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和谐做人
3622800000035

第35章 成功路线图(3)

不要追求十全十美,它会像苛刻的暴君一样折磨你;不要把自己的弦绷得太紧,它会使自己心身疲惫,使你丧尽生活的快乐。

不要总有不公平感。“牛吃草,马吃谷,各有各的福。”商品社会的种种不平是客观的事实,豁达以待就是了。人类社会是有差距的社会,没有绝对的平等。有谚云:“人比人,活不成,驴比骡子驮不成。”承认差距,不怨恨,不丧气,尽力而为,才能快乐。做生意能多得更好,少得也要想得开,永远自得其乐,自求多福。

人格力量

在我国,市场竞争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企业面临重大转折的关头,这是企业家需要展示自己魅力的时代。谁能带领企业走出困境,谁也就受到雇员的爱戴。

长沙卷烟厂曾一度陷入困境,所生产的低档次香烟大量积压,产品失去销路,企业严重亏损。新上任厂长肖寿松利用柬埔寨刚刚实现停火的时机,冒着生命危险带人到柬埔寨前线战壕里向战士发香烟。在这样的时刻能吸上一口烟,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随着和平日子的到来,战士们带着这种感受奔向四面八方,使长沙卷烟厂的香烟在柬埔寨有了极高的知名度,成为十分畅销的产品。随之,他又狠抓新产品开发,创出“白沙”系列名牌香烟。长沙卷烟厂由一个十分不景气的企业发展成为效益在同行业名列前茅的企业。

这位企业家那种巨大的人格力量,不由得使雇员产生归属心理,全厂雇员以他为中心凝聚在一起。

取什么态度很重要

松下幸之助认为,不论办公或经营生意,取什么态度很重要,应以快乐的心情去工作。如果对工作感到乏味,做生意也提不起兴趣,当然不会有工作成果可言。因此,即使是再单调乏味的工作,也要愉快地去从事。在工作中是否感受到快乐,要看对工作的意义是否有清晰的意识。

松下还认为,人必须尽忠职守,拼命地工作,千万不能以赚钱为出发点来从事任何工作。松下说过:“当我开始工作时,常想假如完成这项产品,将会带给人们多大的快乐。还有这项产品会带给家庭许多方便,妇女们便有多余的时间做她们所要做的事。我常因这种念头而拼命工作。”

企业管理需要一种轻松欢乐的氛围,不需要冰冷的面孔、冰冷的语言。美国企业管理专家主张用笑声代替严厉:“如果人们得不到任何乐趣,他们就很少有出色的工作表现。”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主要生产钛制品,一度曾很不景气。后来杰姆·丹尼尔出任总经理。他在公司发动了“笑一笑”运动,在厂区贴出了大幅标语:“如果你见到一个不笑的人,请你主动对他笑一笑!”丹尼尔身体力行,到处和雇员们开玩笑。他几乎认识公司里的2000名雇员,几乎没有人称他为“总经理”或“丹尼尔先生”,人们都叫他“大杰姆”。公司在3年内没有追加一美元投资,而生产却增加了80%。一位用户称赞说:“大杰姆的欢声笑语洋溢着对工人们的关心。”

企业家不能小富即安,不思进取。

有的企业家挣了一点钱,有了一点名,就感到非常满足,陶醉在成功之中,不思进取。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而他们只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转瞬即逝。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曙光初露,大多数人都还沉醉在计划经济的“铁饭碗”中时,吴明在一个政府部门的朋友帮助下成立了骄雅时装公司。公司成立不久,就遇上了第二届广东运动会的召开,这给了骄雅公司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吴明在朋友的帮助下努力奔走,终于争得了人场式运动员服装的设计与加工。骄雅设计的“中山装”在运动会上成为了一个亮点,这漂亮的一仗,骄雅公司赚到了第一桶金——30多万元,快速地完成了原始积累。

初战告捷,骄雅公司本应继续努力、乘胜出击。可有了钱的昊明感到非常满足,不愿再去辛辛苦苦地操劳奔波,渐渐失去了以前的进取之心,安于现状,甚至开始享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着装从传统的“中山装”渐渐国际化,昔日被视为资产阶级腐朽象征的西装成为人们的新宠,而骄雅公司的产品主要是中山装,但满足于已有成绩的吴明没有感受到这变化,不是创新跟上潮流搞西装,依然搞“中山装”,结果慢慢被市场淘汰了。

有了一点资本和成绩就满足,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只能使企业****又沉落,昙花一现。

有魅力才有引力

人格魅力使一个人有吸引力,有吸引力也就有权力。

老子认为,真正的企业家应当做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企业家应当催生万物,辅助它们发展而不私自占有它们,成就事业而不依仗权势、盛气凌人,作为长官而不宰割下属,损人利己。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由于老板的仁爱,员工就会被感化。

