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和谐做人
3622800000005

第5章 志立则行直(2)

比尔知道自己比别人聪明,自信自己永远正确。在课堂上,他竭尽全力,比其他人更简捷迅速地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数学物理难题。他的自然科学老师曾经说:“如果一个老师讲得太慢,比尔总会禁不住地说:‘嘿,这不是很显然吗?’”

有好几次,他还对湖滨中学的师生们做出过某些预见。他似乎有一种先见之明。17岁时,他就对保罗·艾伦说,在30岁前,他就可能成为一名百万富翁。

1970年底,盖茨开始探索新的生财之道。在父母的劝说下,盖茨曾经9个月没有接触计算机,当他重新归队时,湖滨中学的程序编制小组已开始到华盛顿大学上机。据说,盖茨曾侵入该大学的一个计算机系统,以致使一个全国计算机网络陷于瘫痪。但盖茨后来并未承认此事。

1971年,湖滨中学程序编制小组接受一项重要业务,为信息科学公司编一份工资表程序。盖茨认为,该项目非常繁琐,必须了解州税法、工资扣除法等。盖茨同样擅长经商之道及商业法律程序,他成了编制小组的中心人物与法律顾问。程序完成后,盖茨他们并未只要求一次性地支付酬金,而是非常精明地提出根据版权协议的规定支付酬金,他们清楚版税金额丰厚,并且是长期性的。他们通过抽取版权费,获得了该公司利润的10%。

有人想知道盖茨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而其中的关键就是他早期经商的商业意识。

居安思危

人有远虑,包括居安思危。

广州市远郊有一家电线制品厂,专门生产各种型号的民用电线。这是一家企业,规模不大,但它生产出来的电线产品质量比一些国营和集体企业的还要好,1989年该厂的产品就获得了国家级产品认可证,1990年该厂还通过了市计量验收。由于该厂的电线产品质量过硬,因而享有市场抽查中免检的资格,并且被清远市列为推荐使用的电线之一。

拥有这样高品质的产品,该厂按说可喘一口气了,但该厂厂长却有卓越见识,他认为在企业生产经营上只有做到有备无患,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经过艰苦细致的市场调查,他发现,很多承包商对电线选择只注重价格,价格愈低的产品销路愈好,而他们的产品由于严格质量管理,工艺水平较高,成本也较其他电线要高,所以价格也高。高价格在竞争中没有优势,它只能销给那些工程要求较高的客户。面对这种局面,该厂厂长当机立断,他又另创出一个品牌,以其弟弟的名义,开设起另一家电线厂,专门生产质量并不高的产品,以较低的成本加入市场的价格竞争,而原有的厂则继续生产高质量的电线。这两个厂按一个模式统一管理,当客户需要优质电线时,便提供原有的产品,当客户需要廉价的电线时,便从新厂提货。这样,工厂既能保持原有品牌的诚信,又能在另一战线上争夺市场,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了增强自己企业的竞争力,这位厂长又准备走多种经营的路子,生产其他产品,克服单一产品的缺点。尔后,利用广州市公安局13处的科研成果,该厂另外投资开设了一家消防设备厂,生产可填补国内产品空白的宾馆、厨房用防火油烟罩,此产品开拓了该厂新的产品市场,前景甚为可观。

这位厂长的忧患使他既扩大了生产,使公司得到了发展,又增强了防范风险的能力。

1989年,两艘满载铜精矿的美国货船,几乎是结伴越过汹涌澎湃的太平洋,驶向中国北方海岸。迎接这两船货的中国两家公司代表,一个神色紧张,一个脸露微笑。只因这两船货,是同样的品种、数量,同样的购买时间和地区,但付的价钱却相差100多万美元。

原来,这两家公司在1988年低分别向美国订购一大批铜精矿,当时价格是每吨3200元,3个月后装船交货时,价格却跌至每吨2700元。这两家公司无疑在这笔买卖中都要损失100万美元以上。但是,其中的一家公司在当初订购这批货时,同时对市场的风险作好了防范准备,在期货市场按当时价格抛出了同等数量的电解铜。3个月后,市场价跌,这家公司期货市场上“买空卖空”赚到的差价正好补上了实货的亏损。他们采用实货与期货结合,实而备之,避免了商品价格风险。

在顺境中存忧患,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情况早有准备,能够在变动中把握局势发展的大方向,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和优势,才可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为长远着想

