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决定孩子一生的三大商数
3622700000042

第42章 财商不是钱商(1)

孩子的财商有一个是就业还是创新的选择;如果创新,是为人类、为社会创新还是为自己创新;如为自己创新,是为自己的长远利益创新、还是为眼前利益创新的问题。目标不同,毕业后的成就、创新的成就也不同。不管怎样,财商不是钱商,钱商只是财商的一小部分。

不能“富”得只有钱

有很多人为缺少财富而郁郁不乐,但是如果拿100万元交换他的健康和自由,他很可能断然拒绝。所以,我们拥有生命,拥有自由,拥有健康,这些财富就超过了100万元,为什么还要无端烦恼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光烦恼是不会增加财富的,有可能还会损失财富。

有一个人名叫王茂才,在年轻的时候,只知道赚钱,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也不顾及自己的家庭。等到赚了不少钱以后,却把自己的身体弄垮了。在晚年,虽然他比较有钱,可是几乎没有快乐的生活,不是高血压发作,就是胃溃疡缠身,没有一天病魔不来打扰他。而且因为他过去只认金钱,不认亲人和朋友,所以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和朋友,搞得自己晚年非常凄凉和痛苦。这时他才意识到,金钱固然重要,但是健康、快乐、自由、友情和爱情等更重要。

既不能“穷”得没有金钱,也不能“富”得只有金钱。

养成正确的金钱观

范蠡迁居陶地之后,自称陶朱公。陶朱公有三个儿子,他们的性情迥异,完全不像父亲。有一年,老二因杀人罪被囚在楚国。陶朱公的妻子忧心如焚,整日哭哭啼啼,央求陶朱公搭救儿子。陶朱公无奈,只得设法托人求情。他吩咐小儿子说:

“唉,杀人偿命这是常理。不过千金之家的儿子不该死在法场……你去求求庄生吧,他是我的好朋友,多带些黄金,供他通关节之用……”

小儿子准备启程,老大却不答应。他与父亲争辩道:

“我是长子,二弟有难,父亲不遣我去,而遣小弟,这会让人家说我不肖,我不如自杀……”

“唉,让小儿子去未必能救出老二,还是叫老大去吧,不然老二死活不知,再先死了个老三,不是祸上加祸吗?”妻子也劝陶朱公。陶朱公没有办法,只得改遣老大。

陶朱公写了一封密信,交给大儿子,说:“老大,这封信是写给庄生的,你到那里先把黄金交给他,一切听他的安排,小心谨慎,千万不能与他争辩……唉,我不大放心呀!”

“父亲勿虑,儿会见机行事……”

老大收起黄金,自家先留下百两,然后将剩余的装入牛车,直奔楚国而去。

老大找到庄生,将黄金和书信交给他。庄生看罢信,叮嘱老大道:“这事交给我了,我会设法办妥。你立刻离开这里,千万不可久留。你二弟放出后,你千万不要问是怎么出来的……记住!”

老大走后,庄生将陶朱公的赠金保存起来,拿出自己的积蓄派人送给楚国贵人,以通关节。

不久,庄生见到了楚王,说:

“吾观星辰,将有灾星降楚……”

“何以免灾?”楚王急切地问。

“独以德为可以除之!’,

“好吧,寡人下令大赦天下……”楚王眉头舒展了。

楚国贵人得知大赦的消息,马上转告了老大,老大反问道:“何以知之?”

贵人说:

“每次大赦之前,都是先封三钱之府,防备盗窃。昨晚君王已经下令将钱府封上了……”

老大惊喜万分,心想:“真是苍天保佑,楚王大赦,二弟必定释放,何必再花千金之财求助庄生?”他急奔城郊茅舍,找到庄生。

“老大,你怎么还在城内?”庄生惊讶地问。

“二弟没事喽,楚王大赦天下,他一定会平安归家……所以不必再麻烦您了,那黄金我打算带回去……”老大眉飞色舞地说。

“唉!”庄生惋惜地说,“黄金分文未动,你拿走吧……”庄生本是廉洁之士,闻名楚国,楚王与楚国大夫对他以师相敬。他本来不打算收下陶朱公黄金,准备事成之后全部送回。然而老大是个财迷,根本没想到这一层,连父亲的叮嘱也忘得一干二净。

老大复得黄金,暗自欢喜。庄生却气得浑身发抖。他马上面见楚王,禀告道:

“臣听见路上行人皆言富豪陶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重金贿赂大王左右,大王岂能为陶朱公子而大赦?”

楚王勃然大怒:

“寡人虽不德,岂可以陶朱公之子而施惠乎!”

