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境界叫包容
3596000000034

第34章 修心灵:包容造就慈爱人生(1)

1、包容造就王者的风范

包容,更多的是在展示一种胸襟。一个拥有包容心的人,他更能展示王者的风范。

邱吉尔,二战结束后不久,在一次大选中,他落选了。他是个名扬四海的政治家,对于他来说,落选当然是件极狼狈的事,但他却极坦然。

当时,他正在自家的游泳池里游泳,秘书气喘吁吁地跑了来告诉他:“不好!邱吉尔先生,您落选了!”不料邱吉尔却爽然一笑说:“好极了!这说明我们胜利了!我们追求的就是民主,民主胜利了,难道不值得庆贺?朋友劳驾,把毛巾递给我,我该上来了!”真佩服邱吉尔,那么从容,那么理智,只一句话,就成功地再现了一种对世事豁达大度宽厚的王者风范!

还有一次,在一次酒会上,一个女政敌高举酒杯走向邱吉尔,并指了指邱吉尔的酒杯,说:“我恨你,如果我是您的夫人,我一定会在您的酒里投毒!”显然,这是一句满怀仇恨的挑衅,但邱吉尔笑了笑,挺友好地说:“您放心,如果我是您的先生,我一定把它一饮而尽!”妙!果然是从容不迫。不是吗?既然您的那句话是假定,我也就不妨再来个假定。于是就这么一个假定,也就给了对方一个极宽容的印象,并给了人们一个极重要的启示——原来,你死我活的厮杀既可做刀光剑影状,更可以做满面春风状。

这就是包容!这就是王者!有句老话:有容乃大。恰如大海,正因为它极谦逊地接纳了所有的江河,才有了天下最壮观的辽阔与豪迈!

包容在历史的长空放飞。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带着他们的音容笑貌,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那被时空隔绝太久的话语,让我们这些现代人听来,虽然悠远,但格外淳厚;虽然生疏,但分外绵长。

曹操,这位被褒贬最多的历史人物,别的暂且不说,仅就他那豁达的性格,大度的心胸,就让后人赞为英雄。骂过他的人,在自己处于困难时,那时与敌人书信来往,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的部下,甚至想杀害他的人,他不但不计前嫌,还给予信任,给予重用。正是他有这样的胸怀的气度,终使他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让他成为一个拥抱历史和伟大的人。

公元197年,盘踞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的张绣向曹操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就获得了南征的胜利,不免有些飘飘然,行为也不检点,举措也不推敲。他强纳张绣的婶婶(张济之妻)为妾,让张绣感到屈辱;拉拢张绣的贴身部将胡车儿,使张绣感到威胁。于是,张绣用谋士贾诩之计,突然反叛,在曹操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把他打得落花流水。长子曹昂(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猛将典韦(曹操最贴心的亲兵队长),还有一个侄子曹安民,均在战斗中身亡,曹操自己也中了箭伤。面对这次惨败,曹操并未委过于人,更没有追究主张接受张绣投降的人,而是自己承担了责任。他对诸将说,我已经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我下回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199年,曹操再次南征张绣,出师不利,困于穰城(今河南省邓县),他又对军师荀攸说,不听先生的话,以至于此。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大获全胜。回师的路上,走到冀州时,天寒地冻,荒无人烟,连续行军二百里不见滴水,军粮也所剩无几,“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回到邺城后,曹操下令彻查当初劝谏他不要征讨乌桓的人,并一一予以封赏。曹操说,我这场胜利,完全是侥幸。诸君的劝阻,才是万全之策。因此我要感谢诸位,恳请诸位以后还是有什么说什么,该怎么讲还是怎么讲。也就是在这一年,曹操发布《封功臣令》,说我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已十九年了,战必胜,攻必克,征必服,难道是我的功劳?全仗各位贤士大夫之力啊!

打了败仗检讨自己(尽管检讨得并不到位,失败的原因也没有真正找到),打了胜仗感谢别人,而且感谢那些劝他不要打这一仗的人。正是这种非凡的气度和超人的胆识,使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和对手,凝聚了一个又一个勇将和谋臣,就连曾经背叛过他的张绣,也于199年再次向他投降。

胸怀天下,当然没什么不可以包容的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而要争取人心,就必须有一个宽宏大量的气度和一个既往不咎的政策,哪怕是装,也要装得像回事。这就需要有一个典型,一个样板,一个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比说多少好话都管用。张绣就恰恰是一个做榜样当典型的最好材料。他和曹操有过多次交手,而且每次都把曹操打得落荒而逃。他同曹操有着深仇大恨,而且是投降了又叛变的人。这样的人,都能为曹操所容,还有什么人不能容呢?这样的人,都能为曹操所信任,还有什么人不能信任呢?正是由于如此的包容和大度,才使得曹操在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站在包容对立面的是褊狭,它是包容的孪生兄弟。历史不知是偶然,还是开了一个太大的玩笑,与曹操生活在同一时代,一个站在长江北岸,另一个是站在长江南岸的东吴元帅周瑜。这位风流年少,才华横溢的少年英雄,上帝偏偏赋予他心胸窄,气量狭小的禀性。连自己的朋友,与他携手共同抗敌的蜀军军师诸葛亮,也容纳不下。多次设计想杀死他。其原因是那么可叹又可笑,就因为诸葛亮比自己才能大。终于,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中,气得吐血而死。

像海一般包容一切吧!那不是无奈,那是力量,是王者的风范!

