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境界叫包容
3596000000022

第22章 修管理:包容造就卓越人生(2)

麦克林托克,1927年不到25岁就拿到植物学博士学位,1945年担任美国遗传学会会长,198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原因是关于遗传基因转位的发现。这一发现颇有些传奇色彩。

上个世纪50年代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也开始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来观测研究各种生命现象。麦克林托克还是使用生物学界最原始的武器——显微镜来作研究。人们讥笑她落伍于时代,是一粒与众不同的玉米。

但就靠着这小米加步枪式的简陋工具,麦克林托克在1951年发表了遗传基因转位的报告,指出有些基因可以从染色体的一处跳到另一处,甚至可以从一个染色体跳到另一个染色体。因为遗传学界向来有基因在染色体内有固定排序的观念,报告一发表,就引起轩然大波。人们认为麦克林托克依靠传统显微镜得来的这一研究结果,纯粹是异想天开。没想到要等到30年之后有更先进的分子生物技术的发现,才证实麦克林托克所言不虚。

之所以能够领先同侪30年,是因为麦克林托克具有一种卓越的看的能力。她曾经说到,在显微镜下,当你在观看它们的时候,它们变成你的一部分,令你浑然忘我……我能进入到里面去,成为那个系统的一部分。我和它们在一起,然后每样东西都变大了。我甚至可以看见染色体内部的细节。每一样都真真切切地在那里活动,连我自己也感到惊讶。因为我真的觉得自己也在显微镜下,而它们都是我的朋友。

然后就会产生某种顿悟式的直观,当你突然看清楚整个问题,刹那之间,也就是在你还无法用语言描述它以前,你就已经晓得答案了。

这种浑然忘我、物我交融,这种直观顿悟,我们当不陌生,儒家天人合一、玄览慧观之境便是,但现在我们更多地是把这一境界的说法当作是某种玄谈,而一切唯科技马头是瞻,用仪器来代替个人鲜活的感官经验。尤其是现在中国传统中医界,诊断病情也开始大量使用西式仪器,参照麦克林托克的科学发现方法,我们不能不感到某种悲哀。

另外麦克林托克的科研理念也十分与众不同,她有一句名言,罕见的异类即为知识宝库。

她认为,如果某种东西异于常类,一定有它的道理,你就应该把它搞清楚。

她在玉米遗传研究上就强调,最重要的就是要训练自己发展一种能力,能看出那一粒与众不同的玉米,然后追根究底。

这在科学研究日益强调重复再现、统计数据与一般共同性,而把一些异乎寻常的现象直接视为某种失误或误差的时代潮流下,也算得上是一种异类思想。但大自然是如此地广博浩瀚,异乎寻常的事物可能正是引领我们通往复杂真实的一条道路。

对异类、异端持一种尊重态度,也是这粒与众不同的玉米麦克林托克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之所以说包容者善于认同差异,最好的明证就是“求同存异”。

1955年“亚非会议”上,******总理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经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他接着说:“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这就著名的“求同存异”思想。

求同存异既是一种思想,也是认识问题、解决矛盾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原理的具体体现。同就是普遍、共性的一面,异是指特殊、个性的一面。不能因为有“异”就去“同”,也不能因为有“同”就排“异”,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只有“异”中求“同”,“同”中存“异”,才能实现共赢,也才能谋取利益的最大化。

******总理的“求同存异”思想在实践中充满人性化的一面,他在处理人际间、民族间、国家间的关系时无不显示出一种量大容人的气度,能够在共同的基础上允许各种风格、各种个性、各种思想意识的存在。如在田中角荣访华的宴会上,******让乐队演奏了一首田中家乡的民谣,田中感动得几乎流下眼泪。这些都体现了******外交艺术,它使******在外宾面前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这种魅力除了与他的才华和经验相关之外,也是和他的善于求同存异的宽广胸怀分不开的。

《论语》里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对于这句话专家们有不同的解释。孔子在这里主要是说君子和小人的,他经常说到君子和小人,在这里的意思是说君子与君子之间虽然有不同意见但能和睦相处,因为君子有很高的涵养,心胸开阔,顾全大局,不斤斤计较个人的私利;而小人则不然,他们即使有共同的地方,也很难和睦共处,因为他们各怀鬼胎,各有自己的私利,把自己的私利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而不管别的,他们之间相处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从君子的“和而不同”中似乎能联想到求同存异的意思,因为只有求同存异才能达到和而不同,不然相互有不同意见的人之间是无法和睦相处的。

实际上求同存异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阶层与阶层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直至国家与国家之间,不都得按求同存异办事吗?尽管有时是有意识、积极主动的,有时却是无意识、消极被动甚至是被迫的。如果不按求同存异办事,将会如何?

