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女人叫榜样
3595800000019

第19章 永远的国母——宋庆龄(2)

重庆,是宋庆龄从事抗战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抗战期间,宋庆龄先后两次到重庆,第一次1940年3月31日,宋庆龄和居住在香港的宋雷龄受来美龄之邀,并由宋美龄陪同,从香港飞抵重庆,宋庆龄住在上清寺范在孔祥熙家。

4月8日,《新华日报》刊出宋庆龄为该报亲笔题词:“抗战到底”。4月10日,宋庆龄与两姐妹一起观察中正学校及贵族学校。4月18日上午7时,宋庆龄向美国发表抗战讲话,她郑重宣告中国‘抱定了继续抗战的决心,自信必能获得最后胜利”。4月对日上午8时,宋庆龄由两姐妹陪同,自上清寺出发,乘汽车赴成都,沿途到永川、荣昌、隆昌、内江等地视察,5月1日返渝。5月9日晚,宋庆龄与宋福龄同机飞返香港。“皖南事变”后,宋庆龄与何香凝等在香港联名通电,谴责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

宋庆龄的第二次重庆之行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9日,在日军占领启德机场前几小时,宋庆龄乘最后一架飞机离开香港到重庆。到重庆初期,宋庆龄仍旧住在孔家范庄,但其活动受到国民党特务监视。后经过她的争取,其弟宋子文才将外交部租杨能深的两路口新村3号房屋一幢给她居住。但周围仍有特务监视。

1942年8月中旬,宋庆龄在重庆重新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并继续担任“保盟”主席。“保盟”总部办公室设在两路口新村3号宋庆龄寓所底楼会客室。“保盟”对捐赠的大量款物,除捐赠者指定用途的按捐赠者愿望分配外,都资助了抗日根据地,宋庆龄还争取到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帮助,用美国飞机将“保盟”转赠的医疗设备运往延安。并将美国洛杉矶爱国华侨及其他人士的捐款,资助延安创办了洛杉矾托儿所。

1943年4月,河南发生特大水灾,人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当局不仅置若罔闻,而且还封锁消息,宋庆龄十分关注此事,在重庆发起赈豫国际足球义赛。5月15日,足球义赛在重庆川东师范学校举行,她亲自主持开幕式并开球,此次为期两天的义赛共筹集法币125万元,全部捐给河南灾民。7月4日——13日,为募款赈济广东灾民,宋庆龄又在道门口银行界同人进修社组织举办国际音乐会,共募款19万余元。

为了加强抗战宣传,宋庆龄又多次为《新华日报》题词:“发扬抗战国策,争取最后胜利”,“平等自由,声气相通,精诚奋斗,共建大同”,并先后发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人《给中国在海外朋友的******》、《致美国工人》等具有深远影响的文章。1944年3月12日,宋庆龄在中央(国际)广播电台发表题为《孙中山与中国民主》的对美广播演说。

1944年9月18日,由宋庆龄、孔祥熙、宋霭龄、李德全等人发起组织的儿童福利工作人员会议在两路口中央图书馆正式举行,着重讨论战后儿童福利设施计划。后又募款80万元援助贫病作家。

1945年8月30日,******到两路口新村专门拜访了宋庆龄。12月12日,宋庆龄在重庆发表《保卫中国同盟声明》,指出:保卫中国同盟的作用是双重的。她同时强调“中国所遭受的创伤,需要很多时间才能治愈”。并从当日起将“保盟”更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年底,宋庆龄离开重庆回到上海。

4.苦难儿童的好妈妈

宋庆龄的一生,为亿万儿童付出了慈母般的爱心。直到88岁逝世时,她那颗伟大的慈母心,还紧紧贴在孩子们的身上。宋庆龄年轻时,像其他普通女人一样可以养育自己的儿女。但是,为了革命,为了全中国儿童的幸福和自由,1922年6月,宋庆龄在抵抗陈炯明在广东的武装叛乱中,由于操劳过度不幸流产。她虽然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却与许多苦难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宋庆龄不仅抚育了一些革命先烈的遗孤,而且非常关注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戏院的儿童们健康成长。她是千万苦难儿童的好妈妈。

