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存册叫人缘
3596200000034

第34章 法则二十三 给善良——没有人不想与善者为伍为邻为友(1)

1.为善者可服人

秦晋两国开战,秦军失利,秦缪公被晋国的军队包围了,正在这危急关头,忽然来了一群人,疯子一样冲进了包围圈,硬是把他救了出来。回到自己的阵地,秦缪公惊魂初定,才仔细打量救他出来的恩人,于是失声说道:“原来是你们!”

原来以前有一天,秦缪公的好马丢了,急忙派人去找,后来找的人回来说,那马已经被一群野人杀掉吃了,秦缪公的手下非常气愤,他们也以为秦缪公会责罚他们,可是秦缪公却说,“算了,他们也不容易,我们走吧,”忽然他又想起什么,回头说:“我听说吃马肉不喝酒容易生病,把咱们带的酒送给他们好了。”

事情过去好久了,这么一件小事秦缪公也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没想到,后来是这些人救了自己的性命。为什么?因为一匹马,还有这些人的性命,对于这位秦国的君主来说,并不算什么,只是小事一桩,但对于这些野人来说,就非常重要,自己吃了人家的马,人家不但没怪罪,反而赐酒,当然值得以死来报答。

遇到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一定要伸出援手,不要以为你帮不了多大忙,其实你一点小小的举动,人家却可能非常受益。就拿成语“雪中送炭”来说吧,其实送炭的人可能觉得这不过是件小事,可是对于在雪中受冻的人则是大恩大德。

其实这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美国科学家洛伦兹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混沌学理论:一件表面看来毫无关联、非常细小的事情,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给一个人做—件哪怕很小的好事,尽管当时你没有存有回报的想法,但是被你帮助的人毕竟会记在心里,他会替你去宣传,也许他周围的亲友和亲友的亲友都会知道这件事,不断累积起来就会很大。或许有一天,你正好有事情需要请他们当中的某一个帮忙,有念及此,别人也会欣然伸出援助之手。

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初,袁天罡在一个好朋友家里喝茶,一个小厮给他上了茶就退下去了。这袁天罡可不是普通人,他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小厮是短命之相,于是就将这番话告诉主人。等袁天罡走后,主人就把袁的一席话对那个小厮说了,并给了他10两银子,要他自谋出路。数年后,袁天罡又来到他这个朋友家喝茶,说巧不巧,当年的那个小厮带着妻儿来到旧主人家造访。小厮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厮了,不仅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而且挣下了一份很大的家产,他是来感谢老主人的。这时袁的朋友询问他当年是不是看走眼了。袁也大感诧异,再看这个小厮的面相已经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不再是短命之相,而是福寿双全之相了。袁天罡断定这个小厮必有奇遇,他仔细盘问了小厮这几年的行踪,都做了什么事情,尤其是好事。小厮也想不起来曾经都做过什么好事,因为都是小事情,如什么修桥铺路之类的做得太多了,可是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他讲出来之后,引起了袁天罡的注意。

原来小厮被主人辞退后,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堆白骨,他想到主人跟他说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留下10两银子也没地方花,于是就用了5两银子买了一块墓地,亲手将这堆白骨埋葬了。袁天罡分析说,自此之后,小厮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心态得到了调整,命相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处处与人为善,建立了极好的人脉,做事也变得容易成功,从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姑妄说之,姑妄听之。但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确能带给人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极佳的人脉,对于丰富你的事业是大有助益的。

“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可以服人。”贤德的人,不但具有知善知恶的良知良能,而且不轻忽小善之德、小恶之害,能够真正断恶修善,所以令人心悦诚服。

一己之善,不但能为自己积累功德,也能利益他人;丝毫之恶,非但损害自己的品格,也会危害到他人。如此辗转影响,如同在湖中投下一块小石头,涟漪不断地扩大,导致整个湖面水纹的波动,其影响层面绝非自己所能事先预料。因此,对世间人而言,起一个善念、说一句好话、一个善意的回应乃至露出一个微笑,不但能够让内心越来越光明,也可以拉近人与人间的关系,提高业绩,促进社会的和谐,甚至可以消弭种种人为的灾难。

