陈留吃一辈子典韦做的猎物呢!”郭嘉嬉笑道。

“浪子。”刘辩早就熟悉郭嘉性格,笑骂道:“你郭大浪子贪着口腹之欲,岂不知朕也会烤制猎物?”

“恩?”郭嘉一阵疑惑。“都说君子远庖厨,陛下还想亲自操刀?”

“君子远庖厨不假,不过亚圣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君子远庖厨,是不忍见杀生牲畜之像,远庖厨者,为的不过是眼不见为净。现在被一些人曲解了,弄得好像男子都不能下厨一般。若是如此,那朕早年在宫外的时候,岂不早都饿死了?”刘辩辩道。

“陛下真知灼见,羞煞了那些老顽固啊!”郭嘉赞道。

“等去了并州,朕若是有了时间,请你吃草原羊肉。”刘辩笑道。

郭嘉笑呵呵的应了一声,并说要美酒佐食才好。

“奉孝回来这些日子,听到什么风声了吗?”刘辩突然开口道。

“陛下可是说大将军府上的事?”郭嘉看刘辩点头,然后继续说道:“袁本初建议大将军召四方兵士进京了。”

“不错,就在昨天,赵岐老大人从并州给我发来密报,说大将军派张杨和张辽二人,虽说大将军是暗中派遣的,但是还算瞒不过并州的耳目。张辽是武猛都尉丁原的下属,再加上丁原做过并州刺史,素有声誉,所以能募到些兵士。”刘辩说道。

“陛下所言甚是,陛下可曾给赵岐大人下过什么指示?”郭嘉问道。

“张辽此人朕倒是有些耳闻,武艺略逊子龙,但是统兵确实十分厉害。朕想着要不把他留在并州,等朕去的时候再做处理。”刘辩说道。

“能得陛下如此推崇,想这张辽不是泛泛之辈,不过此事还要谨慎对待,不能让大将军发现端倪。至于张杨,臣听说他已经募兵快结束了,想来也快到京师周围了。”郭嘉分析道。

“现在洛阳西北河东郡有董卓的凉州军,北面河内郡有丁原的并州军。洛阳城外又为了一圈北军和西园的人马,这可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层层包围啊!拱卫王室,此言不虚啊!”刘辩冷笑自嘲道。

“陛下的计策都谋划的好好的,又有我等文臣武将为陛下驱驰,定然能脱出重围,龙入大海。”郭嘉闻言一笑。

“现在有几个事情要处理,奉孝帮我出出主意。”刘辩征询道。

“陛下请说。”

“第一件就是怎么能秘密把杨璇老大人给我送到并州。”

“陛下是需要想个名目?其实不必那么麻烦。现在杨大人都病了这么长时间了,不能说话,不能动弹,在那群唯利是图的人眼中,老大人已经过气了。除了刚开始的的时候,那些人来探望,现在还有谁关注呢?洛阳虽然被围得像铁桶一般,但是要是运送杨大人出去,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更何况王剑师和史阿两人在这洛阳城里也能混得开,还怕运不出去?”郭嘉智珠在握,想想便把方法说了出来。

“那此时就劳烦奉孝去处理吧。顺便朕把王越和史阿都配送给你。你顺带着把赵云典韦两家妇孺一起带走。朕这里只需留下典韦和子龙两人就足够了。”刘辩吩咐道。

“对了,志才怎么不见他人?”郭嘉突然想到很久没有见到戏忠了。

“志才又去了一趟黑山。”

郭嘉一脸了然之色。

“第二件事,是皇甫嵩的问题。”

“皇甫将军有什么问题?”

“皇甫将军乃是我大汉名将,怎么能让他留在洛阳城里受委屈呢?”刘辩笑笑。

皇甫嵩,字义真,乃是东汉“凉州三明”之一皇甫规的侄子,其父皇甫节亦官至雁门太守。汉灵帝时为北地太守,黄巾起义后与朱儁同为中郎将,镇压黄巾起义,后拜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皇甫嵩到任后上书汉灵帝,言灾祸不止,请求免除一年赋税,灵帝许之。遂当地百姓做歌赞皇甫嵩“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再后来先零羌北宫伯玉起事,拥边章韩遂为首领,杀护羌校尉泠徵、金城太守陈懿。后叛军侵三辅,急调皇甫嵩平叛。后又遭赵忠等人陷害,被削爵收印。王国叛乱时,皇甫嵩因战功被拜为左将军,期间又与董卓不睦,其中关系错综复杂。