宋庆龄说:“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儿童的。”“有些事情是可以等待的,但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早在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就把“保卫中国同盟”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逐渐创立儿童福利站、儿童剧团。为了能为福利站和剧团筹措到更多的款物,宋庆龄不停地给海外的团体和朋友写信,不厌其烦地解释这项工作的意义。

全国解放以后,“中国福利基金会”改名为“中国福利会”。宋庆龄把更多的精力投向儿童的福利事业。

1950年,新中国的第一本儿童刊物《儿童时代》创刊,宋庆龄为创刊题词。此后她一直关心这个刊物的工作,并且经常为刊物撰写稿件。1953年,她把自己的文集《为新中国奋斗》的稿费,全部捐给这个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作为儿童福利基金。中国第一座少年宫、第一座儿童艺术剧场也相继成立。

她十分自豪地说:“我的一生是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她自己没有孩子,但她以那颗美丽的心灵热爱着全国的孩子,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倾尽了全部的爱。在孩子们心中,宋庆龄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大众的母亲”。“诗人写过春天,写过盛开的花朵;但春天哪有您对儿童的温暖,任何鲜艳的花朵在您面前,都将低下头去。。。。。。。”

与此同时,她还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领袖,深信:“用不着一个世纪的时间,中国妇女也将成为同男人们地位相等、平起平坐的伙伴。”她是倡导和平的女神,以充沛的精力和杰出的能力从事世界和平运动,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的殊荣。

5.宋庆龄情趣和爱好

读书、养鸽子 、画画 、弹钢琴 、 烹饪都是宋庆龄一生中的情趣和爱好。

宋庆龄一生酷爱读书。书,书,到处是书,证明了宋庆龄对知识的渴求。无论是参观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上海共同生活的故居,还是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个人在北京和上海的故居,人们都会惊奇得看到这一事实。他们的藏书可以看出他们的现代化以及他们广泛的兴趣。

宋庆龄养鸽子不只是因为他喜欢这种文雅的飞禽,还因为纪念孙中山——他喜欢鸽子,重要的是鸽子象征着和平。她爱鸽子,每天亲自喂它们、看着它们。她学会鸽子的叫声,鸽子一听到就都飞回来。她去世后,这群鸽子还留在花园里,总共有100多只,常在过道上吃食,在天空中组成美观和充满生气的队形上下翱翔。

宋庆龄还利用工作之余绘制花卉、动物小品。宋庆龄喜爱音乐,尤其弹钢琴,直到八十高龄,在一天辛勤工作之余,也常在卧室里一面弹钢琴(她从不在公众面前弹)一面哼着她小时候听父亲唱的一些歌曲,作为休息。在上海和北京的宋庆龄故居中,同一些新的爱国革命歌曲放在一起的有她父亲留下来的不少歌曲书。

宋庆龄对烹饪情有独钟,在漫长而卓越的一生中,宋庆龄经常系上围裙,照着国外朋友寄来的新食谱试制;在北京时她会问来访的外国朋友喜欢吃什么,然后出人预料地自己下厨去做些“家常菜”来款待她们。在北京的故居书架上至今仍然放着《纽约时报》出版的百科全书式的食谱以及其他各种风味的食谱。甚至有犹太食谱和在美国被称作“宾西法尼亚州荷兰菜”的食谱。

6.安详地走了

1981年5月29日,劳累奔波一生的宋庆龄女士安详地睡去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北京的故居杨柳轻扬,花香四溢,她宠爱的和平鸽在空中展翅飞翔,她的事业继续发展,她的美丽像阳光一样闪耀到永远!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这样赞扬宋庆龄,“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宋庆龄只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狮!”

“你是那样年轻、美貌、端庄、安详而又有明确的革命信念。你,一位青年革命女战士的形象,从那时就深深印入我的脑际,至今依然清晰如初。”这则是邓颖超女士在一篇文章中所回忆的。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宋庆龄,她是革命与美丽的化身,她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