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席卷长江
3614400000024

第24章 正义之师追穷寇(2)

横跨钱塘江的钱塘江大桥,联结着沪杭、浙赣两条铁路,长1322米,连引桥共长1453米,16孔,于1937年9月建成,是我国最早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是华东南北交通的战略枢纽。

渡江战役前,何应钦奉******之命,亲飞杭州,在平湖秋月励志社召集国民党浙江省主席周岩、杭州市市长俞济民等人召开了一个秘密紧急会议,研究如何在浙江组织起一道坚强防线,以阻止解放军南下。何应钦在会议最后决定中宣布:在****逼近杭州之前一定要把钱塘江大桥炸毁,请周、俞二位务必坚决执行。为了万无一失,他还专门把浙赣铁路局局长侯家源叫到玉皇山,研究炸桥问题。

担任主攻大桥任务的第185团第2营营长蔚锦茂向全营做了简短而有力的战斗动员,命令部队放下背包,只携带武器弹药轻装向钱塘江大桥疾进。在距大桥只有两公里时,部队编成战斗队形展开了。主攻连第5连沿江边公路前进,直插钱塘江大桥。当第5连前进到六和塔附近时,突然遭到了六和塔和三折江大学守敌密集火力的阻击。第5连当即以部分兵力正面佯攻,连主力从侧面一举拿下了六和塔,控制了这个可以俯瞰大桥全貌的制高点。并在营火力的支援和第4连的配合下,一鼓作气拿下了北桥头堡,切断了敌人南逃的通道。至此,第2营完全控制了大桥北端,切断了敌人南逃的通道。

随后,第四、五连立即向桥南之敌发起进攻,同时第6连在六和塔以北无名高地构筑工事,阻止杭州市区的敌人南逃。第4、5连向桥南进攻,桥南守敌眼看守不住了,便把一捆捆放在桥面上的炸药点燃了。随后桥上便传来几声沉闷的爆炸声,浓浓烟尘笼罩了桥面。第2营指战员以为大桥被炸断了,一个个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然而烟尘散去后,他们发现大桥仍巍然屹立着,只有一小段铁路和公路桥上的木板桥面稍有损坏。第2营指战员高兴极了,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并迅速冲上去,抢占了钱塘江大桥。

何应钦亲自部署的炸桥行动失败了,是敌人的疏忽吗?不是,是铁路职工林正发用100块钢洋保住了大桥。

原来,4月底的一天清晨,林正发前往钱塘江大桥附近检修路轨。只见桥上岗哨林立,戒备森严,守桥的国民党士兵增加了不少。

阿发,你找死啊,还不快回家?林正发刚走出几步,就听到前边有人招呼他。林正发定神一看,原来是国民党守桥的士兵周福元。这个周福元因吃不饱肚子,常到林正发家要东西吃,因此他们很熟。

我上工去啊。林正发说着迎上前去,一打听,才知道国民党兵准备近日炸桥,一个排的工兵正在勘察桥梁。

炸桥?这桥可是我们工人用血汗建起来的,是通往浙中、浙南的陆上必经之道啊!林正发边看边想:一定要想法阻止他们的炸桥阴谋。我得先摸清情况,再见机行事。

于是,林正发转身向周福元说:兄弟,下了岗到我屋里喝两盅,我那里有好菜。

中午,周福元来了。三杯酒下肚,他的话多起来,感慨地说:妈的,当官的都撤到定海去了,让我们这些穷当兵的守桥。如果能搞几个钱,老子早就跑回家了。

林正发试探着问道:炸桥了,你往哪跑?如果大桥不炸就好了。

不行,听说上头要亲自监督炸桥。周福元答道。

福元兄,你和兄弟们说说,炸桥时少装点药,帮我保住这饭碗,你们到危机时兴许还能有条生路。

不好办呀,现在的情势都是认钱不认人。

林正发眼睛一亮,计上心来。说不定可以用钱买通炸桥的国民党士兵。

送走周福元,林正发马上动身进城,四处奔波,找亲戚和工友借了些钱,又把身上的怀表押在当铺里,总共凑了100块钢洋。

第二天晚上,乘着夜幕,林正发带着钢洋悄悄来到周福元的住处,然后两人一起去找工兵排的黄排长。

黄排长是个兵油子,明白了周福元的来意,连连摆手说:这事可是要掉脑袋的。

长官,请你高抬贵手,桥炸了你我都没饭吃了。说着,林正发从衣袋里取出钢洋送到姓黄的面前。

黄排长一见白花花的钢洋,喜出望外地说:好吧,我想想办法。说实在的,我们这些兄弟哪个不想活命?