作为一名真正的企业家,必须拥有企业家的个人魅力。企业家在企业中具体发挥的作用,就是成为企业凝聚的核心。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根据,是它在社会上体现出来的价值。企业家的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共同崇奉的价值观是凝聚力的粘合剂。企业价值观为雇员所共享,使雇员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曾获“1988年香港杰出青年工业家”称号的林光如最初只是一个印刷厂的学徒工。凭着他对印刷术的熟悉及其行业研究,他在1971年用积攒下来的2万港元,独自创立了“星光印刷公司”,依靠两台凸版印刷机和一台胶贴机起家,在20世纪70年代末即已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1982年林光如率先引进“彩色遥控四色机”,把其他同行业公司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探其成功之道,善于抓住机遇,锲而不舍固然不可少,但林光如本人的身体力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林光如每早8:30到公司,17年如一日,十分注意工作效率。林光如最不喜欢雇员迟到早退,但并不随便指责,而是率先垂范,身体力行。雇员受其感染,逐渐也极少迟到了,个个工作勤勉,为公司的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林光如平时并不以企业家自居,在许多事情上都和雇员商量着办,使得公司上下,融洽和睦。星光公司自创业以来,事业从小到大,雇员由少到多,历时20余年竟无一人流失,这不可谓不是一大奇迹。而且这些雇员个个都成为以公司为家的“工作狂”,可见下属对林光如之爱戴和林氏公司向心力之强大。林光如非常强调修身安民,他的座右铭是“诚、爱、勤、敏”。星光公司如此欣欣向荣,和林光如本身是一个能够身体力行的企业家分不开的。

人的行为是由行为意识支配的,是为达到包括自然需要在内的社会需要的目的。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端正品行,扬长避短,才能正确地指导行动。特别对于企业家来说,以身作则能树立好的形象,提高威信,并能有效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若企业家自身行为不检点,如受贿贪污等,自然影响下属的工作情绪,造成不良后果,不利于工作开展。

优秀企业家要进行个性方面的修养。企业家的个性修养是指在个性上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改造,以养成良好性格素质的过程。个性就是性格,它直接影响企业企业家的成败。有人经常以“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来开脱自身个性上的缺陷,这是错误的。

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霍尔巴赫认为人的个性是周围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并会随之而改变的。个性归根结底是生活、教育和自身修养的产物,若后天不加以有意识的改造,那么个性上的缺陷终将导致事业的失败。

优秀企业家要经常注意立体观察,全方位地分析自己的个性。从多方面认识了解自己个性上的缺陷和问题,才能对症下药。通过正确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才能达到自我完美。

优秀企业家要善于用知识陶冶情操,塑造良好的个性素质。知识能培养人的思维逻辑,丰富个人内涵。个性会在吸收知识过程中被潜移默化。“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优秀企业家要增强自制力,努力抑制消极个性。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我把人在控制和克制情感上的软弱无力称为奴役。”人若不能驾驭自己,又何以把握成功。所以企业家必须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消极品质,通过他人告诫、提醒、批评、帮助或自身激励督促,使自己日趋完善。

有什么东西能比获得别人的信任更幸福呢?

企业家获取别人的信任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要抬高自己的个人声望。

个人声望的提高对于企业家来说就是资本的增加。

才路与财路

在企业家看来,才路就是财路,反过来也可以说,财路就是才路。

有句诗词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企业如果有一帮能征善战、忠心效力的人才,不愁效益上不去。对企业家而言,人才就是利润,人才就是效益。

知识就是权力

人生的第一任务就是教育子女,目的在于让后代能在竞争的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

在每个犹太人小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就会经常地问他们: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火烧了,你的财产也被抢光了,你会带着什么逃跑呢?”

如果孩子们回答是“钱”或者是“钻石”的话,他们的母亲就会进一步地问:“有没有一种东西比钻石更重要,它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你们知道是什么东西吗?”

