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头痛偏头痛的自然疗法
3623800000017

第17章 丛集性头痛(2)

丛集性头痛发病前无先兆,常在夜间或患者熟睡后突然发作,头痛剧烈而被惊醒,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开始在一侧眼眶周围或眼上方,迅速扩展到同侧额处,以至一侧面部,甚至同侧肩、颈部。疼痛性质为跳痛或烧灼样疼痛,站立时疼痛减轻,发作时多伴有同侧眼部、面部发红,流涕,鼻塞,流泪,颞动脉充盈及病侧皮肤温度升高,每次发作持续数十分钟,极少超过24小时。发作多在同一侧,每天以十分规律的方式发作,少数病例可出现霍纳氏征,连续数周和数月后头痛停止。若间隔数月或数年再发作又称慢性丛集性头痛。

(二)丛集性头痛成因分析

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系由于头部的某些局部血管,主要为颈外动脉尤其是颞浅动脉分支,偶或颈内动脉系统出现急性发作性扩张所致。前已述说,丛集性头痛常与组织胺有关,亦有人认为本病为人体对组织胺过敏,以至面部皮肤和眼、鼻、口腔粘膜及脑膜血管的舒张,神经过度兴奋的结果。另一些人则认为,岩大浅神经内含有副交感血管舒张及分泌纤维,当其受到刺激即可导致发病。总之本病的发生原因与发病机制仍在探索中。

二、常见发病因素

丛集性头痛的促发因素有下述几种

(一)酒精

丛集性头痛病人在发病期间多数对酒精敏感,在饮少量的酒后5-45分钟促发疼痛,在间歇期则转为正常。这是丛集性头痛的一个很典型的特征。

(二)硝酸甘油

丛集性头痛的病人在犯病期间几乎都对硝酸甘油敏感,舌下含服1毫克硝酸甘油30-50分钟后就可诱发疼痛发作。

(三)组织胺

大多丛集性头痛的病人在犯病期间对组织胺敏感。

(四)头外伤

头外伤可诱发丛集性头痛,潜伏期约有9年。

四、丛集性头痛的治疗和预防

丛集性头痛的治疗与偏头痛的治疗基本相似,可分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预防性治疗两部分。

一、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吸氧

丛集性头痛在头痛发作时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面罩给予100%纯氧,15分钟内给7-10升氧气。此法对约80%的患者有效。如属丛集性头痛的患者可到附近医院急诊室进行吸氧或自己备一个氧气袋,需要的时候可以在家里进行吸氧治疗。

2.******

对于每天发作2次以上的严重丛集性头痛的病人,可应用******治疗。因此类头痛剧烈,发病迅速,口服吸收慢,所以应用气雾剂吸入。应用约0.36-1.08毫克后5分钟80%的病人疼痛可得到缓解。

3.英格明

对于每天发作2次以下的病人,可皮下注射英格明约6毫克,一般10分钟见效。

4.利多卡因

患上丛集性头痛后也可应用利多卡因鼻内滴入。可按如下方法操作:仰卧,头向后仰45度,并向疼痛侧旋转30-40度,用1毫升利多卡因缓慢滴人疼痛侧鼻孔,并保持后仰体位几分钟。有效率达70%左右。

5.****素

丛集性头痛几乎以壮年男性为主,女性发病也具有男性特征,因此,此病跟****素水平的降低有关。应用丙酸****酮25毫克,每天肌注1次,7-10天后用****素10毫克,再用7-10天。约80%以上的病人可得到缓解。

6.碳酸锂:对于丛集性头痛的慢性期或间歇期预防治疗皆可用碳酸锂治疗,用量为250毫克,一日三次,一般于治疗1-2周后症状改善。

对于不能应用英明格或******的人可用消炎痛、阿司匹林等其它止痛剂。当然,丛集性头痛给予麻醉药或者鸦片类药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因丛集性头痛是反复发作的,所以一般不要使用,防止成瘾。

二、预防性治疗

对于由于食物等原因引起的丛集性头痛,应尽量避免食用或接触。同时,由于丛集性头痛的特点是在一段时间内有规律地反复发作,给预防性治疗带来方便。可在发作间歇期预先用一些药物防止疼痛的发作。这类药物如下:

1.强的松:30毫克一天,连服七天后迅速减量。

2.******:发作前1-2小时服用,如夜间发作的病人可在睡前服用。

3.其它:如异搏定、心痛定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另外,也有采取手术治疗者,但因效果不理想或副作用较大而不提倡使用。

