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富的资本:经商先做人
3623300000007

第7章 用知识赚钱(3)

王先生大学毕业后,曾在某市一家国营企业任职。企业僵化的管理制度使他的聪明才智无用武之地,于是,他毅然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最初的几年他干得很不顺利,因为他不知道从哪个方面发展好,找不到出发点。一次,他去小食摊吃早餐,当时已是初冬时节,早上的风凛凛生寒,直透脊背。王先生对卖早点的老太太说:“你用什么东西挡一下风,顾客不是好受点吗?这对你的生意也有好处。”过了几天,王先生又去这家小食店吃早餐,发现这里果然立起了挡风的布帘子。摆摊的老太太不肯收王先生的早餐钱,还说:“听了你的话,立了这个布帘子,生意好多了。”王先生心里一动:“想这样的点子太容易了,一天也能想出七八十个,就算每个只值一碗面钱,也很可观啊,我为什么不靠卖点子赚钱呢?”他说干就干,办了一家信息咨询公司。说是公司,其实只有一间房和一部电话,老板员工都是他自己。

最初两个月,他的公司门庭冷落,无人问津,直到有一天,一家儿童商场的经理找上门来,向他讨主意。原来这家商场自开业后,生意一直上不去,主意想尽仍束手无策后,只好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理来找王先生。王先生在儿童商场细细观察一遍后,指着柜台对经理说:“先把柜台放低,改变和成人柜台高度相等的做法;另外,把商场里面的楼梯改成滑梯式,使其有娱乐功能,儿童从滑梯上滑下来后,又正好停在柜台前。”

经理作了一番改进后,商场的生意果然红火起来,王先生也因此获得一万元酬劳。

此后,王先生的名气渐渐叫响了,生意也慢慢好起来。

一次,市里准备拆迁一片居民区建新汽车站,政府出资1400万元帮助拆迁,但仍然满足不了拆迁需要。搬迁区域里共有100多户居民,每户需要20万元才能解决居住的问题,资金缺口达600万元之巨。无奈,他们只好请王先生来救驾。

王先生终于想出了好办法。他认为采取附加条件的搭配拆迁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该市区里房子贵,地价甚高,而郊区一套小别墅仅3万元,问津者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交通不方便。如果让这100多户居民往郊区搬,每家给配上一辆三四万元的小面包车,这样搬迁一户最多也就六七万元。这项方案一公布,100多户搬迁户都非常乐意,资金缺口问题随之解决。

一次只能专心地做好一件事

聆听、评估、抉择,然后是行动。

实行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阻碍,必须依靠自我的勇气来面对它。甚至有些时候你还发觉,自己的起步已经太迟了。

——(英)查理·费里斯

在自己不熟悉的行业上投资,凭自己毫无经验和天真的投资概念而付出金钱的人,将使金钱一去不回。

刘伟英是位室内设计师,28岁开始创业,她的办公室就设在家里。她说:“我从没有想到自己会干这一行,我曾梦想做个艺术家,但画画却不能当饭吃。”

由于她对建筑的兴趣与对家具摆设的独到眼光和巧妙运用空间的能力,使得她相当受欢迎。“当然开始并不顺利,你当然不能一夕成名,别人需要时间来认识你。”她说,开业的头三年,她的顾客主要都是朋友,多半是三十出头的年轻夫妻,刚开始有点积蓄,买下公寓请她设计,而她所提出的装潢风格与预算也都能符合他们的要求。

然而她发现,和这些顾客合作虽然很愉快,但却不能让她赚什么大钱,她需要年纪大一点、有钱一点的顾客才行。

渐渐地,一传十、十传百,她的客户越来越多。但做这一行也有淡旺季之分,有时她也会几个月没有任何一件生意上门。

在这行做了十多年后,她渐渐发展出其他兴趣来。她认为自己艺术的天赋逐步显露出来,其中她最感兴趣的,是装潢所用的织品——家具和壁毯所用的质料和织法,“只要用对了,整个房间就会变得很有味道,也会很雅致。”她觉得这种兴趣并不脱离本行,研究一下也无妨。

不过,由于太过沉迷于织品设计,她反而忽略了室内设计的工作。如果刘伟英在大公司工作,可能早就有人提醒她专注自己的本职了,然而她自己却认为这件事只是她工作范围的延伸罢了。为了要深入了解这些织品的制造,她还亲自到一些大的纺织厂去实地参观考察。

