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流向远方的水
3597200000043

第43章 我读《世界诗库》

这部规模巨大的《世界诗库》的出版展现了世界诗史的一个奇观。我所知有限,不知道在此前是否有过堪与之比美的举措,但像如今这样范围涉及百余个国家、30多个语种,收入诗作约20余万行,全书总量达800余万字的诗歌总汇的推出,真是惊人之举。由此不能不使人对诗库的创意、策划最后促其实现的人们的非凡魄力、持恒劳作产生极大的敬意。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化石。诗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皇冠,是全世界所有民族的第一骄傲。

从古到今,世世代代,在世界各个地区生产劳动的先民们唱着或写着他们的诗,创造着他们的历史。诗歌伴随着他们从蛮荒走向文明。把代表全世界的文明成就的闪光的宝石汇聚在一起,使人们在一间书斋之内便能览尽天下神圣和智慧,这工作不仅造福于当今,而且将载之于出版史册。《世界诗库》的编辑出版,其功德不仅在于为诗人和文学家提供创作的滋养,更在于通过诗和种子的播撒提高民众的文明水准,最终净化民众的心灵,并改善他们的心理素质。诗库主编把这个工作喻为“世界诗的百花园、世界文化的民族村”的建设。

为集中展示这个微缩的浩瀚世界的辉煌,各卷主编及全体参与者的确付出了艰苦的和创造性的劳动。本诗库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广阔的覆盖面和巨大的涵容性。几乎可以说,对于了解世界诗歌概况的人,凡是他已了解和想了解的诗人,他都可以在这个诗库中寻到。尤为感人的是,本书为了达到上述我们认为的那个全面涵盖的目标,特别对某种空缺作了弥补,其中涉及英国中古谣曲、荷兰文艺复兴时期等不为世人所知的陌生的角落。这个诗库虽曰篇幅巨大,但对于古今中外的诗海而言,毕竟也只是沧海一粟。

因此是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诗人的最典型的作品,便成为衡量诗库质量的要害。以我们较为熟悉的中国卷为例,唐诗中初盛中晚唐诸大家的代表作大体均搜集赅备。王维、李白、杜甫脍炙人口的名篇均无遗漏,杜甫的“三吏三别”各选其一,《秋兴》八章选二,也较允当。及至现代诗歌部分,郭沫若诗入选五首,分别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Venus》、《天狗》、《夜步十里松原》、《天上的市街》,能够概括地传达这位中国的狂飚诗人与思想解放时代相契合的神韵。当代部分食指、舒婷等入选的诗,也能突出这些诗人的艺术个性。唯台湾新诗选目不尽如意,余光中的《白玉苦瓜》、洛夫的《边界望乡》、痖弦的《黄玉米》、罗门的《麦坚利堡》似不应受到忽略。这大概是由于两岸长期隔绝,资料的掌握及现状的了解均有所欠缺所致。本诗库除中国卷外,均涉及诗的翻译问题,主编飞白及副主编并各分卷编委均能亲自参加译事。他们对于译界历史及现状均颇熟悉,大体均能比较各种译本,选用最佳译文。因此本诗库又因外诗中译佳作的集聚而蔚为大观。如美国译诗中译家涉及张爱玲、余光中、楚图南、邹绛、江枫、杨德豫、袁可嘉、赵毅衡等几代着名的翻译家,读者通过译文不仅可以领略诗人本人,而且也可领略各路译家的文字风格的神姿风采。

又如古印度诗部分,选用金克木、季羡林等名家译文,这些专家均是国内少数几位能够直接阅读古梵文的学者,他们的译笔堪称诗苑珍宝。因而可以说,《世界诗库》不仅是世界诗歌珍品的荟萃,也是中国译诗珍品的集中展示。译品的精粹无疑提高了这部诗库的学术品位。《世界诗库》的序及前言汇集起来可视为一部世界诗歌发展史,其中不乏有分量的学术见解。如《法国·导言》述及法国12世纪诗歌状况时说:

“普罗旺斯抒情诗主要表现骑士与理想美人之间的爱情,它描写的虽然是骑士典雅的爱情,但它既违反了禁欲主义,也违反了封建婚姻的传统,表现出个性的初步觉醒。”

这段话明晰而不故作深奥,文字简约,也肯切。再举中国卷的导言为例,它就是一篇自上古以迄于20世纪末叶的中国诗歌的总介。其中有许多不同于人云亦云的流行说法的饶有新意的论析,例如说李白,“最令后代文人钦佩和羡慕的,是他那鲜明的个性风采。他从不压抑原欲的冲动而用现实原则代替享乐原则”,“中国文人的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在李白‘斗酒诗百篇’中得到了最痛快淋漓的表现”。如此不落前人窠臼的文字,体现了编者最值得珍贵的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