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席卷长江
3614400000001

第1章 决胜西柏坡(1)

解读国共生死大较量的历史

重温先辈们激情燃烧的岁月

1.******西柏坡策划解放大计

1949年的曙光还没有把大地完全照亮,人民用小车已经把解放战争的胜利推向长江!

********之后,国民党军正规部队还有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约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军,总兵力还有204万人,真正用于作战的部队只有146万人。这些部队,已经今非昔比,许多是新建或被歼灭又重组的,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为了赢得时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一方面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并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他将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任命汤恩伯为总司令,统一指挥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江西省东部的军事,会同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后改称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总司令白崇禧指挥的部队组织长江防御。到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其中,汤恩伯集团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地段上;白崇禧集团40个师约25万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1,000公里地段上。同时,以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26艘、炮艇56艘分驻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地的长江水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分驻宜昌、汉口、九江等地江面,沿江巡弋;空军4个大队计飞机300余架分置于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陆军作战。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晴朗的天空乌云难以遮挡,我人民解放军二野、三野和四野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蓄势待发--“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百万雄师将最后敲响“蒋家王朝”的丧钟……

岁末的寒流,滚滚而来。强劲的西伯利亚冷风从北向南,冻结了空中的水汽,一场瑞雪就这样飘飘洒洒地降到了人间。

西柏坡,如今中国人民心中一个祥和的处所,那个和延安窑洞没有多少区别的农家小院,中国人民深爱的领袖******,久久地站在冰雪中,心静如水地凝望远处被白雪覆盖的山峦……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首他数年前吟过的诗词,此刻正像一团火球在他胸中燃烧。这一天,农家小院的灯火彻夜通明,毛主席一夜未眠,他一生嗜好的香烟整整吸了一包。当黎明的晨光照进窗棂时,卫士轻轻地看到,主席的心血,化作一份手稿,他为****中央新华社起草的1949年新年献词,墨迹未干地摆在桌上。

这是1948年12月30日前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以亘古未有的雄伟气魄,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此时摆在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面前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绝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的共和国。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一语惊世: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这是一份宣言书,这是一份******。它宣布:中国人民决不怜惜像蛇一样的恶人,不管******及其同伙企图玩弄何种阴谋,中国共产党人决心********,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这是讨伐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檄文。两年半之前,国民党、******以“统一军令”、“统一政令”为借口,凭借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发动了“剿匪戡乱”的反共内战。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饱经战乱的参战国都希望世界出现一个和平局面。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人已经交出武装,接受了政府的“招安”,国内外的环境都对中国共产党人不利。就连以共产党世界领袖自居的苏联,也希望中国国共两党“和为贵”,由******的国民党政权“统一中国”。

然而,胸怀大志,性格倔强,视天下为己任的******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蒋先生总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我就不信这个邪,偏要出两个太阳给他看看!”为此,******在陕北的窑洞里告诫他的同志们:人民取得的胜利成果决不能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

然而,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一条直线,就像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黄河,它虽然注定要流向大海,但毕竟在东奔的遥远路途中,还要经过无数个“九曲十八弯”。

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军事上惨遭失败后,不得已又重新祭起“和谈”这个法宝。

1949年1月3日,李宗仁尚未执掌南京“总统府”的大印,便积极展开斡旋,通过苏联驻南京外交使团,向苏联政府送交了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李宗仁直截了当地要求苏联政府充当中国内战的调解人,支持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1月9日,苏联政府收到了这份备忘录。次日,斯大林亲自致电******,全文转达了国民党政府的备忘录,并提出了苏联政府草拟的复文,征求****中央的意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两国开始由合作逐步转向对峙。苏联出于自身安全利益的考虑,既不愿意得罪国民党政府,又不愿意给人留下苏联与****有特殊关系的印象,更不愿让美国人再度插手中国事务。在得知美国驻中国大使司徒雷登正在积极谋求国共两党之间和谈的情况后,苏联政府显然不愿意反对和平谈判的建议。不过,苏方也要求国民党政府认清,这件事归根结蒂取决于****的态度,而不取决于外国政府。于是,苏联政府在拟定的回复李宗仁方面的电文中称:苏联政府向来主张中国国内停战,并且建立和平,但是在未表明是否同意调解之前,苏联政府希望知道,对方即****是否同意苏联承当调停人。

