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又说,吃一堑,长一智。人活在世上,难免吃亏上当,难免中人算计,难免有挨刀的时候。但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从中吸取教训,增长一点做人的智慧。
一生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好人、坏人,敌人、朋友形形色色,数不胜数。然而,哪些是真正的朋友,哪些是真正值得交往的人,就需要我们练就像孙悟空那样的一双火眼金睛,慧眼识人,结交君子,远离小人;结交贤士,远离愚人,择其善者而从之。
在社会上,做人最怕的是挨朋友的刀,因为是朋友,你不注意他。因为是朋友,你不防范他;因为是朋友,他了解你的肢体命脉,所以给你的那一刀也插得最深;因为是朋友,他才有更多的机会从背后下手。
交友本无过错,人的一生,谁人能缺少朋友?但朋友之情有厚有薄,朋友之心有正有邪。心正可以受其益,心邪则多受其害。心正与心邪都在一副笑面之下掩藏着,特别在你春风得意时,大家礼尚往来,杯盏应酬,互相关照。但如果你蒙冤被困,或事业失意,或病魔缠身,或权位不存,风浪骤起,祸从天降,有的朋友便会给你雪上加霜,落井下石。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能看透人心。如古人所说:“居心叵测,甚于知天,腹之所藏,何从而显?”答日:只有在患难之时,真朋友、假朋友、亲密的、一般的、铁哥们儿、投机者就径渭分明了。既然要经过波折才能见真假,那我们平时就应该保持防人之心,做人不能太缺心眼。
春秋末年,晋国公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座界城时,他的随从提醒他道:“主公,这里的官吏是您的老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候着后面的车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错,从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时间喜欢音乐,他就送给我一把鸣琴;后来我又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一些玉环。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够接纳他,而现在我担心他要出卖我去讨好敌人了。”果然不久,这个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两辆车子,献给了晋王。
在普通的人当中,有中行文子这般洞明世事的人并不多见。中行文子在落难之时能够推断出“老友”的出卖,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灾难,这可以让职场人士得到如下启示:当某位同事对你,尤其是你正处高位时,刻意投其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结交你,而不是看中你这个人本身。这类类很难在你危难之时施以援手。
通过逆境来检验人心,尽管代价高、时日长,又过于被动,然而其可靠程度却大于依推理所下的结论。因此我们说,倒霉之时测度人心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法。权力官位、金钱利益历来都是测试人心的试金石。有的人在当普通一兵时自觉人微言轻,尚与伙伴们亲如手足,同喜同忧。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气涨,交朋会友的观念也就变了,对过去那些“穷朋友”“俗朋友”便羞于为伍,保持距离。
有两位战友在战争年代他们同甘共苦,后来一位因犯一般错误离开部队,在“****”中,他的这段历史被当成严重历史问题,他因此被批斗。为了说清问题,他去找当年的战友为自己作个证明,可是这位当了领导的战友却怕连累自己,拒而不见,说不认识他。这位老兵伤心地掉下了眼泪。
很显然这位领导在关键时刻太不够朋友了。这种做法和落井下石有什么区别呢?现实中“只同甘不共苦”的人何其多啊!
在利益面前人的各种灵魂也会****裸地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或利益无损时,可以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什么友谊,什么感情统统抛到脑后。
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里大家说笑逗闹,关系融洽。可是到了晋级时,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面目就露出来了。他们再不认什么同事、朋友,在会上只会摆自己之长,揭别人之短,背后造谣中伤,四处活动,千方百计把别人拉下去,自己挤上来。这种人的内心世界,在利益面前暴露无遗。事过之后,谁还敢和他们交心认友呢?
当然,大公无私、吃亏让人、看重友谊的还是有的。不管什么层次的关系,在利益得失面前,每个人总会露出一些本来面目的,每个人的心灵会暴露出来当众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识别人心的大好时机。
古训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既然害人之心不可有,为什么后面还要加一个防人之心不可无呢?这是因为世上还不可能人人都没有害人之心,世上有一部分人会贪图个人利益而去侵犯别人的利益、去做伤害别人的事。
某人单独旅行,在飞机上遇到一位投缘的乘客,很快结为朋友。两个人一起下机,提取行李,在通过海关之前,那新认识的朋友说:“我的行李真是太多了,能不能麻烦您帮我带一小件。”单独旅行的人心想自己的东西反正也不多,就顺手接了过来。
过关的时候,他被海关人员以携带毒品的罪名逮捕了。他大声对着还在另一个关口接受检查的朋友喊,可那人却说不认识他。他被架出了海关大厅,悲愤的呼喊声仍然从长廊尽头传入,大厅里的人都摇头,说:“罪有应得的贩毒者,过去不知道已经带进多少毒品了!”更可恨的是,那个飞机上认识的朋友也装模作样地叹气:“好险哪!我差点被栽了赃!”
