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撒娇也要有个度:每一个女人都曾经被男人当成宝贝宠着,只是有的女人不懂得男人的累,她们认为男人天生就要包容女人。如果说男人一个不小心忽略了自己,她就会开始无事生非,而且会在撒娇闹小脾气之余撒野、撒泼。这样的女人变得越来越不可爱,也不会有男人用耐心来哄这样的女人。其实,当两个人从恋爱走进婚姻,男人都希望女人能够变得懂事起来。当女人撒野的时候,男人不知道那是因为女人想让他去哄,只会认为女人不够温柔,不够体贴。而面对一个整天只会发脾气的女人,男人只会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逃离。
同时,撒娇也要分场合: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对自己的男人撒娇,如果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就一定要摸清情况,看准场合。
另外,撒娇也要看对象:男人若不爱女人,在男人眼里,女人的撒娇只能是滑稽可笑的,甚至是装模作样的表演。这时,女人的撒娇非但不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反而会让男人觉得厌恶乃至恶心。所以,女人千万要记住:撒娇是要看对象的。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喜欢看你撒娇,在不爱你的男人面前撒娇,实际上是在让自己出丑。
那么,聪明的你就做一个能撒娇且会撒娇的女人吧,这样你就会更有女人味,也会是个幸福的女人,最重要的是会撒娇的女人有人疼。
6走出性观念的误区
性生活和谐美满,只能首先对对方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发挥好作用,这就是需要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爱情是异性间情感的升华;婚姻则是男女双方共同生活的契约。欲求爱情和婚姻美满,从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入手。
妻子性观念的误区特征:
首先,由于表面看来妻子在性生活中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误区往往既被丈夫忽视,也被自己忽视,甚至许多人觉得妻子根本就没有什么性观念。结果,误区往往深藏着未被察觉,但实际上却悄悄地侵蚀着夫妻性生活。
其次,由于女性的性反应和性行为模式更加丰富多样,个体之间的差异更大,因此性观念的误区常常被掩盖了,似乎一句“女人跟女人天生不一样”就可以归解到所有夫妻性生活不和谐的原因。
再有,由于女性一般更倾向于把性生活、爱情和婚姻质量紧紧结合在一起,因此妻子在评价性生活时,容易更多地考虑爱情和婚姻的因素,却忽视或否定性观念的作用。根据对大中城市1279人的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女性中常见的性观念误区有三种:
(1)把性生活看做单纯的“献身”
这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生理构造、功能和反应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工作的普及,妻子对于避孕、怀孕和妇女病的知识较过去增加了很多;但是由于传统和习俗的限制,仍有一半以上的妻子不知道女性最敏感的性部位是什么,超过40%的妻子不知道或说不清女性的性高潮有什么表现。
这是由于性知识难于获得吗?恐怕不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开出版的性学书籍已超过200种,几乎每一本都或多或少地谈到过这些常识。但是女性读者很少,女性购买者更少,女性传播这方面知识者则少之又少。一方面,许多人仍然认为“女子无性(知识)便是德”,生怕女性有了性知识就会变成“祸水”。曾经有位女性买了一本这样的书,竟遭到丈夫、父母和单位领导的联手打击,甚至在专家学者予以肯定后,仍受到离婚的威胁,担着“****”的名声。另一方面,虽然已婚的中年妇女也不时私下议论性生活的事,但绝大多数是评论丈夫如何,极少有人谈到主动学习性知识,能用科学知识来筛选私下流传的信息(大多谬误)的女性就更为罕见。为什么感到需要却又不学?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非常多的妻子们觉得,既然丈夫主宰着性生活,那就应该由他来学习性知识,由他负责性生活的和谐,甚至仅仅由他来努力满足自己。有的妻子干脆说:“这种事,全靠碰到一个好丈夫。”这种单纯“献身”的性观念,至少可能带来几种不良结果:
①遇到丈夫粗暴甚至******时,妻子既缺乏进行抵制的内心动力,又缺乏促其改变的知识与方法。
②出现一般的性生活不协调时,妻子容易过多地、过分地责怪丈夫,反而加剧了矛盾。在自疑阳痿、早泄的丈夫中,相当多的人实际上是由于妻子的责怪而引发或加重的。
③即使性生活顺利,单纯“献身”的妻子也难于体验到其乐趣与价值,反会产生冷漠与疏远,这自然又加剧感受缺乏,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④即使比较协调,妻子也可能缺乏不断改进提高的内动力,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双方的心理疲劳。
(2)过分注意自己在性生活中的“形象”
最常见的是妻子不自觉地力图表现出“正经”或“像样”。传统道德强调女性要“端庄”,一个“浪”字会毁掉女人的一生。在封建性禁锢主义影响下,许多人错误地把它扩大到夫妻性生活中来,似乎在具体的行为、表情性反应中,妻子也不应该“浪”或“疯”,否则也是“淫”。许多妻子很爱丈夫,但在性生活中却生怕自己“丢人”,怕丈夫因此看不起或怀疑自己,又想象不出一个好妻子此时“应该”是什么样,只好盲目地压抑自己。结果,丈夫和她自己都误以为性生活“就那回事,没什么意思”。时间一长,双方就真的无动于衷了。