但在给****中央的建议中,斯大林明确主张进行和谈。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苏联方面竭力排斥美国充当调停人。电报说,“如果征询你们的意见,大致可以如此答复:****向来赞成中国国内和平,但中国的内战不是****开始的,而是南京政府开始的,它应当承担战争后果的责任,中国共产党人赞成与国民党谈判,但是不要那些掀起中国内战的战犯们参加。****主张直接与国民党谈判,而不要任何外国调解者。****特别认为这样的外国调解是不可能的,即它们自己以其武装力量与海军参加中国内战反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因为这样的国家对于清除中国的战争不能认为是中立的和客观的。”来自远方朋友的关注,中国共产党自然十分感谢。但是,******对于电文中那些多少有些指手画脚的“意见”不屑一顾。

1月11日,******迅速就此作出了答复。复电称,“我们认为苏联政府对南京政府要求苏联调停中国内战的照会应作如下之答复:即苏联政府自来是,现在仍然愿意看见一个和平的、民主与统一的中国,但是用何种方法达到中国的和平、民主与统一,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苏联政府根据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未便参加中国内战双方之间的调和工作。”

******明确告诉斯大林:中国革命目前已经胜利在握,不必再用迂回战术。国民党的和谈建议,其实只是一种拖延革命胜利的阴谋。而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进行这样的谈判,只会推迟革命胜利的时间。因此,****中央决定回击南京政府的“和平攻势”,充分揭露其和谈阴谋。

1月14日,******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针对南京政府和谈呼吁,异常严厉地指出:“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充足的力量和充足的理由,确有把握在不要很久的时间之内,全部地消灭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但是,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之上进行和平谈判。这些条件是:

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

在声明中,******强调:“如果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中的人们,愿意实现真正的民主的和平,而不是虚伪的反动的和平,那么,他们就应当放弃其反动的条件,承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个条件,以为双方从事和平谈判的基础。否则,就证明他们的所谓和平,不过是一个骗局。”******的声明,雷霆万钧,气势磅礴,代表了正义、进步和人民的意志,把国民党方面玩弄的假和平、真备战阴谋揭露得淋漓尽致。声明发布后,得到了全国人民以及各民主党派的广泛拥护。

那一场大雪到年后都没有化尽,毛主席常常在院中伫立,望着残雪出神。傍晚时分,卫士小心翼翼地来到他的身后,轻声喊他:“主席,天黑了,外面很冷。”******似乎没听到。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香烟,衔在嘴上。“嚓”的一声,卫士帮他点着了火柴,他接过火柴,看着火光一直让它熄灭。

2.国民党内部上演“逼宫”闹剧

******针对******开列的和谈八项条件,于次日召见张群、张治中、吴铁城等,商议对策,决定暂不马上表态。第二天,蒋又召见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和中国银行总经理席德懋,命他们把存入美国的外汇化整为零,存入私人户头,以免和谈成功后交给联合政府,这种大贪污、大盗窃的行为昭然若揭。

李宗仁见******仍迟迟不下野,即于17日派特使飞汉口,通知白崇禧,准备共同发起一次呼吁和平的运动,逼蒋下台。

19日,******于黄埔路官邸召开“御前会议”,孙科、张群、吴忠信、吴铁城、陈立夫等政府要员参加。会议决定由行政院发表声明,愿双方先无条件停火,然后再派代表协商。会上蒋冷冷地说:“******对时局的声明大家想必都看了。他提出在八项条件下的和平谈判,这些条件太苛刻了,我是决定下野了。现在有两个方案请大家研究,一是请李德邻出来谈判,谈妥了我再下野;另一个是我现在就下野,一切由李德邻来主持。”******的目光扫了扫大家,希望大家极力挽留他,但结果使蒋大为失望,大家面面相觑,半晌无言。

