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女人叫榜样
3595800000002

第2章 影响世界进程的伟大女性——居里夫人(2)

没有沥青状铀矿作试验,他们就用沥青状铀矿的残渣供试验用;没有实验室,他们就借用所在学校的一间简陋的木板房搞实验。居里夫人和丈夫皮埃尔,两位科学家向大自然开战了。要把大量的矿渣加热,要在盛矿渣的大桶里每次搅拌好几个小时,是一项艰巨的体力劳动。小屋里散发出来的刺激性很强的蒸汽使人窒息。

居里夫妇正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着提取“镭”的不懈的搏斗,为了使实验不间断,他们往往就在这里,边做实验,边做顿简单的饭来充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四年时间过去了,尽管居里夫妇历尽了千辛万苦,可是把镭分析出来的试验还是没有成功。

不卫生的工作环境又使皮埃尔·居里患上了四肢疼痛的病症。玛丽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她需要把大量的矿渣加热、搅拌,把大桶里的流汁倒出来,如蒸馏、结晶等等。化学处理的繁重劳动,累得玛丽瘫痪了一样。每到晚上,她照料完孩子,又要开始他们的论文写作,有时整年的时间在实验室里度过。

这对年轻的夫妇没到过一次戏院、没有去听过一次音乐会,甚至没有访问过一次朋友。可是,仅用一年的时间,居里夫妇竟写出过三篇震撼世界的科学论文。正象玛丽·居里后来回顾这段艰苦历程时所说:“……在这间简陋的木板房子里度过的几年,是我们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最幸福的、完全献身于工作的时期。”

1902年深冬的一个雪夜,居里夫妇肩并着肩、手挽着手,迎着万家灯火,踏着厚厚的积雪,习惯地向他们的实验室走去。当皮埃尔·居里划火柴开门的时候,被玛丽·居里拦住说:“不要点亮!”他们摸黑走进小屋,顿时惊呆了。

这间简陋的木板房简直成了一个魔宫:从瓶子里、罐子里、桶里放出一片晶莹的蓝光,特别是那支盛试验产物的玻璃管里,放射出来的光更加强烈。看不见的射线,看见了!神秘的射线揭穿了!他们日思夜想的“镭”诞生了!

可是,谁曾想到这世界上第一克镭竟是居里夫妇从八吨沥青状铀矿的残渣碎屑中,经过整整四年的辛勤劳动才提炼出来的。镭元素是存在的,那些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不得不在事实面前低下了头。这么一点点镭盐,这一简单的数字,凝聚了居里夫妇多少辛勤劳动的心血!

它象镶嵌在科学之巅的一颗明亮的珍珠,被不畏劳苦的居里夫妇亲手摘下来了!

4.唯一没有被荣誉腐蚀的人

玛丽与比埃尔结婚时,新房里只放了两把椅子,正好一人一把。比埃尔觉得两把椅子未免太少,建议她多添几把,说是为了来了客人好让人家坐一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科学,还是一把不添吧。”几度春秋之后,他们也没有给自己的新房增添一把椅子。

从193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例如,她作物理和数学算式,总喜欢用从国外带回来的菜单的背面书写。她的一件毛料旅行衣,竟穿了一二十年之久。一次,一位美国记者追踪这位著名学者,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当她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爱因斯坦曾经谈到居里夫人的时候说:“她是唯一一个没有被荣誉腐蚀的人。”

的确,居里夫人一生获得的荣誉无数。(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聘为其他15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在她的一生中,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但居里夫人给人一种全不在意的印象。有时不相识的人问她:“你是居里夫人吗?”他总是平静地回答:“不是,你认错了。”

她一生把献身科学,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的终生宗旨。镭发现后不久,人们又发现镭在医学方面的价值,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使本来已经非常昂贵的镭,变得更加珍贵。有人劝说居里夫妇:“您如果去申请专利,定会成为百万富翁!”

