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骗局
3605300000028

第28章 耶鲁博士,变身偷渡清洁工(2)

为了掩盖自己,沈镇林立即拿出了自己的书稿。正为出版社缺乏计算机方面的稿件犯愁的秦女士,在看过沈镇林“从美国带回来的书稿”以后,像发现了千里马一样兴奋,立即拍板决定出版。当然,她再也没有顾得上追究沈镇林护照等身份证明的问题。

1999年8月,回国创业的“耶鲁大学博士生”沈镇林应聘到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时年29岁。

美国知名大学的名头给沈镇林添彩不少,他不但忽悠了秦女士,也把出版社的同事们唬住了。当他拼凑的书稿顺利出版之后,沈镇林发现仅仅靠自己“创作”不但赚不到更多的钱,也难以在出版社出人头地。于是,他开始煞有介事地频繁与“耶鲁大学的导师和师兄弟”联系,请他们惠赐大作,当然稿酬是非常优厚的。就这样,沈镇林在加盟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先后在出版社编辑出版图书98种,几乎创下了出版社之最,当然,这些图书也为出版社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到出版社不久,沈镇林便出任社长助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被任命为主管组稿的副社长。

当然,当时并没有人知道这些图书的组稿内情。这些图书其实是沈镇林从网络上扒下来拼凑而成的,而且,沈镇林虚构了图书的作者从出版社开出了巨额的稿酬装进自己的腰包。但是,整整两年下来竟然没有人发觉。

在出版社工作期间,沈镇林表现出非常强的组稿和编辑能力,很得秦女士等领导的赏识。由于秦女士对这匹“千里马”的一再推崇,沈镇林在出版社一度颇有影响力。尤其是沈镇林担任社长助理之后,尽管助理这个职务的权力可大可小,小的时候只负责上传下达,大的时候也可以代行领导责任,但沈镇林却把助理当出了社长的味道来。

2001年3月,到出版社工作不到两年的沈镇林被任命为副社长,负责编程类和网络类的中英文选题的策划及出版,并负责出版社日常事务的处理等各项工作。

其实,沈镇林在出版社飞黄腾达意气风发的时候,出版社曾经有不少员工提醒过社长秦女士要注意沈镇林的身份,但此时的秦女士早已把沈镇林当做人才和心腹,根本听不进不同的意见了,后来干脆力排众议任命沈镇林当上了副社长。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承担“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规划项目中的三项开发任务:计算机知识普及系列、全国计算机考级教材系列和计算机动画教室系列。在沈镇林的策划下,由美国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网络专家和我国的网络专家“合著”了很多网络书籍,由于有外国名牌大学作招牌,这些图书在市场上成为畅销的品牌。

秦女士哪曾想到,沈镇林进了出版社后就没闲着,他在一年半时间,通过网上四处下载拼凑出版了98种计算机图书,并称这些书稿都是他委托耶鲁大学的导师和师兄弟等人撰写的。出版社按照沈镇林虚构的图书作者开出了54万元稿费,沈镇林全部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因为沈镇林所采用的稿件均未取得原著作权人的授权或认可,出版社还曾收到美国某公司指责其侵犯版权的律师函。但是,这依然没有引起秦女士等相关领导的足够重视。

不断升迁的沈镇林如果能够收敛自己,把自己隐藏得更深一些,也许他还能在出版社继续混下去。但是,沈镇林一方面剽窃他人的作品赚钱装进自己的腰包,另一方面在当上副社长之后,到处吹嘘自己的“美籍华人”身份。这位身份越来越悬的“耶鲁博士”逐渐引起出版社其他员工的怀疑。沈镇林的同事中开始有人尝试着在网络上查找耶鲁大学毕业生的名单,但是没有发现他的名字,有的同事还开玩笑地惊叹过“不会是假的吧”。不知是不是对沈镇林的身份存疑,虽然任命沈镇林为副社长的文件已经下达,但是上级单位对这个任命一直没有批复。

