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3614700000048

第48章 希特勒匪徒们嫌热了:讽刺·幽默篇(4)

虚荣心的膨胀是一个方面,窃贼的伎俩是另一个方面。二者的“结合”,才造成了失窃的后果。作者对这两方面的描绘和揭示,都是生动的,深刻的,而且是富有现实意义的。它使我们产生了广泛的联想: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甚至在政治领域中),形形色色的骗子们正是利用了人们喜欢逢迎拍马的虚荣心,才得以乘隙而入,窃取了比钱财贵重得多的名誉、地位乃至权力。这难道不该引起人们足够的警惕吗?

这篇作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那位“崇拜者”跪在地上,“一个劲儿地”吻着女演员的皮靴,捧起女演员的束腰带“非常庄重地贴在自己胸前”,口中嘟哝着“我爱……我倾倒”。这种富于戏剧性的动作语言,漫画式地勾勒了骗子的丑恶嘴脸。女演员的陶醉和虚荣也刻画得绘声绘色。这些描写既是夸张的又是讽刺的,二者交融不可分割。那位“梁上君子”表面上对圣洁艺术的狂热崇拜和骨子里偷鸡摸狗的肮脏算盘,本身就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文章的结尾,化妆室的东西不翼而飞,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所“爱”的,他为之“倾倒”的不是艺术而是演员的财物!刚才被他“狂热地”吻过的东西都被他“狂热地”洗劫而去了!甚至,就连他“错吻”过的滑稽老太婆的一只皮靴也不见了,剩下的一只,仅仅是因为放在椅子下面而没被他发现才幸免于“偷”。这最后的一笔并非“闲笔”,它对窃贼贪婪的讽刺真可谓淋漓尽致。在这里,讽刺加进了夸张的成分,夸张又增强了讽刺的效果,二者相辅相成。文章中贯串始终的讽刺风格,使作品的艺术魅力焕发出诱人的光彩。

一个臭词儿

【德国】兰·波西列克

一只小熊进了荆棘丛生的灌木林而走不出来,一位樵夫路过,把它救了。

母熊见到这件事,便说上帝保佑您,好人。您帮了我大忙。让我们交个朋友吧,怎么样?”

“嗯,我也不知道……”

“为什么?”

“怎么说呢?是不能太相信熊吧。虽然肯定地说,这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熊。”

“对人也不能太相信,”熊回答,“可这也不适用于您。”

于是熊和樵夫便结成了朋友,两人过从甚密。

一个夜晚,樵夫在树林中迷了路。他找不到地方睡觉,就到了熊窝。熊安排他住了一宿,还以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翌晨,樵夫起身要走,熊吻了吻樵夫,说,“原谅我吧,兄,没有能好好招待您。”

“不要担忧,熊大姐,”樵夫回答,“招待得很好,只是有一点,也是我唯一不喜欢你的地方,就是你身上那股臭味。”

熊听了怏怏不乐。她对樵夫说拿斧子砍我的头。”

樵夫举起斧子轻轻打了一下。

“砍重一点!砍重一点!”熊说。

樵夫使劲砍了一下,鲜血从熊的头上迸了出来。熊没有吭一声,樵夫就走了。

若干年后,有一次,樵夫不知不觉地到了离熊很近的地方,就去看望熊。熊衷心地欢迎他,又以丰盛的食品来招待。告辞时,樵夫问伤口愈合了吗?熊大姐。”

“什么伤口?”熊问。

“我打你头留下的伤口。”

“噢,那次痛了一阵子,后来就不痛了,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您说的话,就是您用的那个词,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金坚范译)

心灵的伤害终生难忘

--《一个臭词儿》赏析

这篇“寓言体”短文所讲的饶有趣味的故事,发生在人与熊之间。

通过“拟人”的手法,作者赋予了那只母熊挺通人性、也挺富人情味的性格。她不仅懂得“友谊”和“报答”,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而且还不乏矜持与自尊,特别是不能接受别人对她的“伤害”;一旦被人伤害,则终身难忘。

对这一点,文章表现的手法非常独特。你看,当熊热情款待并送别樵夫时,樵夫竟毫不避讳地说他不喜欢熊身上“那股臭味儿”。这话对于熊心灵上的伤害可谓大也。但她仍然很有修养地不露声色,只是“怏怏不乐。”令人费解的是,这时母熊执意让樵夫用斧头砍她的头,直至鲜血长流。这行动真可谓古怪离奇。而这儿却正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是作者有意埋下的伏笔。直到读罢全文,读者才恍然明白它的寓意:原来,母熊是在用“伤口和疼痛都能忘却”来反衬樵夫对她的恶语伤害使她“一辈子也忘不了”。在这里,不仅表现了熊的聪明、机智与自尊,而且形象地表达了“宁肯头上挨斧子,也不愿心上扎刀子”的寓意,一语双关地说明了心灵的伤害甚于肉体的伤害这一道理。