对于平定黄巾起义的卢植、朱儁、皇甫嵩三人,刘辩都是深深地敬佩,虽然还没有见过朱儁的面,但是从卢植的话语中,也知道朱儁的为人。历史上三人结局都不算太好,所以刘辩想挽救一下。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这老一辈的将领终归是要老去的,但是现在自己手中的将领可谓青黄不接,正是需要这种有资历,有经验的老将军去带一带赵云这些刚初出茅庐的人。

现在朱儁和卢植都算比较安全了,只有皇甫嵩,因为没和他做太多的接触,所以这才寻到这个机会找郭嘉问计,怎么让皇甫嵩变成“安全人”。

郭嘉心里思索怎么处理这件事,突然眼睛一亮。笑着对刘辩说道:“陛下,不是所有人都去了并州,才对陛下有利的。”

刘辩闻言,看了一眼郭嘉,让他继续说下去。

“并州现在有朱儁太守,又有赵岐老大人和何伯求,还有北军的两个校尉,任谁都会觉得这事透着诡异。想必洛阳城里,甚至是司隶的大多数地区,都能隐约感觉到出了什么事。所以此时不适合把皇甫将军调到并州。”

“臣相信咱们在并州的事情肯定已经有人知道了,不过没有说出来而已。皇甫将军不去并州,但是可以让他去幽州啊!”

“幽州有太尉在那里,皇甫将军虽然贵为左将军、都乡侯,但是到了幽州有太尉节制,出了洛阳就算安全了一部分了。不过臣在想的是,用什么名目把皇甫将军调走。”

“若是名目轻了,怕是大将军就会派个无足轻重的人去,若是大了,怕是车骑将军也敢动用。”

郭嘉把心里想的说了出来,刘辩听得是异彩连连,“我怎么就没想到把皇甫嵩调到幽州去。”

“用黑山寇冀州怎样?”刘辩突然说道。

“不可。”郭嘉否定了刘辩的提议。“黑山虽然不知道志才的身份,但是若是屡次让志才犯险,实在是不行。再说几个月前黑山军就寇河内,他们抢足了粮草,哪还会再次下山?不合常理的事情更容易让人怀疑。”

“如此说来,那更不能用鲜卑入侵的事情作为由头了。”刘辩颓然一叹。

他对这种算计人的事情虽然感兴趣,而且也接触了颇多,但是到自己算计起来的时候,实在是手足无措。

“都怪朕,一次把各地的叛乱都用完了。”刘辩见郭嘉沉默不语,开口笑道。

“乐安国相如何?”郭嘉突然说道,刘辩一惊,想着郭嘉说话的可行性。

郭嘉解释道:“乐安国靠海,是我大汉产盐之地,期间盐贩横行,盐政崩溃。盐对任何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各地盐贩都集中在东莱、北海、乐安附近。乐安地处青州,位置偏远,海上诸多海岛还有反贼盘旋。可急告太傅,说乐安有人密报要起乱子,需派大将平定。然后……”郭嘉不再言语,话已至此,刘辩懂得该怎么办。

“此计可行,左将军和国相都是两千石的高官,平调也是无妨。再说黄巾起时,就是靠唐周的密报才及时发现的,这次也是因为乐安国有人密报,所以急调皇甫嵩去那里。”刘辩赞同了郭嘉的计策,又说了一番。“现在的乐安国相怎么办?”

“现在的国相可是夏恽的侄子。”郭嘉回道。

随后刘辩又是一阵冷笑,夏恽的侄子,自然是抄家灭口了。

“朕最近总觉得心神不安。”刘辩和郭嘉看望了杨璇之后,交代那些服侍之人好好服侍杨璇,然后带着郭嘉回到宫中。又遣黄门召荀彧,三人在明光殿内密议。

“事情可还在陛下掌控之内?”荀彧躬身问道。

“在是在,不过能做到临危不乱的又有几人?朕倒不是怕,谨小慎微还是好些的。”刘辩身为刺客,自然不会害怕什么,只是自己对那些人都只是闻名,没有详细的深入了解,若是谁做出了不合常理的事情,脱离了掌控,就怕出现致命错误。

在这个时候,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谨小慎微的操控。

“那陛下就不必担心了。”荀彧笑道。“陛下乃是万中无一的明德之主,内有群臣辅弼,外有诸君护持,陛下不必心神不安。”荀彧鼓励道。

在荀彧看来,刘辩是个值得辅佐的人,但是年纪还是小些,心智不算成熟,所以刚刚鼓励刘辩,让他坚定心中的信念。

“陛下可是担心董卓?”郭嘉慵懒的抬头看着刘辩,问道。

“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