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职场,无论你是职场新人还是入职多年的老员工,都需要学习掌握一套基本的识人技巧。人是讲感情的动物,但在竞争激烈、有敌有友、龙蛇混杂的职场中,如果不依靠一些理性判断来分清对方的真实意图和人品性格,很容易就会遭到算计,影响职场人生。因此,我们需要一套正确的方法去保护自己,清楚识人。
眼神辨人心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出此刻他在想什么。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有人怀疑对方说谎话时,便对其说:“看着我的眼睛!”此时若对方没说假话,就会迎着挑衅者的目光看过去,反之不会目光躲闪,或干脆眼观别处,不予回答。因为一个人的眼睛不能掩盖心里的邪恶念头,心胸纯正,眼神就清澈、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会昏暗,有邪光。可见,从一个人的眼睛,可以清清楚楚地分辨出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心术正邪。
孟子云:“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膫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在孟子看来,人的内心是善是恶,只要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了。现代人也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现代研究发现: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 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瞳孔的变化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着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人感到愉悦、 喜爱、兴奋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比平常大四倍;相反的,遇到生气、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不起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事实上,通过眼神来传情达意,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人们经常是自然而然地运用眼神,来表达对周围一切事物的复杂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会从微妙变化的眼神里真实地流露。所以,只要你善于捕捉眼神,你就能轻易地窥视对方的内心活动。
比如说,当你向你的上司请示的时候,先观察一下上司的眼神,如果他的眼神是沉静的,那表明他胸有成竹,你就不用担心别的了,只管把问题拿给他解决;而如果上司的眼神散乱,甚至还流露出焦急的神色,那你还是另想办法,别加深他六神无主的程度了,而且这还是你表现能力的机会。
当你和某个人聊天的时候,如果对方眼神飘忽不定,神不守舍,那表明他对你的话感到厌倦,没有兴趣了,你最好识趣点就此打住,重新寻找话题,或者让对方来说;而如果对方眼神凝定,则说明他认为你的话值得一听,你就按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讲。
一个人碰到了高兴事的时候,就会喜上眉梢,你可以发现他的眼神发着亮光,这个时候主动分享他的喜悦,他会很乐意,而且会因为你能知他心中事而更喜欢你。
一个人怒火中烧的时候,即使他面不改色,也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出来,这种时候不要去招惹他,否则有可能引起正面冲突,对你没有任何好处。
一个人心有重忧,万分痛苦的时候,他的眼神必是下垂的,连头也会向下倾的,这时你就不要讲些得意或是痛苦的事了,最好是真心诚意地安慰他几句,然后给他一个独处的空间。
一个人面无悦色的斜视,那是一种鄙意;看完对方突然一笑,是一种讥讽;圆眼瞪人,是一种警告或制止;从头到脚地巡察别人,是一种审视。
总之,一个人的内心是非常丰富的,其心理的变化犹如云海观潮、气象万千,但这些都容易从眼神里流露出来,但往往是蛛丝马迹、稍纵即逝,所以要全神贯注才能捕捉得到对方的眼神。我们要与人交往、沟通,就必须善于捕捉对方的眼神,从而读懂其内心。
手段试探人心
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都会掩饰自己,人都有心眼,短时间内从表面观察,难以洞悉他人意图和心思,看不到人的本质。只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从多方面观察才能看透人心。但很多时候都没机会来长期考察一个人。那么怎样才能看到一个人的本质呢?这需要运用特殊手段试探。
很多现代工商界人士只知道名震海内外的“宁波帮”,但极少知道它的奠基者严厚信,更不知道他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银行、第一个商会、第一批机械化工厂的创办者。
严厚信原籍慈澳市,少年时,因为家里贫困,只上过几年私塾,辍学后在宁波垣业钱庄当学徒。由于他食童超过一般人一倍以上,没多少时间就被老板借故“炒了鱿鱼”。之后,他经同乡介绍在上海小东门宝成银楼当学徒。在此期间,他手脚勤快、头脑灵光,很快掌握了将金银熔化的技术,并掌握了打铸钗、髻、镯、戒指和项圈等各种首饰的手艺。
