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存册叫人缘
3596200000032

第32章 法则二十一 给宽容——容不下别人,是因为自己太狭隘

1.以容忍改变能够改变的

玛丽是美国圣保罗市的缝纫机推销员,每月平均维持销售15台的记录。有一次,她在鱼市上向一位中年人推销,却遭到了呵斥,并警告她马上离开,否则不客气。玛丽很难过。但她忍住了将要流出的泪水,她咬咬牙,要继续和对自己这么凶狠的男人介绍她的产品。那位男人竟把整桶的水倒在她身上,她当众成了落汤鸡。

面对这种羞辱,她这回禁不住泪流满面。她对自己说:“我家里收入又不是让我无法生活,我何必要到处受人污辱呢?我再也不干推销员这一行了。”

做出决定后,玛丽回到家,躺在沙发上,把今天遇到的遭遇想了一遍又一遍,她竟冷静下来。她觉得自己不能在这种耻辱与困难面前退缩下来。她想,我在公司里一直是推销冠军,也许,这个工作就是我的天职,很可能是上帝有意安排让我吃苦,考验我的忍耐力。如果我就此停止推销工作,这一生必定一直到生命终止那一刻,都会受到这次失败与耻辱的缠绕而无法安宁。

玛丽经历失败之后,性格有所改变。她能够用更多的平常心去看待人和事,她不再容易冲动、生气了,而且对待人更客气礼貌了。她的推销业绩越来越好,继续保持着推销冠军的位置。当别人向她讨教推销秘诀时,她笑了笑说:“有什么秘诀呢?我只是会吃闭门羹而已。”

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越坚定,你就越有耐心克服阻碍。在通向目标的征途上遇到他人的羞辱与攻击是最正常不过的了,有人希望你平庸,巴不得你一蹶不振,这样他就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爱你的人不一定是帮助你的人,而恨你的人却始终是帮助你的人,因为你不甘于输给他,不想被他瞧不起。

奥古斯汀说:“请在你心中的庭院,培植一棵容忍的树,虽然它的根很苦,可是果实一定是甜的。”

白朗宁也曾说过:“要有勇气改变你能够改变的,愿意接受你无法改变的,并且明智地判断你是否有能力改变。”

忍耐也是一种特别的信念,我们要对理想或目标全身心地投入,而且不屈不挠,坚持到底。

2.宽仁为怀,赢取人心

曾有一个人,从不爱说赞美他人的话。对于你的优点,即使是在心里肯定,他也不会当着你的面说出来,而且他只会给你泼冷水,否定你。一次,他与一同事闲聊,说:“今天我在大街上看见一个人,长得比你还难看。”

当时,这位同事心里十分生气,哪有像他这么说话的人呢?也不怕得罪人?真不知好歹。这位同事忍无可忍,正要发作,可又一想,这样做又何必呢?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低头不见抬头见,要是闹翻了,以后见面多难受啊!想到这,他忍住了怒火,一场战争在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停火了。后来,这位老兄好像是觉察到了自己的语失,有点不好意思了。正因为同事没有和他吵,才使他深受触动。从那以后,他改正了缺点,处处为同事着想,并且与同事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能够容忍别人的过失,以宽仁为怀,是一个人非常优秀的品质。很多成功者就是凭借着对他人的宽容走上了成功之路的。宽容能帮助人们减少仇恨、暴力和偏执,同时还能让我们以善良、尊重和理解来对待别人,宽容能使我们认识到所有的人都值得受到热爱、公平和尊重地对待。在生活之中,假如朋友不小心做了对不起你的事,千万不可耿耿于怀。

假如你揪住朋友的错误不放,朋友就会认为你过于小气,也许你们的友谊就会到此为止。而如果你能够表现出宽宏之态,那么你的朋友一定会对你有歉疚感,从而主动地向你表示友好,这样你才能够变被动为主动。

“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孰优孰劣,相信你会做出评判。当我们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的时候,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谅解,总是希望别人把这段不愉快的往事忘掉。因此,如果自己遇到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言行时,就应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来理解和宽容别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大事,在人际交往中,就不要太计较个人的得失,而应该把目光放得远大些、长远些,做到眼光高远、胸襟博大、克己忍让、宽容待人。

当我们与他人相处时,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言差语错。你长我短时,我们应当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多为他人着想,不可心眼儿狭窄。如果遇事不能容忍对方,并因此而闹矛盾,是很容易破坏彼此的情感的。

在生活中,谁不渴望友谊呢?谁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呢?一个人,若想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好人缘,就要以宽仁为怀,以大局为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短处的,只要你拥有一颗容人之心,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到处充满阳光。

3.学会原谅别人的过失

福特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好友,也是帮助他创建标准石油公司的伙伴之一。但有一次,洛克菲勒与福特合资经商,福特投资很大却惨遭失败,损失巨大,这使福特很过意不去。

有一天,福特走在路上,看到洛克菲勒与其他两位先生走在他后面。他觉得没脸回头,假装没有看见他们,一直低头往前走。这时洛克菲勒叫住了他,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微笑着说:“我们刚才正在谈有关你的事情。”福特脸一红,以为洛克菲勒要批评他,于是他说:“太对不起了,那实在是一次极大的损失,我们损失了……”没想到洛克菲勒却若无其事地回答道:“啊,我们能做到那样已经难能可贵了,这全靠你处理得当,使我们保存了剩余的60%,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谢谢你!”

