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决定孩子一生的三大商数
3622700000027

第27章 心态与成就成正比(3)

由此可见,语言伤害有时超过肉体伤害,因为它刺伤的是心,是灵魂。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只顾一时口舌之快,有意无意地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有时一句侮辱性的语言完全可能把深厚的友情葬送。有许多语言伤害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学会礼让。

一天,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这时,一位卖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进了公园。白人小孩一窝蜂地跑了上去,每人买了一个气球,兴高采烈地追逐着放飞的气球跑开了。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后,只剩下一个黑人小孩,他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能卖给我一个气球吗?”“当然可以,”老人慈祥地打量了他一下,温和地说,“你想要什么颜色的?”他鼓起勇气说:“我要一个黑色的。”脸上写满沧桑的老人惊诧地看了看这个黑人小孩子,立即递给了他一个黑色的气球。他开心地接过气球,小手一松,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老人一边看着上升的气球,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后脑勺说:“记住,气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形状,而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你能否坚持自己的‘颜色’,让心中时刻充满自信。”

老人的话,改变了那个黑人小孩的一生。而那个孩子便是基恩博士自己。

一位企业家说过一件孩童时的事情。他生来不会唱歌,唱起歌来声音像个烂沙罐。上小学二年级时,班上举行唱歌比赛,他只得在家里练唱。母亲听了烦躁,就说:“你这哪里是唱歌,只在嚎叫!”这句无意中的评价,使他不但对练歌失去了信心,连上学都感到痛苦。

当然,这句话如果是出自他的一个同学,他虽不愿听,还可能同他吵,甚至回敬他一句:“我是嚎叫,你是猪叫!”但是这种话出自自己的母亲,他所信赖、尊敬和依靠的人,他就无法反驳了。因此,这种伤害可能是无法弥补的。

父母要求子女尊重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这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古往今来中外公认的道德。但是,今天在这里却谈父母也要尊重子女,可能很多做父母的人会认为是不能接受的。父母是长辈,子女是晚辈,所以子女尊重父母天经地义,千百年来都如此。然而,这并不是说受教育和被教育者就不应该也受到应有的、起码的尊重。当然,这个尊重主要是指他(被教育的人)的独立的人格。

消除自卑情结

一个士兵骑马给拿破仑送信,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猛然跌了一跤,那马就此一命呜呼。拿破仑接到了信后,立刻写了回信,交给那个士兵,吩咐士兵骑自己的马,迅速把回信送去。

那个士兵看到那匹强壮的骏马,身上装饰得无比华丽,便对拿破仑说:“不,将军,我是一个平庸的士兵,实在不配骑这匹华美强壮的骏马。”

拿破仑回答道:“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法兰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

世界上到处都有像这个法国士兵一样的人!他们以为自己的地位太低微,别人拥有的种种幸福,是不属于他们的。他们以为自己是不能与那些伟大人物相提并论的,是不配享有别人的幸福的。你有过这样的想法吗?

自卑情结代表着深层的自我怀疑,而消除自卑情结最大的秘诀就是在你内心深处装满信心。只要对自己充满无可限量的信念,就能在你身上产生自信。许多青年人,本来可以做大事、立大业,但实际上竟做着小事,过着平庸的生活,原因就在于他们自暴自弃,没有远大的希望,不具有坚定的信念。

学会为别人喝彩

在动物王国的体育大赛上,狗熊获得了摔跤冠军,猴子获得了攀登冠军,小鹿获得了跳远冠军。在猩猩与野猪的赛跑比赛中,猩猩跑到中间便败下阵来,但却毫无怨言地为跑到终点的野猪鼓掌致意。比赛结束,猩猩获得了最佳荣誉奖。

狮子说:“当大家都在为自己家族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惟有猩猩不忘为别人喝彩。”“为别人喝彩”,竞值得这样推崇。

“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就是弱者。

生活中,很多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对别人的成就则常常冷漠得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

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矫正自己的狭隘自私和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夸奖他事实上并不拥有的美德

艾尼丝·肯特太太想聘用一位女佣,便打电话给那位女佣的前任雇主,询问了一些情况,得到的评语却是贬多于褒。女佣到任的那一天,艾尼丝说:“我打电话请教了你的前任雇主,她说你为人老实可靠,而且煮得一手好菜,惟一的缺点就是理家比较外行,老是把屋子弄得脏兮兮的,我想她的话并非完全可信,我相信你一定会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

事实上她们果然相处得很愉快,女佣真的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工作非常勤奋。

只要肯定对方的特殊能力,高度地给予评价并提出要求,任何人都会乐于将其优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莎士比亚曾说:“夸奖他事实上并不拥有的美德。”要想矫正某人的缺点,不妨反过来先赞美对方的其他优点,他才会乐于迎合你的期望,自我矫正。

天底下,不论是穷人、创业家、小偷,或是神甫,只要他们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某一优点,他一定会全心全力去维护这份美誉,生怕辜负了自己和别人。

培育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里的小男孩,常常自卑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里,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把石头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想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由于男孩坚决不卖,这石头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问院长为什么会这样。

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慢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吗?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父母一定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一个好的父母还应该培育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