后来,严厚信在生意中结识了“红顶子商人”胡雪岩。一次,胡雪岩在宝成银楼订做一批首饰,严厚信亲自动手,做好后又亲自送去。胡雪岩给他一包银子,要他点一下,他说:“我相信胡老爷,不用点。”但是,拿到店里数一下,按数少了2两银子,他不声不响,将自己的辛苦工钱暗暗地凑在里面,交给了老板。
又一次,胡雪岩要买宝成银楼的首饰,严厚信送去之后,又数也不数拿了一包银子就回来了。可是,回到店里一数,吓了一跳,多出了10两银子。10两银子,当时相当于一个小伙计的几年辛苦工钱。然而,他想起家里大人的教海,绝不能要昧心钱。
于是,次日一早,马上送还给了胡雪岩。其实,同前一次一样,这都是胡雪岩试他的品行。自然,严厚信得到了胡的好感。继而,他以自画的芦雁团扇蹭给胡雪岩,深得胡的赏识,称赞他“品德高稚、厚信笃实,非市侩可比。”于是,推荐给中书李鸿章。他得到了在上海转运军械、在天津帮办盐务等美差,逐渐积累了一些金钱。尔后,在天津开了一家物华楼金店。
人的生存像植物的生长一样,不仅包括现在我们的眼睛看到的状态,还包括将来要产生的状态。当你看到这样一株目前只长着叶子的植物,就应该想到它将来还会开花结果。如果看到人天性中存在的本质,我们就有办法证明一个人的将来。
清末京津沪等地的“八大样”是个历史悠久的老商号,其创业老板姓孟,是山东章丘人。过去,有个叫张云德的孤儿,靠亲戚帮忙,过继给孟家,改性孟,到布店去做小伙计。入店后,他勤快、踏实、沉默寡言。一天,老板叫云德带八匹马去济南田家做一笔绸缎生意,根据路程限定他次日返回。
当天傍晚,他准时把布送到了济南田家。次日一大早,客户田老板将货钱给了云德。云德像大掌柜一样数也没数就将钱包好上路了。因为这是老板第一次叫他单独做生意,他心里有点不踏实,中午到平陵城时,趁其他伙计休息的时候,他偷偷点了一下货款。一点,吓了一跳,货款多出了不少,远远超出了这笔生意的利润。怎么办?
他想田家发现后一定会很着急,当即决定,让其他伙计先回家,自己重返济南。掌灯时分,他把多余的钱送到了田老板手里。谁料,田老板不但不感谢,反而责骂了他一通:“你这家伙,存心不良,既然多了钱,为什么当时不说?害我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弄得鸡犬不宁!”云德怕断了老板的生意,不敢争辩,只好低头不作声。第三天回到章丘,自己的老板又大骂了他一通:“第一次让你出门办事,你就这么放肆,竟敢冒犯店规,迟一天返回!你这种人今后谁还敢用?明天中午,到账房领工钱,你不再是这里的伙计了!”没想到做件好事反而砸了自家的饭碗,他只得把眼泪往肚里咽。
次日上午,他没事就打扫干净了自己的房间,并把东西都整理得井井有条。中午,准时去账房。他从大掌柜手里拿了钱,向一旁在座的老板深深鞠了一躬,说了声:“谢谢您过去的教侮。”转身走了。走到门口,突然被老板叫住了。原来,这一闹剧是老板对他的考验。他当即被老板委任为大掌柜。从此,他以身股参与分红,并用分红办了自己的店铺,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富商。
对于严厚信、张云德的人品我们无话可说。俗话说:“青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可严厚信、张云德却没动心。其实我们更为叹服的还是胡雪岩和孟老板的识人用人手段,是他们发现了严厚信和张云德。像他们这样闻名古今的商人在识人用人上的手段何只此一二,不然又怎能开创了如此辉煌的事业呢?
以貌识人,不以貌取人
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识人要看内心,不要被别人的外表蒙蔽了眼睛。
一向慧眼识珠的曹操,也犯过以貌取人的错误。
盖州有个奇才名叫张松,能过目不忘,只是生得额镬头尖,鼻惬齿露,身短不满五尺。当张松暗携西川四十一州地图,千里迢迢来到许昌打算进献给曹操时,曹操见张松“人物猥琐”,从而产生厌烦之感;加之张松言词激烈,揭了曹操的短处,他便将张松赶出国门。刘备乘机而入,争取到了张松,从而取得了进取西川军事上的优势。如果曹操不是以貌取人,而是礼待张松,充分发挥其才识,那样恐怕会是另一种结果。
很多时候以貌取人会识错人,因为外貌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为人处世的内在品质。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中国古代的一句有益的识才辨才格言。印度文学泰斗泰戈尔说得好:“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以相貌取人、判断人,没有丝毫的科学根据。事实上其貌不扬的人有不少有才学的人,而相貌出众的人也有不少平庸之辈。至今为止,任何人都没有找到才能与相貌之间有必然联系的事例。
从前有一个大富翁,嗜酒如命。有一天他要去办一件非他去不可的事,可是他又担心仆人趁他不在的时候偷吃东西,或偷喝他的美酒。当然,富翁已经特别小心提防,他挑选的这个仆人长得一副呆头呆脑的模样,照理说不会太狡猾,也不懂得偷东西吃或找借口。虽然这样,但富翁还是小心翼翼,对仆人特别的不放心。
那个富翁临出门之前对仆人交代说:“你留下来看管房子。厨房里挂了一块猪肉,要看好,不要去动它。厨房旁边还有一只鸡,也不要去惹它。这些都要照顾好,不要让猫狗跑进来偷吃。”他又说:“那边有一个密封起来的瓮,里面装的是老鼠药,无论怎样都不能去碰”
然而,那个富翁刚走没多长时间,仆人便把猪肉拿下来烤,吃个精光。接着又把鸡杀来吃,同时还一边喝着酒!仆人酒足饭饱之后,觉得十分痛快,便醉醺醺地躺在沙发上呼呼大睡起来。
等富翁回来之后,看到仆人躺在沙发上睡觉,满身酒味,而且睡觉时还把鸡骨头踢得到处都是,于是便叫醒他,问道:“喂!我的鸡和猪肉到哪里去了?还有我的酒我是说,那边那瓮毒药到底怎么回事?”那个仆人开始号啕大哭,跪在地上说:“主人请饶了我!我确实遵照您的吩咐,尽力看管您的房子和所有东西。可是很不幸地,有一只小猫跑过来,爬上厨房的屋顶,把那块猪肉叼去吃掉了。狗看到猫的举动后,也有样学样地把鸡咬到外面吃了。我很担心主人回来后会写我或把我杀了,因此我就把那瓮毒药喝下去,可是怎么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呢?”