由此可见,交友不慎是多么危险。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太多的不信任—假货之多、骗术之高,防不胜防,不少人因同情和轻信而屡屡上当受骗。因此,我们既希望每个人都没有害人之心,又不得不告诫人们不能没有防人之心。
小心别被人当枪使
身处职场,为人处事要多个“心眼”,言谈举止一定要掌握好时机和火候,不要让人利用了你在言谈举止上的失误,拿你当枪使,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
玄宗天宝年间,李适之与李林甫同朝为相。李适之性格豪放,心比较粗,有时遇事考虑不周。口蜜腹剑,以阴险著称的李林甫常拿李适之当枪使,在玄宗面前争宠。
有一次,李林甫对李适之说华山上有金矿,如果开采冶炼,可以富国,圣上现在还不知此事。其实这显然是李林甫预设的圈套,李适之稍微动动脑就会体会出李林甫别有用心。李林甫身为执政宰相,既知华山有金矿,就应直接向玄宗说,哪里还用李适之转达呢?
李适之却不假思索,就在几天后借进奏他事的机会顺便提起此事。玄宗听后,召见李林甫询问此事,李林甫很恭敬地回答说:“华山有金矿,我早就知道了,但考虑到华山是王气所在,不应该开凿,不然就坏了本朝风水,所以始终也没向您说起此事。是谁向陛下提起此事呢?此人要凿您的本命之山,居心何在?”
玄宗听了,觉得还是李林甫最忠实于自己,事事替自己着想,很高兴地褒扬了几句。同时觉得李适之考虑事情不周到,事后对李适之说:“从今以后,如果再有什么事上奏,先去和李林甫商量商量,他同意了你再上奏。”从此,李适之再也无法越过李林甫直接去进见玄宗皇帝了,逐渐失去了皇帝信任。
李林甫巧设妙计借他人之口除掉了自己仕途中的绊脚石。有句老话叫做“祸从口出”。身处职场,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都要在脑子里多绕几个弯子。
当年赵高要陷害李斯,就故意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对李斯说:“现在各地群盗蜂起,天下大乱。可是当今皇上却一味地吃喝玩乐,不理国政。我本想来劝谏皇上,可我的官位小,说话也不为陛下所重。您身为宰相,这正是您分内的事,您为什么不劝谏呢?”
李斯听了哭丧着脸说:“可不是嘛!我早就想进宫劝谏。可是皇上天天深居宫中,想传个话进去也办不到,想见见皇上就更办不到了。”
赵高故作亲切地说:“如果您真想劝谏,我给您找个机会,趁他闲着的时候你就到宫门外求见,我给您梢信时您马上就来。” 李斯很感激他。
赵高经常在宫中侍奉二世。当二世和宫女们玩得热火朝天正在兴头儿上的时候,赵高就派人去通知李斯来求见。李斯急匆匆来到宫门外求见,二世玩得正起劲,听到李斯求见,就不耐烦地说:“我玩得正高兴呢,告诉他先回去吧!”就这样,皇上一玩到高兴的时候赵高就通知李斯来求见,连续三次都是如此。二世非常生气,对赵高说:“我平时常有闲着的时候,宰相不来求见。偏要等我一玩到高兴的时候他就有事要来请示,扫兴。这不明明是认为我年轻瞧不起我,真是太不像话了。”赵高见二世动了气,便乘机大进谗言,诋毁李斯,最后以谋反的罪名除掉了李斯。李斯因为没有识破赵高的人伎俩,在不知不觉中为其利用,最终招致了杀身大祸。
在职场中,我们一定要小心提防身边的人,一旦中了人的圈套为其利用,后悔就来不及了。比如某人有不可告人的隐私,你说话时偏偏在无意中说到他的隐私,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会认为你是有意跟他过不去,从此对你恨之入骨。
某人做的事,别有用心,极力掩饰不使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对你非常不利。如果你与对方非常熟悉,绝对不能向他表明,你绝不泄密,那将会自找麻烦。唯一可行的办法,只有假装不知,若无其事。
某人有阴谋诡计,你却参与其事,代为决策,帮他执行,从乐观的方面来说,你是他的心腹。而从悲观的方面来说,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虽然谨守秘密,从来不提及这件事,不料另有人识破机关,对外宣告,那么你也无法逃掉泄露的嫌疑。你只有多亲近他,表示自己并无二心,同时设法侦察泄露这个秘密的人。万一对方对你并不十分信任,你却极力讨好他,为其出谋划策,假如他采用你的方案,而试行的结果并不好,一定会疑心你在有意捉弄他,使他上当;即使试行结果很好,他对你也未必增加好感,认为你只是偶然发现,不能算你的功劳,所以你在这个时候还是沉默为好。
一言可以兴邦,也可以乱邦。所以有“心眼”的人,对人总是唯唯诺诺,尽可能做到三绒其口,以防被人当枪使。
朋友间不要“哥们儿义气”
中国人向来都把“义气”看得很重,许多人喜欢互相之间称兄道弟,醉心于哥们儿义气式的友谊,喜欢依照武侠小说中的那些“侠客”们“拜把子”式的朋友关系,并认为这样的关系才是真正的朋友。其实,真正的朋友并非是这种讲哥们儿义气的朋友。