然而,纺织品的学问却大得很,了解一些不同的纺织品质料结构只是入门而已,还有更多的东西要学习、要了解,例如对纱的特性也要知道。42岁的刘伟英发现自己所画的和所想象的,与实际的织品并不相同,但她很有毅力,决定全心投入。

两三年后,她接下一家小厂给她的设计工作,主要设计的是秋季织品。虽然她仍在从事原来的室内设计工作,但她坚称纺织品设计才是她的兴趣所在,室内设计只不过是为了赚钱而已。

但纺织品设计并不像她所想的那么简单,她还得知道流行的趋向、大众的口味、市场所需要的质和量,以及合理的价格等等。虽然技工能制造出完全符合她设计的成品,但却无法获得消费者的喜爱。销售经理反复地告诉她:“没有人能把这种垃圾卖出去!”她和纺织厂老板也因销售问题大吵了起来。

更糟的是,她室内设计的工作也出了问题,几个客户找她的时候找不到,她对这份工作的漠不关心也使他们义愤填膺,而原来她找的承包商居然携款而逃,令她大受打击,还得自掏腰包赔偿顾客的损失。

她的口碑越来越糟,人人都知道她不可靠,没有人愿意再请她设计。为了挽救自己的事业,她参加了几个妇女组织和俱乐部,希望能借此机会拉到一些顾客。经由这个方法她的确拉到了一些零星客户,然而所赚来的钱却全花在会费、衣服和餐费上了。

zzzzzz兴趣广泛。他大学时读的是经济系,毕业后在出版社做了几年事,之后又读了个企业管理硕士学位。他本想自己组建公司,但考虑后,仍决定为大公司作咨询服务。

不过,要提供何种咨询服务呢?刘波不想太专门,而且他觉得太专门会限制自己和客户。他32岁时曾夸下海口:“我什么都会,可以提供任何咨询。”也许这话不错,不过问题是,他可以同时包下所有的工作吗?在30~40岁这个阶段,刘波显然努力地在尝试。

他很少对来请他的客户说不,并且辛勤工作,以提供好的建议给客户。他既聪明又勤奋,总是能够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更难得的是,他还会主动地去发掘问题,让客户未雨绸缪。

40~50岁这个时期,他志得意满,“我可以替他们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只有我才是他们唯一需要的人,如果有我解决不了的问题,恐怕也没别人可以解决得了。”

但请刘波咨询的客户,往往只请他一次,却不续约。原因在哪里呢?这些客户毫无疑义都异口同声地称赞刘波。一位说:“他是我们在这附近所能找到的好顾问之一。”另一位说:“刘波很不错,给了我们许多好建议。”其余客户也都这么说。那么,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呢?

刘波自己也发现这种情况,发觉自己不得不不断地开发新客户,因为老客户不续约。不过他并未找到症结,他以为这是客户的善变所致,“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所以试试这个,也试试那个”。意思就是说,既然这一次给了他一个机会,下次就该把机会让给别人了。

这种解释太天真了。刘波绝不是因此而失去客户的,事实上,取代他的顾问,并不是像他一样的万事通先生,而是能提供较专业咨询服务的人。

假设别人问刘波:“公司作业的哪部分你最精通?”他会回答:“我什么都知道,财务、产品、销售、存货,我样样都行。”刘波以这样的方式找到了许多新客户,例如,不久之后他就有了一家专做运动器材的新客户,并与他们订约提供半年的咨询服务。期满后,该客户对他的服务很满意,并以称赞的口气说:“能做的,刘波都做了。”但却也不续约。这绝不是客户善变之故,实际上,该客户后来请的,是专业存货部门的顾问,客户并不是讨厌刘波,只是需要比刘波所能提供的更专而精的服务罢了。刘波样样都要一把抓,结果反而不符合他的需要。

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指出:“不能紧紧盯着自己追求的目标工作,也就无法专心致志地做手头的事,结果便大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目标的顺利实现。

“因此,一个在做一件事时,不能同时想着另一件事,而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事上。要清除头脑中那些分散注意力、产生压力的想法,排除分散注意力的一些人和事情的干扰,使你的思维完全集中到当前的工作状态。

“而且,一次只能专心地做好一件事,不要想着毕其功于一役,要把握你的身心所能承受重负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