由此可见,这个仆人虽然外表老实,但其实并非老实之人。认识一个人,切忌以自己主观想象作为衡量别人的标准,主观意识太强,经常会造成识人的错误与偏差。
《三国演义》中道号水镜先生的司马德操曾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伏龙”即诸葛亮,“凤雏”即庞统。两人都是可安天下之才,但两人的境遇却截然不同:诸葛亮身居草庐,受刘备三顾而出;庞士元只身无主,前后两次向孙权、刘备求荐,均遭到冷落。看来上苍实在很不公平。究其原因,其实与诸葛亮、庞统二人的形象有关。
孙权、刘备在见庞统之前,都久闻庞统大名,并都非常愿意与之相见。孙权说:“孤亦闻其名久矣。今既在此,可即请来相见。”刘备听说“江南名士庞统特来相投”,也特别兴奋,“便教请人相见”,足见二人当时的急切心情。 但是他们两人所见到的庞统是个怎样的形象呢?庞统的相貌是“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貌甚丑陋。衣着是“道袍竹冠,皂袍素履”,一副寒酸打扮。见到庞统的这副“尊容”,孙权“心中不喜”,刘备“心中不悦”。看来他们所喜欢的是庞统的“江南名士”之名,而不是“形容古怪”之人。另外,庞统的言行不注意必要的礼节,这也使他的整体形象受到严重的影响。他见刘备时“长揖不拜”,这对刘备来说确实有失礼节之处。
人的长相如何,跟他有无真才实学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人相貌堂堂,腹中却空空如也;有的人长得其貌不扬,胸中却有满腹经纶。就用人做事之道而言,用相貌堂堂而又满腹才略的人,当然再好不过。相貌丑陋但才华横溢的人,也同样能开创出一番大事业。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不要以貌取人,尽量避免自己的主观武断,考核人才更要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去分析,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理性地分析之后,再做出客观的判断才是明智之举。
出门看天色,进屋看脸色
一天,小李下班后乘公共汽车回家,不慎把钱包给丢了,内有刚领到的当月工资和奖金。他自知这“祸”无法隐瞒,必须向妻子“坦白交待”,以求得“****”。
小李诚惶诚恐地踏进家门,见爱妻正在厨房忙碌,便急不可耐地以“不好了!我今天闯大祸了!”为“开场白”,向妻子道明了原委。可他哪里知道,自己的夫人不巧下午在单位里与一位同事也刚为工作发生过一场“唇枪舌剑”,此时余怒未息,脸上还是“阴云密布”。结果小李这一“坦白”就成了火上加油,自然招来妻子 “狂风暴雨”式的一顿训斥。究其过,还是小李不会看脸色。如果他回家后不急着向老婆“兜底”,而是待看清对方的“脸色”,到妻子脸上“晴空万里”时再一五一十地“摊牌”,料理钱包遗失“后事”,那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可能妻子还会安慰他几句呢。
俗话说得好,“出门看天色,进屋看脸色”。很多年轻人对这句话很不屑,他们对“看脸色行事”的人很是反感,甚至是深恶痛绝。在他们看来,“看脸色行事”太过世故,有点畏缩、卑微,没有人的尊严,自己该怎么想就怎么想,该怎么干就怎么干,何必要看别人的“脸色”来定夺?持这种想法的人显得太不谙世事了,殊不知每个人都不能是孤立地存在这个社会里,他必须与人交往,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非常的复杂,不会看脸色行事的话,你会这里遭白眼,那里遭人训,该办的事情也没法顺利办成,就像上述例子中的小李,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夫妻间有时都得看看对方的脸色,更何况与外人相处呢?懂得看人脸色,就能知其内心,帮你识人,诸葛亮就是这方面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