什么是义气呢?从字面上讲,就是主持公道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则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朋友之间要不要讲点“义气”呢?要!能不能讲“哥们儿义气”呢?不能。
从历史角度看,历史上对于讲义气、杀富济贫等英雄行为,也给予了热情的赞扬。朋友间的友谊也是同讲义气紧密联系的。大家都熟悉的古典小说《水浒传》,写了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故事,可以说就是一部“义气传”。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也是历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故事。毋庸讳言,“义气”作为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道德观念,曾经成为劳动人民团结互助,反抗封建统治的重要精神纽带,在历史上是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是,作为哥们儿义气来讲,它却是一种基于无知和盲从,情感无基础的冲动,是一种非理智的行为,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容的行为。
哥们儿义气往往也是以维护小团体利益为出发点,为了报恩或复仇,不惜牺牲和损害社会或他人的利益,对不是自己的“哥们儿”则不讲感情、不讲友谊,最终结果必然导致害人、害己、害社会。
所谓“哥们儿义气”,就是为了朋友私情而抛弃原则的一种狭隘义气,说到底,是建立在利己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你对我有恩,我对你有义,你给我好处,我给你报答,就是这么一种交换关系而已。因此,给有“哥们儿义气”的同志送上陈毅元帅的一句诗以劝勉:“难得是净友,当面敢批评。”
曹某某,男,51岁,原北京市门头沟区某镇财政所所长、小康办主任。2002年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提起曹某某,在门头沟区有很多人都知道。他担任镇财政所所长多年,又负责该镇招商引资工作,手中着实有点权力。为人又喜欢交朋友,愿意给朋友帮忙,因此,他在社会上交了许多“朋友”。“朋友”们提起曹某某也都竖起大拇指,认为这个人“够义气”。
2000年8月的一天,曹某某的一个朋友找到他,提出借一笔钱,为朋友帮忙注册一个公司,并许诺,该款用不了几天就还。曹某某虽然心里为难,但为了给朋友帮忙,还是从镇财政所提取了一张50万元的支票交给了朋友,朋友用此款为他人注册了个人公司后将款归还给他,2002年此事被揭发。
在检察人员对其进行讯问时,曹某某说出了心里活。他本人从事财务工作多年,明知将公款借给个人违反财经纪律。但出于哥们儿义气,为朋友帮忙,丧失了原则,做了糊涂事。此时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至此,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干部,为什么会沦为犯罪分子呢?曹某某从一个农民到国家干部,靠的是自己的积极努力和群众的信任。刚当上财政所所长的那段时间,他也确实是兢兢业业工作的,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肯定。他的变化是从负责该镇招商引资工作开始的。
工作性质决定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经常需要请客送礼吃饭,也经常被别人请。在迎来送往之中,曹某某找到了被追捧的感觉,虚荣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时间长了,有些人就成了“朋友”。但这些朋友其实看中的是他手中的权力,图的是能帮忙办事。可曹某某当时哪里会想这些的,他倒是真的拿这些人当起了哥们儿,反把纪律和原则放到了脑后,哥们儿有事哪能不帮忙?为了给哥们儿帮忙,他不惜违反制度、纪律甚至法律。他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将公款借给他人使用,在赢得了面子和 “朋友”赞誉的同时也把自己送进了牢房。
虽然此时此刻曹某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知道了法律的威严,甚至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但法律是无情的,他不得不咽下自己酿造的苦酒。曹某某一案再次向世人敲响了警钟,要慎用手中的权力,哥们儿义气要不得,违法犯罪的事干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