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为人处事
3595000000029

第29章 学会借力,令你平步青云(1)

借力使力是种很古老的做事手腕。在现代社会,已被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广泛运用,而且大有日趋扩展之势。身处职场,如果你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一方面要自强不息,注意培养自己的才干;另一方面,还要学会结网,善于在自己未来发迹之时结交人才,并善于借力而上,在一个好的平台施展自己的宏图大略。

找棵大树好乘凉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费太多力气,只要能以智取胜,想出借力使力的办法,便能轻松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这是成大事之人必不可少的手腕。

靠别人而起的人是聪明人,因为他施展了借势之功。在办事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人的攀龙附凤之心,借助别人的地位和声望为己所用。攀龙附凤之心大部分世人都有,谁不希望有个声名显赫的朋友,如果能跻身于他们的行列,自己也便沾上了荣耀,在别人眼里也就身价大增了。

有位阿拉伯人,本来穷困潦倒,身无分文,就是使用了巧借显贵这钟手段,广求于天下,不但求来许多名人做朋友,还为自己求来了百万家财。

这个阿拉伯人名叫艾布杜,原先只不过是个连温饱都成问题的临对工,如今他拥有400万美元银行存款。这位生活奢侈、出手阔绰的大亨,他的财富并不是靠经商得来的,他是靠几本签名簿摇身一变而成为大财主的。其实,他致富的法宝说来简单有趣。他的签名簿里贴有许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亲笔字,签写在照片底下。艾布杜便带着这几本签名簿,登门造访工商巨子和许多出名的富翁。

“我是因仰慕您而千里迢迢从沙漠地阿拉伯前来拜访您的,请您贴一张照片在这本《世界名人录》上,再请您签上大名,我们会加上简介,等一出版后,我会立即寄赠一册……”

被他拜访的富豪,一看到其中的照片和签名都是当代的名人时,会有什么反应呢?人大都是好出名的,尤其是有钱人更爱虚名,因此,多数人都心甘情愿地签下大名,并提供照片。又由于这些人有的是钱,又喜欢摆阔,一想到能跟世界名人排名在一起,便感到无限风光。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毫不吝惜付给艾布杜一笔可观的金钱。

每本签名簿的出版成本不过是一两块美元。而富人所给的报酬,却往往超过上千元美金。艾布杜整整花了6年的时间,旅行96个国家,提供给他照片与签名的共有2万多人。给他的酬劳最多的有2万美元,最少的也有50美元,总计收入大约500万美元。

无独有偶。美国出版家鲍比也是通过巧借名人的声望,成功地招揽到了真尼斯无线电公司的广告的。

当时真尼斯公司的领导人是麦克唐纳,他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鲍比写信给他,要求和他面谈真尼斯公司广告在黑人社区中的利害关系,麦克唐纳马上回信说:“来函收悉,但不能与你见面,因为我不分管广告。”

鲍比并没泄气,在他一生中每次面临关键性转折的时刻,鲍比拒绝投降。人们起初对鲍比总说不行,鲍比不能让麦克唐纳用那官腔式的回信来逃避。

“好,他是公司的领导者,但又不掌管广告,他是干吗吃的?”鲍比想。答案是再清楚不过的:他管的是政策,相信也包括广告政策。鲍比再次给他写信,问自己可否去见他,交谈一下关于在黑人社区所执行的广告政策。

“你真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年轻人,我将接见你。但是,如果你要谈在你的刊物上安排广告的话,我就立即中止接见。”他回信说。于是就出现一个新问题。他们该谈什么呢?

鲍比翻阅美国名人录。发现麦克唐纳是一位探险家,在亨生和皮里准将到达北极那次探险之后的几年,他也去过北极。亨生是个黑人,曾经将他的经验写成书。这正是鲍比急需的机会。鲍比让在纽约的编辑去找亨生,求他在一本他的书上亲笔签名,好送给麦克唐纳。鲍比还想起亨生的事迹是写故事的好题材,这样鲍比就从未出版的七月号《乌檀》月刊中抽掉一篇文章,以一篇简介亨生的文章代替它。

鲍比刚步入麦克唐纳的办公室,麦克唐纳第一句话就说:“看见那边的雪鞋没有?那是亨生给我的,我把他当做朋友。你熟悉他写的那本书吗?”