为企业树立诚信,常常意味着企业要在短期内损失一些利益,一些人可能就是因为怜惜这一点点短期利益而丧失了为企业长远着想的机会。

一只船在海上航行,船舱里藏着一只鼠。鼠偷吃船夫的粮食,咬坏船夫的衣物。船夫恨透了鼠,想捉住它,把它扔到海里去。

鼠有鼠的办法,它使出看家的本领,在船底打洞,它要躲到洞里去,还要把船夫的粮食也搬到洞里藏起来。

这只鼠没有想到,它在船底打洞,不仅毁了船,而且也毁了自己。

老鼠为了自己的一时利益而把船夫的船破坏,不仅伤害了别人还伤害了自己。

有识之士却不这样,他们宁肯牺牲一些眼前的短期利益,也要为企业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他们知道,现在所损失的利益与诚信带给企业的财富相比,只不过是九牛之一毛,沧海之一粟。

现在提起海尔冰箱,恐怕人们不会怀疑它在中国冰箱产品中首屈一指的地位。这个在1984年7月才由青岛电冰箱总厂和德国奥克森豪斯利渤海尔公司合资的厂家,是凭借什么才成为中国电冰箱生产厂家中的佼佼者的呢?

海尔冰箱的厂长张瑞敏在回顾工厂历程时说:“海尔冰箱厂在刚成立时,比名气、比资格、比产量我们都不行,但我们狠抓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厂子赢得了良好的诚信,抓住了许多消费者。”

1985年,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来信,反映他们厂生产的“瑞雪”牌电冰箱不合格。经过调查,张瑞敏果然发现由于部分工人产品质量意识差,造成了76台电冰箱不合格的严重后果。张瑞敏当即召开全体雇员大会,把76台不合格的冰箱放在台上,带头与有关责任者一起用铁锤砸毁了这些冰箱。他说:“以后谁砸了产品的牌子,我们就砸谁的饭碗!”他这一招使在场的雇员都目瞪口呆,一时间砸冰箱事件也传遍了祖国各地。

铁锤砸在了冰箱身上,却也强烈地撞击着每一位雇员的心,全体雇员都暗自发誓要提高冰箱质量。自此,“向质量要效益”,“靠质量起家,靠优质名牌发展”,成为海尔冰箱厂的主体思想;“宁出一台一等品,不出十台二等品”,成为他们的质量准则。他们相继制定了1900余项规章制度,严把质量关。

76台冰箱被砸毁,企业的利益在当时确实遭受了损失,但是,两年之后,当海尔冰箱问鼎国优金牌,4次国际招标均以高出标准两倍的总分一举中标时,全厂雇员再也不怜惜当初那76台被砸毁的不合格冰箱了。

在产品售后服务方面,他们投资300万元成立了“售后服务中心”,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44名和国内一流的通讯设备、冰箱检测手段。并利用计算机管理,建立了用户档案、产品维修档案和维修卡、用户监督卡、维修人员服务单等制度,在全国28个省市设立了218个维修点。

在售后服务中,他们坚持“一、二、三、四”原则,也就是一个结果:服务圆满;二条信念:带走用户的烦恼——烦恼至零,留下海尔的真诚——真诚到永远;三个控制:服务投诉率、服务遗漏率、服务不满意率均小于十万分之一;四个不漏:一个不漏地记录用户反映的问题,一个不漏地处理用户反映的问题,一个不漏地复审处理结果,一个不漏地将处理结果反馈到设计、生产和经营部门。

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海尔厂带来了很高的诚信,它被誉为“销售无降价,产品无积压,企业无三角债”的三无企业,成为我国惟一的一家集国优金牌、金马奖和国家质量奖3项国家级桂冠于一身的企业。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海尔厂花费了一些资金。但这些资金并没有被白白地浪费,它们为海尔厂的产品创造出很高的诚信。

抓住机遇

抓住机遇的人肯定是有志向的人,因为有了志向,才会产生勇气和魄力,而有勇气和魄力的人才敢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位修士不小心跌入了水流湍急的河里。但他并不着急,因为他相信上帝一定会救他的。正好有人从岸边经过,但他想上帝会救他的,于是没喊。当河水把他冲到河中心时,他发现前面有一根浮木,但他想上帝会救他的,于是照样在水中扑腾,一会儿浮一会儿沉。最后他被淹死了。

修士死后,他的灵魂愤愤不平地质问上帝:“我是一位如此虔诚的传教士,你为什么不救我呢?”上帝说:“我还奇怪呢?我给了你两次机会,为什么你都没有抓住?”