佛经中记载,一名高僧知道他的小沙弥徒弟只剩七日的寿命,于是慈悲地让他回家探亲。途中,正好遇到一场大雨,小沙弥发现一群蚂蚁正努力地从积水的地方爬出,但却不断地被雨水冲回去。于是小沙弥心生怜悯,先将它们一一救出,确定安全后,才继续他的旅程。七日后,小沙弥又回到寺院,师父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入定观察,发现原来是小沙弥的一念慈悲心,不但救了蚂蚁,也增加了自己的寿命。

除了自己广发善心外,更进一步,对于他人的善行也要真心赞叹,如此可令自己的“心量”大增;面对自己的恶行要有所觉悟,赶快忏悔改进,千万不可积小过而成大罪。如《四十二章经》载:“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就是最好的训诫。《梵网经》亦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这也是提醒世人为人处世要老实,行善造恶自有因缘果报,不可不慎!

“修善如春日之草,未见其长而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未见其灭而有所损。”修善一定要在小处着手。如果你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就能成为大家喜欢的人,进而可以使自己的家业、学业、事业事事如意。

2.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一次慈善捐款活动中,一位公司老总讲述了一个晾衣绳的故事。

那是一个冬天,他从乡下到城里的一家鞋厂做学徒工。条件挺苦的,每天需要早晚加班,住的地方,是一间光线阴暗,年久失修的老屋。因老屋位于临街的胡同,无处拴晾衣绳,致使被子潮了没法晒,衣服洗了,也只得挂在弥漫着霉味的屋内风干。不过他一直以为这终归是小事,没必要跟别人说起,自己忍忍就过去了。

一天晚上,他参加同事的生日聚会,不知怎么的,就说起了晾晒衣被的种种不便来。没想到,第二天,那位同事就领他来到街对面的一个地方宽阔的院落,指着院子里拴着的一溜晾衣绳对他说:“我原来也在这儿住过,这里的人都挺好的,你以后就把衣服被子拿到这里来晾晒吧。”

从此,他就把衣被拿到那里去晾晒。在日光下晒过的被子,暖暖的,盖在身上很舒服,睡在暖和的被窝里,他感到一天的疲劳也消散得无影无踪。

刚开始的时候,他晾、收衣被都很及时,害怕有什么闪失。日子久了,他发现这个院子里的人都挺和善的,有好几回衣服忘记收,等想起来再去看时,衣服仍旧安然地挂在那儿。

一个久雨初晴的早晨,他又把被子抱过去准备晾晒,可他到了那院子时,晾衣绳上已挂满了被子和衣服,他只好把被子挂在院角边背阴处的一根晾衣绳上。傍晚,他去收被子时,被子不见了,那根晾衣绳也掉在了地上!他顿时心凉了,麻木地穿过那些密密的被子往回走。正当他满怀懊恼时,蓦然间,他看见自己的被子分明挂在院子里最朝阳的那根晾衣绳上。

他抱着充满阳光味的棉被往回走着,眼眶里满溢了热泪。就在那一刻,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报答这个城市里那些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们。他后来才知道,是一位老大娘看见他掉在地上的棉被后收回了自家的被子,而把他的被子挂在了那根向阳的晾衣绳上。

老总讲完故事,慢慢地说:“一个人的成功可以有许多理由,如果说我现在算是成功了,那促使我成功的,就是这个晾衣绳的故事,是他们这一温暖的举动给了我奋斗的信心和动力,我现在要用我微薄的捐献,来感谢那些善良的人们。谈不上回报,只是因为,有些温暖,犹如火炬,需要不断地传递下去。”

其实,施者的爱心无所谓大小,只要你献出了,就能在受者的心里激荡起一股暖流,产生一种积极而长久的力量。

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前告诫他的儿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对于警醒人们立身处世十分重要。

人生在世,应该有个基本的生活态度,起码要自觉做到为善不为恶。

好事可以有大小,而做好事的精神不可以懈怠,尤其对于不为人们注目甚至不为人们理解的小的好事,也要坚持不懈认真地去做。山不拒细壤,才能成其高;海不拒细流;才能成其大。坚持做小的好事,才可以做大的好事。

然而,有的人虽然想做大好事,却对小好事不重视,懒得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