孩子们回答不上来.母亲就会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你们带走的东西,不应该是钱,不应该是钻石,而应该是知识。因为知识是任何人也抢不走的,只要你还活着,知识就永远跟着你,无论你到什么地方都不会失去他。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与书接触的习惯。慢慢的,孩子们开始喜欢看书。小时候是因为蜂蜜,长大了则是从书的内容中体会到书是“甜”的。

相传,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里常常放有书本。说是在夜深人静时,死人会出来看书。当然这种做法有一种象征的意义:生命有结束的时候,求知确永无止境。这种做法却也可以看出犹太人对学习知识的执着与不懈。

犹太人还有这样的规定:生活困苦之余,不得不变卖物品以度日的时候,你应该先卖金子、宝石、房子和土地,到了最后一刻,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出售你的书籍。在他们认为,世间的金银珠宝、房屋土地,都是可以变化消逝的东西,而知识则是可以长久流传的财富。

犹太民族在1736年的时候通过了一项关于书籍方面的立法,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为书籍立法。该法规定:当有人借书的时候,如果书本的拥有者不把书本借给他人,应罚以重金。可见犹太人对书籍的重视,对学习知识的重视。

实力既可以指金钱,也可以指知识。不过前者只是身外之物,后者才更加稳定。

知识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只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展现出你的魅力。

20世纪80年代,杭州中药二厂生产的“青春宝”响彻了大江南北,驰名于华夏内外,厂长冯根生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冯根生在杭州中药二厂拥有崇高的个人威望,全厂的雇员不分男女老少一提起冯根生,那是从心里佩服。而冯根生所说的话,就像是朝廷圣旨,没有人去违背,有的只是认认真真地去执行。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这位厂长有这么大的权威呢?

经过调查发现,学识是形成冯根生权威的主要因素。作为杭州中药二厂的厂长,对制药内行不内行直接影响着他的个人权威,而冯根生是怎样的呢?

冯根生1949年从杭州高银巷小学毕业后进入胡庆余堂当学徒,那时候他才14岁。胡庆余堂是晚清豪富胡雪岩创办的,它与北京同仁堂对峙南北,名闻天下。胡庆余堂选徒标准非常苛刻,每年选拔1人,代代单传。1949年后没有再招徒,冯根生就成了“末代学徒”。他做过3年学徒,站过两年柜台,搞过整理炮制,后来又制胶煎药。

长期在药厂工作,再加上自己的虚心好学,冯根生成为一位杰出的中药专家。就因为他内行,懂业务,他说出来的话才有分量,人们才信任他,才愿意按他说的去做。就因为他的学识,人们才愿意凝聚在他的周围,听他发号施令。

企业家都希望企业雇员按自己的意图办事,都想雇员对自己言听计从。他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的利用手中的权力命令雇员服从,有的则凭借自己的权威影响雇员,使他们自觉地按照企业家的意图行为处事。冯根生属于后者。

在杭州中药二厂的鼎盛时期,曾经接待过新加坡的一个高级代表团,成员中有不少是华侨,对中药内行。在访谈过程中,一位老者突然问接待员:“你们有用人尿做中药的吗?”

年轻的接待员顿时愕然了,隔了好长时间才回答道:“没有。”

“直接的没有,间接的有没有?”来客步步紧逼。

接待员以为来访者不怀好意,故意挑衅。他的窘迫和愠怒使来访者连连摇头,好像现代化的楼群中少了些什么似的。

见到这种情形,接待员急中生智,给旁边的人使了个眼色:“快请冯厂长来。”

冯根生来了一听,不紧不慢地说:“小便做药民间还有,工厂有间接的。中药里有味‘人中黄’,清凉解毒,用干草打磨成粗粉放在淡竹里,砸实,在小孩儿尿桶里浸上一个月,再在温水中漂两个月,到时把淡竹对劈,里面深褐色的实块,香味扑鼻,就是名药了。”

一番药经,娓娓道来,并且说得有板有眼。这使那位老者高兴得站起来,一把拉住冯根生的手说:“服了,冯先生,这药我小时候跟父亲学做过。我是想考问一下中药学问在大陆有没有失传。看来没有,我真高兴。”

在厂内,熟悉制药业务的顶尖高手,非冯根生莫属。大家有了难题,总是去请教他;配置新药品,总是他提出的配料方案最合理;药品试制过程中出现问题,总是他能够提出最可行的解决办法。所有这一切都源于他对中药丰富而广博的学识。

有学识才有魅力

目前,许多企业重金聘请高级人才是司空见惯的事,一诺千金,少则月薪成千上万,多则月薪几十万。在企业家看来,才路就是财路,反过来也可以说,财路就是才路。

有句诗词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一个企业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企业如果有一帮能征善战、忠心效力的人才,不愁效益上不去。对企业家而言,人才就是利润,人才就是效益。这样,一掷千金聘请高才的事情就不难理解了。

在这一点上,许多人特别是企业家周围的人就常常认为企业家的行为很不够“意思”、甚至“有点傻”,放着自己的三亲六故不用,却花重金聘别人。这确实是违背“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一传统观念的做法。但细细考究起来,企业家其实最终的收获却是更多的肥水流到自己田里。看来,“买”才和聘才无疑是向传统消极用人观的开战。鲁冠球就是开战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