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朝十大恶人之首
3631900000001

第1章 大明庄烈帝

崇祯二年(1629)六月五日。

李天再怎么想也没有想到,自己一觉醒来,竟然来到了明末,变成了崇祯,大明庄烈帝朱由检,此刻站在乾清宫之中,望着眼前的一切。李天思绪万千,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也就是在这一天,袁崇焕于崇祯二年(也就是1629年)六月五日在双岛杀了毛帅。也就是在这一天,整个明朝开启了真正的杀戮,你方唱罢我登场。

现在李天就算想阻止也来不及了,这里到山海关都要俩天多,在做船到双岛至少需要三天,快马加鞭过去都来不及收尸的。

在随后的日子里,什么牛鬼蛇神,来自后金(女真人)的爱新觉罗皇太极、爱新觉罗·多尔衮,国内的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马进忠﹑横天王﹑九条龙﹑顺天王等人都陆续登上舞台,各领风骚,一个比一个唱得欢。各色各样的人趁机拿起锄头、镰刀等武器,纷纷加入打家劫舍的行列,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走到哪吃到哪,那个走得欢,走得劲啊!瞬间可以走遍半壁江山。

那个时代,那个东林党啊!那个汉奸啊!……崇祯感慨万千,那时的崇祯就是让汉奸,党政,辽响,天灾还有自己的多疑给毁了。

还记得李天前世小时候,刚刚听到爱新觉罗这个名字之时,感觉是如此的中听,还曾经玩游戏用过爱新觉罗做为名字,而现在一想到这个姓氏,自己是多么的二逼来的。

明末当时的执政者,更是朋党之争的态势并未改变,反而越演越烈,心中除了自己,毫无国家、百姓之念,致江山社稷于一边,崇祯抚摸着身上的天子龙袍,竟然发现有好几个补丁,而且还有些地方已经洗得严重发白,握在手中,崇祯感觉只要自己稍微用点力轻轻一扯,绝对会烂。

“他爷爷的,这是哪门子皇帝啊!”李天此时心中狂呼,好吧,即来之则安之,我以后就叫崇祯了,李天不得不心中认命。

这些人反反复复的一直折腾到崇祯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即将攻陷北京时,已没有人愿意为朱明王朝卖力气了,到最后无人可用,无兵可打,真是个悲剧中的悲剧…皇帝

于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终年34岁,自尽殉国,这一切都还未结束。而之后的南明朝廷更是被打得落花流水,“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被清军屠杀,整个城池鲜血淋淋,水沟、池塘之中尸体堆积如山,手足相枕,血水自流成小溪,当时扬州死难八十万人,让后人唏嘘流泪。

“皇上!”

“到时辰上朝了!”

说话的人是太监王承恩,司礼监秉笔太监,这是一个对于现在的崇祯来说,是目前环境之中唯一可以相信的人。

“摆架皇极殿……”

随着众太监喊话,崇祯坐进一边的轿子。看着坐进轿子之中的崇祯,王承恩总有一种不和谐的感觉,可是想想又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从今天早上二点开始,他就看到崇祯在瞌睡醒过一次之后,就一直站在乾清宫门外,抬头望着苍穹发呆。完全颠覆了以往,以前崇祯都是勤奋的批阅奏折,挑灯从不间断的。

来到皇极殿,文武百官早已经站好,崇祯坐上龙椅,边上的小太监喊话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奏!”时任湖广副兵备道、礼部郎中、西蜀参议马懋才出列大声说道。

“今陕西大饥,饿殍枕藉,已出现吃人的惨景。”

“请皇上调粮赈灾。”

李天看到这马懋才,三十多岁的样子,想起崇禎二年(1629)四月二十六日馬懋才曾经上奏过《备陈大饥疏》,而当时的崇祯就以户部没银子为由拒绝而拒绝一直拖延至今。此人到是一个敢直言,为民请命之人。于崇祯元年(1628年)陕西大饥,奉命入陕调查,见故乡吃人的惨景,於是将沿途见闻写成《备陈大饥疏》,五月十八日上报灾情。

在明末的后世记载当中此人从1629年之后就再也没有记录,这事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起,估计结果就是被崇祯贬官或者发配到哪个角落去了。

以崇祯以前的性子,一些人饿死事小,国内的民生他从来就没怎么放心上的。他在乎的是袁崇煥那句“五年平辽”的豪言,每年五百万两军饷,这还不算其它上千万物俩的资,哪还有钱在做别的事。

“户部还有多少银俩可以调派?”崇祯出声询问,看着下边的户部尚书毕自严。

“目前户部可动用资金只有十万俩!”