文章的标题叫做《一个臭词儿》,其实是要告诉人们,樵夫骂熊“臭”这种出言不逊伤害她的话,才真正是一个“臭词儿”呢。

写熊当然是为了写人。透过这个朴实而有趣味的故事,我们应当懂得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比什么都重要。

悬念

【美国】N·奈姆

伯明翰一家旅馆的餐厅里,一群旅游者正在进晚餐。他们一面品尝菜肴,一面即兴谈天。鱼端上来了,他们便七嘴八舌地讲起那些关于在鱼肚子里发现珍珠和其他宝物的有趣故事。

一位老年绅士一直默默地听着他们的闲聊,终于忍不住,也开口了。

“我已经听了你们两个人所讲的故事,现在该我讲一个了。我年轻的时候,受雇于纽约一家大出口公司。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我和一位漂亮的姑娘相爱了,很快我们就订了婚。就在我们要举行婚礼的前两个月,我突然被差到伯明翰经办一桩非常重要的生意,不得不离开我的心上人。

“由于出了些麻烦,我在伯明翰待的时间比预期长了许多。当繁杂的工作终于了结的时候,我便迫不及待地准备返家。启程之前,我买了一只昂贵的钻石戒指,作为给未婚妻的结婚赠品。

“轮船走得太慢了,我闲极无聊地浏览着驾驶员带上船来的报纸,消磨时光。忽然,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我的未婚妻和另一个男人结婚的启事,可想而知当时我受到了怎样的打击。我愤怒地将我精心选购的钻石戒指向大海扔去。

“几天后我回到了纽约,在一家旅馆里我闷闷地吃着晚饭,鱼端上来了,我心烦意乱地塞进嘴里,嚼了几下,忽然牙被一个硬东西咯了一下。先生们,你们可能已经猜出来了,我吃着了什么?”

“戒指!”周围的人一齐说。

“不!”老人凄凉地说,“一块鱼骨头。”

(华星译)

铺垫,悬念与“结尾的艺术”

--《悬念》赏析

所谓“悬念”,相当于戏剧(或相声)中的卖“关子”,就是作者(或演员)故意丢一块“包袱”(即“疑团”),让读者(或观众)带着好奇心去猜测,直到结尾才揭出“谜底”。

为了制造悬念,文章有意识进行了两方面的铺垫。一是大伙儿一边吃鱼一边七嘴八舌地讲述着“那些关于在鱼肚子里发现珍珠和其他宝物的有趣故事”。二是老年绅士讲述的他个人的奇特遭遇,从热恋、为未婚妻买钻石戒指,到婚变、把钻石戒指扔进大海,再到他上岸后“在一家旅馆里闷闷地吃着晚饭”,将故事情节一步步推进:一,“鱼端上来了”(哦,前面不是讲了好多有关“鱼肚子里发现珍珠宝物的故事”吗?);二,“我”正“心烦意乱”地嚼着鱼,“忽然牙被一个硬东西咯了一下”(乖乖!那当然是扔进大海的那枚戒指无疑啰!)有趣的是,老年绅士此时有意地卖了一个“关子”,让大家猜猜他“吃着了什么?”而人们便顺着前面的“逻辑”齐声回答:“戒指”!--如果文章在这里煞住,也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结尾,失去恋人而“昂贵的钻石戒指”却失而复得嘛,主人公也算七分不幸三分有幸。然而结尾却在后头:

“‘不!’老人凄凉地说,‘一块鱼骨头’。”

这多么精彩!精彩的不仅仅在于老年绅士“一无所获”的凄凉的命运,不仅仅在于老人半是调侃半是自嘲的“酸溜溜”的幽默,也不仅仅在于这种既突兀又自然,既出人意料又在人意中的结局……那么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呢?似乎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使人忍俊不禁的意趣,是一种给人艺术享受的余味无穷的美感。

这,就是“铺垫”的目的,就是“悬念”的效果,就是“结尾”的艺术!

这个精彩的结尾还有一个妙处,那就是“一语双关”。想想看,这位绅士深爱着的未婚妻突然“和另一个男人结了婚”,对他来说,不正如俗语所说的“骨鲠在喉”么?在这里,不是出现钻石戒指而是出现恼人的鱼骨头,正是他凄凉境遇的形象写照,也正是作者“画龙点睛”的精彩一笔。充分的铺垫制造了悬念,而诱人的悬念又推出了一个别具匠心的结尾,三者结合,就使这篇仅几百字的短小文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