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长寿”这两个词语是不可分离的,健康是长寿的基础,长寿必须以健康为前提。离开了健康而空谈长寿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健康和长寿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讨论。
什么是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指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身体的没有疾病或虚弱。”这就是说,一个人必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良好、人格健全,且具有适应社会(包括各种激烈的社会竞争)的能力,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完全的健康人。
由于工作繁忙和心理压力较大,现代人常常违背应有的作息规律。工作起来不分昼夜,娱乐起来又通宵达旦,这些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实际上,远离亚健康,寻求健康长寿,应该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
许多老年人之所以长寿都得益于按时起居作息。据统计,在长寿老人中生活有规律者约占82%。那么,老年人应该怎样做到生活有规律呢?虽然各人情况不尽相同,但以下几点是大家都应该注意的:按时起居老年人的睡意已不如年轻时候,但保持每天6~7个小时的睡眠还是相当有必要的。尤其要保持午睡的习惯,睡眠时间宜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高龄老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可以适当多一些,但也不应超过十二小时,因为有资料表明,老人睡得太少固然不好,但睡得太多也同样有害。
准时进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并要形成习惯。古人说“食能以时,身必无灾”,这其实很有道理。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本就不如年轻时候强大,不按时进食,一餐吃得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消化系统的不适。
及时休息老年人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参加体脑劳动及其他各种活动,均应适可而止,及时休息。中医文献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意思是视物过久则眼睛充血而使视神经十分疲劳;久卧则阳气不伸而使周身气血淤滞;久坐则血脉灌注不畅而使肌肉麻痹;久站则使腰部、膝部、胫部酸痛而伤骨;久行会使筋脉过于劳累而造成损伤。故老年人无论做什么事,包括玩麻将、看电视、用电脑等时间都不可过久,要防止产生物极必反的副作用。
§§§第一节人类寿命概述
人体衰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影响衰老的因素很多,而且人体各器官的衰老进度不一,个体差异很大。因此,“老年”只能是个概括的含义,很难准确界定个体进入老年的时间。为科学研究和医疗护理工作的方便,常以大多数人的变化时期为标准。
一、年龄划分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有两个标准:在发达国家将65岁以上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则将60岁以上人群称为老年人。
我国民间常以“年过半百”为进入老年,并习惯以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为耋、九十为耄代表老年不同的时期,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于1982年建议:我国以60岁以上为老年人;老年分期按45~59岁为老年前期(中老年人),60~89岁老年期(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期(长寿老人)。
随着人类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前几年经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进行测定,对人类的年龄作出了新的分期,将人的一生分为五个年龄段,即:
44岁以下为青少年人;
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
60岁至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
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
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这个新的年龄划分法,将人类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这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将产生积极影响。
全国老龄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1%。
二、长寿指标和推测方法
长寿指标,专家们也有不同看法,美国加州NOVOTO的BUCK老化研究中心发表了一份历经28年收集的资料,这一有6500人参与的大型研究成果向人们显示了它的权威性。这份资料宣称人类健康长寿有四项最重要的指标:
1.体重不过重。
2.不吸烟。
3.正常的血压。
4.正常的血糖。
指标,有最重要的,也有一般重要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这四大指标,为人们指出了方向。
关于人类寿命的推测方法,目前已有多种,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推测,都有其科学性,应当综合起来使用。下面介绍一种常用方法,供读者考虑。
这种方法叫“加减法”。以人类目前平均寿命70岁计算,列出加寿和减寿项目,便可预测出每个人的寿命。这是中国人常用的方法,加、减寿的项目如下:
1.遗传因素:父母均享寿80岁以上者,加寿10岁;父母均享寿70岁以上者,加寿5岁;父母均在60岁以内死亡者,减寿5岁。
2.疾病情况:本人正在患某种心、肝、肾、脑、血管等主要器官器质性疾病,如各类心脏病、肺气肿、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肝硬化、慢性肝炎、肾结核、脑血栓、脑出血、原发性高血压等,均减寿10岁。
3.锻炼和生活习惯:从不参加锻炼者,减寿3岁;反之,加寿3岁。生活不规律,起居不定时者,暴饮暴食,减寿3岁;反之,加寿3岁。
4.不良嗜好:有吸烟习惯,每天20支以上者,减寿3岁,每天10~19支者,减寿2岁。经常酗酒者,减寿5岁。有药物依赖(药瘾)者,减寿3岁;有吸毒史在10年以上者,减寿5岁;屡教不改的赌徒,减寿3岁。
5.营养状况:长期营养不良者,减寿5岁;营养长期过剩,并显著肥胖者,减寿5岁;营养不均衡,或不懂营养者,减寿3岁。反之,营养均衡,调配合理,注意饮食,加寿3岁。
6.个性修养、家庭关系:个性修养较好,家庭融洽,夫妻和睦,生活愉快者,加寿5岁;反之,减寿3岁。
7.医学保健知识和卫生状况:懂得医药保健知识,并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家庭和个人卫生状况好者,加寿2岁;反之,减寿2岁。
例如:张某的父母都活了70多岁(+5),他本人情况是:正患高血压病(-10),生活没有规律,不经常锻炼身体(-6),每天吸烟10支(-2),营养适当(+3),个性修养和家庭关系均好(+5),懂得医药保健知识(+2),张某的寿命应为67岁。
这是美国人提出的方法。
三、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
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两大方面。
1.先天因素
人类和其他生命体寿命的长短与其进化形成的不同遗传特性密切相关,人类寿命与遗传关系的表现:
(1)人类的“自然寿命”,或“最高境界”: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国人就对寿命划定了一个至今仍在沿用的标准: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就是说人类应活到百岁。近现代科学家提出了哺乳动物寿命是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其自然寿命应为100~175岁。如果按照细胞分裂次数乘以分裂周期等于寿命的标准,人体细胞大约分裂50次,每次分裂周期2.4年,人的寿命为120岁。而这些都与人类的遗传基因分是不开的。
(2)家族遗传基因影响:德国维尔茨堡法郎克教授调查500名100岁以上的老人,有长寿家族史者占65%。寿命的长短与家族的遗传因素有关系。
(3)性遗传基因的影响:这种基因可造成后代各种遗传性疾病,致使机体、形态和功能缺陷,使后代寿命缩短。
(4)性别的影响:女性的寿命一般高于男性。这是由于高能量代谢可促使寿命缩短,而女性能量代谢低于男性的30%~40%。
2.后天因素
后天因素也很重要,甚至在某个时期、某个范围内能起“决定性”作用。
(1)自然因素:人类遇到的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水灾、旱灾等,这种生活环境无不极大地吞噬人类。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优劣,经济发展的快慢,有无战争,生活水平的高低等,无不影响人类的寿命。