“这事先缓一缓,过些时候再说。”

马懋才看着崇祯断言,有些失望的回列文臣之中。

“臣等弹劾文渊阁大学士杨景辰。”

崇祯绕有兴趣的看着下边的言官,示意其继续说下去,崇祯知道此时朝堂之上大部份的言官多为东林党人的代言。

“文渊阁大学士杨景辰,曾三疏颂魏忠贤并参与阉党修编《三朝要典》,实为阉党余孽。”

“实在不配在做内阁成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逛为臣子。”

这时,崇祯才想起这个杨景辰,为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自己刚给他升为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可谓位至极品。杨景辰在入阁辅政的几个月间,屡次陈情,针对国策、时弊,积极提出兴革的意见,述说如今官员太多,而做事的没几个,应该起用忠臣,停止外派官员等建议,无不切中时弊,得到思宗的嘉许采纳。又如在整顿军务奏章中,根据当时军伍中存在领饷有兵,操练防守无兵的流弊,要求京营宜责成提督及巡视衙门,九边宜责成督抚,清查核实,将有名无实之人锡除等。

史书上记载此人,也就是在今年六月,杨景辰被崇祯以曾经三疏颂忠贤和参与阉党修编《三朝要典》的罪过被罢官。同月,诏令致仕回原籍。杨景辰回晋江后,忧思成疾,于六月十二日逝世。遗著有《杨大学士文集》。

“文渊阁大学士杨景辰虽曾三疏颂魏忠贤和参与阉党修编《三朝要典》,为时局所迫,并不能说明现在就是实为阉党余孽。”

“请皇上明辨。”

李标却是站出来辨解到,同为内阁次辅,李标即是礼部尚书又兼东阁大学士;

“阉党魏忠贤的确是祸乱朝纲,杨景辰之事,不可不罚。”在崇祯眼里看过后世对于魏忠贤的评价,魏忠贤坏不坏不好说,不过玩不过那帮子文人是真,都不是什么好鸟,东林党那些鸟人还不如魏忠贤。

“辙去杨景辰文渊阁大学士,即日起调任兵部左侍郎,提督京营,整顿军务。”

虽然崇祯看不出这背后是谁要整杨景辰,杨景辰是不是光说不练,却正好借机将其去京营试水。他可是坚信一个理念,古代的乱世之中唯有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一句话。

虽然对于崇祯将杨景辰调往京营有些意外,但是下边的百官却是没有人太多注重,这时又有言官出列。

“臣弹劾文渊阁大学士来宗道,为魏忠贤编选《三朝要典》,并出任《三朝要典》副总裁,实为大逆不道之举。”

好大的手笔,一次就想搞掉俩个内阁成员,崇祯心中想道。李天想起,来宗道是崇祯元年晋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一六二八年五月初,李国普上疏回乡,大学士来宗道才补入的内阁。而来宗道这人和魏党也有说不明道不清的关系,为人圆滑,在这非黑即白的时代,官场自然容他不得。

说起来,这人到是个中间派,崇祯想想也觉得这人也不适合在内阁之中就职,估计也是个和稀泥的高手。历史上来宗道和顾秉谦、冯铨、张瑞图三名大学士一起被崇祯以交

结近侍定罪,将其贬为平民,而同一时期其他以结交近侍被贬为平民者,共一百二十九人。

“众爱卿以为如何?”

“臣等附议……”

竟然一下子有十几个官员同意出列,看来这来宗道不怎么得人心,同时也看出如今朝堂之上东林党之势力在慢慢做大之中。

“将来宗道调往翰林院,执翰林院编修,辙其文渊阁大学士。”崇祯最后定夺,来宗道从入阁到出阁前后不到一个月,这也算是明朝最短命的内阁成员之一了。

之后的早朝,尽是百官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崇祯全部推脱于内阁决定,而如今的内阁成员首辅为韩爌、其他成员为钱龙锡、李标、来宗道刚被罢免、杨景辰调兵部,想起这些内阁成员,李天不觉得有点无语,这些内阁竟然是当年崇祯抽签决出的。

“退朝!”

