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足球文学方略
3624300000009

第9章 足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2)

《足球方略》的基本框架的成型,如前文所述,是我在2012年年初才想到的,那么对它的写作当然是2012年春节后才开始。写作过程中又经历的阅读、出行时时也在影响我的写作思路、写作内容。藉此,借助足球文学对中国当下教育体制的批评既出于偶然,也出于必然。必然之说,来自已经离开现行教育体制的我对对教育反思的念念不舍,早就想大干一场,说出“我们究竟需不需要上学,需不需要受现在这种教育”的话,只是始终找不到借口。如果足球文学能带来社会的空前论辩,足球文学对教育体制真有强烈冲击,那我就终于找到这个借口了;另一面,2011年下半年在北京的行动、接触、工作和学习,让我对新知识、新认识的获得从未像现在这般强烈。11月2日陈丹青、韩辛与林旭东三位在北大未名讲坛进行的《40年的故事》给我极为深刻的印象。此后我从对陈丹青的陌生到想要了解,从春节回来他的书中读到了许多关于教育体制的诘问。但我竟然没有感到振聋发聩之说,因为陈丹青老师在《退步集》等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我从初中过来就已经思考过了。在书里,我所找到的,只是共鸣,且与陈丹青本人对教育的意见还有不同。这就是偶然的,在《足球方略》里提出对中国当下教育体制的一次创新性叛逆的原因了。

如果“足球文学是核心,足球法律是发展,足球经济是保障”是足球方略的三大核心思想的话,那么足球文学对教育体制的冲击,对社会正在走向在思维方向上的叛逆,就是足球文学拥有强大生命力和内里的证明。藉此,其如何对中国当下教育体制进行叛逆的,我想我需要用接近万把字,才能稍稍说出来一些吧。

接下来一般想要分为“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三个部分去实行这次叛逆。看到的会很乱,我分成一条两条来,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很片面,很主观,你兴许会给个“有思路、肯思想,但还显得幼稚”的评语;想到的就是对看到的的正面否定了,那是我的办法,也就是拿到高考考试极为糟糕的最后分数后,我想说的“对不起,我的生命由我自己决定,不由这些无聊的数字决定”;做到的,也就是对前两者的总结了,做什么从看到的发起,由想到的来精炼,然后再做。不要想到水平,我只想说我想说的,这也不是要写论文,是为更多人说话。

看到的什么:

1.溯源的创造力。最近的阅读经历,在《退步集续编》里提出了文化水准的急剧下降,不是一个时期的文化高标准造成的,而是进行的整个时代纵向比较。这是一层深度,但真的谈不上什么学问。丹青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我也几乎与他在写书的同时、也就是我高一的时候,便已经思考过了。这是辛亥过来的历史在今天做的孽啊!更让我感到悲哀的,是在自己的学生阶段,从未听见有老师在课堂上、或私下向我们介绍过陈丹青的名字和事。没有在现场亲眼看过,还以为是七八十岁的老头子回过来写他的学术生涯,却是思维敏捷、特立独行、如此魅力的老男孩。我已经感觉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滞后了整整5年。

溯源的创造力是什么?是超强的生命力在不断重新认识过去的同时,继续发现和创造还没有到来、为人类所用并收益很长时间的事物和思维。创造力之所以要溯源,正是需要了解过去。了解的可以不是真相,更不能是道听途说,而是你自己能提出判断,从自己觉醒的角度对事实真伪进行独立思考。没有对历史的悟性,更谈不上对未来的憧憬、创造和实现了。而这样的认知能力,今天的教育能给与学生吗?

丹青老师是过来人,是从教者,而不是受教者。他的出发点与我当然不同,但看到的却是同样的,说出的也是一致。今天的教育根本给与不了。我并不是刻意的挑战者,如果是,早就声名远扬,以斗士的形象立于世了;我只是接受教育以后并不听从教育,而是发展了自己的思考逻辑,却只在不断重复和更新思考,没有将它们转换为声音。当我真正发出来了,如果振聋发聩,请不要太在意我的身份——我只是一个想说话、但说出来没人当真的小孩。

2.太糟糕的东西了。已经很久没有翻看教材了。对比自己书架里上百的书籍(对不起啊,经济实力有限,很多想买的书只能在书店读完,买不回来的),分门别类,我哪里还能看到从小学到大学的教材还有什么用呢?我现在的知识结构由这些书籍构成30%,也可以说,对世界的认识,由它们提供了前奏。我是不知道没有读过清华北大的学生,尤其只能拿到专科文凭的人,只接受最低程度中国大学教育的人,出来以后还有谁有动力去翻动那些教材?还是会有的,不过带着的一句话是“哎哟,毕竟读了这么两三年啊,还是蛮怀旧的”。编教材的人很累了,看教材的人一点心情都没有。对不起,恕不奉陪。

