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开幕前,要从希腊的奥林匹亚村把火炬点燃,空运到纽约,再蜿蜒绕行美国的32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途经41个大城市和1000个镇,全程1.5万千米,最后传到洛杉矶,在开幕式上点燃。
以前的火炬传递都是由社会名人和杰出运动员独揽,并且火炬传递也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士参加奥运会,有的国家花了巨资吃力不讨好,有的国家干脆用越野车拉着到全国转一圈就结束。尤伯罗斯看准了这点:以前只有名人才能拥有的这份权利、这份殊荣,一般人也渴望得到。于是他就宣传:谁要想获得举火炬跑1000米的资格,可交纳3000美元。人们蜂拥排队去交钱!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在当地跑1000米,有众多的亲朋、同事、邻里观看、鼓掌、喝彩,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个人荣誉。就这样,仅这一项尤伯罗斯又筹集了4500万美元。
另外,尤伯罗斯打破以往奥运会当场售票的单一做法,提前一年将门票售出,由此获得丰厚的利息。因为成功的经营,这届奥运会净盈利1.5亿美元。收入结果公布后,一下子震动了全世界。这是20世纪巧用“借”发大财最成功的案例。
犹太人的一句经商名言说:“如果你有1块钱,却不能做成10元甚至100:元的生意,你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企业家。”所谓生意的成功,并不是只顾实行:自己的构想,而是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以创造另一番事业。在借用别人的“钱袋子”的时候,你必须要有明确的指标,将赚回来的:钱除去基本开支外,其余的放回生产线上;社会上最普遍的筹集他人资金以一发展事业的机构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如果有雄心大干一番事业,你必须借用别人的资源;如果一味地固守个人风格,只会困于“自己”的圈子,永远做一不出令人震惊的大动作。
当年,美国富豪路维格唯一的家当就是一艘老油船。
有一天,他跑到大通银行,对银行职员说他要借钱。那位职员看了看他的破衬衫领子,轻蔑地问他拿什么做担保。路维格便搬出了那艘老油船,说他正把船租给一个石油公司,每月的租金正好可以分批还这笔款子。银行还是有点犹豫,路维格便建议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去跟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
一般来说,银行是不会接受这种非分要求的,但他们看重了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而路维格当时是没有什么信用可谈的,因此,银行借给了他一笔钱。
第一笔贷款到手之后,路维格看这样可以从银行贷到款,于是他用贷款来的钱又买了一只旧货船,然后改成油轮租了出去,再拿着租契到银行贷款,再买船。如此反复了好几年。他已经拥有八艘自己的船了。这时候,他开始搞起航运,虽然规模不大,不能和那些大的航运公司对抗,但是他已经能赚到了300多万美元了,而且,这些钱还在不断地增长。在几年的时间里,路维格把一艘旧船变成了拥有八艘油轮的船队,这对他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结果了。
法国著名的作家小仲马在剧本《金钱问题》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商业,这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这也说明了财富是建立在借贷上的。借是一种策略,但更是一种高深的智慧。“借”字诀是将生意做大的捷径,所以说,只有会借、善借,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聪明人总是努力扩充自己的头脑,延伸自己的手脚,学会借他人的力量,并把这种外力融入到自己的奋斗中,使自己的能力成倍的增长,从而轻而易举地完成自己要办的事,使自己的期望和梦想成为现实。
浙江商人徐刚在商海拼搏了10多年,商场经验非常丰富,拥有敏锐的商业眼光,凡事总走在别人前面。最近,他通过媒体看好一个项目,是一种新型的喜庆用品——礼庆彩花。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增强,且全国各大中城市大部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而礼庆彩花正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市场空白,它无毒污、无爆源,卫生环保,使用和运贮安全方便,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前景。
通过对国内向家彩花生产厂家的考察对比,徐刚选择了福建的一家彩花公司,觉得其产品构造合理,价位适中,质量过硬。他同厂方高层的接触,觉得他们的经营理念和市场规划都比较完善成熟。凭他的个性和商场经验,徐刚选择了全省总代理级别,按厂房要求条件,代理保证金10万元,年销售量200万元。如按正常途径去做,代理保证金加上首批购货量(没有限额)、各种前期宣传推广、办公工资等开支,首期投资没个20万元拿不下来。花最少的钱,冒最小的风险,要做最大的生意,赚最多的钱。徐刚不愧为商场老手。经过一番分析,他先签了一个普通代理,保证金2400元,加上进货4000多元。就这样,徐刚捧了厂家的一些相关证书复印件,开始了他的“借鸡生蛋”计划。
把原有的写字楼稍微改动一下,设置一个精致的产品展示柜,把“援权代理机构”牌放在展示柜最显眼的地方。门口挂了个招牌:某某礼庆彩花有限公司某某分公司(当然挂牌的事暂时先得瞒住厂方)。接下来就是广告招商,他选择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晚报和有线电视台作媒体,发出招商信息:诚征全省各县市独家代理商。他还参照厂房的招商做法,每县市限额发展一家,根据各县市的具体城市大小和经济状况,收取3000至10000万元的代理保证金,同时还有年销售指标3万至10万元的限额。他还制订了与厂家不同的条件,首批购货量可定为3000至5000不等。万事俱备,只等客户上门来谈业务了。
一切都如他所预计的在进行,电话一天响个不停,客户上门应接不暇。他请了一个助理帮忙才勉强应付得过来。开始每谈成一家代理,总是要推迟几天供货,因他只进了几千元的货,只得马上向厂家补货。后来见情况发展得不错,而且手头上已收集了大笔各代理商的代理保证金和贷款,他就一次补货10多万元,同时给厂家预约全省的总代理,并预付了1万元的定金。厂方见他“销售”得那么好,自然也就愿意为他保留市场。
