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雄师渡天堑
3616200000009

第9章 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行(1)

时间:1949年4月,地点:北京。

和平将军张治中飞抵北平,******质问:你既然来北平是为了和平解决两党问题的,为什么在事前你还要亲到奉化去向战犯头子请示呢?

刘斐问******:您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立即说:平和、平和,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和为贵,只要和了就行。

张治中和谈起程,******幕后导演

张治中自4月1日到北平。看了一场专为代表团安排的文艺演出,接触了三轮车夫。饭店茶馆店员。还和大学生。中学生进行了交谈,一种从未感受过的新鲜气息扑面而来。北平他并不陌生春天依旧刮着干涩的风。风里襄携着来自塞外的黄沙但无论走在街头的行人,还是忙碌着的男女。那富有弹性的脚步。那挂在嘴角的微笑。那舒展的眉梢更有那大街小巷的欢庆锣鼓、秧歌队、腰鼓队都真实确切地给人以换了人间的感觉。然而这并没有给他多少軎悦,他像被套在喜悦中的痛苦者徒使痛苦加倍痛苦。

这种感觉临来北平前也曾有过。那是3月30日,他为和谈之事专程去溪口听******面谕返回南京。应邀到立法院讲演。他的和平演说博得全场阵阵掌声,这是自国民党行宪以来。从未有过的热烈场面。面对听众的热烈情绪他内心却十分痛苦。这些人赞成和谈。是因为他们对和谈抱着不切实际的奢望,以为可以谈出个划江而治的局面。国民党内无论主战的还是主和的均缺乏对时局的清醒冷静的认识,他们不明白或不愿相信。国民党已经到了风烛残年。战也罢和也罢要想挽回颓势已不可能。

张治中内心的矛盾交织着。他的痛苦在于他既对国民党的失败有着清醒的认识,又对这个为之服务了20余年的党仍一往情深对******怀着知遇之恩。他的这种矛盾情绪时时流露出来。在上海《新闻报》记者俞树立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我是一生主和的人,对国内和平存着痴心梦想但是当前形势太险恶了。我只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来北平之前3月29日张治中执意再到溪口去一次。也是在这种心情驱使下成行的。当时屈武问他:文白这种时候去溪口,还有必要吗?

张治中叹道:这样大的事情,须总裁点头才行。他虽退居溪口力量还在他手上。没有他的认同,和谈即使达成协议,也没用。他还是党的总裁。我们是党员,也有向他请示的义务。再者,从礼貌出发。临别看看他也是应该的。

******接见了他。仍是优礼有加但情绪的冷淡是明显的。溪口亦不是他上次去时的清静。南京去的人很多,人人表情冷漠暗淡,有些人抹不开面子,同他敷衍几句有的有意回避。张治中揣度。这种气氛可能与即将开始的和谈以及他担任的角色有关。

******对国共的这次和谈。态度很微妙。他十分清楚,和谈是李宗仁挥舞在手。取媚于国内国际的旗帜。李宗仁的这种举措、努力,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划江而治。只要达到这个目的,桂系便能在江南半壁江山称孤道寡蒋家天下便被桂系所代替。但******积多年政海宦波之沉浮清楚政治交易场上的游戏规则,绝对是你死我活。或者。你活我死。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余地。他断定李宗仁的梦想难以成真。故而他不出面反对和谈。而且做出支持和谈的姿态,因为他需要和谈来赢得他所需要的时间。只要和谈能拖至秋后或者夏末。他正在装备的新兵团200万部队即可投入战场。

张治中在与******短暂的见面中。报告了北上和谈的时间和代表成员:张治中首席代表、邵力子、刘斐。章士钊、黄绍站、李蒸。并将一份和谈腹稿案的文稿呈与******。这个以行政院名义拟就的腹稿案。只供代表团在谈判过程中掌握。并非提出的谈论方案。其内容是针对****的八条。把******新年文告再具体化。******早已知道但还是看了一遍。

预拟与****商谈之腹案:

一、双方既确认以和平商谈解决国是为全国人民之要求,则双方所应商谈者,端在国家元气之如何保存,人民痛苦之如何解除,国家政策之如何拟订,及政治制度之如何建立,以谋长治久安,是以关于战争责任问题,不应再提。

二、同意重订新宪法,此新宪法之起草,我方应有相当比例之人数参加。

三、关于法统问题,与前项有连带关系,可合并商讨。

四、双方军队应分期分年各就驻在区域自行整编,并应树立健全的军事制度,俾达成军队国家化之目的,至分期整编时双方应保留之军队数字,另作商讨。

五、没收官僚资本一节,原则同意,但须另行商订施行条例办理。

六、改革土地制度一节,原则同意,但须另行商订施行条例办理。

七、关于废除卖国条约一事,将来由政府根据国家独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则,就过去对外签订条约加以审査,如有损害国家领土主权者,应予修改或废止。