如果教材组成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教材是中国教育最主要的支撑,那么它是不是太糟糕了?念完了它们,大多数人一样平庸,高端学府的学生争论各个学科给予的知识结构无法全方位解决他们看世界的问题,而低层次学院的人连参与这种争论的机会都没有了,更别说要纵论时代。这是不是太悲哀了?很多人不愿意平庸,但是没有办法,脑子里生出的想法便是“这本来就是一个平庸的时代,大家一起平庸也就正常了。”正常?那是懦夫说的话。

为什么提出足球文学是对中国当下教育制度的一次创新性叛逆,便是对这看到的****。不由教材组成,没有教师,没有讲台和课堂,那么教育应该怎样出现,教育应该怎样做呢?足球文学,完全来自于实践中,完全是对时代的思考、反应、推翻和再创造。足球文学没有教材,没有教师,没有任何形式的教育内容。足球文学,要让它成为体育观的全民教育。如果“学术自由”还能在今天发生的话,如果还有人敢于担当学问的责任的话,我用足球文学,把学理完全解放出来,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蔡元培先生,您会醒过来吗?

你看,上面的写作思维,不就是今天大学中的“广告设计”专业常用的句式吗?自己编一套东西出来要对抗另一套东西,结果自己就被套进去了。我苦笑着,我当然继续写下去。

3.活力旺盛,思维混乱。身处在怎样的教育环境中,感受到的便是一群怎样的人了。从教师到学生,这真是让人悲哀至极的事。我从不认为他们是能做大事的人。教的东西是书上的一套,做的东西是另外一套。把它们都抛开了,连自己为什么做这个事都不知道,更谈不上能为时代提供什么。专业所限便是职业,职业就是饭碗,这是再现实不过的共识。不要想到理想啊,职业理想很高啊,出来之后几经奋斗就是行业的龙头老大了,大家都来祝贺你,你很成功了,然后呢?行业从不由你操控,世界被矛盾倾覆的时候,你所做的事,不过九牛一毛,灰飞烟灭。为了职业而设的大学专业,为了求职而读大学的学生,你在乞求他们拥有不可思议的思考能力和独立人生观么?真的不好找到历史中的任何时刻,几代人的事儿被如此“制度化”了。

在教育体制下他们的活力是旺盛的,因为年轻,因为生命理想。但不同专业的人又局限到了专业内的知识里,专业内又有不同技巧需要掌握,这样的反复中,完成了课业,求职了,就是你思维混乱的开始。太糟糕的事情了啊,对人生、世道的抱怨开始了,生命也就将迅疾老去。活力减退,感慨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对不起啊,真不怪我们的学生和老师了,也怪不得教育。如果你活在蔡元培最具活力的时代,那些年的教育大师会告诉你怎样看待教育,看待世界。

想到的什么:

泄愤语气写出来的东西怎么看都是不美的,况且看到的东西太多了,在这里也是说不完的,需要另立一篇专呈教育的文章和书稿再去一泻千里。这样的文字也太糟糕,嘴上、心里当然有快感,但这样的快感最好不要。于是,我并不由此消沉,而是正要去作应对。这份应对,便是想到的。没有任何高尚,完全出自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之手,面目里极为想逃避他心里想说,但终是规避不了。如果应该追求时尚和明星的年龄,却去做了死啃社会中最艰难实业的事,他是不是一定疯得彻底、歇斯底里呢?对不起,这是上个世纪前些时候的那些人,教会我的。

1.足球文学的创立。其实读到这里,很多人都还读不出来,它究竟能改变什么,如此庞大利益链,你过于理想的这个狗屁理论能改变什么?还有震动中国教育体制?充满质疑和不屑。好吧,很多初出的东西都为人耻笑和不懂,但很快大多数人都改变看法,个别人也再没有反对的气焰。历史是这样重复的,我看到了,我坚信我的路没有走错。至于足球文学的创立将要对中国当下教育制度造成怎样的冲击,其实,这整片文段无一处没有谈到这个内容。

2三十而立以前的我,为世界提供的重新认知。很多人都早已做到了,我比******到北京年龄还提前了6岁。加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开发新的微技术,然后像众多企业家一样,在各种论坛、会议中拿“用科技改变命运,用科技创造未来”作理想的盾牌,去告诉更多人加入实现梦想?听到这个话时,我都已经想作呕了。你怎么就知道你要我们实现的梦一定是我们想的。“大的趋势是这样的!当全世界都生活在IT时代,你怎么说这不是全人类在今天的梦想呢?”又作哂笑,我发自心里想要说的一句话是,“读初中时接受‘家里是否配置一台电脑’的调查问卷时我没有做这个梦;十年以后,我不仅没有做这个梦,甚至连这一企图都没有。而我的梦,你又怎能企及?”叛逆从来来自天性,不是教育。教育也教不出来,教育只能让不同的人变成同类。我从不叛逆与整个时代的趋势,但我却用自己未来几年的努力,除去足球文学以外的系统工作,为世界提供者全新的认知力量。

