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富孩子
3622600000009

第9章 要知识更要智慧(5)

对事件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对材料错误的再认或再现,就叫做遗忘。一般来说,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此后遗忘速度减慢,并稳定于一个水平。因此,新学习的知识一般要在当天复习效果较好。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有时特别喜欢忘事。老师当天布置的家庭作业,刚到家就忘记了。帮助孩子减少对知识和重要事情的遗忘,可以采取的方法很多。

让孩子了解所要记住的知识或事件的目的和意义。使孩子在记忆这些事情时,能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记忆的效果。

对于所学的知识,要求孩子当天复习。对于当天的知识一定要当天复习,熟悉后可以延长复习的间隔时间。

在指导孩子复习新知识时,采用分散复习的方法。

注意不要让孩子复习的遍数太多。150%的复习效果就已经很好,再增加复习时间和遍数,对记忆的提高作用不大。

在向孩子传授知识时,要注意不要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这些材料相互影响,会导致遗忘。

在向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传授知识时,要利用具体形象的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记忆。

教会孩子使用一些记忆方法,如归类记忆、利用谐音记忆,想象记忆,等等。

要求孩子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例如,边听,边写,或者再复述一遍等。

经常给孩子提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机会。这样能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加强记忆保持。防止遗忘的手段很多,家长主要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灵活地使用这些方法。例如,如果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学习能力特别强,要进行集中复习,也是能取得好效果的。

要培养孩子的超级记忆力。有意识记忆的效果优于无意识记忆,孩子学习任务的特点也要求他们以有意识记忆为主,因此,父母有必要有计划地培养孩子有意识记忆的能力。

低年级孩子,一般还不能主动自觉地提出识记任务。这样,家长一方面要告诉他们识记的目的和任务,一方面要要求他们自觉提出识记的目的和任务,使他们的记忆活动由被动变成主动。同时,教会孩子独立检查记忆效果,自我监督。低年级孩子在记忆时,往往不善于自我监督检查,有时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学会或记住了知识。有的孩子认为反复地看过书了,就算完成任务了,根本不管自己记住没有。因此,家长有必要对孩子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另外,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孩子对于有兴趣、动感情的事物,往往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记忆下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利用具体形象的材料,激发孩子的情感体验,都是利用他们无意记忆的好方法。

由于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记忆教材、知识等显得格外重要。在学习新教材新知识时,采用以下步骤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率:

预习。

在老师教课前,先看一遍教材的主要内容,了解它所讨论的主要问题。低年级孩子还不会自觉预习功课。因此,刚开始时,家长应督促孩子预习,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提出问题。

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会有更深刻的记忆。对于不会提问的孩子,家长可以先给他们一些启发,如:“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吗?”孩子就可以根据家长的提示,提出问题“这段景物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以后,逐渐引导孩子主动提出问题。

尝试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

对于自己经过思考的问题,遗忘发生得较少。如果孩子遇到问题,父母要判断问题难易。对于孩子经过努力就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最好不要直接给孩子解答。鼓励孩子自己查工具书,自己多思考对于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记忆痕迹是有很大帮助的。

思考。

要让孩子力图理解,把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组成更系统的知识体系。

复述。

在每学完一段课程之后,都要尝试回忆其中的内容。如果不能回忆,就重新阅读记忆困难的部分,之后再进行回忆。这样不断的回忆,使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而且有利于发现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某些内容。低年级孩子一般不知道主动回忆学习过的内容,因此,父母要督促他们复述,促使他们养成好习惯。

复习。

学完后,要回忆其中要点,并作好复习工作。复习要及时,要注意质量。例如,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每天身心状态最好的时候复习。

想象是人脑对已经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鬼怪、仙女、孙悟空等都是想象的产物。想象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它是创造发明的催化剂。

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新想象和幻想;还可以根据其目的性分为无意想象、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特殊目的、不自觉进行的想象。梦就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情况。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的想象形式,3岁的孩子就有了这种想象的萌芽。

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这种想象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它出现于幼儿时期,到小学阶段占主要地位。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一个没有到过江南的人,根据白居易《忆江南词》的描述在头脑中展现江南的秀丽景色;创造想象是指人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想象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形象不仅新颖而且是开创性的。创造想象是各种创造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如,作家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构想想象,发明者对自己将要发明、创新的工具、机器形象、新建筑设计的构思想象等,都是创造想象。

幼儿的想象以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占优势,而小孩子在教学的影响下,想象力得到较大的发展。

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由于学习任务的需要,孩子必须展开有意识、有目的的想象活动。例如在写作文时,孩子要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构思,就必须主动进行想象。从三四年级开始,有意想象逐渐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想象逐渐符合客观现实。

低年级孩子的想象往往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实事物。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中、高年级的孩子已经能比较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想象的内容也趋向现实性。

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总的来说,无意想象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比较突出,有意想象正在发展,并逐渐占优势地位。

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想象也是在教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小学生在进行写作或模型制造等想象活动时,仅依靠灵感是不够的。有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父母有必要有意识地对孩子的想象力进行培养。

丰富孩子的表象。

头脑里已经储存的表象材料对于想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影响。低年级孩子的想象内容比较贫乏,例如,“祖先”就是爷爷的形象,这与他们知识不足有密切关系。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给孩子提供实物、图片等材料,或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等,使孩子的知识面拓宽。这有助于孩子有足够的表象去进行想象。