优秀的人不会等待机会的到来,而是寻找并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征服机会,让机会成为服务于他的奴仆。

机会常常会出现在你面前,你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行动起来。

大学教师的生活是恬淡、闲适而又温馨的。而在1988年冬,在大学校园里蛰居10年的钟沛却突然当上了南京标牌厂的厂长,并且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接连救活了3家国有企业。钟沛本人及他领导的企业,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关注。

在198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钟沛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广告:

“因市二轻局所属的南京标牌厂长期亏损,现特向社会各界诚聘厂长……”

短短的招聘广告,钟沛连看了好几遍,一直从事经济理论教学的他想了很多很多。多年来,钟沛一直希望有机会在实践中实行自己的理论,他相信自己的经济理论和管理原则。现在机会来了,但同时他也知道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他的工作单位是事业单位,“旱涝保收”,而且大学教师的职业也很体面。如果他前去应聘并且成功的话,那么他胜负的比例各为多少呢?

“就这么放弃吗?”他在心里问自己。

“绝对不!”一个更坚定的声音在他心里响起。

就这样,他对妻子说出了那个在80年代末的中国绝大多数人都会惊诧不解的决定:“南京标牌厂招聘厂长,我想去试试。”

“不行,你已有了一份安适且令人羡慕的工作,何苦去冒这个险呢?”妻子劝道。

“我已经决定了。这次机会难得。”钟沛坚持说。

“搞得不好,你会身败名裂的。”妻子语重心长。

“你为什么不相信我会干好呢?我相信我有这个能力,我有能力扭转这个局面。”钟沛对自己非常自信。

妻子知道自己说服不了他,第二天赶紧发动亲朋好友去劝说钟沛,而钟沛却雷打不动,铁了心。就这样钟沛参加了应聘并击败了20多个竞争者,当上了南京标牌厂的厂长。

面对几十万元的债务,500多双怀疑和冷漠的眼睛,以及几间破烂不堪的厂房,钟沛内抓管理,外探销路,并满怀志向地对全厂宣告:南京标牌厂当季实现扭亏。全厂雇员对他的话不以为然,只当是吹牛皮说大话。可是奇迹出现了,1989年3月,南京标牌厂在亏损多年后第一次实现扭亏,而且真的只用了3个月!其后,钟沛又制定出正确的经营策略,一年时间使产值由200万元直升到1000万元。

正是因为钟沛对自己充满志向,他才可能去应聘南京标牌厂的厂长;也正是因为志向的力量,才使他抓住了机遇。

正当钟沛在标牌厂干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南京市二轻局的领导找到了他,请他去南京木器厂当厂长。钟沛的亲友要他拒绝,中国历来就讲见好就收,激流勇退。而且南京木器厂负债5000多万元,是南京市全民企业第六亏损大户,这么个烂摊子,谁愿意去当家。

然而,钟沛再次谢绝了亲友的规劝,他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钟沛到任以后,通过调查研究找到了企业的“病根”。于是他再一次自信地发下宏愿,3个月内实现扭亏。这引起了雇员们众多的嘲讽,他们都觉得这位新厂长的“牛皮”吹得也太大了,于是钟沛就有了一个“大大泡泡糖”的“雅号”。

企业家与普通雇员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志向。少数人发现了真理,而他们又往往被那些为假象所蒙蔽的多数人讽刺、挖苦和打击。企业家面对这样的尴尬却能保持正常的心态,他们不羞不恼,我行我素。他们相信自己的目标能够实现,到那时,所有的这些难堪都会被荣誉的光环所替代。

钟沛正是这样的企业家,他没有时间考虑那些讽刺和挖苦。他又采取了各种措施,终于使“3个月扭亏”的诺言再一次实现。并且在此后的两年内,南京木器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7个生产经营实体的大型轻工联合企业。

后来,钟沛又被任命为另外一个亏损企业——南京衡器制造公司的经理,钟沛又是凭借他造就企业的志向使这个企业起死回生。

就这样,钟沛在短短5年时间里救活了3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但却都是几近破产的亏损企业。这靠的是什么呢?除了他敏锐的市场意识,高超的管理才能之外,他那坚不可摧的志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