八、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并由该会产生联合政府,惟在该会与联合政府中,我方与共方应同等名额参加,其属于第三方面人士之名额,亦以双方区域中各占其半。

九、代表团抵平后,即向****提出双方应于正式商谈开始之前,就地停战,并参酌国防部所拟停战意见进行商谈。

张治中补充说明,该腹案为国方可能让步之原则极限商谈的时候还要逐条力争。

******良久道:唔。我没有什么意见。你此次担当的是件艰苦的任务。自己一切要当心。

送走张治中。******对儿子******说:今日之文白不再是以前之文白了。

******在这天的日记中记日:张治中以其即将赴平特于昨天电呈父亲。要前来溪口,当面报告政府所定的和谈腹案。父亲说:他来不来无所谓。今天他竟然来到溪口了。父亲对他的态度非常冷淡,只邀他游览溪口附近的风景。我对张的理解也很深他是一个没有立场的投机人物。一切都成了定型。所以也不愿同他多谈。

张治中回南京后。于4月1日率和谈代表团飞北平。无论如何沉重、艰难。他终于带着国民党过多的幻想与奢望。如同一只纸舟驶向彼岸。张治中此次作为南京国民党政府的首席谈判代表出使北平,可谓逆水行舟。这位和平将军明白,在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出任和谈代表。完全是处于夹缝之中无论谈判的结果如何均不会有好果子吃。因此,张治中避居西北。从一开始就极力回避这一差事。但是。在代总统李宗仁心目中南京方面优先考虑的人选当然是张治中。于是南京政府决定。张治中为首席代表。但张治中在了解到******的底牌后。却留在兰州不肯动身南下,仍旧当他的西北军政长官。对和谈一事不闻不问。为此。李宗仁大为着急。每天不是长途电话督促。便是十万火急电报询问。而张治中仍不肯出山。

这样一直拖到3月底。李宗仁忍不住了。又打长途电话督促说:文白。你如果真的不肯来。我要到兰州接你回南京了。

不必不必。我真的不能代表。张治中推托着豸并说。不瞒代总统说。我已决心不回南京。决心不参加国内和平商谈!

文白你再固执。我真的要到兰州来了。你如果怕不可靠。我可以文书具结。放在你身边。这样行了吧?李宗仁急了。拍着胸脯说。

张治中见李宗仁抓住自己不放。犹豫片刻道出了自己的内心想法:溪口对我的态度对和平谈判的态度。你不是不知道。

李宗仁明白张治中的顾虑后急忙表白:文白他是他我是我我现在是国民政府的负责人我们大家要和他没办法:除非他重新出山,要我下台。他不能不要和谈。他自己说过的。

第二天张治中被接到南京后又向李宗仁进一步解释说:目前的问题在于是否有诚意。如果有诚意。我就去:没有呢绝不去!有人抨击我们在利用和谈拖时间。以便训练好新兵卷土重来。如果真是这样我没法干!

张治中的担忧、顾虑可谓一针见血。李宗仁又极力劝说道:代表团是非去不可!如果不谈。就无法解决具体问题。

张治中见李宗仁在实质性问题上也打哈哈不肯表态。沉痛地说:今日之下。耍花腔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们不得人心战败了共产党胜利了这是事实!如今的问题。绝非同****讨价还价。更不是我们报上所说因为我们宽宏大量才同对方和谈。而是对方的气度不凡才肯同我们坐下来谈。如果这一个基本观念不澄清本党还以为自己是三头六臂那才糟哩!

听了张治中的一番感慨,李宗仁则十分乐观地表示:对于和谈,至少我是有兴趣、有信心的!不过。话说到这里。我也不能不说我的心里话。你知道****的答复来了以后我们受了不断增大的压力。张治中苦着脸说:事实摆在面前,只要我们真的肯同他们一起为新的中国而努力,****对我们不会太难堪,傅作义便是个例子。但这样就牵涉到一个古老的所谓忠贞的问题。蒋先生只希望我们为他个人而死。国家放在其次。这一点本党不少重要人员都不否认引以为憾。那么,一旦和谈过程中出现了使他不痛快的事情。你说该怎么办呢?如果有些问题牵涉到代总统,你对我们又怎么看法呢?

张治中又切中了要害问题,李宗仁沉吟着说:这个嘛!文白兄顾虑是事实不过我早已说过,一切得从和谈中解决。

李宗仁这时虽对和谈一再表示诚惫但还是希望通过谈判实现划江而治的美梦。他曾对刘斐说:我想划江而治,共产党总满意了吧!只要东南半壁江山得以保全我们就有办法了。如能确保东南半壁江山至少是可以在平分秋色的基础上来组织民主联合政府的。

******之所以引退,让李宗仁出面和谈。其实只是一种缓兵之计,想借此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以便将残余军队全部撤至长江南岸。组成若干兵团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并在江南将新兵迅速编组成二线兵团。准备最后决战。对于李宗仁。******二人的底牌,张治中十分清楚。

鉴于这种情况张治中在临到北平前又在总统府秘书长吴忠信的陪同下到溪口跑了一趟。一来是进一步摸底。二来是劝******出国。当然,劝******出国一是可以为国共和谈创造一些气氛取信于共产党;二是减少国民党的压力,使谈判可以少受到一些幕后操纵。张治中顺乎民意。敢当面向总裁提出,实厉难能可贵真可谓用心良苦!