2、包容是超迈者的风范

四川青城山有一副很有名的对联这样写到:“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自古以来,宽厚的品德、包容的心态就为世人所称颂。

有一则公案,说的是人们称为水果和尚的现代高僧广钦老法师的事迹。

广钦法师当年在福建省承天寺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独自一人在寺后山上岩洞内,精进修持十三年。后来又回到承天寺,他仍然不住寮房,每夜都在大雄宝殿上通宵打坐。不久,一天大殿上功德箱内的公款突然丢失了。该寺监院师和香灯师宣布这一消息以后,全寺众僧哗然。他未回寺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他回寺不久,全寺僧人赖以为生的功德款竟然被盗;而且这件事让大家直接联想到的是:他每夜都在大殿内通宵打坐,如果是别人来盗窃,首先惊动的应该就是他;现在既然他没有反应,那么偷功德款的人是谁?还用得着清查吗?

这一来,全寺僧众,甚至居士们,大家虽然都不明说,但是,无不对他另眼相看,十分鄙视。可是,他处在这种人人怒目相视的环境中,经历了七天时间,始终心平气和,若无其事。既没有站出来申明一句,也没有流露半点受委屈的情绪,与平常没有两样。这个时候,监院师和香灯师才出来揭开这段公案的谜底:原来功德款并没有丢失,这是监院师和香灯师想借此考验他,究竟在山洞住了十三年,砺练出什么样的境界来?没料到他竟能在横遭冤枉,大众侧目之下,不改常态。这样一来,大众无不由衷地对他表示崇敬;而他却依然故我,毫无一丝得意之色,似乎讥、毁、誉都和他不相干。

这则公案说明,真修行人,必然看得破,放得下,不管什么境界现前,都能如如不动的照样修持;不但心不随境转,且能转境。这绝不是偶然,也不能侥幸所致。这就是超迈者的风范。

乔羽年过古稀,但身体硬朗,精神饱满,文思敏捷。对健康长寿问题,乔老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另类”看法。他说,遇事看得开,能随遇而安,“险夷无碍,宠辱不惊”。作家周长行在他撰著的长篇报告文学《乔羽“恋”歌》中,记录了中国歌舞剧院副院长黄奇石(歌曲《爱的奉献》的词作者)讲的一则故事:乔羽在****中下放劳动,受尽了“不当人看”的屈辱,每当“连队”要杀猪时,总要安排乔羽洗猪杂碎,这活又脏又臭,可乔羽总是乐呵呵地接受任务,津津有味地翻来倒去,大小肠、肝胆肺等都能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乔羽说:“别人可以让我受辱,我则把受辱当成修炼。”

乔老在电视剧插曲《说溥仪》中这样规劝世人:“既然人在矮檐下,何必埋怨常低头。披一身锦绣,数万种风流,欠缺的不过是一点儿做人的自由,发什么冲冠怒,销什么万古愁,只因为一场繁华旧梦做不够。劝君勿须恼,劝君勿须忧,得罢休时且罢休,抛却了金玉枷锁便是自由。”

“险夷无碍,宠辱不惊。瓜熟自落,水到渠成。”几个平常的词语,一经乔老拈来,其意蕴就变得那样深邃、博大,其境界就显得那样高雅、超然。是人生感悟,也是健康体验。

当年林则徐离开京城之时,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的,赵丹饰演林则徐的亮点就在他拜别皇上起身之际眼中那缕神采。怀揣“报国平天下”之心,披星戴月赴边关,然而事非人愿,万般努力最终还是陷入强权与旧势力绕成的旋涡,最终在现实面前跋前踬后,黯然销魂。

林则徐离开广州的时候是孤独的,一颗孤独之心飘上了一条孤独之路,去一个名字听起来都让人感到孤独的地方。而此时的林则徐安之若泰,了解他堂上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就能领会他那超迈者的风范。

包容是孤独的,但孤独不是寂寞,林则徐孤独而不寂寞,一介囚夫却让边疆人敬之爱之,在新疆大兴水利,造福民生,官知其是囚而不囚之。林则徐是超迈的,他的所有情怀都会被孤独所淹没,恐怕连新疆都到不了,还谈得上什么包容。

包容说来容易做来难,它是生命的境界,就像山风里的野菊,昂首挺胸绽放在晚秋的枯草丛中。谁愿开在此时?谁愿开在此地?然而愿与不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就在此地,就在此时,它开出了一个季节中最惹眼、最让人心动的灿烂!