试想,一个没有自尊心和没有人格的人,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旦孩子失去了自尊,也就会丧失了前进和奋发图强的意志和勇气。

通过夸奖来消除孩子身上的缺点,通过夸奖来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孩子如果长期受到激励性的话语的影响,就会在心里形成正面的自我意象,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够成为有爱心、有好奇心、有自信心、有成就感的优秀人才。

坚信孩子的智力在平均水平以上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严重地影响着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道德发展。父母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材料。孩子的行为都会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和强化。孩子处理事物的方式、对待人际关系的方式,孩子自尊、自信、自主性、意志力的形成,都受到父母态度的影响和强化,孩子越小,这种影响和强化就越重要。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评价=成就。”

父母、教师及成年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能够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形成产生巨大影响。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的智力在平均水平以上,那么孩子的生活态度往往是积极的,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也是乐观和自信的。这种暗示常常会促成孩子的成功。

父母对孩子较好的评价,可以产生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父母把自己对孩子能力和行为的期待明确地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和理解父母对他的希望。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评价比较好,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也会比较好。后一点比前一点更为重要。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是建立在他感受到的周围的人对他的评价的基础上的,特别是父母对孩子评价的基础上的。孩子的年龄越小,这种评价就显得越重要。

一般来说,父母的评价常常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期望就是孩子的行动

父母希望孩子向什么方向发展,就应该给孩子讲清楚,这样就可以使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父母的期待和希望是需要孩子来完成的,所以,父母要巧妙地让孩子接受父母的希望和期待。这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的孩子跟爷爷、奶奶的接触更多一些,可是爷爷、奶奶没有父母那样的期望。如果是这种情况,即使父母经常把自己的期望告诉孩子,但是要使孩子接受父母的期望还是比较困难。

因此,父母和家庭的其他成员对孩子的评价和期望应该一致,不要给孩子心理造成矛盾和冲突。父母要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期望,就必须对孩子具体而明白地表面自己的期望。有些父母经常对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说,希望他将来上名牌大学。两三岁的孩子是理解不了大学的含义的,更分不清名牌大学和一般大学的区别。因此,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的期望更多的应该是具体的活动和行为,而不是空空如也的东西。这样,孩子就会逐步接受父母期望的具体的活动和行为了。

为孩子树立起足够的自信心

对一个人来说,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事实证明,即使一个比较聪明的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孩子希望在智力和能力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却缺乏自信心,那就不可能实现他的愿望。只有有了信心,才有可能做得更好。只有一步步做得更好,才能更好得建立起信心。

父母如果能够帮助孩子做得更好一些,也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信心了。如果父母虽然对孩子有较高的期待,但又常常说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对,甚至讥笑和讽刺孩子,孩子就会很难建立起信心来。如果父母认为孩子是愚笨的,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无形自我意向,就会缺乏信心,这就限制了孩子在行为和知觉过程中的努力,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预感,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注定要失败,因此,失败的命运就已经等着他们了。

父母的评价决定着孩子的前程

很多父母会持这样的观点:父母的态度是孩子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孩子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原因。有的父母甚至认为,他们对孩子的评价是很公正的。

我们要问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在先,还是孩子的行为实践结果在先?

这两方面的关系比人们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父母的态度和孩子的行为实践结果是互为因果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有巨大的影响。

即使孩子的确差一些,父母以较好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给孩子更多积极的评价,也可能会帮助孩子建立起信心,孩子就会更努力地去实践。而父母的消极态度和负面评价只会使孩子失去信心,孩子更不敢和不会去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其结果自然是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更差。父母对待孩子的良好态度,可以帮助孩子在各种社会能力方面建立起较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向,建立起自信心,很好地发展自主能力、独立能力和其他社会能力,为一生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人们都喜欢谦虚的人

一个人寄了许多履历表到一些贸易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文采很好,但是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你的文章写得很差,而且文法上也有许多的错误。”他非常生气,但转念又一想:“对方可能说得对,或许自己在文法及用词上犯了错误,却一直不知道。”

于是他写了一张感谢卡给这个公司。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你一定要明白,人们都喜欢谦虚的人,而不愿意与自以为是的人为伍。

只有谦虚才能学得更多的知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懂得的一切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更不要说好为人师了。

一个人有才能是件值得佩服的事,如果再能用谦虚的美德来装饰,那就更值得敬佩了。

任何人潜意识里都是争强好胜的,自负是人的本性之一。你的自我表现和炫耀往往会刺伤别人,谦虚正是使你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有效方法。

不论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想要追求成功,谦虚都会是你必要的特质。在你到达成功的顶峰之后,你会发现谦虚更重要——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得到智慧。

美是外界事物典型和规律同人们利益的统一在人们情感中的反映,是真和善在人们心灵中的共鸣。人的审美能力,是智商与情商的统一。如果说,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正义感与上进心是智商与情商统一的中介,那么审美能力则是情商向财商转化的桥梁。由于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社会的主流,所以要在市场经济中使自己的产品获得别人的认可,就必须按美的规律来造型。

这里的美,首先是心灵的美。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美。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只有自己的人品符合美的规律,才能取得名、利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