还有许多妻子对自己自发产生的性要求感到耻辱或羞怯,总觉得自己主动提出要求是“贱”或“骚”,甚至觉得这样“像妓女”。在新婚初期,由于丈夫的性要求一般比妻子强,因此这似乎不是个问题。但随着性生活步入常态,许多夫妻都会遇到双方性要求在时间上和次数上“不凑巧”的情况。这时,如果妻子过分注意“形象”,不仅无法获得应有的满足,而且无法沟通夫妻在这方面的想法,无法科学地矫正双方都可能出现的“性失误”。结果都在心里抱怨对方,问题反而越闹越大。
(3)对性生活的作用抱有过高期望
上面谈的两种误区,主要见于对性生活持有某种压抑或否定态度的妻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妇女地位的提高,这样的妻子日益减少。但是,在对性生活积极肯定的妻子中,却正在出现另一种误区的苗头,过多地、过分地把性生活是否和谐,上纲上线成为爱情是否真挚、婚姻是否幸福的大问题。虽然几乎没有一个妻子愿意公然承认自己这样想,但在生活实践中,这种误区却很鲜明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妻子不理解男性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特征,误以为男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然主动迫切。因此,在对方身心疲倦时,自己没有发出足够的视觉与心理刺激时,觉得丈夫不想过性生活是不体贴自己,是爱情淡化,甚至是“有外心”。在人近中年的夫妻中,在丈夫工作繁忙的家庭中,这种情况更多见。
第二,一些妻子对性生活中的情感交流有着极高的需求,但又不屑于或不善于表达和交流,结果自己产生说不出的烦恼,而丈夫又摸不着头脑,反过来,妻子还觉得丈夫不温柔体贴,不理解自己的心。这也很容易被上纲为“不是真心地爱”,甚至“男人不懂爱”。
第三,一些妻子不善于把性生活与婚姻中的日常生活区别开来,没有领会到两者之间的差异;丈夫在性生活中表现良好时,妻子误以为他必然会在日常生活的一切方面都是模范丈夫。稍有差别,妻子就会抱怨:“你在床上的柔情蜜意跑到哪里去了?”甚至会怀疑“原来你的爱只是为了那事呀!”有的还上升为理论:“性是欺骗女人。”
第四,少数妻子用不过性生活来惩罚丈夫的过失。还有些妻子过分迷恋浪漫的纯情的恋爱,总觉得婚后性生活有损于它。
以上种种,看起来都是事出有因,但实际上还是女性在性观念上存在误区。
7做一个站在丈夫“背后”的女人
女人应该明白,男人的事业是婚姻幸福的无知保障,而一个男人的成功,绝离不开妻子的支持。一个伟大的妻子,是丈夫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是丈夫冲锋陷阵的战友,更是丈夫宁静休航的港湾。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的皇后——长孙皇后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母亲高氏之父高敬德曾任扬州刺史;长孙皇后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了一整套正统的教育,形成了知书达礼、贤淑温柔、正直善良的品性。在她年幼时,一位卜卦先生为她测生辰八字时就说她“坤载万物,德合无疆,履中居顺,贵不可言”。
长孙氏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当时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小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李世民少年有为,文武双全,数年之内,战功卓著。后因李渊年事已高,禅位李世民,因此就成了唐太宗,长孙王妃由于贤良淑德也被册封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
虽然长孙皇后出身显贵之家,如今又富拥天下,但她却一直遵奉着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讲求豪奢华美,饮食宴庆也从不铺张,因而也带动了后宫之中的朴实风尚,恰好为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政策的施行做出了榜样。
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对她十分器重,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因而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他妾就不了解了。”她提出的是原则,而不愿用细枝末节的建议来束缚皇夫,她十分相信李世民手下那批谋臣贤士的能力。李世民牢牢地记住了贤妻的“居安思危”与“任贤纳谏”这两句话。当时天下已基本太平,很多武将渐渐开始疏于练武,唐太宗就时常在公务之暇,招集武官们演习射技,名为消遣,实际上是督促武官勤练武艺,并以演习成绩作为他们升迁及奖赏的重要参考。按历朝朝规,一般是除了皇宫守卫及个别功臣外其他人员不许带兵器上朝,以保证皇帝的安全,因此有人提醒唐太宗;“众人张弓挟箭在陛下座侧,万一有谁图谋不轨,伤害陛下,岂不是社稷之大难!”李世民却说:“朕以赤心待人,何必怀疑自己左右的人。”他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作风,深得手下文武诸臣的拥护,由此属下人人自励,不敢疏怠,就是在太平安定的时期也不放松警惕,国家长期兵精马壮,丝毫不怕有外来的侵犯。关于任贤纳谏一事,唐太宗深受其益,因而也执行得尤为到家,他常对左右说:“人要看到自己的容貌,必须借助于明镜;君王要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依靠直言的谏臣。”他手下的谏议大夫魏徵就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耿介之士。魏徵常对唐太宗的一些不当的行为和政策,直截了当地当面指出,并力劝他改正,唐太宗对他颇为敬畏,常称他是“忠谏之臣”。但有时在一些小事上魏徵也不放过,让唐太宗常觉得面子上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