后来,黄排长在捆炸桥用的炸药包时,在规定每包装60公斤炸药的炸药包里,只装了二两炸药,其余全是装的沙土,钱塘江大桥就这样保住了。

在三野部队攻取杭州期间,鉴于敌已全线崩溃,三野部队已解放南京、芜湖,第4兵团渡江后的位置距浙赣线较近等情况,为不给敌以喘息机会,早日切断浙赣线,断敌退路,割断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密切协同三野作战,经总前委批准,二野第4兵团不东进,而沿第5兵团右翼与第3、第5兵团并肩直出浙赣线以达赣闽,倾全力迂回至汤恩伯部侧背,猛力穷追,务求抓住敌人而歼灭之。另以第10军担任安庆、芜湖地区的警备任务。

陈赓第4兵团原定渡江后直捣******老巢,由于战局变化没打南京而占领了南昌。但是,他失去了机遇,也得到了补偿。他在南昌被******软禁时曾说过,再来,我就带10万部队来。这一次进军,果然实现了他的诺言和愿望,这是后话。

二野各兵团在近200公里宽的正面上,以歙县、上饶、贵溪为目标,多路向南追击。在追击作战开始时,由于部队对敌溃乱情况认识不足,多采取正面平推,以致战果不大。

刘伯承司令员及时指示部队,对溃乱之敌必须实行猛追、猛冲、猛打和平行追击与跟踪追击相结合的战术,要敢于以少胜多,不给敌人以喘息机会。各部队随即改变了战术,大胆迂回,在阴雨连绵、道路泥泞、雨具缺乏、病号增多的情况下,大力展开了互助活动,斗志昂扬,士气旺盛,每天以五六十公里的速度翻山越岭,抢占要点,使南逃之敌有的未撤至预定地区即遭攻击,东奔西逃,乱作一团。

至5月1日,二野在江南人民和游击队的配合下,控制了屯溪、婺源、乐平一线,歼敌第106军第282师和第46军第174师全部及第96、68、73军,第119师,暂编第2、3师各一部,粉碎了敌刘汝明及侯镜如部控制皖浙边山区掩护敌主力在浙赣线展开的企图。残敌纷纷向金华、衢县、上饶等方向逃窜。三野部队在郎溪、广德地区全歼企图退往沪杭之敌,并逼近杭州,向淞沪疾进。

此时,******指示:杭州、上海之敌所剩无几,三野不日即可将其歼灭;二野任务在于歼灭皖南、赣东、浙西三区之敌,以便在敌军被歼灭后即可分别开辟三区工作。二野遵照上述指示,根据敌逃窜方向,确定第3兵团向浙赣线义乌至龙游段、第5兵团密县至上饶段、第4兵团横峰至东乡段进击,追歼溃散之敌并开辟地方工作;同时确定各兵团留一部位于屯溪、浮梁、乐平等地区清剿残敌,协助地方党组织开辟新区工作。

各部队均不顾疲劳,英勇顽强,翻山越岭,在不为小股敌人所纠缠、不为俘获所拖累的积极歼敌思想指导下,日夜兼程急进。

第4兵团主力首先于5月4日占领浙赣线之上饶、贵溪、横峰地区,其第15军占领上饶后直出武夷山,到达福建建瓯、建阳、南平、邵武等地。第3、5兵团亦于5月7日分别占领金华、衢县地区。其中第3兵团一部与三野第7兵团一部会师于诸暨。在上述作战中,先后歼敌第68军第143、119师,第88军第49师,第106军第192师,第85军第110师和暂编第3师全部,第71军,安徽省保安第3、5旅,交警第7、8总队等大部。此时,敌已溃不成军,除拼命向浙赣路以南山区逃窜外,残敌纷纷向我投降。二野即控制了义乌至东乡段长达400公里的浙赣线,完全割断了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粉碎了敌人在浙赣线组织顽抗的企图,为下一步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此期间,四野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先后占领了孝感、并立即进行战后组织整顿,调配武器装备,总结作战经验和展开以山地、河川、稻田战斗为中心的军事训练,认真进行政策纪律教育;并由第4兵团注意监视南昌、九江方向之敌,视情况适时进驻南昌或配合四野先遣兵团作战。

先遣兵团占黄陂,逼近武汉,完成了钳制白崇禧集团的任务。4月28日,先遣兵团归还四野建制。

当时,三野部队已解放了杭州,其主力正围歼隅守上海之敌。为扩大战果,密切配合三野主力作战,二野就势以一部兵力轻装继续追击敌人,第3兵团轻装部队向丽水、松阳,第5兵团向崇安、浦城,第4兵团向建阳、临川等方向猛追。

各追击部队由于及时吸取了前一段追歼逃敌的经验,战术更加机动灵活,采取了适时分遣合击,大胆迂回穿插的战术,并充分利用了缴获的汽车等运输工具加速追击,使敌大部被歼。至5月14日,二野各部队已分别解放了丽水、青田、古田、南平、南城等闽北、赣中广大地区,逼近了闽江、赣江。

这时,总前委命令二野主力在浙赣路金华、东乡段休整,准备对付美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保障三野围歼上海之敌;以一部兵力向闽北、赣中进击,并相机进占南昌。

为此,二野前委下达了关于休整与备战的指示,指定第3兵团主力以金华、江山为中心,第5兵团主力以上饶、弋阳为中心,第4兵团主力以鹰潭、东乡为中七、,沿浙赣线进行休整备战;并命令各兵团大力展开城乡工作,分遣部队至闽北、邵阳湖地区和在驻地附近地区肃清散敌,收集散兵游勇,安定社会秩序。

二野部队立即进行战后组织整顿,调配武器装备,总结作战经验和展开以山地、河川、稻田战斗为中心的军事训练,认真进行政策纪律教育;并由第4兵团注意监视南昌、九江方向之敌,视情况适时进驻南昌或配合四野先遣兵团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