沈镇林的身份越来越受到同事们的怀疑,2002年5月,出版社内部人员向司法机关投递了揭发沈镇林虚假身份的举报信。

经过司法机关的调查,沈镇林的真实身份被披露。在侦查人员面前,沈镇林供认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真相大白后,沈镇林意识到自己不能在出版社继续待下去了,2002年6月,他悄然地离开了出版社。

沈镇林虚假身份一事引起了出版社上级主管单位的高度重视,他们迅速组成了审计组,对沈镇林工作期间出版社的一切财务账目进行了审计。

随着审计的深入,沈镇林的问题也渐渐出现。侦查机关介入后吃惊地发现,原来沈镇林先后编辑出版的98种图书都是从互联网上侵权下载的学术著作。沈镇林贪污的手段,一是签订虚假组稿合同,然后以向组稿人支付组稿费为由,从出版社支领转账支票后兑换成现金并据为己有,二是将他在世都百货商场消费而开具的购物发票拿回出版社全额报销,三是将虚假的汽车维修服务费发票拿回出版社全额报销,并将报销所得据为己有。此外,沈镇林还涉嫌多次将个人消费的发票拿回出版社报销。这些项目总计下来,沈镇林利用职务便利,共侵占本单位公款共计人民币593430元。

虚假身份由此变成了刑事案件,立即引起各方面重视。因为在任用沈镇林的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及工作的严重失职,秦女士被上级单位免去了职务。为了尽快追回流失的国有资产,出版社迅速向公安机关报了案。2004年3月,公安机关决定对沈镇林涉嫌职务侵占一案立案侦查。

2006年1月的一天,当沈镇林刚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走下飞机时,被早已等候多时的公安人员擒获,该案随即被移交给检察机关反贪部门继续侦查。

出生在江南的沈镇林,不但拥有各种欲望,而且他把自己的欲望化为强大的诈骗动力,并且毫不遮掩地攫取着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他不但忽悠了赏识他的秦女士,也最终把自己忽悠进了监狱。这也许是沈镇林没有想到的悲剧。

沈镇林让我们想到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塑造的人物方鸿渐。方鸿渐回国求职经历坎坷,最初靠“岳父”帮忙在银行做职员,之后去大学混了个副教授也被解聘。尽管方鸿渐可悲,但并不可恨,他毕竟没有四处行骗,买来个假博士也尚有羞耻之心。但是,沈镇林不但懒得去买个假文凭,还把自己在浙江乡下种地的父亲吹嘘成拥有豪华游艇的“美国富豪”,他从互联网上剽窃了别人的文章拼凑出书,不但骗来副社长的职务,还骗了59万元。沈镇林这种赤裸裸的骗子嘴脸,估计会让钱钟书先生大跌眼镜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钱老先生估计也想不出能有这么能忽悠的人来。

短短两年之内,从一名清洁工成为一个出版社的副社长,可惜的是,这只是一个充满荒唐的骗局。骗子沈镇林的故事很简单,甚至有些老套。无奈之余,我们只好发问:骗子为何得逞?

公诉机关指控,2001年至2002年间,沈镇林采用与出版社签订虚假组稿合同的手段,以向组稿人支付版税为由,将54万余元稿费和5万元公款私吞。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上,外表文质彬彬的沈镇林当被法官问及学历时,沈镇林特意强调自己“在国内是高中”。对于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沈镇林将所有罪责推到当年引荐他的出版社社长秦女士身上,他多次辩解说“钱都是秦老师给我的,我只听秦老师安排。”甚至购买私人用品到单位报销,沈镇林都说是“秦老师允许的”。沈镇林的这些话,让秦女士不禁心寒,也终于让秦女士看到了沈镇林这个骗子的“不仁义”。在庭审过程中,秦女士出具证言否认自己知道沈镇林的这些行为。

经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和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两次审理,法院认为,沈镇林身为国有企业中负有经营、管理职责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骗取本单位公款,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依法应予惩处。2006年11月1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终审判处沈镇林有期徒刑13年。同时,判令在案扣押人民币36万余元发还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责令被告人沈镇林退赔人民币22万余元,发还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