于是下令先杀了陶朱公之子,明日再大赦天下。

老大把二弟的棺柩带回了家。亲人和乡邻十分哀伤。只有陶朱公仰天大笑:“我早已断定你这次去楚国必会害了老二,不是你不救二弟,而是你太爱钱财。这不怪你,你从小跟我一起,知道钱财来之不易、生计艰难……而你三弟生在富家,不吝惜金钱,所以我叫他去……算了,莫要悲伤,这一切全是合乎事理的!”

真正的拥有

一个男孩说,那年春天,他母亲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

三年后的秋天,小小的院子变成了一个菊花园,金黄金黄的花朵簇拥着次第开放,整个小山村都散发着浓浓的芳香。

母亲陶醉了。她整日敞着院门,守在门口,看见过往的乡邻就热情地招呼或邀他们进来坐坐,以便让满院的菊花有更多的目光。于是,小小的山村仿佛也在秋天美丽起来,母亲的脸上闪烁着金色的微笑。

终于,有人开口了,向母亲要几棵花种在自家院子里,母亲答应了。她亲手挑拣开得最鲜、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了别人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不多日,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

没有了菊花,院子里就如同没有了阳光一样落寞。

秋天最后的一个黄昏,儿子陪母亲在院子里散步。突然,就想念起满院的菊香来。母亲轻轻拉过儿子的手,说:“这样多好,三年后一村子菊香!”

一村菊香!儿子不由心头一热,重新打量起母亲来,她的白发增添了许多,而脸上的皱纹宛若一瓣瓣菊花美丽生动。

有了美好和幸福,不是独自一个人享受,而是让大家共享,并且把美好和幸福分送给每一个人,直至人人都有一份,自己却变得一无所有,这种“一无所有”恰恰是真正的拥有。

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

海伦·凯勒曾说:“任何人出于他的善良的心,说一句有益的话,发出一次愉快的笑,或者为别人铲平粗糙不平的路,这样的人就会感到欢欣是他自身极其亲密的一部分,以至使他终身去追求这种欢欣。”

的确,在生活中,从一个表情、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件小事开始,学会付出,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快乐就会时时与我们相伴。

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他的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一个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并不时触摸它,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境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一角钱?”

保罗点点头。

小男孩说:“哇!我希望……”

保罗原以为小男孩希望的是也能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深受感动地看着这个男孩,然后问他:“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去兜风?”小男孩惊喜万分地答应了。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转身向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门前?”

保罗微微一笑,他想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他又想错了。

“麻烦你停在两个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小男孩跳下车,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台阶,进入屋内。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并带着一个显然是他弟弟的小孩。这个小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然后指着保罗的车子说:“看见了吗?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讲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不用花一角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部和这一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小男孩的弟弟抱到车子前捧座位上。小男孩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爬了上来。于是三个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

在这个圣诞节,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真的比接受更令人快乐。

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告诉孩子不要做金钱的奴隶。别单纯为钱而工作,否则一生只会成为数字金钱的奴仆,一生为金钱而活。很多人一生为钱而工作,因为他们认为钱可以购买一切,但事实上他们在挣钱的过程中也失去了人生许多宝贵的东西。

从前的交易都是以物易物,交易起来很麻烦。后来,人们便用贝壳、弓箭、盐等东西来作为交换的手段。它们都容易搬运,也好保管。这些在交易时用来当作交换手段的东西叫作货币。

人类最早使用纸币是在我国的南宋时期,当时的纸币不叫纸币,而叫楮币或交子。在西方,最早使用的纸币是英国金匠们用的抵押证书。

代表国家发行货币的机关叫作中央银行。目前非常流行的支票和纸币的作用是一样的。还有,很多人都在银行办理了信用卡,它可以代替货币。

最近,人们利用高新技术又开发出来了电子货币。把一个人的信用资料装入有储存功能的芯片里面,就可以在网上随便使用了。而且,信用资料还可以储存到手机上使用。随着个人信用资料的透明化以及信息科学的日益发达,货币的形式也会日新月异。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货币,货币的名称、标识也是各式各样。

美国货币叫美元,用“$”来表示。我国货币叫人民币元,日本货币叫日元,都用“¥”来表示。英国货币叫英镑,用“£”来表示。德国和法国等一些欧洲的国家,在经济上如同一个国家,它们组成了一个叫作欧盟的机构,使用统一的货币,叫作欧元。

货币也叫钱。钱在使用过程中,从这个人的手转到那个人的手,转来转去,不停地流通。

有个人终身为钱所困,吝啬得出名,眼中除了金钱就是金钱,根本没有生活乐趣,也不要友情和亲情。为了金钱,不仅朋友反目,而且不赡养父母。他的妻子受不了这种只有金钱的生活,远离了这个家庭。他盛年时光顾挣钱不注重健康,到了暮年孤身一人抱着药罐子时才深感懊悔,觉得光为钱而活是最愚蠢的。最后,他在众人的鄙视中凄惨地死去,没有一个人同情他。