崇祯实在受不了这些人扯皮,随后果断宣布。

“传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首辅韩爌,兵部左侍郎杨景辰到乾清宫外听旨。”

散朝后,崇祯吩咐边上的一个小太监去传唤这三人,而自己却往乾清宫方向行去。

“皇上,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首辅韩爌,兵部左侍郎杨景辰到乾清宫外求见。”崇祯刚刚进入乾清宫之中不久,三人就急急忙忙的跟着小太监来到乾清宫外。

“让骆养性先进来,韩爌和杨景辰先在殿外候着。”崇祯吩咐下去。

“臣锦衣卫都指挥使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骆养性,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之子,世袭父位,官至左都督。崇祯想起这人,李自成进京来了投降李自成,并从其家中搜索出三十多万俩白银的人,多尔滚来了投降多尔滚

,巡抚天津,节操掉得一地,典型的有奶便是娘的人。

崇祯虽然很不满眼前的的这个人,但是现在也只能将就用着先,心中早已经有了替换的人选。

感受到崇祯的目光,骆养性却是不敢有丝毫动作,他是个谨慎之人,一幅毕恭毕敬的神态,做为锦衣卫的指挥使,很早之前他就听说了东林党想要劝阻皇帝对锦衣卫进行裁辙,虽然他有点看不起崇祯,却也知道皇帝想要他生死,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他很清楚崇祯的性格刚腹自用而又多疑。然而纵使他如何小心和作态,却怎么也想不到上边这人早已经换了个灵魂,早已不是当初的崇祯,今非昔比。

“坐!”

“谢皇上!”

“目前锦衣卫京城附近有多少人,其人员年龄和家庭分布都是些什么情况。”崇祯直接问道。

“京城之中,目前锦衣卫有正式在编者约五千余人,年龄都在十六到三十岁之间,还有一些散线、暗线人员大约三千多人全都有登记在锦衣卫秘密档案之中,在职成员大部份家庭成员都住在京城附近。”

“现在锦衣卫一个月俸录是多少,可有脱欠。”

“回皇上,锦衣卫月俸为一俩白银。”当时明朝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二石大米=377。6斤=377。6×2。68﹙现在大米算一斤2。68元﹚=1011。968元人民币。

“如实说来,朕不责罚于你。”看到骆养性拖拖拉拉的似乎有难言之隐,崇祯出言道。

“户部目前已经拖欠京师锦衣卫所三个月俸录,这还只是京城所在的,稍为好些,京师之外的有些地方外派编制甚至已经有脱欠达一年的。”

“好!”

骆养性听到这崇祯口吐一个好字,却是忽然的打了个冷颤,实在想不明白好在哪里,心中感慨,真是君心难测啊!

骆养性,虽然聪明,但是却并非绝顶,而王承恩站在边上,听到皇帝的话却是能从中猜度出许多,作为一个三朝元老,曾经一个陪伴过三个皇帝的人,却是感觉到了崇祯的杀心。为君王者,天下共主,杀心起必然血流成河,尸山血海。

京师锦衣卫作为皇帝的近侍,自然选择身家清白,五官端正之人,并且限制家庭所有成员必需在京城百里范围之内,这也是为了用其家人压制、牵制锦衣卫心怀不轨,而且大多为世袭制。

锦衣卫虽然能够通过一些黑暗的手段弄到一些钱,但是在京师这个遍地都是官的地方,一个官员犹如一棵大树,根连着枝,枝连着叶,牵一发而动全身,实际锦衣卫在京师t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混。

“给你俩天的时间,给我将所有京师之内的在编锦衣卫,除去必要的守卫之外。”

“后天早晨五点之前给我全部集合到三大营之中的神机营,不管什么原因,哪怕是他快死了,当天不来报道的,以后也不用再来了。”

“你可办到!”崇祯机械而又生硬的话语说道。

“臣领旨!”骆养性听到崇祯的这些话语,不知为何全身冰冷,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分多钟,却仿佛一直有一座大山压着一般。

“退下吧!”

“微臣告退!”骆养性此时却是小心翼翼的,慢慢转身,轻轻的退出乾清宫,大气都不敢喘。

“宣韩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