洛克菲勒在本该有所责备的地方,不但宽容地原谅对方,而且找出一堆赞美的话来,这真是出乎福特的意料之外,也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但他这种处世的风度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中周瑜与诸葛亮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

周瑜是东吴的都督,诸葛亮是西蜀的丞相,迫于曹操百万大军南下的危急局势,吴蜀决定联合抗曹,于是周瑜和诸葛亮走到一起,共商大计。周瑜见诸葛亮才略过人,处处高自己一筹,妒火中烧,对诸葛亮屡次刁难加害。但诸葛亮没有跟周瑜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处处从联合抗曹的大局出发,最后不但打败了曹操的83万大军,也机智巧妙地躲过了周瑜的加害。诸葛亮的宽阔胸怀、高尚品格和足智多谋给每一位读者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类似的故事,在我国古代可以说不胜枚举。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蔺相如对廉颇的嫉妒诽谤置之不理,容忍回避,而以国家大义为重,终于促成廉颇醒悟,两人成为刎颈之交,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恢宏气度对我们处世交友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难免会犯些小错误,或因一时粗心,或因现实错综复杂,或因个人能力有限,对你产生误会让你难堪,这些事情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可说是司空见惯。这时我们不要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或者借机让对方下不了台。

在交际中难得的是谅解和宽容。“人之相知,重在知心”,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理解别人的痛处、难处,宽容几分,忍让几次,那么心胸最狭隘的人也会成为你的朋友。

原谅是获得对方好感并获得友谊的有效方法,是勉励对方继续努力的动力源泉。

“有容乃大”。当你与对方为某个观点争执不下时,你还是要设法克制自己,让对方充分表明他的立场、观点和想法,不要中途打断他。即使你实在不能赞同对方的态度和立场,也要耐心地静心聆听,并向他们表示你在尽力理解他们的态度和观点。

4.有时,良好的关系是忍出来的

通用公司下达了一个关于质量检查的通知后,要求各分公司提供材料,准备汇报,并安排必要的检查。某分公司收到这份通知后,照例先经过经营部主管的手,再送呈经理处理。这位主管看到此事比较急,当日便把通知送往经理办公室。当时,这位经理正在接电话,看见主管进来后,只是用眼睛示意一下,让他把东西放在桌子上就可以了。于是,主管放下材料转身走了。然而,直到检查小组即将到来的前一天,来电话告知到达日期,请安排住宿时,这位分公司经理才记起此事。他气冲冲地把经营部主管叫来,一顿呵斥,批评他耽误了事。在这种情况下,这位主管深知自己并没有耽误事,真正耽误事情的正是经理自己,可他并没有反驳,而是老老实实地接受批评。事过之后,他又立即到经理办公室找出那份通知,连夜加班、打电话、催数字,很快地把需要的材料准备齐全。这样,经理反而愈发看重这位忍辱负重的好主管了。

为什么他明明知道这件事不是他的责任,却又闷着头承担这个罪名呢?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位主管知道,必要的时候必须为上司背黑锅。这样,尽管眼下自己会受到一点儿损失,挨几句批评,但到头来,自己仍然会有相当大的好处,事实证明他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件事情明明是上级领导耽误了或处理不当,可在追究责任时,上司却指责你没及时汇报,或汇报不准确,把事故的责任推到你身上。这时,你感到委屈,但必须忍受,否则你失去的将更多。

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常人,便是在于他能时时自我反省,懂得容忍。即使受到他人不合理的对待,也必定在容忍中反省自己。”与人相处难免有矛盾,有分歧,可不少人却不善于解决矛盾化解分歧,而喜欢争吵,非论个是非曲直不可。其实这种做法很不明智,吵架伤和气,又伤感情,还不如大事化小事,该饶人处且饶人。人际交往中不可认死理,容忍一时,友谊长久。

《庄子》中记载了一件事,有一次,有一个人去拜访老子。到了老子家中,看到室内凌乱不堪,心中感到很吃惊,于是他大声骂了一通,可老子却不反驳,直到那人扬长而去。第二天,这个人又来到老子的家中向他致歉,并问:“我那样凶狠地骂你,你为什么不回一句呢?”

老子淡然地说:“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其实对我来讲,这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如果昨天你骂我是牲畜,我也会承认。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认为,一定有他的根据,假如我顶撞回去,他一定会骂得更厉害。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缘故。”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在现实生活中,当双方发生矛盾冲突时,对于别人的批评,除了虚心接受之外,还要养成毫不在意的功夫。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心胸豁达,有涵养,不要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而且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喜欢论人短长,在背后说三道四,如果听到有人这样谈论自己,完全不必理睬这种人。只要自己能自由自在地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又何必在意别人说什么呢?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吭不响,得理也让人三分,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问题,自然应该坚持原则地论个是非分明,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

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却往往会因为一些非原则问题,甚至是皮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说着说着就较起真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结果严重者大打出手,闹个不欢而散。其实这种场合,容忍一下,事情就会过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争强好胜者未必掌握真理,而忍让谦下的人,也并非就是认输。无谓的争吵,不仅没有意思,反而会伤害彼此的感情。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需要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是:以善良的心对待一切,时时检点自己,严于律己,同时,对人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宽以待人。这就是交友要求的素质体现。做到严于律己还不太难,而要具备宽以待人的品质则不易。

生活中的人各种各样,在性格、爱好、职业、习惯等诸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事物和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能要别人与自己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和经验来衡量别人的所作所为,要承认别人与自己的差别,并能容忍这种差别。古人说得好:“无求备于一人”“宽则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