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阳谋三国
3637000000033

第33章 杨璇病,蔡邕曲

杨璇一病不起,无异于地震一般,震荡的朝堂都不太稳当。杨璇是著名党人杨乔的弟弟,杨乔字圣达,与杨璇俱是前交州刺史杨扶的儿子。杨乔容仪伟丽,为人耿介刚正,因此汉桓帝想以公主妻之,杨乔严词拒绝。后七次举荐贤人孟尝,但汉桓帝置之不理,杨乔绝食而死,名垂青史。

杨璇为杨乔之弟,是党锢之祸后仅存的几枚硕果,在士林中拥有很大声望,在众多新起的士人中间也很受人敬仰。杨璇和前太尉乔玄交好,乔玄死时家里一贫如洗,连下葬的钱都没有,杨璇也如乔玄一般,家里没有余财。

杨璇为官近五十年,从州郡小吏到现在的尚书仆射,为人公正清廉,博达奉公,选贤举能,刚直不阿。外放为官能平叛乱,一郡稳当;内朝当值能上谏言,政事清明。杨璇辈分甚高,所以影响力也很大,他这一病,登门造访的人不计其数。

杨璇家贫,没有高阔的宅邸,现在的住宅还是汉灵帝在时赏赐给杨璇的,家中仆人都是老家带来的,没有过多的侍从,一间房舍朴素淡雅。但是在那么多佩服杨璇,敬仰杨璇的人看在眼里,觉得甚是心酸。

这样一个老臣,困窘至此,谈天道不公。

刘辩是第三日去的杨璇家里的,家里已经不像前两日那么“络绎不绝”了。刘辩微服前来,自称刘言前来拜访探望,杨家的老仆人引着刘辩来到了杨璇休息的那个屋子。

杨璇虽然身体不能动,但是眼睛和耳朵还是好使的,他听出了刘辩的声音,挣扎着想起来,但是身体根本没有力气,直到刘辩到了杨璇面前,杨璇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你们都出去吧,我要和老大人说几句话。”刘辩对随他来的吴伉说道,吴伉遂把屋内的一些人赶了出去,只把刘辩自己留在屋里。

老仆人心里有些不愿,毕竟杨璇身体不好,身边没人陪伴不放心。但是吴伉也不管那么多,直接关上了门。

刘辩看门已关,看着躺在床上的杨璇,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

刘辩不知道历史上有杨璇这个人,就算是一些书籍上看过,也没多加在意。但是从自己有了意识之后,在不断的接触中,刘辩认可了杨璇这个人。

杨家是个贫穷的士族,历代为官,但是却不像袁家那样的置千万顷土地,养千口的仆人。杨璇和卢植、赵岐一样,都像祖父一般,指导着自己处理国政,教导他为人处世,权谋策划。刘辩不希望杨璇这么一病不起,他还需要杨璇这样的老臣。

“老大人,你什么也别说了,听朕说吧。”刘辩看着挣扎着想开口的杨璇,拿起旁边的手绢,擦拭了杨璇脸上的泪水。

“老大人为官数十载,为大汉鞠躬尽瘁,杨家一门忠烈,朕甚是感激。现在卿一病不起,口不能言,朕心里万分心痛,恨不得此刻躺在床上的是朕。”

“老大人,许多话朕不敢和别人说,卿和太傅一样,都是朕可以依靠的人,卿现在不能说话,但是一定要养好身体,朕会派最好的宫人来服侍你,找天下最好的医师为卿治好疾病。”

“这大汉是要乱了,但是朕一定会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老大人,你一定要看着朕,给这天下苍生一个太平啊!”刘辩紧紧握着杨璇的手,声音也满是哽咽,眼里有泪水在打转。

“朕过几日会安排卿去并州修养,为卿寻找华佗张机两个医道圣手。并州那里有赵岐老大人和何颙等人,自然会为卿安排妥当,不消数月,朕自会来见您的。”

刘辩看着堪称“简陋”的房屋,“自言自语”地对杨璇说着。杨璇虽然不能言语,但是心里还是明镜一般。在刘辩说并州有赵岐和何颙之后,杨璇就知道这是皇帝的谋划,许多事情都在发生,而自己没注意到。

刘辩既疲惫又轻松的从杨璇家里出来,说他疲惫是因为和杨璇说了好多隐秘的事情,说他轻松是因为他把埋藏在自己心里深处的东西释放了出来,一时间灵台清明。刘辩出来后又奔向了另一处人家,蔡府。

刘辩让吴伉递上拜帖,让蔡府的人去通报蔡邕。

因为刘辩的关系,蔡邕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在朔方等地流亡十数年,然后被董卓强行征辟。刘辩一登基就把蔡邕启用了,拜为议郎,并让卢植帮忙,帮其购置了府院宅地。

蔡邕字伯喈,师从前太傅胡广。胡广者,字伯始,历任三公,后为太傅,历事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为官三十多年,可谓六朝元老。他清廉正直,明辨是非,主张“选举人才,无拘定制”。其人有才,但是善为中庸之道,是以有言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蔡邕师从胡广,自然从胡广那里学到了很多,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

