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和谐做人
3622800000030

第30章 关系决定命运(2)

诸葛亮辅佐刘备多年,深得刘备信任,事无巨细,刘备都向诸葛亮请教,死后还把整个西蜀的事业托付给他。刘备之所以如此信任诸葛亮,一方面是由于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诸葛亮善于观察刘备的心理,并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握住刘备的心理,因此他所做出的很多决策都非常符合刘备的想法。比如庞统死后,刘备在涪关进退两难之时,他就给当时留守荆州的诸葛亮写了一封信,派关平送去,信的内容很简单:“本年七月初七日,庞军师被张任在落凤坡前箭射身故。”寥寥22字,但诸葛亮已深刻参透了其字里行间的意思:张任在落凤坡箭杀庞统后,刘备预料张任一定会来攻打涪关,因此向诸葛亮求救。这样信上虽只写庞统身死,但实则刘备是想让孔明回到他的身边。那么孔明走后,荆州这要地谁来把守呢?刘备的信中虽没有明写,但是诸葛亮早已知其意图:“主公教关平赍书前来,其意欲云长公当此重任。”正是因为诸葛亮如此深知刘备,善于揣摩刘备的想法,才能够使他的做法为刘备所称道,才使他们的合作越来越和谐。

20世纪20年代时,电熨斗在日本卖得很贵,只有有钱人家才买得起,当时松下幸之助经过调查了解得知,很多主妇都非常希望能够拥有方便卫生的电熨斗,但是无奈价格太贵。因此松下就考虑,广大消费者之所以不买电熨斗是因为它的价格太贵,那么如果设计出一种售价大众化而且品质优良的电熨斗一定会卖得很好。因此1927年,当松下电器公司成立电热部后,第一个产品就是推出品质优良价格又大众化的电熨斗,当新的松下电熨斗面世后,马上就受到消费大众的青睐和各方的好评,甚至出乎松下本人的想像,原定每月生产一万个的指标,接连被突破,只好多次增产,以满足需求。

为政经商道理是相似的,设想诸葛亮如果不了解不考虑刘备的心理而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那么即使刘备并不怪罪他,那也不会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此亲密,两个人的合作就不会如鱼得水,而会显得比较费力,就有可能使事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当然,为政上寻求与领导特征的趋同和适应绝不是曲意逢迎,而是对于领导人工作的正确之处尊重顺从,择其善者而从之。

恩恩相报

只要是好事情、好愿望,而你伸出热情的手,提供大力帮助,使之功成事就,都可以说是成人之美的君子行为,而这些事情可以帮助你赢得人心。最美妙的报偿就是,凡真心帮助他人的人,没有不帮助自己的。

把对方想像成天使

“把对方想像成天使,我们就不会遇到魔鬼。”

不要抱怨别人对你好不好,因为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别人,别人就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你。

成人之美

《论语·颜渊》里说: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成人之美,就是帮助别人实现愿望,《西厢记》里的红娘,同情并促成张生与莺莺的恋情,东窗事发后被拷问仍仗义执言,使有情人终成眷属。《水浒传》里的武松,不平于蒋门神霸占施恩的快活林酒店,行侠仗义,挺身而出,“醉打蒋门神”,为施恩夺回快活林。

成人之美,也可以是些举手之劳的小事。例如:主动替同事值班,让他安心地去做其他紧急的事;尽力帮助同学复习功课,使其早日榜上有名;主动支援一时经济拮据的朋友,帮他渡过难关、免除后顾之忧等等。总之,只要是好事情、好愿望,而你伸出热情的手,提供大力帮助,使之功成事就,都可以说是成人之美的君子行为,而这些事情可以帮助你赢得人心。

爱默生曾说:

“此生最美妙的报偿就是,凡真心帮助他人的人,没有不帮助自己的。”

你对他人提供一点善意的帮助,对自己并没有太大的损害,却能得到别人真诚的感激,自己也会萌生难以形容的快乐。你用一些付出,换很多很多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感激、善意和祝福

一个人想广结善缘,最好的方法就是善于与人相处。

和别人相处看似容易,事实上却是相当困难的事,因为每个人的想法、观念都有所不同,如何从中取得平衡点,的确需要好好学习。

与人诚实交往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不是把心中所有的事情都和盘托出,而是要一步一步慢慢进入状态。