“熟悉。刚好我这儿有一本。他还特地在书上为你签了名。”

麦克唐纳翻阅那本书,接着,他带着挑战的口吻说:“你出版了一份黑人杂志。依我看,这份杂志上应该有一篇介绍像亨生这样人物的文章。”

鲍比表示同意他的意见,并将一本七月号的杂志递给他。他翻阅那本杂志,并点头赞许。鲍比告诉他说,创办这份杂志就是为了宣传像亨生那样克服重重困难而达到最高理想的人的成就。这里,鲍比很好地借了亨生的势,成功地将局面打开并最终成功招揽了真尼斯无线电公司的广告。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借势。在职场中,一个人就是身怀绝技,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也不一定能有出息、有大的发展,因为你不善于在“大树底下乘凉”。这也是常人的不明智之处。

有本才能生万利

美国著名的小商品经营大王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商人敢于拿妻子的结婚项链去做抵押。这句话提醒人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要撑起胆识、勇于借贷。

只想小心谨慎地做自己的生意而不敢借贷,事业往往成不了大气候。而当你大胆地前进一步,勇敢地向银行贷款、举债,则往往会走向成功。众所周知,西方商业界有句名言: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钱去发财。在现代社会,将巨额财富的起源建立在借贷基础之上,是最快捷的成功方式。换而言之,要发大财必先借贷。没有本钱如何发大财呢?借贷就是行之有效的相当成功的手段。自然,借钱就得付出利息,但你不要害怕,你利用别人的钱来赚钱,你赢得的部分,已经远远超出你所付出的利息。

爱默生说过:“我最需要的就是让别人来强迫我做那些我自己能做,并且该做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一种压力。”贷一笔款,给了你一种自然而然的压力。因为这种压力,使你不得不放弃首先消费的打算,同时也改掉了你身上懒散的坏习惯,使你手里的资金很快地周转起来,自觉和不自觉地投入到生意的繁忙运作之中了。

成功的经营者这样说:“借债是一把双刃剑,小心运用会使你成功致富,而你若不小心,也会适得其反。”借债有其不利的一面,但关键要看是什么债。如果是消费性借贷,那的确应极力避免。投资性借贷又是另一种情况了。事实上,白手起家的富翁很少有最初不借债的。富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深谙借钱、贷款的力量。一个人可能撬起他双手根本无法承担的重量,对于这个原理,令我们不由想起物理学家阿基米得所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便可以撬起地球。”

杠杆原理便是利用借贷的款来使一个人的小耕耘变成大收获,小投入变成大收益。杠杆原理和下面4个字有关——别人的钱。不愿借别人的钱,不愿负债,那么就只能“保守”地守着摊子,世界上就有这么一类人,重复着以前枯燥贫困的日子。

据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前任董事长伍德拉是位极为保守的金融家。他一生最厌恶负债,经济萧条前夕,他刚好偿清了公司的全部贷款。

有一次,公司一位财务负责人要以9.75%的利息去借1亿美元的资金来兴建新建筑,他马上回答说:“立刻撤了它,可口可乐永远不借钱!”他的谨慎战略虽然使可口可乐公司在经济大萧条中免遭灭顶之灾,但也因此产生副作用,使这个公司长期得不到发展,停滞不前,不能进入美国大公司之林。

后来,戈苏塔担任了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他上任后一改前任的办事作风,看准方向,大举借款。他接手时,可口可乐公司资本中只有不到2%的长期债务,从那以后,戈苏塔大刀阔斧,把长期债务猛增到资本的18%,这种举动使同行大惊失色。其实,戈苏塔用这些资金来改造可口可乐公司的瓶装设备,并大胆投资于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他说:“如果看准了兼并对象,我并不怕增加公司的债务负担。”这种不怕负债的勇气将可口可乐公司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公司的利润一下子增长20%,股票也开始上涨。

戈苏塔这种不怕负债的勇气来自于他看准方向的基础之上的决断。他不是滥借贷款,胡乱加重企业负担,而是将债款用到生产的最关键环节。这使得暂时的负债会赢得长时间的丰厚盈利,最终债务也会彻底清偿。如果一直畏首畏尾,不敢冒借债的风险,那么企业就会永远原地踏步,失去发展的机会,最终也会在竞争中垮掉。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此,对经营者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

事实证明,成功赢家都了解并能充分利用借贷。世界上许多巨大的财富最初都是建立在借贷上的。靠借贷发家是空手起家的明智之举。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写过这样一句精炼的话:“商业,这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

古人云:“观千里不能自顾其耳,举千钧不能自拔其身。非目的疾、力不及也,势也。”意思是一个人的眼光再敏锐,若不借一面镜子,则永远也看不见自己的耳朵;能举起千斤重的物品,如果不借一个滑轮,永远也不能把自己一百多斤的身体举起来。借钱势的道理也是一样,尤其是如今这种“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时代,无论你是一个经营管理者,还是一个项目立项人,纵然你的点子再多,能力再强,如果没有敢于借钱生钱的巧心眼,那也都是纸上谈兵。

敢于站在巨人的肩上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都是其生命力的象征。一个企业或产品若不被顾客了解,且又不注重知名度宣传,势必坐以待毙。一个精明的企业家,不仅以产品的质量赢得市场,而且特别重视企业和产品知名度的宣传。

