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有一种创富叫理财
3624700000010

第10章 “学”字诀——学习是最有效的投资(2)

每到周末,在广州白云机场都会出现三五成群的企业老板搭机北飞。他们到北京的目的,不是为了谈生意,也不是为了游山玩水,或风花雪月。他们到北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上课、听讲座、“充电”,进行自我投资,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张石洋也是一位趁周末从珠三角飞到北京“充电”的老板。这位家资百万,已在珠三角地区拥有三间小工厂的28岁的年轻人说,自己利用周末飞到北京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一些现代管理知识和营销技巧,为今后能把事业做得更大打好基础。还有一些老板是因为自己的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希望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

相对于国有企业老板,民企老板似乎更热衷于“充电”学习。这与近2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淘汰率过高不无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营企业调查报告》表明,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民营企业能够生存下来的只占总数的20%至30%。有人总结我国民营企业“发家史”,说有“四子”:第一代老板靠胆子;第二代老板靠路子;第三代老板靠票子,第四代老板靠脑子。民企老板通过考察或参加专项研讨会、业余时间系统自学、边工作边参加函授学习、听讲座、参加短期培训、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等形式给自己“充电”。每到周末,都会有一些开着宝马、奔驰、奥迪A6的人出现在著名大学的校园里。这些都是来上课“充电”的老板。坐进教室的老板们都在学些什么呢?据调查,在老板们最热衷的科目中,企业管理高居榜首,此外,市场营销、法律法规、财务管理、金融投资等也都是老板们心目中的重中之重。这些课程通过案例教学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企业家的现场指导,帮助老板们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一位在北京学习“充电”的老板认为,这些课程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对自己管理模式的改良都大有裨益。他说:“以前只知道埋头做,对不对不知道,做对了不知道对在哪儿,做错了不知道错在哪儿。”

国内企业家,尤其是青年企业精英的这股“充电”潮,是有远见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如今世界一流企业家对全球化都有一种自觉的追求。美国宝洁公司总裁阿尔茨特说:“市场的全球化,将成为决定21世纪经济增长速度的首要因素。达不到世界标准的企业,将越来越没有希望在地方一级进行竞争。”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的全球化呼唤着具有全球化视野、全球化头脑的经理人。企业家是否具有现代国际经营的战略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修养“充电”很有必要

张思,女,30岁,律师。由于工作繁琐,有时很影响生活情趣,所以她选择学习拉小提琴。小提琴弦律优美,能陶冶性情,让浮躁的心在琴声中得到一种释放。

刘蓓,女,24岁,会计。目前业余“充电”行为是学习芭蕾形体。张蓓说一个人外在的形象和气质是应聘时重要的敲门砖,练习芭蕾形体可以使气质优雅,举止得体,同时还可以锻炼身体,使自己保持年轻心态,富有活力。

周琳,女,25岁,机关行政人员。目前正学习书法。周琳说从小一直生长在嘈杂都市中的她,在书法学习中体会到一种单纯的宁静和淡泊之美,她希望能借此感悟生活平实的一面。

在“充电”行为中,修养“充电”是一种并不直接但对人有潜移默化影响的形式。修养“充电”不仅能培养和塑造良好的个人气质和仪态,对前途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现代社会对年轻人各方面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修养“充电”虽然没有像技能“充电”那么直接,但对个人素质及综合能力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生活在都市中的白领选择修养“充电”目的并不都是功利的,更多的还是通过修养“充电”使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并能从中得到对生活的启迪和乐趣。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不少文坛俊杰、科学巨擘、商界行家、政坛精英,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丰富的事业和生活的兴趣雅好。他们既是执着创造的事业中人,又是富于生活情趣的性情中人。事业是他们的不朽生命,生活则是他们纵横捭阖的精美舞台。他们在享受立业欢愉的同时,又以自己斑斓多彩、瑰美绝有的闲情雅趣,装点着生活的艺术,拓展着独特的才华。

你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打牌,可以创造,可以翻译,可以小品,可以巨著,可以清雅,可以不避俗,可以洋一点,可以土一些,可以惜阴如金,可以闲适如羽,可轻可重,可出可入,可庄可谐。只要于身心有益,无事不可为。兴趣与快乐是相伴相生的。要热情地培育兴趣,积极地寻觅快乐,主动“创造”愉悦之境。

音乐必不可少。重金属摇滚、蓝调爵士、乡村民谣、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轻音乐能听的最好都要听一听。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这是不言而喻的。好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感悟生活。所以,如果有条件,就尽量欣赏欣赏音乐吧。