不论是多么亲密的朋友,交谈的措辞都不可疏忽,因为谨言慎行就是一种礼仪的表现。

礼仪没有特定的界限,但是和所有的人交往中,必须随时注意礼仪与自我节制,否则一旦逾越了礼仪或失去节制,很容易会失去很多朋友。

当你和别人在一起的任何时候,即使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或者和别人电话交谈,或者写信时,一定要做到永远表示感谢。在任何时候,都要找出感谢别人的理由,即使对方只是和你聊天或看你的信、考虑你的要求等。当然,最好是能找出更好的理由来感谢对方,才能留给对方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被感谢的需要,如果你能满足对方这种需要,必然能强化对方对你的好感。

永远表示善意。不要以为你的家人或朋友一定能体会你的善意,有些时候放在心里不说,对方很难猜出你的心意。所以单单表现还不够,最好是用行动表明,毕竟每个人都希望听到或看到你具体的友好态度。因此无论你和谁相处、通电话或写信,只要能诚恳地说出来,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永远表示祝福。不要以为你遇到、通电话或写信来往的每个人,都了解你希望他们过得美好的心意,你没有表现出来,别人又如何知道?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关心,只要你能真诚地表现出你的祝福,尤其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给予真心的祝福,对方一定会感怀在心,日后也不会吝啬回报给你。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

“真的,任何本领都没有比良好的品格与态度更容易受到欢迎。”

想要拥有好人缘不难,只要好好遵守3个原则:感激、善意和祝福。

没有人喜欢作乐时,不要开玩笑。没有任何理由时,不要大笑,或者根本不要笑。不要嘲笑别人的不幸,即使你有某种理由。

上下和谐

无论上下,都不是脱离群众。进则造福人类,退则进德修业。孔子曰:“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上下进退必须有节度,不管是在位或不在位,都得谨慎小心,明察秋毫。

子日:“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从政者所居的职位,上有长官,下有部属。如何去适应自己的职位,那就须信仰长官,信任部属。自己以诚信的态度,才能上知下情,下知上图,便可和衷共济。如果把自己的职位当作权位,用其权术和手段,以求自私自利,那就是邪恶,一定遭到失败。所以孔子说:“非为邪也。”在进退之间,也不是一定的。

人事进退,如能透彻易理,掌握便有分寸,也就会虽失之东隅尚能收之桑榆。

易观卦六三象辞日:“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我是说观察自己生存的途径,生活进退的原则,应是择善面从,不要失去自己所秉持的原则常道。

“进退”是易经中启示人生最重要的道理,进退取舍,是大智慧,大哲理。

儒家思想,无论进退、做人或做事,都是以德为本。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此言孔子在陈,道不行而思归之叹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日:‘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子贡以简捷问语,而知孔子不会帮助无道之君。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齐国送一批女乐给鲁国,鲁国君臣共同赏乐忘政。孔子看到这种情况,知道自己所抱持的理想不会实现,便辞去大司寇职务,离开了自己的国家,从此而周游列国。这是孔子进退之道,本乎所持的理想。

历史上深明进退者,如春秋时越国的范蠢,辅佐勾践复国,功成身退,逍遥于商旅之间而致富,自号陶朱公。又秦末张良辅助刘邦,奠定汉室江山,亦功成告退,托于神仙(赤松子)之游,置功名于外物,置荣利于不顾。司马温公评之曰:“明哲保身。”此二人者,其为明智乎?懂得人生行乐乎?亦或深明易理进退之道乎?了明进退,必须还要明生死。死无意义,当然求退。“进而必死,死为成仁成义,即使是死亦求进。这才是进退之真义。

上下协调

现代信息管理可以使总裁和员工建立直接关系,为上下协调起到整合作用。

比尔·盖茨承认他每天要花几个小时来阅读电子邮件,并做出答复。这些邮件来自全球“一线”的雇员、客户和合作者。公司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把电子邮件直接传送给他,越过所有中间层次的阻隔。他是惟一读它的人,因此谁都不必担心礼仪问题。

比尔·盖茨还说过电子邮件是:弹指间的管理。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比尔·盖茨就在微软安装了第一个电子邮件系统,它很快成为公司内部通信和管理的主要方式。安替代书面的备忘录和电话口信,讨论技术问题以及在旅途中的汇报。那时候公司只有12个雇员,但电子邮件的魅力已经充分显示出来。