吴铁城首先打破了这种沉闷的局面:“此事关系重大,是否召开中央常委会讨论一下。”听罢此言,******按捺不住怒火,愤愤地说:“不必,什么常委会!我如今不是被共产党打倒,而是被国民党打倒!”陈立夫眼泪汪汪地叫了一声总统,正想说什么,******立刻不耐烦地猛然起立,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我决心采取第二条办法,决定于21日下野。”

白崇禧则于20日至21日凌晨在武汉加紧磋商对策,并在电话中叮咛李宗仁要当继任总统,而不能当“代总统”。白与大家连夜磋商后,归纳为三条意见:李宗仁必须当继任总统,而不能当代总统;必须改组孙科内阁,另组张治中和谈内阁;请何应钦出来任陆海空军总司令。这三条意见写好后,由邱昌渭和程思远带回南京向李宗仁汇报。******毕竟老谋深算,处处高李宗仁、白崇禧一着。当蒋决定下野后,不仅把黄金白银运往台湾,而且已完成了人事的调整和安排。

1月20日晚,******约见李宗仁,说明下野之意。次日上午10时,******在官邸召集要员开会。会上,******以低沉的语调说出引退和由李宗仁上台之事后,好几个人竟痛哭流涕。蒋于此悲痛气氛中,掏出早已拟好的引退文告,叫李宗仁签字。李在一片抽泣声中,也顾不得细看文稿,就签了字。

同一日,******召见浙江省主席陈仪,问陈对他引退的意见。陈仪向蒋微微一躬后,未加认真考虑,就说蒋的引退是“急流勇退,适当其时”。其实,这是陈不经意的一句顺水推舟的客套话,而蒋听后则脸色突然大变,缄口不语。陈因此话种下了杀身的祸根。下午4时10分,******飞离南京,到杭州后住在笕桥机场。陈仪赶快请******到楼外楼吃饭,为他接风。陈诚、******、俞济时、汤恩伯也陪同在座。但蒋不赏光,滴酒未沾,大家不欢而散。

******于杭州笕桥机场住了一夜后,次日晨乘机返乡。此时宋美龄还在美国未返,他更感凄凉和孤单。蒋的座机于宁波市郊栋社机场降落后,陪送和迎接的人很多,轿车队浩浩荡荡,直奔溪口而来。到溪口后,武岭学校的学生列队欢迎。******因心情不好,连手也没有抬一下,就过去了。

蒋在溪口的警卫工作由******编组的侍卫总队和国防部“绥靖”总队担任。起先,俞济时要安排88军担任,只因军长是程潜的干女婿,蒋未批准,并训斥俞济时:“你不知道他是程潜的干女婿吗?程潜可靠吗?”

蒋到溪口后,仍在幕后指挥军事和有关方面的事务。1949年1月25日,蒋召见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高级将领到溪口开小型军事会议。会上,蒋将长江防线分为两段,江西湖口以东归汤恩伯防守,湖口以西归白崇禧防守;他估计白的人马还有75个师,45万人。关于作战计划,他指示各高级将领们:“以长江防线为外围,以京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为核心,采取持久防御方针,最后坚守淞沪,与台湾遥相呼应。必要时,我们以优势海空军从台湾支援淞沪,然后待机反攻。”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明白:江西湖口以西由白崇禧控制,他无能为力,就幻想保住淞沪地区,作为台湾的桥头堡,再转而反攻大陆。至于南京,因为李宗仁上了台,他决心放弃,并令汤恩伯将江宁要塞的大炮秘密拆运上海,把主力部队放在镇江以东,然后问汤听懂了没有?汤大声答道:“懂了!卑职一定遵守,不成功便成仁!”为此,李宗仁说******破坏了江防计划,非常气愤。会上,******还说:“共产党只要我的命,可是桂系的人既要我的命,又要我的钞票。”对此,谁也不敢表态。为了鼓励士气,蒋又说麦克阿瑟曾表示,只要我们争取支撑一年时间,他们一定会全力支援我们。一年后国际形势必将发生重大变化,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