爱养花,养花不仅能陶冶情操,丰富和调解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生活乐趣,使人心情舒畅、轻松愉快、消除疲劳,增进身心健康,而且花卉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人们创造出优美、清洁、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人们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爱旅游是升华心灵最好的法则,就是滋养并支持你的旅行梦。旅行不仅可以让你走遍千山万水,走过丰厚无尽的风景,更可以让你充实心灵、疗养心灵,从而实现个人睿智地成长。圣奥古斯丁曾说过:“世界就像一本书,不去旅行的人只读到了其中的一页。”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心灵的历险、一次文化的探索、一次对历史的追寻。在我们身居的世界中,有许多地方,都在等待你的到来,比如现代文明的发源地伦敦、文化名城巴黎、古典与宗教之城罗马、冰火交汇有如史诗的耶路撒冷、“爱情丰碑”泰姬陵、古中国的万里长城……走近这些一生至少应去一次的人间胜地,我们可以感受到灵魂的战栗,被现代生活节奏所压抑的心灵也会得到抚慰、安宁和满足。

真正的财智人生,不会让自己的脚步停滞在灰暗喧嚣的城市里,不会让自己的身心禁锢在无休止的工作中。那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业余爱好丰富了个人的日常生活,充实了个人的内心世界。而如果一个人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联系起来,那么他就更能够经营出丰富多彩幸福欢乐的人生。

富翁都是杂学家。积极行动起来吧!找一项自己感兴趣的事,投入你万分之十的力量,致力于你所动心的某项爱好,这样你的生活就不会再感到乏味,你的身心就不再感到疲惫。每天早晨一睁开眼,你就会感觉又是一次新的诞生,你会有更多的能量去拥有财富。

学习也不要陷入盲目的误区

小文在大专学的是酒店管理,后来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事行政和基础的出纳方面的工作。三年工作下来,看着周遭学历比自己高的朋友薪水和职位都在节节攀升,而自己却仍然在原地徘徊,小文便动了出国读书的念头。

一年以后,怀揣着英国一所大学会计学硕士的毕业文凭,小文意气风发地回到了国内。谁知道,在接下来找工作的过程中却异常的不顺:低的职位不愿意投,毕竟花了这么多钱和精力去读书,就是为了可以得到一个好的回报;高的职位投出去如石沉大海,即使有一两个有回复的,面试完以后,又不了了之了。无奈之下,小文只好改变原来的求职方向,凭借一口流利的英语进了一家外资企业做总经理秘书。可学了一年多的专业知识却在逐渐荒废,继续做秘书,又不知道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

小文的经历非常有代表性,虽然说这是个需要随时“充电”的时代,但“充电”也要有策略,要根据自身和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一般来说,人们在工作之余的“充电”行为中,容易表现出几个误区。

首先是盲目认证。不同的认证证书代表了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考证者对市场不同的理解。大家应该保持一份冷静和成熟,详细了解该证书的适合人群、面向的市场领域和含金量之后,再去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认证考试,切记不要盲目赶潮。

选择培训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充电”的方向,须与自己的职业目标相契合,因为“充电”的最终目的还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的。对于白领来说,最需要明确的是现在去进行的各种进修对于你在职场发展的帮助程度究竟有多少,关于这个,必须有一个大的前提,即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这个规划的可实施性究竟有多少。只有这个前提确定了,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培训。

还应注意,“充电”的内容必须与工作本身的需求相契合。只有将职位需求与培训科目变成一个好的契合,才有利于自己把更多的力量用到刀刃上。因为所有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需求或技能要求,从事某领域职业的人可以根据自己所从事行业的行业背景、现状、发展方向等情况,结合自己目前职业的需要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所学为所用。

还有人把一次“充电”当成一劳永逸的行动。不少人认为在获取认证资格证书后,就可以躺在证书上吃老本了,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现代社会中,许多技术一本身进步就非常快,例如IT技术。在校时学习的IT内容可能是属于热门实用的技能,但是到了自己参加工作后,将有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先前获取的证书可能一点用也没有了。所以,在参加认证考试时一定要做好持续学习的思想准备。

知识的淘汰速度是以几何级攀升的,如果所学当时并不能有所用,当它一边被你遗忘,一边又在被时代遗忘时,也许一段时间过后,你得到的终究只是一张空空的证书罢了。

学以致用,是进行任何进修时必须依据的原则。而它的前提是,你必须要针对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方向、职业背景、市场需求等进行综合的评判和分析,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制订自己的生涯规划(包括学习规划),只有这样进行的“充电”,才会成为使你的职业生涯发展增值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