比尔·盖茨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这为提高我们这个小公司的效率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微软公司在全球已经拥有3万多名雇员,电子邮件看来比20年前更加重要。因为这种东西越是在庞大的机构中,就越能显示其无与伦比的效率。当然不能说没有电子邮件就没有微软,但微软在崛起过程中对于电子邮件是须臾不离的,这有事实做根据。他似乎相信人们口头上都具有“报喜不报忧”的倾向,而在一种不必见面的交流方式中更有可能流露真情。

盖茨认为,坏消息几乎总是从电子邮件中传来。所以,他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必定要把自己的便携式电脑和公司系统连接起来,与公司雇员交换新的信息和想法。即使是在旅行当中,在远离总部上万公里之外的地方,也要检查一下他在公司中的电子邮箱。他说这样才能让他放心。由于电子邮件的充分利用,使得微软所有的雇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发出的最新指示,这使得整个公司的办公效率在同一时间内高速运转起来。

在谈到电子邮件对微软管理的重要性时,比尔·盖茨是这样认识的,一般说来,商业界内部分享信息总是通过交换书面文件、安排电话交谈或聚在谈判桌或白板前等渠道进行的。要以这种方式达成好的决策,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费用昂贵的面对面会谈和陈述。这种方法极可能毫无效率。而一些公司还要冒着输给竞争对手的风险,单一地使自己受制于这种方法,而其对手却只运用了较少的资源和较少的企业家就做出了较快的决策。

上下定位

有两只鹦鹉,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800元。

这人赶紧将店主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8门语言?

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告诉我们,真正的企业家,不一定要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认为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公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企业家。

分层制度,与其消极地把它说成是一种“秩序的维系”,毋宁积极地将其理解为是贯彻了“物竞天择,强者为尊”的原则。上下定位也是一种分工。

如果说,社会分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历史性进步,那么,社会分层的历史则应该比明确的社会分工还要久远,因为这是形成人群的一个必备条件。这种原始状态的群落聚合,必定是围绕着中心人物来形成的。

远在形成人类以前,人类的鼻祖——猿,就已经有了严格的猿群分层制度。我们只要看看诸如猿、猴、狮等动物的群落生存状态就可以知道,它们是至少有着“王”和“非王”这样两个分层的,并且这种“王位争夺战”也是进行得异常惨烈的,绝没有“选举”的作秀或“禅让”的大度,只是靠强力的拼杀,“成者王侯败者贼”的来“占山为王”,不讲究什么客气和温良恭俭让。而且是“一山难容二虎”,不是王就是臣,要不然就去死或滚得远远的,因而这种分层是有着绝对权威性的,对于“王位”,可以挑战,但不容分享。

社会分层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客观事实。

社会分层是多元的、多层级的,因而社会地位也是多元的,多层级的。

问题不在于哪个系列,全在于行得正,坐得端,一旦失足,坏了修行,便难免不毁了前程,臭了名声,甚至丢了性命。

决定人进入社会分层体系位置的因素很多,我们应该把主要注意力放到那些后天的元素上来,积极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培养自己和环境和谐的素质。

左右和谐

要善于利用各种场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结识更多的人,就等于增加了更多的财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自己的不足之处,就要利用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别人可以在开发新产品、上项目、企业规模扩大时,给予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左右逢源。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论语·季氏篇》

朋友就像一个人的镜子,可以反映出他的兴趣、嗜好、志向与品位。但是朋友不只是镜子而已,他还会进一步督促人走向更美好、充实的人生。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各式各样的朋友会在一个人生命的不同阶段,扮演重要的角色。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确,有些朋友因为事业、家庭、学业、理想而各奔东西,无法常相聚首,只能借书信或电话问候,但是心中却清楚知道对方总在祝福着自己。若是得遇机缘,重新会面,自然会有快慰平生之感。

“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向隅。”《荀子·不苟篇》说:“公生明,偏生暗。”有公心必有公道。只有公正无私,才能克服偏见,身修而后家齐国治。

“友多闻”是指朋友见多识广,总能启发我们的观念,开拓我们的视野。每一个人的时空都是有限的,心灵也容易执于一偏,对于小自人情世故,大至家国天下,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根本未曾与闻。这时,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引进他的事业知识或体验,助我们突破自己狭隘的格局,以更周全的眼光欣赏一切事物。

“友谅”是指朋友对我们既有信心又能体谅,但绝不是盲目包容。人生难免无过,所犯之过是出自无心,出自无知,还是出自恶意?只有出自恶意之过,是不能轻易原谅的。朋友知我甚深,自然可以分辨这些,并在我需要时伸出坚强的支撑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