徐刚所在的省有大小县市90多个。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就签了51份代理合同,要核算,代理保证金有16.5万元,销售货款达28.7万元。这样首批购货利润已达1.8万元,年销售量已订妥200多万。徐刚看时机已成熟,就立即回到厂方正式签订全省总代理合同。此时,他做起来就胸有成竹了。
剩下的就是帮助下级代理商怎样做好促销和售后服务的工作了。他依照厂方提供的一整套行销方案,再加上自己的创新,做起来得心应手。这一年,让他纯赚了30多万元,而他的首期投资才不到2万元。他的这种做法完全是借下级代理商的钱赚他决代理的钱。这就是所谓:四两拨千斤,借钱做生意。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聪明人知道“借”字诀的妙处。学会了借力,善于利用别人的资源,就意味着你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提前奋斗成功。当别人在为“无路可走”郁闷时,你已经利用多方面条件为事业铺平了道路;当别人劳心费力地创造条件时,你已经利用别人的资源成功,不费吹灰之力地达成目的。因此,如果你想很轻松地使用自己获得成功,获得财富,就要学会巧妙地运用“借”字诀,这是一种高明的手段。
借事造势,突出优势
借势事造势,是做人的又一种手段。运用借事造势法,要“借”得自然,即所借事物与真正表达的事理要正好契合。
在竞选国会议员时,刘易斯·艾伦与陶克遭遇。陶克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北军将领,战功卓著,并担任过数届国会议员,而艾伦则是一名出身士卒、默默无闻的人。在竞选演说时,陶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他说:“诸位亲爱的同胞们记得,17年前的昨夜,我曾带兵在山上与敌人进行过血战,在山上的树丛中露宿了一夜。如果诸位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诸位在投票时,请不要忘记吃尽苦头为国家带来和平的人。”
选民们被打动了,他们高呼“我们要陶克”!陶克将军仿佛胜利在望。就在此时,艾伦登场了。他说:“女士们,先生们,陶克将军没说错,他的确在那场战斗中立了战功。但当时,我是他手下的一员小兵,代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当他在树丛中安睡时,是我携带武器整夜保护他。诸位如果同情陶克将军,当然应该选举他。反之,如果同情我,我可以对于诸位的信任当之无愧!”
艾伦的一席话从容不迫,有理有力,寥寥数语便扭转乾坤,转败为胜。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艾伦绕开南北战争,等于默认了陶克的功勋,如果正面否定陶克的功绩,违背事实,会引起听众的反感,而艾伦却巧妙地借用了陶克的话题,你谈南北战争,我也谈南北战争,而且把将领在战争中常常拥有的特殊待遇和普通士兵的出生入死、艰苦卓绝作对比,几句话便使陶克失去优势,令听众口服心服。
当对方提出的问题是一个难以驳倒的事实,而且既无法反驳,又不能逃避时,可借用对方提供的话题换一个角度来陈述己见,从而突出自己的优势和攻击对手的弱点,最终战胜对方。
借事造势的手段实质是迁回攻击,不搞兵临城下、正面压迫。使用借事造势方法,首先,要注意借题技巧。信手拈来,没有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嫌疑。所借之题一定与进谏的主题有所联系,使之在展开的过程中有发挥的余地。所借之题与主题没联系,硬扯到一块,“发挥”的本领施展不开,目的就无法达到。其次,注意发挥要好。所借题中包含的理一定要阐发清楚、充分。
当自己处于受攻击的地位时,还可以借用对方话题所提供的论断,以加倍的力量还击对手。
有一次,俄罗斯著名马戏五角演员杜罗夫在观摩演出,幕间休息时,一个傲慢的观众走到他面前,讽刺地问道:“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作为马戏班中的丑角,是不是必须生就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才会受到观众欢迎呢?”杜罗夫悠闲地回答:“确实如此。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的脸蛋,我准能拿到双薪!”这个观众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开了。
借事造势这种技法不仅简洁有力,而且生动活泼,如果运用得当,常常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古今中外不乏“借时造势,借事造势”成功之例。如何运用“借事造势”,达到目的呢?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能动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处在一定条件下的组织,能够抑制逆势,创造顺势。袁曹两军对峙于官渡,由于粮草不继,形势对曹操愈来愈不利,但曹操打道乌巢,放了一把火,其势就发生了逆转,此举创造了有利于曹操的顺势,乌巢之粮化为灰烬,袁绍军心动摇,失去了战斗力,被曹操一举击败。
日常生活中的广告宣传、优质服务、霓虹灯、音响等等都具有造顺势的作用。人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市角街头一伙人围着一个小贩抢购其兜售的商品,引得路人也纷纷加人抢购的行列之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伙人与商贩本是一路,他们“抢购”的目的,就是使过路人产生“此物走俏或便宜”的心理效应,造成一种有利于该种商品销售的态势。旧社会有些商人凭借对某种商品货源的垄断,搞囤积居奇,也是在造顺势。当然,这些方法在社会主义竞争中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以符合道德规范的手段去造势,还是值得重视的。
孙子说:“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初之山者,势也。”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识势、应势、造势”在人生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