三、中医辨证论治

丛集性头痛中医辨证可分为肝阳上亢、风邪外侵和血虚头痛三型,分别予平肝潜阳、祛风止痛、养血安神止痛等法。方子天麻钩藤饮、川芎茶调散、四物汤等加减运用,可参阅偏头痛章节。

五、丛集性头痛疑难问答

丛集性头痛又称组织胺性头痛,可能与面部红痛症、睫状神经痛或偏头痛性神经痛及岩部神经痛等名称相近似,其临床特点是反复的密集性发作的头痛。其发病机制是患者头痛时头颅外动脉扩张现象,因此传统上列为血管性偏头痛特殊类型。但本头痛与内分泌紊乱无明显关系,更年期发作不见减少,发作时血浆中5-羟色胺并不减少,而组织胺升高,由于颈部血管对组织胺超过敏反应所致,紧张、饮酒、服用硝酸甘油可以激发,亦有人认为缺氧也可以诱发。

一、如何诊断及防治丛集性头痛

根据头痛的特点,疼痛发作时无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其诊断标准有:

1.剧烈的偏侧眶上部、颞部疼痛,不予治疗时持续15~180分钟。

2.头痛时至少伴有下列体征中的一项并必须与头痛在同一侧:眼结膜充血,流涕,鼻塞,前额和面部出汗,瞳孔缩小,睑下垂或眼睑水肿。

3.发作频率从隔日一次到每日八次。

4.至少有符合上述1~3项的5次发作,同时排除颅内、外其他引起头痛的器质性疾病。

5.做组织胺试验可诱发典型疼痛即可诊断。

6.丛集性头痛患者家族史或有或无,先兆症状如闪辉暗点、视野缺损、耳鸣、头晕、味觉异常,四肢异常等,发作时多伴有患侧鼻塞、流涕、流泪、结膜充血。多在睡眠中发病,出汗、流涕、唾液增加、同侧颞动脉扩张,持续时间1小时达高峰、持续4至数小时或1~2天。丛集性头痛与组织胺的敏感性有关,组织胺的增多又与某些过敏因素和某些食物抗原的刺激有联系,因此要控制某些过敏的食物,生活要规律化,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在治疗上可以使用组织胺脱敏疗法,使用不同剂量的组织胺皮下注射,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出现面红、头胀、头晕等反应的剂量为止,然后再按此剂量注射7~10天,以后逐渐减少注射次数、至每周或每2周1次,坚持数月结束。其他药物可选用苯噻啶、氯压啶、葛根片、心得安等治疗,亦可收到治疗效果。

二、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的治疗

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因本病发病迅速,头痛剧烈,口服吸收较慢,应用气雾剂吸入有效。剂量为剂量为0.36~1.08毫克(吸入1~3次),吸入后5分钟内血浆浓度达到高峰,80%的病人疼痛便缓解。用药时注意以下两点以免治疗无效:(1)因为药物是混悬液,每次吸入前应用力摇动药罐;(2)告诉病人用力呼气之后进行气雾吸入,深吸气后停止数秒钟再缓慢呼出。

2.吸氧

通过面罩吸入100%的氧,流量8~10升/分,吸入10~15分钟,80%的病人头痛可以明显好转。

3.利多卡因

可用4%的利多卡因1毫升滴入鼻内。方法是:使病人仰卧,头向后仰45°,并向疼痛侧旋转30°~40°,将1毫升利多卡因缓慢滴入疼痛侧鼻孔,使病人体位保持几分钟。如果病人鼻充血,可先滴入几滴0.5%新福林使鼻孔通畅。此法可反复应用。

4.双氢******

有些病人静脉注射双氢******在5分钟内可使疼痛缓解。

5.甲氧氟烷

此药是速效麻醉剂,用此药10~15滴滴于手帕上吸入几秒钟可使疼痛缓解。

6.去甲******

有人应用此药可使某些病人的丛集性发作缩短,但少数病人可致颅内出血。

三、丛集性头痛常见的预防性治疗

丛集性头痛常见的预防性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片2毫克,每天2~3次。长期用药应注意其副作用。

2.双氢******:每次0.2~0.5毫克,每日3次。

3.甲基麦角酰胺:剂量为4~10毫克/天,个别病人需达16毫克/日才能终止发作,疗程4~6周。

4.强的松:剂量为10~80毫克/天,疗程为2周。起效后应逐渐减量。

5.碳酸锂:剂量为300~1500毫克/日,平均600~900毫克/日,需连续用药2周。

6.其他药物:如噻庚啶、消炎痛、钙通道阻断剂等,可参考偏头痛的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