3.教育体制到产业结构的完全颠覆,对中国实现的文化自由,提供经年积累后自己结出的果实。21岁以后的我,人生便已经进入新的求知轨道。两年下来,我认识很多,结识很多收获很多,但就再没有任何事件、事物能改变高中就确定人生志向的我。2年来的见闻不是以前的求学经历能相比的,我也早就进入了自己的积累并创造过程。只是我在极力淡化,平衡学识与日常生活、不可思议的理想和平淡人生的矛盾。说出来是何等容易,做起来又得怎样铁腕?如今的中国社会乃至思潮、发展方向的一切都不是我希望的,“西化”和“失语”早就提上了日程,但在公共空间,中国人对它们的认知究竟有多少?实在要打上大大的问号了。我从不想掌握什么高新技术,IT产业我从未想过去学什么,怎么学。它们当然是引擎,是推动,但我从不认为会对人智性情产生根本改变。群体生产磨灭人的个性,知识密集又极度匮乏,这是多么糟糕的信息时代?我从来换到自己的思考语境里,实现突破所带来的无限社会精神价值与议题,都是自我放弃和自我的不断重塑得到的。用它们,能怎样触动固话的中国产业链,贫乏的中国人思维和文化修养。我只知道,也许我的一生,都将留在这里。

做到的什么:

最后的输出,是对前两者的总结。对世界的认知和改变便是这个过程在生命中的不断重复。想到的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是知识结构做基础的提供,思维能力作支撑的前进,实践行为作突破的成功。做到的,就是把想到的做出来,说出来,一次不行来第二次,二次不行来第三次,几千万次的积累获得一次的成功,那一次的成功,你的世界本已天翻地覆。歇斯底里的狂人?不,只是不愿束缚于时代。

而现在,首先要做到的,真不是要做什么,而是发出声音来。本该发出声音,但没有实现过。长时间埋首理论,就是要凝练话语,用最粗糙的语言讲述最直接、最不易懂的事物。我知道这个过程是漫长,便暂时止住自己强烈要发出声音的欲望,将它停留在积累阶段。但现在,积累的初段已近完成,开始要使它们发挥作用了,这便是要做到的了。至于结果,我在度量;还没什么人告诉我怎样,我接受可以接受的声音,继续发现。

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什么,我用极为简单、直白的话把它们写出来了,不要问学问,不要问层次。不识一字的农民能写出90万字的《重庆万州开发史》你信不信?接下来,是对足球文学怎样叛逆中国当下教育体制,进行野心般叙述的时候了。我已经离开电脑游戏很多年,这些年,我对书上瘾。

(1)颠覆的理论,学问的个性,足球文学对当下教育的第一次发难

足球文学本身便来自于“学院派理论”,是已经进入学院课本,在世界文学史与精神分析学中扬名立万的萨特与荣格在这里的交集。我从他们那里找到的“双重存在”成为足球文学理论体系中显性的理论。西学中的个性,萨特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三次拒绝诺奖文学受领的人,他对进入大学执教也丝毫不感兴趣。而对于公众,哪怕“法国学院派领袖加在一起对公众的影响都赶不上他”(这句话原本是指韩寒),萨特对存在的分析已经进入文学史,是今天的我们无比向往的思想高峰和文化巨富。小子愚昧和浅薄,对存在学的引入,足球文学应只需掌握点皮毛即可。对萨特和荣格两位超级大腕儿的学术‘进攻’,还差得很远。

而作为足球文学的隐性理论,“阐释学”“应用学”与“模式学”同样来自于西学。从未经过社会过渡,只能开发于学院的它们,对公众的影响从来为零,但它们的价值从未真正被历史认识。颠覆它们本来存在的理论,我要用足球文学完成这种跨越。一旦将它们放逐鹿野,其后果不堪设想,抑或其成果可堪斐然?

就自己所学,阐释学应来自古希腊。阐释学是足球文学的对内阐释。通过历史信息和现状对足球文学的阐释,实现足球文学的内部积累。也就是说,之所以将阐释学放在最前,就是因为它是足球文学理论的积累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任何时候,而不限于最初阶段。足球文学的阐释学援引于社科,却又完全属于内涵。足球文学通过阐释学对内进行革新,对外进行输入前的准备。阐释学是足球文学的基础科学,却不是被文本纲要死死摁在书本里,而是活灵活现在实践中,甚至饭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