(3)科学技术因素:科学技术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还有助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从而减少人类的疾病,延长人类的寿命。
(4)医学知识的普及: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知识得到普及,包括如何认识疾病,加强营养,学会养生,健康的心理情绪,这些对人类的寿命也都有很大影响。
(5)营养因素:营养是维持生命体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没有营养,生命体就必然死亡;缺少营养,生命体生长、发育就受到影响;各种有益的营养都具备,就有益于生命的生长、发育,而且最大限度地维持生命体的存在。
(6)其他因素。如婚姻、职业、性格、体形、智商等因素也对人类寿命有影响。
§§§第二节健康新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又有了新的阐述,它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指不患疾病。即健康不仅涉及人的生理、心理,而且涉及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健康的整体定义。
一、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的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进步,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健康是无价之宝,是成就事业和生活幸福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健康,人的智慧就不能充分的发挥,才能就无法有效的施展,纵使才高八斗、腰缠万贯也无济于事。新的健康观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它指出不能单单把追求躯体的健康看作生活的最终目的,而应看作是争取使生命更高尚、更丰富所具备的必要的物质条件。或者说健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基础,其价值远不止是为了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寿命的延长,而是为了提高生命的社会价值。只有身体健康的人,才能精力充沛、生机勃勃地投身于火热的事业当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只有一家人的健康,才能给家庭带来富裕、安乐和幸福;只有一个企业的职工人人健康,才有利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只有社会群体的健康,才更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兴旺。据统计记载,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增加,有20%是由于保健工作降低了职工的发病率提高出勤率所获得的;是多年来提倡全民的体育运动和加强保健措施,使全民族的身体素质由弱变强,我国才摘掉了“东亚病夫”那顶受尽屈辱的帽子。
可见,健康往往是与学习、工作、贡献、生活幸福等涉及到个人、家庭、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健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本钱。因此,尽可能提高社会群体的健康水平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二、健康新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提出的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30年后的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在,《阿拉木图宣言》中,又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这个概念不仅阐明了生物学因素与健康的关系,而且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生理完美状态是指身体各系统无疾病。心理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社会功能。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健康不仅涉及人的体能方面,也涉及人的精神方面。即将道德修养作为精神健康的内涵,其内容包括: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把道德健康纳入健康的大范畴,是有其道理及科学根据的。巴西医学家马丁斯经过10年的研究发现,屡犯贪污受贿罪行的人,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神经过敏等病症而折寿。
善良的品性,淡泊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证,与人相处善良正直、心地坦荡,遇事出于公心,凡事想着人民,这样便无烦忧,使心理保持平衡,有利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人体内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类和****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力。促进人们健康长寿。
但是,有悖于社会道德准则的人,其胡作非为必然导致紧张、恐惧、内疚等种种心态。食不香、睡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精神负担,必然引起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干扰其各种器官组织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削弱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最终在恶劣心境的重压和各种心身疾病的折磨下,或早衰,或丧生。
新的健康概念告诉人们,健康不再是单纯的生理上的病痛与伤残,他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及道德健康。这是一个整体的、积极向上的健康观。新的健康观念说明了人们对健康的理解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完善,对自身健康要求越来越高,对幸福的追求越来越趋完美。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深入了解,对疾病的理解也发生了质的改变,疾病不再是由单纯的生物因素(如:遗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许多疾病特别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多由心理行为与社会因素所致,有些疾病甚至由他人的不良行为(如:吸烟行为等)所致。因此,只有在躯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各层面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和良好的状态,才能称得上完全的健康。否则,虽体壮如牛,但心理缺陷、生活质量低下,也就谈不上健康了。
我国古已有云:“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以及“****之感,非药能愈;七情之病,当以情治。”也早已朴素地对健康和疾病的概念提出了身与心的辩证关系。
三、健康新标准
1.身心健康的新标准
围绕健康新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归纳和总结了在人群实践的经验,于1999年提出了身心健康的新标准,即“五快”(机体健康)和“三良好”(精神健康)。
“五快”具体指:吃得快、拉得快、走得快、说得快、睡得快。
吃得快,说明消化功能好,有良好的食欲,不挑食,不厌食,不偏食,不狼吞虎咽。
拉得快,说明吸收功能好,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感觉轻松。
走得快,说明运动功能及神经协调机能良好,步履轻盈,行走自如。
说得快,说明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口齿伶俐。
睡得快,说明神经系统兴奋-抑制过程协调好,上床很快入睡,睡得沉,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精神健康“三良好”是指:
(1)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2)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3)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2.人体健康的10条新标准
怎样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定出了健康的10条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