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雄师渡天堑
3616200000016

第16章 和谈最后的彻底破裂(1)

时间:1949年渡江前夕,地点:长江两岸。

渡江和谈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天来军委的电拫一个接一个,谈判前景忽明忽暗,渡江日期一推再推,瑶岗面对漫长的等待。

知彼知己,先遣渡江大队和江南游击队,共同演绎《渡江侦察记》的故事。和谈最后彻底破裂,******、******仗义留人。

谈判前景明暗交错,渡江时间一推再推

瑶岗是个不大的村子村子里到处是苍翠的大树,环境十分幽雅。中间一条小河匆匆从村中流过。

陈毅进村那天指着小河说:哎这条河像不像一条小长江?******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你们看嘛:陈毅又道。它硬是从村子中间穿流而过。将村子一分两半。弄不好要出现个南北瑶岗喽。

有那么点意思。******点头笑道。如此说。瑶岗就是缩小了的中国喽。总前委指挥部设在一幢砖瓦结构的四合院内。******和陈毅住在东西两厢房,房东王世鑫是个地主。

进驻瑶岗的第二天,瞀卫员低声地对陈毅说:首长听说王世鑫的大哥在南京做官。是汤恩伯的情报科长呢,我们可要注意呀!

陈毅听了哈哈大笑:怕啥子哟。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

雨又不停地下了起来瑶岗的田野白雾茫茫麦地、油菜田积水汪汪,河床沟渠迅速膨胀。渡江和谈判紧密联系在一起几天来军委的电报一个接着一个,谈判前景忽明忽暗。渡江日期一推再推。总前委不得不面对漫长的等待。4月15日。中央军委电示总前委:

(一)和平谈判决以4月20日(卯可为限期)本日即向南京代表团宣布,彼方是否签子,必须在该以前决定态度,该日以后我军即须渡江。

(二)和平协定草案最后修正槁本日交付南京代表团,彼方明日派黄绍竑飞宁请示,南京是否愿意签字尚难预料,有可能拒绝签字。

(三)你们接到此电,请立即准条好于20日确实攻除安庆、两浦以外的一切北案及江心据点。勿误为要。

同日。粟裕。张震向中央军委汇报了有关情况。晚6时。******又起草致粟裕、张震的电报指出:

为笞允分准备22口大举渡江,同意你们迅即攻占永安洲,其他各北斤及江心据点亦可平日攻,不必等到20号。

渡江作战的担子有多重,******两肩觉得出。由湖口至上海400公里江防线上有国民党的20个军,他们不但在装备、火力上居于优势。且有海空军的配合。双方对比。国民党的军队是以逸待劳,解放军是攻坚冒险。一易一难。悬殊有如霄壤。态势上国民党是隔水设守。长江天堑屏障一般挡在前面。宽处达5公里,而解放军要越江而过凭借的只是打鱼的小木船且为数不多。除此之外。解放军最不利的是。不动则已一动就使自己陷入背水作战。此乃兵家之大忌。以上等等已属不易如果渡江时间一拖再拖,长江的雨季再提前到来,那将是不可设想。

******的薄嘴唇抿成了一条线。凭窗而立。望着灰蒙蒙的天空。烟。一支接着一支他的思维随着漂浮的烟雾在缭绕。

百万大军渡江作战,面临很多很大的困难摆在指战员面前的是十分复杂的组织工作。横渡长江。这不比夺取一个山头、攻克一座城池它将是一场激烈的水上战斗。在炮火纷飞中几万人的部队从江北渡到江南。需要有大量的船只。和许多熟悉长江风浪、善于拿舵的水手;同时要摸清对岸的敌情地形,火力位置以便摧毁敌人的江防工事掩护我军登陆。

为了迅速地收集船只渡江部队组成船舶管理委员会,四处寻访。向群众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号召群众支援人民解放军过江。最后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经过全体指战员旳努力。渡江所需的船只一天比一天增多了。在远离长江的隐蔽的内湖中桅杆林立。船只成行。真是一幅雄伟景象。同时又动员了大批船工。水手。使即将渡江作战的部队犹如猛虎添翼。

为了在渡江战役中争取当突击队员和水手我们的战士们只穿着一条短裤成天在冰冷的水里当混江龙。人人学泅水个个当水手。在这些战斗口号的鼓舞下,战士们奋不顾身地进行着水上练兵有的抱着一块门板。在水里扑腾:有的抱一根粗毛竹。在水里扎猛子。没多久指战员们就学会了跑跳板。在船上坐得住坐得稳经过几十天的苦练。在预定的渡江时间前。部队完成了训练任务陈毅高度评价这次练兵说:这次练兵把北方人变成了南方人把陆军变成了水兵,把浩浩荡荡的长江变成了平阳大道!