谁知******一听就气炸了:他们逼我下野是可以的,要逼我亡命就不行!下野后我就是普通国民。哪里都可以自由居住何况是我的家乡!

张治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率代表团乘中国航空公司天王号专机赴起程前他在飞机扶梯上发表谈话说:我们此次奉政府之命。到北平和****进行和平商谈,深感责任重大实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情。我们也知道在和谈进程中。当不免遒通若干困难但是我们双方商谈,似无不可克服的难题。我们当谨慎地秉承政府旨急以最大诚意和****方面进行商谈。希望能够获得协议。使真正的永久的和平得以早日实现。以慰全国同胞殷切的期望。

1949年4月1日下午2时。以张治中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飞抵北平。同来的除代表外。还有代表团顾问屈武等和其他工作人员共计20多人。

走下飞机后。张治中发现****和谈代表团首席代表******没有到机场迎接心里顿时生出一种不祥之感。上飞机之前,南京机场上官盖云集。夹道欢送:当飞机飞临北平机场上空时代表团本以为也会有同样热闹的场面。因此。张治中特地命令驾驶员驾驶飞机盘旋两周以示礼貌。不想下飞机后,机场上竞冷冷清清。几乎没有人欢迎他们。因为张治中来北平前先赶到溪口去见******,****方面仅由北平市副市长徐冰。****和谈代表团秘书长齐燕铭。四野参谋长刘亚楼等到机场迎接。由机场来到下榻的北平六国饭店时。代表团众成员抬头一看,一幅大标语赫然写着十个大字:欢迎真和平反对假和平。代表们心中更加无数。此情此景,令张治中等人更加意识到任务之艰巨。几个人稍愣片刻后。张治中的顾问屈武说:看来****对我们的诚意是有怀疑的。

正当南京代表团成员手足无措。十分尴尬之际六国饭店大门豁然洞开。****代表团首席代表******及李维汉等人到饭店看望南京和谈代表团。******同张治中,虽分别属于不同党派。信仰不同,但两人私交甚好。然而,这次见面。******十分罕见地忘记了寒暄。问候。而是开门见山地对张治中说:文白先生。很对不起,没有到机场去迎接你。但是。我有一事不明。我请问你既然来北平是为了和平解决两党问题的为什么在事前你还要亲到奉化向战犯头子去请示呢?

不容张治中解释,******又说:这种由******一手导演的和平。我们是不能接受的!张治中非常尴尬。连忙解释说:恩来先生。这正录我的苦衷啊!我为了使和平工作不致中途夭折,就必须事先扫除实现和平的一切障碍。

******虽退到溪口力量还在他的身上,如果得不到他同意,即使商谈得到协议也没用这是一种现实的做法。

******认为,这样做只会加强******的地位。******是共产党内杰出的人才。曾经长期驻重庆。南京,代表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并领导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地下党工作。张治中是国民党内出了名的和平将军为了国共两党间的关系,曾三到延安。一时传为佳话。

然而。此次******与张治中见面的情况。与从前大不相同。此次会谈。张治中是作为军事上濒临失败的南京政府代表,前来同胜利者共产党谈和。更重要的是。张治中在动身之前。还专门去了溪口。向******请示。这不得不引起****方面的强烈反应。机场的冷清、******的严词质问。盖出于此。

李宗仁的和平诚意

由于南京国民党政府方面没有准备任何方案,张治中心里没底。在谈到和平问题时,******问:我们的广播指3月26日关于谈判的广播通知你们收听到了;已经带来了为实施八项条件所必需的材料吗?对和谈有没有具体的意见?我们没有具体的方案,想听听你们的。当然。是以八项原则为基础。张治中回答。这是前提,是没有疑义的。我们设想采取今天这样个别谈话的形式。充分听取你方的意见。如果可能。经过三四天的商谈后在五日左右。提出成熟的东西,供双方讨论。******说。接着,双方还就其他问题交换了意见。

由于南京方面没有任何方案也就对和谈的日程提不出任何建设性意见。一切均按****方面的安排进行。谈判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双方代表个别交谈的非正式谈判阶段:第二阶段为正式谈判阶段。

4月1日晚间****首席谈判代表******和代表团成员****、罗荣桓、聂荣臻前往南京代表团所住的六国饭店看望并设晚宴招待南京代表团全体成员。气氛稍有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