3、包容是成熟者的风范

成熟与包容,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成熟了才能包容;不能包容,一定是还不够成熟。因为,只有当你明白了人性的卑微与嬗变,理解了生活的艰难与无奈,才能开始换一种思路、换一种眼光看待问题,走上一条包容的道路。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在面临外界刺激时,能根据个人价值观,去选择自己的回应(这就是被维也纳第三学派称为“人类终极的自由”的“选择的自由”)。

你身边的人,不可能每个人都看见你的内心,但每个人都能看见你的反应,而你的反应,就构成了公众眼中的你。正由于这个道理,很多人都认为是别人的不良言行侮辱了自己的形象,但事实是你的不正确反应,侮辱了你自己的形象。

某部门内部不和,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考虑到他们内部已经无法自行解决,上级领导便参加了他们的一次例会。起先由于领导在场,大家表面上还很客气,只是气氛有些僵硬。会中,部门主管提出某项议案,一位骨干当即反对,主管初时还能克制,但不久便开始反击。双方由争论到争吵,所有的人都卷入,或者帮腔,或者打太平拳,或者和稀泥,许多与议案不相关的事都扯出来作为砸倒对手的武器,最后骨干及几个员工拂袖而去。主管气得眼圈都红了,对领导说:“老子恨不得一刀杀了那个王八蛋!”等到他气消了,领导跟他吃中饭,对他说:“不管议案本身有无问题,你是主管,为什么要跟下属这样争吵呢?”他说:“我也想宽容对人,我也想做个成熟的人,但你看看他们那个样子!我实在宽容不了,我的个性就是受不得气!”

领导说:“作为管理者,你必须做到能体谅手下,如果你还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那么你就不妨先学会忍耐,因为忍耐是宽容的第一步。其实你今天的表现已经很好了,开始你忍耐了好一会儿,最后才忍不住了。以后,你忍不住的时候,再坚持保持平静多一会儿。你的能力我相当放心,只要你能保持冷静,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把什么都归结为个性,是没有勇气的表现。相信我,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成为能十分体谅他人的人。”

几年后的一天,那位主管已经成长为一位高级管理人员,虽然偶尔还会私下向领导抱怨几句、发泄一下,但在公众心目中,他已经是一个很有魅力的领导者,他所领导的部门,也由于他的成长与成熟,成为相当优秀的团队。

包容是成熟者的风范。《庄子》中写了不少“真人”,好像神仙一样,火里来水里去,水里来火里去,烧不着也淹不死,就算投进猛兽成群的山林,猛兽也不伤害他。庄子的话不过是用一些夸张的比喻,说出与埃诺莉·罗斯福一样的道理:“不经你的许可,没有任何人能够伤害你。”当然,在庄子的笔下,这些人都是得“道”之人。“道”的内涵则是它能包容的万事万物的各类规律和各色人等的各类想法。

在生活以及职场中,我们都要记得,不是别人伤害了你,而是你的反应伤害了你。我们不能选择别人的言行,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反应。当我们以一颗包容之心处理所面临的人与事的时候,自然就会树立起一种成熟者的练达与风范,就必然会受到他人的尊敬与支持。

人的一生,并不在于你面临什么样的处境,而在于你选择做什么样的人。一个成熟的人,就是兼具高勇气与高包容心的人。一个成熟的人,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情与信念,又能包容和体谅他人的感受与想法;一个成熟的人,有勇气追求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会顾及他人的利益。

一个天真烂漫者,往往偏于包容而又逊于勇气;一个愤世嫉俗者,又往往偏于勇气而逊于包容。只有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或者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或者说一个成熟的人,才能在两者的平衡之间,顺利地走向自己的目标。

成熟,有时候是要付出代价的,不只是获得成熟要付出代价。表现成熟,一样要付出代价。你必须压抑自己真实的感觉,而采取对方希望的表现,做出高姿态。不管如何,许多人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你不那样做,也不会出现对你有利的结果,只能徒增别人的反感和偏见罢了。

因此,包容总是会与成熟走在一条道上,而且总是走在成熟的前面。

4、包容是远见者的风范

包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毫无疑问,包容是修炼心性的重要内容。道祖老子称赞“上德若谷”。夫“谷”者,虚也虚者,能容也。比喻人的胸怀象山谷那样宽广,以形容人十分宽容。即所谓“心若空谷”也。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能够顾全大局,相忍为党,他人对自己的损害或损失也不计较或不追究,说明这个人便具有了包容的人格和品德。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成熟,这种修养表现出来的不是软弱,相反是力量是魅力是过人的目光与胸怀;是对于人性的深度理解、是对于利益的整体把握、是对于个性的充分尊重;是对于共存原则的贯彻与实施。包容是一种整体观念是一种高瞻远瞩。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个叫斯坦东的战将,对林肯总统有很深的偏见。他认为林肯总统没文化,人憨,而且长相也难看,因此,他常常在公开场合讽刺林肯,说林肯总统是个笨蛋,长得像长臂猿。有一次,他居然这样嘲笑林肯总统:“我们为什么非得到森林里去看大猩猩呢,白宫就有一个现成的在抓耳挠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