蔡邕有两女一子,长女蔡琬蔡贞姬,十九岁,次女蔡琰蔡昭姬,十二岁,幼子蔡理,七岁。

刘辩对蔡邕还是非常欣赏的,虽说历史上对他为董卓哭丧,被王允杀害有所诟病和痛惜,但是蔡邕无非是报答董卓的知遇之恩而已。而且刘辩也打算见见蔡邕的两个女儿,一个是晋朝名将羊祜的母亲,一个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做出《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的才女。

过了不久,蔡邕亲自出正门迎接刘辩,连忙就要行礼。刘辩微服前来,自然不愿被戳破,止住蔡邕,携手共往府内走去。

皇帝登门,蔡邕自然不敢坐上座,把刘辩带到会客的堂内,自己坐在刘辩下手的位置。

“蔡大人在洛阳住的可好?”刘辩的意思是问蔡邕流亡十多年,现在被召回京师的感觉怎么样。

“洛阳乃我大汉王都,臣在外十年,对着洛阳的一景一物都甚是想念。想到前几个月被召回,臣心里也是万分激动。”蔡邕笑呵呵的说道。

“听闻蔡大人精通音律,并有焦尾琴一张,能做名曲,可否让朕一饱耳福?”刘辩问道。

“请陛下随臣去琴室吧。”蔡邕也不推辞,出言邀请刘辩去蔡府专门的琴室去听。

片刻,刘辩就来到了蔡邕的琴室。

琴室内淡雅素净,一张案几上放着焦尾琴,熏香袅袅。旁侧放着围棋一副,书画几卷,文人墨客留笔余香尽在。蔡邕端坐在焦尾琴旁,十指轻动,弹奏起来。

蔡邕弹得一曲《高山流水》,声音婉转动听,音调忽高忽低,抑扬顿挫,曲风清新脱俗,洋洋洒洒。刘辩虽然不懂得琴艺,但是以前还是经常听写古琴曲,凝神静气,陶冶情操。蔡邕的琴声仿佛神了一般,俞伯牙和钟子期对而坐谈的场景仿佛近在眼前,徜徉于高山林海之间,物我两忘。

一曲琴声毕,蔡邕舒缓了一口气,收了十指,渐渐平稳了心情。刘辩在一旁鼓掌道:“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蔡卿的弹奏可谓是空前绝后,高山流水之志表现的淋漓尽展。古有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今有蔡卿高山流水堂室清明,真是让朕大开眼界啊!”

蔡邕洋洋自喜,但是还是谦逊得道:“陛下谬赞了,臣之琴艺怎么比得上韩娥伯牙,一曲高山流水,能陶冶情操便是好曲。”

“朕也曾从太傅学了一段古琴,今日在蔡卿面前献丑,请蔡卿品评。”刘辩心中暗笑,他虽然是杀手,在古琴技艺上也不算精通,但是他曾经有段时间受伤静养,和一位老琴师学了几首曲子,今日正好演奏助兴,让蔡邕也惊讶一番。

蔡邕闻言,连忙让了位置,请刘辩坐下。刘辩抚摸着焦尾琴的琴身和琴弦,一种宁静的气氛渲染开来,仿佛投入湖中的石子,湖水荡起涟漪。

刘辩弹得一曲琴曲乃是中国十大名曲之一的《平沙落雁》,起初琴音还不算特别,蔡邕闭目仔细聆听,越往后,蔡邕心情越是激动,世间竟有如此好的琴曲,自己竟然不知。

刘辩一曲琴声罢,看着仍在闭目陶醉的蔡邕,再是一曲《阳关三叠》,两者曲风不同,蔡邕忽感琴声大变,知道刘辩又换了一首琴曲。《阳关三叠》乃是根据唐代王维所做的《送元二使安西》改编,讲述的是王维送友人去关外服役时,送友之词。

“陛下,可否告知此琴曲是何人所做?可有曲名?”蔡邕激动的站起来,连忙走到刘辩身侧。

“第一曲名为《平沙落雁》,想是蔡卿能体会到,群雁时隐时鸣,时起时落,或彭蠡嬉戏,或倦鸟归巢。秋高气爽时,云静沙清,自然之景,情趣盎然。此曲是朕早年在宫外时,随史子眇道师在外游戏时,遇雁群盘桓,偶有所感,遂在心里留下了印象,作了此曲。”刘辩大言不惭的霸占了《平沙落雁》的版权。

“第一首曲子,清新脱俗,隽永流畅,乃是绝世无双的好曲,陛下那是年少,就能有如此才情,真是让臣佩服。”蔡邕赞道。

刘辩尴尬的摸摸鼻头,忘记自己年少,怕是没有多少人在那个岁数能做出琴曲。

“那第二首呢?”蔡邕追问道。蔡邕这么激动是有原因的,他本人就特别喜欢琴曲,曾做《琴操》一书,专门讲琴艺琴曲,这刚问完第一曲,就问第二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曲因此诗改编,讲送友之事。”刘辩解释道。

“好诗!好曲!不想世间竟有如此神曲,此曲也是陛下所做?可否将这两首曲子教与臣,写入《琴操》。”蔡邕依旧神色激动的问道,都有些语无伦次。

“自无不可,不过蔡卿需要答应朕一件事。”

“臣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