当然。人民解放军即将进行的渡江作战。决不会只是平平稳稳地把百万人马用船运过江去,国民党军队在江南。沿岸修筑了几道防线来阻挡人民解放军过江。一旦我军万船齐发。千帆竞渡。敌人势必要做垂死挣扎,波涛汹涌的长江。那将是弹雨纷飞、水柱冲天的激烈战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是冒着炮火。淋着弹雨打过长江去。为了减少伤亡避免渡江部队在渡江时过多地减员并保证登陆战的成功各部队尽可能多的组织一些火力队。以强大的火力压制住敌人的炮火。设想渡江的困难一个一个地被解决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情日益紧迫。

部队也等得不耐烦了焦急之下。中集团的总指挥谭霣林和第7、第9兵团的司令员王建安、宋时轮来到总前委。课老板一脚踏进******的门槛就是一句:总前委书记同志啊。到底什么时间可以渡江嘛?17日。中央军委致电总前委:

确定22日渡江不要改变,并必须争取一举成功。

遵照******的指示。******请中集团指挥员谭震林。王建安、宋时轮来前委研究渡江战役的细节。考虑到长江战线长。水情复杂。全军不宜强求同时渡江。决定以中间突破的方式。由中集团在20日开始渡江。东、西集团则干21日开始渡江。总攻开始后。即不再停顿。一气打到底。完成渡江后。再略加整顿。东进追击敌人。

17日下午15时。总前委把上述部署报告中央军委。又向军委报告提出渡江时间提前改到20日夜。整个渡江部队于20日夜至21日夜发起渡江作战。

该电是这一天就渡江问题。总前委向军委发出的第三份电报。在这之后。关于渡江时间又经过多次商量。中央军委和******终于在4月18日9时作出了决定:完全同意总前委的整个部署,即二野、三野各兵团于20日开始攻击。22日开始总攻,一气打到底。完成渡江任务以后再考虑略作停顿。采取第二部行动。请你们即按此总计划坚决地彻底地执行之。此种计划不但为军事上所必需。而且为政治上所必需。不得有任何的改变。此次我百万大军渡江南进。关系全局胜利极大希望我二野、三野全军将士同心同德。在总前委领导下完成伟大任务。

******接连抽了三支烟。在桌前坐了。在这渡江前夕一脑子的事。却不知要做什么事。因为和平协定还没有最后签字。渡江之战还有没有再变化的可能?

外间三张桌子并就的大桌子旁两个小女兵几乎是抱着那台收音机在监听敌台广播。这是******交给她们的任务要她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用的消息。她们不知道哪是没用哪是有用的。就用笨办法。不管什么消息统统记录下来上报。

陈毅审阅完了《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关于新区筹粮工作的指示》信手抓起一本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看了没几页。将书一丢。骂道:格老子。啥子天气嘛说着拎起一顶斗笠,出门去了。田野上烟雨蒙蒙。绿色罩在氤氲里。

陈毅出村西。下了岗头。就看到葱茏的麦地,稻田上已经有人影晃动。四月。麦子还没长穗但是稻田里的秧苗已经葱绿一片。尽管雨雾茫茫,犁田的、拔草的、挖渠引水的农民。都穿着蓑衣出来了。牛哞。犬吠、人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旷的田野上起伏。

陈毅和村民们打蓍招呼,在窄窄的田埂上行走吸足了雨水的田埂又黏又滑。他一步一趔趄引来村民善意的笑声。但是陈毅是会干田里活计的。南方游击3年。常帮老乡干活儿。他索性卷起裤腿。下了水田。从一个农民手中接过了耕犁。吆喝了一声,那条水牛便奋力向前犁了一个来回他忽然想起一句成语化剑为犁。也许将来有那么一天吧,可眼下正是铸剑淬火的时候啊!

当他又要挥鞭向前之时。******派警卫参谋来请他。陈毅一进院就闻到丁香的芬芳。******递给他一个记录本,那是两个女兵的监听记录稿******发现了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汤恩伯在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内成立了由他自兼主任的政务委员会。

******说:如此看来他们是不想在和平协议上签字了!陈毅看毕点头道:你分析得有道理,这叫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只有把他们打得招架不住了。才有和平的可能。

******、陈毅当下决定将谭震林。王建安、宋时轮找来。一起开会研究。

两个小时后给军委的电报发出:军委并二野、三野:

铣八时电奉悉。我们找谭震林、王建安、宋时轮三同志来,商量结果:我们一致认为,以确定开始,不再推迟为好。而且夺取北岸敌桥头堡及江心洲,必须与正式渡江紧密衔接,不宜停顿,否则将给敌人以调整部署时间,增加我们的困难。而在政治上我们估计敌可能采取拖延政策,以便团结内部作最后抵抗,此种征候,似已日益明显。今天南京广播,在汤恩伯总部之下组织京沪杭政务委员会,汤兼主任,谷正纲、邓文仪等为常委,即其具体步骤之一。故真正解决问题,只有在我们渡江成功之后才有可能。所以在政治上无绝对必需的条件下,务请不再推迟至有25日,因为前方困难甚多,延长一天时间增加一分困难,不但影响士气,人民不安,特别是我们各个有利渡江的地点都暴露了。我们审慎研究渡江有把捤。现芜湖、安庆段9、7、3等三个兵团准备均属充分,至少有一处必能首先成功。只要一处成功艮能立稳脚步,其他各处即可随之成功。

长江似一根敏感的神经。横在国共两党之间。又似一副多米诺骨牌摆在国共和平的谈判桌上。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部队到达江边后。侦察人员把用望远镜观察到的对岸情况及国民党军舰的活动一一记录在案。但这样侦察到的情况毕竟十分有限。于是。部队开始想法去对岸侦察。

4月8日,二野第15军组织5名水手乘1只小船携带1挺机枪、两支步枪,到对岸侦察国民党军的火力配备情况。经46分钟划行,船距南岸只剩250米。这时,因为在月光下被守军发现。守军即以轻重机枪猛烈射击,船上的机枪、步枪也随之开火。小船顺水向东漂流了1公里多。然后返回北岸。这5名水手不仅摸清了国民党军的火力情况,而且自己毫无损失。他们的行动大大提髙了部队的信心。

在渡江侦察方面。27军做得最为出色。为搞清对岸情况。他们连续组织侦察兵偷渡10次。8次成功共捕捉国民党军30多人。从俘虏口中得到不少情报。

在以上偷渡过程中,侦察英雄齐进虎等3名侦察员,在黑沙洲登岸被发现。他们索性弃船潜入洲内。与守军周旋了八天八夜。渴了喝口长江水。饿了吃把蚕豆叶。就这样摸清了洲上守军布防详情。最后坐着木盆返回江北。

在以上10次偷渡的基础上,第27军为了及时掌握对岸敌军的变化情况,决定由第81师第242团参谋长章尘、军侦察科长慕思荣。侦察营教导员车仁顺等率领1个加强营。组成先遣渡江大队,携带电台。4月6日晚。他们分两路渡江潜入江南。进入南陵、繁昌、铜陵3县交界的山区并迅速与皖南游击队取得了联系,展开敌后侦察。

还在4月初的一天27军军长聂凤智来到江边临江坝指挥所。中午吃饭前。他发现作战科长和管理员在耳语。很神秘的样子。他看了看饭桌:一盘韭菜炒鸡蛋。一盘炒青菜。也没什么特别嘛。你们一起吃啊。聂凤智拿起筷子,招呼着。

管理员说:这是特地为首长做的,我们不吃!三四月间。遍地青菜。韭菜有何金贵的?聂凤智夹了一筷子放到嘴里。作战科长和几个参谋瞪大眼睛看着他。看什么,没见过人吃饭?没礼貌。

聂凤智瞪他们一眼。这些平时自称和军长平起平坐的参谋们不理会军长的呵斥。嘿嘿地笑着。

这时管理员又端出两盆热腾腾的菜:一盆鸡蛋炒韭菜,一盆炒青菜。聂凤智看了看和他吃的没什么两样。他夹了两筷子也没尝出有什么不同。

军长你别吃我们的菜。你那个菜好好什么?多搁了盐。还是多放了油?你那个青菜、韭菜有点特别。

鬼话。什么风水宝地长出来的?恐怕又是哪个出了点子。想敲我的竹杠。

军长这是江南的青菜。作战科长又指另一盘菜。这是江南的麦苗儿,昨天夜里过江摘的。

聂凤智听着手里的筷子不觉停住了。作战科长说他们连着3天夜晚派侦察员试着过江侦察。一天在江中迷了方向一天碰上大浪翻了船。昨夜终于登上对岸,可惜没碰上敌人。舌头没能抓成。眼看天快亮了他们顺手拔了一把青菜和麦苗儿。

聂凤智细细地品着这两盘江南菜。终于品出了味道。这证明他的兵已经过了长江证明长江天堑并不是不可跨越的。证明无为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是他的兵献给他们指挥员最珍贵的礼物哩!

27军经过长途跋涉。来到的集结地是皖东的无为县。当年曹操率领83万人马从合肥出发。本打算从无为县的裕溪口渡江。到来一看,苍茫茫一片汪洋。遂叹日:此地无可为矣!从此此地就被判为无为。

无为的故事千扰着部队的情绪,使得本来就对长江有着恐惧义、理的官兵,心头又覆盖了一层不祥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