教育孩子正确看待金钱,一定要让金钱为人服务,而不能被金钱所奴役。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才是真正的富有。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精神财富,会影响孩子正常成长。

张口是钱,闭口是钱,斤斤计较,唯利是图,这样的孩子难以成为成功人士。虽然一个人物质生活很富裕,但其内心空虚,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认钱不认人,会自绝生路;一生积极思考,勤奋努力,会成为人人羡慕的创业家。

某创业家搞建筑起家,财富积累也有近千万元,但他一“阔”起来以后就不思进取,拼命追求物质生活。他经常出入高档饭店,只穿名牌衣服,还建了豪华别墅,外加用于炫耀的车队。不仅如此,还与众多酒友在酒足饭饱之余去澳门赌场等地“潇洒”。他也没有心思去管教孩子,小孩儿学习差,他就用钱去赞助学校,让学校接纳孩子。孩子从小在金钱熏陶下,不学无术,一天到晚只会向父母伸手要钱。经过几年的吃喝玩赌,加上建筑市场的竞争激烈,该创业家坐吃山空,日子每况愈下。又遇上一起“豆腐渣”工程的索赔案,连公司资产都抵押进去了。从此该创业家一蹶不振,很快破产了,又回到了原来喝稀粥的生活。

教育孩子绝对不能把文化知识置于物质生活之后,否则一个人一辈子会吃苦的。

让钱真正为我们工作

一个人家里养了一只母鸡,这只母鸡每天为他下一只鸡蛋。对于这只鸡及其下的蛋,他有三种选择:

1.坚持每天吃一个蛋(收支平衡)。

2.每天吃一个蛋总感到不过瘾,有一天狠下心杀了母鸡吃掉(透支消费)。

3.先不吃鸡蛋,等到第10天有了10只鸡蛋时,把它们孵成小鸡。假如其中死掉20%(2只),成活了4只公鸡,4只母鸡,过了一段时间,4只小母鸡再加上那只老母鸡每天总共能产5只蛋,这时,仍然不急于吃鸡蛋,等到第10天时,便有了50只鸡蛋,再把这50只鸡蛋孵成小鸡。如此循环往复数月,让这些母鸡每天产蛋达到1000只,这时候,主人即便每天吃5只鸡蛋也没有什么影响了。

以上“吃蛋原理”在企业的经营中具有现实意义。应该说,在我们身边的企业中,类似于上述的三种情况都是普遍存在的。

有的企业,刚刚有了一点成绩,就“分而食之”,没有积累的意识。这种企业,一方面不可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实力的积累,一旦企业的外部形势不好,它就可能因为缺乏起码的抵抗力而倒闭——这种看似收支平衡的企业,实际上隐藏着很大的危机。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积累的意识,积累的数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积累的数量不够,企业的生存和继续发展的基础同样不稳固。

另一种企业,采取的是上面讲到的第二种做法,不但消耗了仅有的一点成绩,最后连赖以生存的原始基地也被“消费”掉,这种透支消费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其结果只能是早早地被淘汰出局。

而有远见的企业都会采取第三种做法,在发展初期尽量压缩消费,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并且不断地利用积累发展自己的实力,只有这样,企业的雪球才会越滚越大。达到一定的规模后,适当的消费也不会影响企业的继续发展。

勤劳与节俭,是绝大多数人致富的必由之路;相反,懒惰与奢侈会让人堕落、贫穷,甚至失去生存的权利。这些道理同样适用于企业。但是,勤劳与节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直保持这种作风尤其不易。不经意、讲面子、欺下瞒上……任何时候、任何借口都会导致企业家一时的脆弱。积少成多的道理人人都心知肚明,但确实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应该看到,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人必定是个有自制力的人,企业也必定是个有发展潜力的好企业。

学会驾驭钱

真正的挣钱人对金钱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赚钱是为了花出去,他们花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洛克菲勒王朝的创始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个叫摩拉维亚的小镇上度过的。每当黑夜降临,约翰常常和父亲点着蜡烛,相对而坐,一边煮着咖啡,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话题又总是少不了怎样做生意赚钱。约翰·洛克菲勒从小就满脑子装满了父亲传授给他的生意经。

7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约翰在树林中玩耍时,发现了一个火鸡窝。于是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想火鸡是大家都喜欢吃的肉食品,如果他把小火鸡养大后卖出去,一定能赚到不少钱。于是,洛克菲勒此后天天都早早来到树林中,耐心地等到火鸡孵出小火鸡后暂时离开窝巢的间隙,飞快地抱走小火鸡,把它们养在自己的房间里,细心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