一是进行战争,一方用武力进攻另一方,或者对方毁灭,或者自己毁灭,要不就共同毁灭。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也。二是进行冷战,相互不容,彼此对抗,不是我整垮你,就是你整垮我,要不就是两败俱伤。如果按求同存异办,又会如何?就是和平相处,世界安宁,共同发展,大家受益,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

4、包容者善于创造差异

在工业社会严重同质化的年代,我们必须做到的“卖个鲜”,亮出你自己!也就是创造出差异来。

跟在别人的后面跑,就只能吃别人的剩饭;要想胜人一筹,就要另辟蹊径。创造差异,创造与众不同是成功者的第一思维模式。

减肥是令许多人望而却步的难事,是许多胖子们的大难题。但有一家减肥中心因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减肥绝招,却是门庭若市。

一天,一位胖男人慕名而来,他已有过多次失败的经历了。他抱着最后一试的态度问教练,他该怎么办?

教练记下了他的地址,然后告诉他:回家等候通知,明天会有人告诉你怎么做。

第二天一早,门铃响了,一位漂亮性感的青春女郎站在门口,对胖子说:教练吩咐,你要能追上我,我就是你的。

胖子大喜,从此每天早上都在女郎后边狂追。

如此数月下来,胖子已逐渐身手矫健起来,他早就忘了这是减肥,只是想一定要把那姑娘追到手。

直到有一天,胖子心想:今天我一定能追到她了。他早早起来在门口等着,那位姑娘没来,来的是一位同他以前一样胖的女士。

胖女士对他说:“教练吩咐,我要能追到你,你就是我的。”

成功并非你想成功就可以达到,还要有迥异于他人的智慧和思想才行。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天,他放学回家时经过一个工地,看到一个穿着华丽、像老板模样的人在那儿指挥。

“请问你们在盖什么?”他走上前去问那位老板模样的人。

“要盖个摩天大楼,给我的百货公司和其他公司使用。”那人说道。

“我长大后要怎样才能像你这样?”卡内基以羡慕的口吻说道。

“第一要勤奋工作……”

“这我早知道,老生常谈,那第二呢?”

“买件红衣服穿!”

聪明的卡内基满脸狐疑:“这……这和成功有关?”

“有啊!”那人顺手指了指前面的工人道,“你看他们都是我的手下,但都穿着清一色的蓝衣服,所以我一个人也不认识……”说完他又特别指向其中一位工人:“但你看那个穿红衬衫的工人,我长时间注意到他,他的身手和其他人差不多,但是我认识他,所以过几天我会请他做我的副手。”

卡内基凭借自己对“与众不同”四个字的理解,并适时运用,终于成为名震全球的一代钢铁大王。

只有拥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才能永远走在他人的前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在这个商业社会里,与众不同也就代表着财富。看完著名作家刘燕敏的《百万身价的人》这篇文章,也许你更会有切身的感受:两个青年一同开山,一个把石块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的人;一个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的花鸟商人。因为这儿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他认为卖重量不如卖造型。3年后,他成为村上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

后来,不许开山,只许种树,于是这儿成了果园。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鸭梨招徕八方客商,他们把堆积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运往北京和上海,然后再发往韩国和日本。因为这儿的梨,汁浓肉脆,纯正无比。

就在村上的人为鸭梨带来的小康日子欢呼雀跃时,曾卖过石头的那个果农卖掉果树,开始种柳。因为他发现,来这儿的客商不愁挑不到好梨子,只愁买不到盛梨的筐。5年后,他成为村里第一个在城里买房的人。

再后来,一条铁路从这儿贯穿南北,这儿的人上车后,可以北到北京,南抵九龙。小村对外开放,果农也由单一的卖果开始谈论果品加工及市场开发。就在一些人开始集资办厂的时候,还是那个村民,在他的地头砌了一垛3米高、百米长的墙。这垛墙面向铁路,背依翠柳,两旁是一望无际的万亩梨园。坐车经过这里的人,在欣赏盛开的梨花时,会突然看到四个大字:可口可乐。据说这是五百里山川中惟一的一个广告,那垛墙的主人凭这垛墙,第一个走出了小村,因为他每年有4万元的额外收入。

虽然随波逐流在词典中从来就不是褒义词,但现实中大家往往都随大流,也就是从众,分析原因,大致会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我们知道人都有归属感的需要,而归属感来自于认同,认同又来自于一致,这就会给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者带来压力,所以一般人往往会选择与大众保持一致;

