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存册叫人缘
3596200000014

第14章 法则七 给谦让——锋芒毕露者处处树暗敌(2)

第三,在对方实施帮助完毕时,你要向对方表示感谢,这一点是千万不可忽略的。

如果有机会,你还要主动给予对方帮助,以示报答。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是交际的一个重要原则。求方应牢牢记住助方给予自己的帮助,做到“受恩莫忘”。“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交际中品德高尚的人所应遵循的准则。“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这些神话传说就是对这种报恩精神的浪漫化写照。《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为布衣时,自己不能养活自己,一位洗衣服的老大娘见韩信非常饥饿,就把自己的饭分给韩信吃,韩信做了大官后,赐给这位老大娘千金来报答她的恩情。

搞清尊卑关系非常重要,但仅此还不行,重要的还在于要放下自己的“身段”,这里的关键是不能自视太高。

要想求人必须放下“身段”。人的“身段”是一种“自我认同”或者叫“面子”。其实爱面子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厉害。千金小姐不愿意和贫女同桌吃饭,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识”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们的身份。

在求人路上“身段”和“面子”只会让人路越走越窄。在非常时刻,如果放不下“身段”,抹不开“面子”,那会让自己无路可走。

3.勿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有一次,笔者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识的。我把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正陷于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点。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公司倒闭了。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困,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因为目前大发,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我看了都有些不舒服。我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下子去上厕所,一下子去洗脸,后来他提早离开了。

我送他出去,在巷口,他愤愤地说:“老吴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说嘛!”

我了解他的心情,因为在十年前我也遇到过低潮,正风光的亲戚在我面前炫耀他的薪水、年终奖金,那种感受,就如同把针一支支插在心上那般,说有多难过就有多难过。

因此我要提醒的是,与人相处,切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因为这会对你的人际关系造成伤害。

如果你正得意,要你不谈论不太容易,哪一个意气风发的人不是如此?所以这种人也没什么好责怪的。但是谈论你的得意时要看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给你钦佩的目光,更可以对路边的陌生人谈,让人把你当成神经病,但就是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多心,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弄的味道,会让他感受到你“看不起”他。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当你谈论得意时,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种伤害。

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一方面是道德上的考虑(当然,如果你不知道对方正在失意则另当别论),另一方面则是人际关系上的考虑。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攻击性,郁郁寡欢是最普通的状态,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深入到心底深处的对你不满的反击。你说得口沫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多划不来啊!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为他无力显现,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主要目的则是——看你得意到几时。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听到你的得意事,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不管失意者所采取的泄恨手段对你造成多大的损失,至少这是你人际关系上的危机,对你绝对是没有好处的。

像前述我那位失意的朋友,后来一谈起那位曾在他面前谈论得意事的朋友就闷声不语。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再也没有往来过。

所以,当你有了得意事,不管是升了官,发了财,或是一切顺利,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面前谈论,如果不知道某人正在失意也就算了,如果知道,绝对不要开口。

不过有一点你必须注意,就算在座没有正失意的人,但总也有景况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还是有可能让他们心生反感。人总是有嫉妒心的,这一点你必须承认。所以,得意时就少说话,而且态度要更加的谦卑。

4.人前勿张狂,待人应低调

某村一名农家子弟,根据从老辈人口中听来的有关土匪的种种传说,写了两篇土匪题材的小说。在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和情节安排等方面,都做得蛮像那么回事儿,所以作品投寄出去后,经编辑加工润色,很快就发表了。虽然发表其作品的只是一份不起眼的地方刊物,但这在当地已是很了不起的事了。于是,这名农家子弟便受到周围业余文学爱好者的羡慕,大伙儿众星捧月般纷纷跟他套近乎,虚心向他请教写作技巧。此君倒也不保守,对每位文友的习作都能指指点点地说上一番。

不料,此君“月亮”当久了,竟被捧出了毛病,作品虽不多产,吃瘾与话瘾却越来越大,凡有他在的场合,就不可无酒无肉;凡是他说话的时候,别人就只有洗耳恭听的份,谁也不能插言。不论别人是否有时间有情绪有食欲,只要他一出现,就必须请他饮酒,陪他吃饭;酒足饭饱后,他便开始口若悬河,对当下的专业作家和业余文学爱好者发表滔滔宏论,诸如铁凝、梁晓声也不过如此啦,舒婷、二月河也只能这样啦,本省某某业余作者的作品不值一提啦,本县某某业余作者的作品臭不可闻啦,等等。此时的他,已不再像当初那样,以促进彼此提高创作水平的态度和文友互相切磋交流,而是为了显摆自己的威信和见识,有意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派头,“居高临下”地对不论是前辈大家还是无名小辈,都极尽讽刺贬低之能事。

这样一来,不论多么喜庆的聚会,比如孩子满月喜宴或者朋友生日聚会,只要有他在场,都会被搅得不欢而散。于是,日子久了,朋友们渐渐对他产生了反感,在疏远他的同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难怪他爱写土匪呢,瞧他那一身匪气!

谦虚低调的人,在待人接物时能藏锋示拙,谦虚诚恳,平易近人,温和有礼,善于照顾他人的感受,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的人自然会赢得朋友的喜爱。而自傲张狂的人,往往在人面前锋芒毕露,他们习惯放大自己的成就,人为地抬高自己的身价,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目中无人,视自己为月亮甚至太阳,视他人为星星甚至草芥,这样的人最终会使自己受到孤立,甚至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在这方面,清朝年羹尧的故事足以引人警醒。

年羹尧1700年考中进士,入朝做官,升迁很快,不到十年就成为重要的地方大员。由于年羹尧从小在雍正家里呆过,也由于年羹尧为雍正登上皇帝宝座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雍正即位后对年羹尧很是器重和信任,以至将整个西北的军事和民政事务全部交由年羹尧负责。

但随着权力的日益扩大,年羹尧开始以“第一功臣”自居,变得张狂无忌,目中无人了。一次他回北京,京城的王公大臣都到郊外去迎接他,而他连这些人看都不看一眼,显得极其无礼;他家一个教书先生回江苏老家探亲,江苏的主要官员都不得不到郊外去迎接;雍正派人到他的军中送达诏令,按理他应该摆上香案跪接,但他却省略了这一程序,随便一接了事。

他的这些张狂行为,渐渐让雍正对他忍无可忍。于是,在1726年年初的一天,雍正就借年羹尧在进贺词时误将赞扬话写成诅咒语之机,抓了年羹尧。此后又罗列多条罪状,将年羹尧赐死。

古今人性相同。所以在交际场中,应该藏锋示拙;处世之道,提倡谦虚低调。一个人刚刚取得一点儿微不足道的成绩,就忘记了自己到底能吃几碗干饭,就缺乏自知之明起来,就得意忘形起采,就妄自尊大起来,就目中无人起来,就锋芒毕露起来,这样非但不能树立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威望,赢得他人的尊崇,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自私与无知、浅薄和粗俗,只能使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原有的那点儿好印象丧失殆尽,引起他人的反感与厌恶,最终使自己沦于孤家寡人的尴尬境地。这样的处境,比杀头送命好不了多少啊!

所以,为了使自己不致因遭人嫌、讨人厌而沦于孤家寡人的境地,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遵守这羊的原则——人前勿张狂,待人应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