借名扬名不失为一种成功秘诀,即与名人建立联系,将企业的产品提供给他们使用,利用名人在社会各界的重大影响,为企业和产品做“活广告”。

“派克”笔生产商,曾将一支镶有四颗用纯金制作的星的“派克”金笔赠送给盟军欧洲战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在两年后,艾氏在用这支笔签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停战协定,从而使“派克”产品声名鹊起。

柏林奥运会时,德国阿迪达斯公司把刚发明的短跑运动鞋送给夺标最有望的美国运动员欧文斯使用。结果,欧文斯一连夺取了4块金牌。阿迪达斯公司的运动鞋也因此名声大振,畅销世界各地。

《波士顿》杂志原本是一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刊物,发行量很小,读者也不多。老板卡吉斯经过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在于该刊从未刊登过著名作家的作品。

于是,他邀请一些著名作家在《波士顿》杂志上发表文章,可是这些著名作家根本不把该杂志放在眼里,不予理睬。这些名作家中甚至包括当时很有名望的女作家奥可敦女士。卡吉斯不甘心就此失败,下决心要把奥可敦的稿件登在他的刊物上。

于是,卡吉斯下决心着手研究起奥可敦女士以往发表的小说和其他作品,从中分析出她对慈善事业有着特别的热心,她极力宣传慈善事业对于人类贡献的伟大意义及前景等。针对这一发现,卡吉斯有了主意,他马上着手对《波士顿》杂志的版面作了重大的调整,专门为慈善事业设立专栏,然后给奥可敦女士寄出样刊,请她提出宝贵意见。奥可敦见《波士顿》杂志的主办人这样重视慈善事业,深受感动,不仅提出了进一步调整的意见,还连同自己刚写的文章一起送到《波士顿》杂志社。

卡吉斯立即将奥可敦女士的文章和意见刊载在经过调整的杂志上,令人耳目一新。从这以后,奥可敦女士时常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并带动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家为杂志供稿,这使得《波士顿》杂志的身价陡然上涨,销售量日益增加,最终成为当今人人皆知的、拥有300多万读者的权威性杂志。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仅以产品的质优赢占市场,而且特别重视企业和产品知名度的宣传。既扬名又盈利就是一种最成功的借名“广告”攻势。借用公众认同权可以为自己预期造势,当然,这种借势法讲究的是策略,它需要你动足脑筋,尽量的在公众认同点上多长些别人难以想到的心眼,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借势方案,其权势方可为你尽其能。

现在的许多商业产品广告,为什么喜欢花重金请名人当形象代言人?理由很简单,因为名人更容易招来公众认同。名人的这种权势是隐性的,但在公众尤其是在马首是瞻的众人眼里,名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美国有一位出版商手头积压了一批书卖不出去,眼看就要大亏本了。情急之下,老总想出了一个心计:给总统送去一本,并频频联系征求意见。忙得不可开交的总统随便回了一句:“这书不错”。就这么一句话,被出版商当作“当今总统喜爱的书”大肆宣传,以致库存的书很快被抢购一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积压一本新书,老板便“照方抓药”,给总统送去一本,总统有了上次的教训,想借机奚落一番,就在送来的书上写道:“这书糟透了”。殊不知总统还是被心计多端的出版商套了,一部名曰“现有总统讨厌的书”一经宣传,该书又被抢购一空。第三次,出版商再次送新书给总统,总统有了前两次被人利用的教训,干脆打死也不开金口。结果呢?“一本连当今总统都难下结论的书”隆重推出……

这个案例与其说是案例,不如说是故事,一则杜撰的故事,因此我们就没有必要辨其真伪,毕竟,某某重量级官员出席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产品发布会,某某新书由某某重要官员题字等等,如此之举,难道不就是巧借公众认同权的典范吗?

无怪乎克莱夫·格兰杰留给了我们一句精辟的话: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你才能看得更远。他鼓励人们平时多用心眼,借用公众认同权造势,但此举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更不能借权腐败。

拉大旗,扯虎皮

被社会承认,是每个人、每件商品、每个企业组织的正当追求,而借助于名人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就是要想被社会所承认的借光方式之一。一旦时机成熟,这些人或者另起炉灶,或者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往上爬,或者反客为主,把别人吃掉。在做到这一步之前,他们往往会先把自己的狐狸尾巴藏起来,拉一面大旗作虎皮。

最为典型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征西伐,很是威风。开口“吾今奉诏讨汝”,闭口“孤近承帝命,奉诏伐罪”,于军阀混战中占尽了名义上的便宜。不管具体动机如何,拉大旗拉的就是一个声望和面子。秦末农民起义,项梁不惜找到楚怀王的一个孙子,推为楚王,便是想借楚怀王的影响吸引百姓,因为这些人的影响比一般人要大得多,而且已经有了明确的形象定位,顺手拈来是件事半功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