另一方面在于一个需要我们做判断的事物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这时候人往往就会看别人尤其是权威的做法,也就是说人的依赖性在起作用。

但成功者必是与众不同的。比如马云,当很多人做网络只想圈一把就走的时候,他提出的口号是阿里巴巴要活八十年;比如梁稳根,八十年代带着几个兄弟去贩羊,虽然贩羊的从来就有很多,但大学生去贩羊就有点奇怪了。其他如刘氏兄弟、郭广昌、孙宏斌等等不一而足。

但为什么成功者必与众不同呢?从逻辑上来讲,成功的结果只有少数人能够达到,也就是能达到这种结果的本身就是少数,本身就是与众不同的 ,我们讲过程决定结果,那么什么样的过程会产生与众不同的结果,答案显然是与众不同的行为。

新力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开发“随身听”,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有一天,盛田昭夫看到新力创办人井深大提了一架笨重的录音机,并戴了一副耳机,迎面走来。

盛田问他:“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井深大回答:“我喜欢听音乐,但我不愿吵到别人,所以只好戴耳机;可是我又不愿整天待在房间里听,所以只好提着录音机到处跑啦!”

盛田灵机一动,新产品“随身听”就此萌芽了。根据盛田最初的构想,是要设计一种迷你型的录放音机——方便提着到处听。

研究人员首先设法把放音部分缩小,因为录音部分的零件较小,只要放音部分缩小的问题解决后,再配上录音装置,全世界最小的录放音机即可问世。

当研究人员完成放音机的缩小设计院后,戴上耳要试音,结果意外发现声音出奇的美妙,于是乃决定把此一放音机推出市场。所以[随身听]其实就是小型录放音机的放音部分而已。

“随身听”开发出来之后,销售部门与经销商都很担心地说:“必须使用录音带的机器,却没有录音的功能,有几个傻蛋会来买啊!”

盛田反驳说:“汽车音响也不能录音,可是几乎每部车都需要它。”

最后在盛田的坚持下,在一九七九年夏天,针对年轻人为销售对象,以时髦产品推出。甫一上市就大为轰动,原来新力企划部预估一年卖不到十万部,结果一年内卖出了四百万部,盛田昭夫因此也博得“随身听先生”的雅号。

盛田昭夫说:“我们的理念是:不跟在别人后面,不跟别人做同样的事。”这就是对创造差异最好的解释。

5、包容者最讲究人情味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我从未遇见过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威尔·罗吉士说。这位幽默大师能说出这么一句话,大概是因为不喜欢他的人绝无仅有。罗吉士年轻时有过这样一件事,可为凭证。

1898年冬天,罗吉士继承了一个牧场。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因冲破附近农家的篱笆去啃食嫩玉米,被农夫杀死了。按照牧场的规矩,农夫应该通知罗吉士,说明原因。可农夫没这样做。罗吉士发现了这件事,非常生气,便叫一名佣工陪他骑马去和农夫理论。

他们半路上遇到寒流,人身马身上都挂满了冰霜,两人差点儿冻僵了。抵达木屋的时候,农夫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两位客人进去烤火,等她丈夫回来。罗吉士在烤火时,发现那女人消瘦憔悴,还发现五个躲在桌椅后面对他窥视瘦得像猴儿一样的孩子。

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罗吉士和佣工是冒着狂风严寒来的。罗吉士刚要开口跟农夫理论,忽然决定不说了。他伸出了手,农夫不晓得罗吉士的来意,便和他握手,留他们吃晚饭。二位只能吃些豆子了,他抱歉地说,因为刚刚在宰牛时,忽然起了风,没能宰好。

盛情难却,两人便留下了。

在吃饭的时候,佣工一直等待罗吉士开口讲杀牛的事,但是罗吉士只跟这家人说说笑笑,孩子们一听说从明天起几个星期里都有牛肉吃,便高兴得眼睛发亮。

饭后,朔风仍在怒号,主人夫妇一定要两位客人住下。两人于是又在那里过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两人喝了黑咖啡,吃了热豆子和面包,肚子饱饱地上路了。罗吉士对此行来意依然闭口不提。佣工就责备他说:我还以为你会为了那头牛大兴问罪之师呢。

罗吉士半晌不做声,然后回答:我本来有这个念头,但是我后来又盘算了一下。你知道吗,我实际上并未白白失掉一头牛,我换到了一点儿人情味。世界上的牛何止千万,人情味却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