在向孩子描述事物或事件时,家长要尽可能运用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孩子的想象。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能过于堆砌修饰词,一定要运用孩子所能理解的语言。

培养正确的、符合现实的想象。

离现实过远、过于怪异的想象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符合现实的、美的想象,而避免用鬼怪之类的形象吓唬孩子。

利用文艺作品作为培养孩子丰富想象的材料。

文艺作品的形象既有现实性又凝聚了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因此,指导孩子阅读适当的文艺作品,能启发孩子发挥想象力。

鼓励孩子的新颖想法。

有的家长对于孩子有时产生的新异想象不屑一顾,甚至进行嘲笑,这对于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孩子的浪漫想象,家长要珍惜,这也是维持孩子纯真的童心和创造力所必要的。

从语言能力到创新力

语言活动是指人们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即理解语言和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而口头语言则是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某种语言的声音,用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语言。

口头语言有两种:一种是对话语言;一种是独白语言。

独白语言对于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培养孩子语言方面的自信,同时扩大孩子的词汇量。

孩子会说句子时,家长应注意纠正和引导用词。比如孩子说:“小猫吃老鼠多多。”意思大人肯定懂,但要纠正:“小猫吃了好多老鼠。”孩子说“饭好吃”,我们就会进一步引导,可以说“美味佳肴”。

引导孩子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孩子会说话了,但如何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引导孩子首先把要说的东西分成几段,一段一段地说。比如复述一个故事,先记住情节,再一段一段详细表达。而大人则认真地听孩子的每一句话,不断地鼓励他说下去。

比如给孩子买了一双鞋,他特别喜欢,父亲问他:“这鞋你为什么喜欢啊?”

他说:“这鞋我喜欢,我跑步快。”

大人则说:“对。第一,这双鞋样式新颖,很漂亮。第二,鞋底非常软,穿着很舒服。第三,鞋底防滑,跑步时不会摔倒。你是这个意思吗?”

孩子说:“对,全是我要说的。”

大人进一步说:“如果你把要说的东西先一条条地整理好,再说出来,别人就听得比较清楚了。”

加强朗读训练。

朗读要有一个质量标准,家长应要求孩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谓正确,是指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字句,并能用普通话朗读。流利,就是不读破句,快慢近乎平时说话,流利不等于快,不是越快越好。应许可低年级孩子一字一顿地读,但要求连续。读得有感情,就是严格要求孩子凭借讲话的语调、节奏和语音的轻重来表达思想感情。

注意利用形声字。

汉字中的80%以上的字是形声字,即字的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义。教会孩子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就能让他们在学习合体字时触类旁通,更能牢记字的音、形、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孩子学习识字。

每个字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会显示其确切的含义。也只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会的字,孩子才能记得牢。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利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记忆学过的生字。有的孩子刚学会了能记住,但很快又遗忘了。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注意:多为孩子创造使用这些字的机会;在各种场合提醒孩子注意这些字,如在孩子喜欢的电视节目里、书籍中遇到这些字,进行再记忆;教给孩子一些记忆方法。

不要强迫孩子识字,以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

首先要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为他们提供广泛的阅读材料,不能因为要使孩子学习好,而限制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事实上,课外阅读越多的孩子,其理解力愈好;

其次,培养孩子有感情地朗读,可以使孩子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进入角色,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最后,培养孩子的默读习惯和速度,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默读是内部言语,它强迫孩子眼看、心想。

写作是要求孩子把自己看到过、听到过、想到过的,觉得有意义的生活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它是孩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遣词造句、篇章结构、标点符号运用的综合训练。孩子写作能力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准备阶段。主要是口述的阶段,如口头造句、看图讲述等。②过渡阶段。可以从两个方面过渡:一方面从口述向笔述过渡,另一方面是从阅读向写作过渡,如模仿写作文。③独立写作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在于,要求孩子独立地考虑,计划写作。在独立写作时,孩子常会出现文不对题、布局不合理、用词不当、选材不妥当等现象,作为家长,千万不能着急。

要丰富孩子的字和词汇。

孩子在写作中常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字或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家长要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多种机会,帮助孩子丰富生字和词汇。

要培养孩子模仿写作的能力。

一般来说,可以先让孩子模仿原文写作,等模仿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后,再让他们看图写作,最后达到独立写作的能力。

从思维能力到创新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开发孩子的智力,实际上就是要培养孩子清晰、高效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维品质。思维的品质是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体现,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个方面,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

小学阶段孩子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直接的感情经验相联系,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形式交叉发展的时期,主要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随着年级升高和学习活动的开展,这种思维的关系也将发生变化。

低年级孩子思维的主要形式还是具体形象思维。例如,要他们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是非常困难的。随着年级上升,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都在发展。其中,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是主要的,发展更为迅速,所占的比重也更大。因此,中高年级的孩子逐步开始掌握事物或概念中的本质的东西,学会初步的科学定义。

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孩子逐步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同时,这个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思维结构的初步发展开始于小学时期。当然,小学阶段孩子思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既表现为个体发展的差异,也表现为思维对象有差异。整个小学阶段,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一般趋势。但具体到不同孩子及不同的思维对象时,其发展又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

意思是学习中遇到问题如果不积极思考,其结果还是罔然,以此来强调学习过程中思考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积极的思考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孩子在思考过程中会受到挫折,走弯路,但他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振荡和磨炼,才会聪明起来,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融化为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