“不,镭是一种元素,它应属于全世界!”居里夫人毫不犹豫地回答。

1920年5月,一位美国女记者在访问居里夫人时问道:“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任你挑选,你最愿意得到什么?”“我很想有一克纯镭来作研究。但它的价格太高,我实在买不起。”居里夫人答道。

“您不是把价值百万法郎的镭,送给了巴黎大学实验室吗?”女记者不解地问。

“不,那不是我的,那是属于实验室的。”

这位记者听完这番话,心中感慨万千,被这位女科学献身科学的无私精神深深感动,当她回到美国后,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居里夫妇,并号召美国人民开展捐献运动,要赠给居里夫人一克镭。次年5月,美国总统在首都华盛顿亲自把这克镭转赠居里夫人。

在赠送仪式的前夜,居里夫人坚持要求修改赠送证书上的文字,再次声明:“美国赠送我的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而不能成为我个人的私有财产。”

一切荣誉、金钱、灾难都在她科学之光的照耀下荡然无存。艾芙·居里说自己的母亲:“她终生拒绝财富,对于荣誉,也漠然视之。她生性严于律己,而且不露锋芒,因此,她始终不可能采取任何一种沽名钓誉的态度,既不表示亲昵,也不假装和蔼,不肯故示端严,也不肯矫饰谦逊。她根本不懂得显声扬名。玛丽·居里与生俱来的品质是:坚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贡献一切而不知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非常纯洁的灵魂。她的这一切,比她的工作或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为难能可贵。”

居里夫人的追悼会上,爱因斯坦激动而又满怀尊敬地说:“在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5.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

居里夫人不只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她还是一个伟大的好母亲。

虽然她因科学实验的缘故,不得不把女儿交给保姆照看,但是她每天去工作之前,一定要证实孩子是吃得好、睡得好、梳洗得干净,没有患病时,才放心地离开。而且,居里夫人也并不是把一切工作都交给保姆去做。居里夫人说:“我不愿意为了世界上任何事情而阻碍我的孩子发育。”

她认为,母女之间感情的沟通,心灵的交融,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所以,即使在最苦最累的日子里,他也总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去照料孩子,亲自给孩子洗澡换衣,抽空在孩子的新围裙边上缝上几针,她的原则是不给孩子买现成衣服,认为这样太奢侈也不合宜。有时候,夫妇俩会把孩子轮流背在肩上,在温暖的阳光下,慢慢地在林中散步,享受着田野的迤逦风光。

当伊雷那和艾芙还在幼年时期,居里夫人就不许女儿怕黑,不许雷声轰隆时把头藏在枕头下,不许怕贼与流行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纷飞的恐怖日子里,居里夫人强迫她的女儿暑假到国内外旅行,并让她俩给战士织毛衣。她俩还加入收获队,代替男子冒着危险去抢收麦子,从小培养她们勇敢而有主见的独立人格。

每天功课一完,这两个孩子就被带到外面去。不论天气如何,姐妹俩总要步行很长的路。自家的花园里还设置了一个横架,上面吊杆、一条滑绳、一副吊环,让她们在家里进行体育锻炼。而居里夫人无论如何疲倦,她总要陪女儿骑自行车出游。在1911年暑假,居里夫人带女儿第一次旅行去波兰,姐妹俩学着骑马,居里夫人背着旅行袋在前面引路她们在山里旅行了五天,晚上住在山民的小屋里。

为了发掘孩子的天赋,当女儿刚上学时,居里夫人让她们每天进行一小时的智力工作。当姐妹俩入中学后,她就让女儿每天放学后再上一节“特殊教育课”,即在索文本的实验室里,请人教姐妹俩化学、数学、文学、历史、雕塑、绘画及自然科学。

在金钱物质方面,出身贫寒的居里夫人的看法是,贫寒虽然不方便,但过度富足也是多余而且令人讨厌的。

有一次,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一位来访的客人看了惊讶地叫起来:“这么贵重的奖章,您怎么能随便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告诉客人说:“是我故意给他们玩的。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一样,只能玩玩而已。如果让子女躺在父母的荣誉簿上,他们将来就会一事无成。”她时常告诉女儿们说:“你们将来必须走自谋生活之路,这是一件妥当而又自然的事情。”

居里夫人有几次可以给两个女儿谋到一大笔财产,但她从来没有这样做。她把经过几年辛苦分离出来的价值超过一百万金法郎的镭,毫不犹豫地赠给了实验室。

继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获诺贝尔奖之后,由居里夫人培养成才的两对后辈也相继获得诺贝尔奖: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她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物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荣获1956年诺贝尔******。

由此看来,居里夫人并不只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母亲,也不仅仅是一个忙于事务的教授,更不仅仅是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她是一个把事业和家庭兼顾起来的伟大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