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女人一辈子就那些事儿
3594600000013

第13章 孕育子女是女人一生不可推卸的责任(4)

但家长必须记住:赏识孩子不等于宠爱和溺爱孩子,也不等于放任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因此,在赏识孩子的同时,还要严格要求,及时指出孩子所犯的错误及存在的不足,告诉他怎样去做才可以改掉这些错误和不足,并且在他们不断改正的同时,对于所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赏识。孩子会在非常愉快的心理状态下,逐渐成长为健康的、对社会有作为的人。以下几点可以为妈妈们提供很好的借鉴:

1为孩子设定“小目标”

不要认为赏识就是一定要怎样夸奖孩子,应该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设定一个“够得着”的小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赏识,而且这种情况下的赏识不会产生“副作用”。

有一个故事:某个炼钢厂员工生产效率低下。一天,公司总裁到工厂视察,他询问了当天日班工人的产量,然后把这个数字写在身边一块大大的黑板上,除此之外再没说一句话。当晚,夜班工人看到这个数字,当他们知道这个数字代表的意思后,决心一定要超过这个产量。果然,第二天清晨,原来的数字不见了,在黑板上的是一个新的、高得多的数字,那是夜班工人的产量。日班工人又不服气了,他们努力干了一天,终于又一次改写了产量。就这样,工厂的生产蒸蒸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故事中,工人并没有从他们的行为中获得什么实在的好处,正是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力量。设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跳一跳,够得着”是很好的形容。如果孩子不需要跳起来就够得着,那就失去了设定目标的意义。但如果跳起来也够不着,那就不能让孩子获得成功和自信,反而可能让孩子感觉沮丧。

这个目标如何设定?第一,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能力和现实条件有一个正确认识,切忌急于求成;第二,在目标设定时应该和孩子一起决定,这样不仅能听取孩子的意见,也能让孩子更有积极性;第三,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况把握不准,最好与孩子的老师商量;第四,可以考虑给孩子设定一个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得着的目标,周弘老师为女儿设定的目标是背圆周率小数点后1千位数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强化孩子的目标意识,让这个目标在孩子心中扎根。比如可以把目标写在墙上悬挂的黑板上,或者用彩色纸写了贴在墙上。如果目标有一定的时间限度,那么再给孩子一本“目标日历”,目标应该完成的那一天被显著地标明。

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在晚上睡觉前问自己一个问题:今天,我为我的目标做了些什么?不要强求孩子记日记,但应鼓励孩子在“目标日历”上写点或画点什么,比如画上一张笑脸。

给孩子找个竞争者。有了竞争者就能极大地鼓舞孩子,但是,如何选择竞争者也是个问题,让孩子把某个同学当作竞争者是可以的,但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不能每次都盯着第一名。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个比较熟悉、成绩略好于自己的同学作为竞争对象。同时,要多与孩子交谈,告诉孩子“友谊第一”,不要让孩子滋生对竞争对象的敌意。

让孩子自己和自己竞争也是很好的办法。比如周弘老师训练女儿打算盘,每次都给她掐时间,让她和自己比,而且还故意告诉女儿,她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越来越强了。

在小目标达到后给予适当奖励。奖励最好是非物质的。比如,在那天的晚餐时,在孩子的座位上放一个好看的垫子,让孩子在晚饭前“致词”,全家人表示庆贺。也可以参照上面的做法,让孩子自己给自己“颁奖”。或者让孩子选择一件他自己喜欢做的事,看电影,打电脑游戏,或者去肯德基吃饭。

2在孩子犹豫迟疑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

赏识最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应该是孩子想“跳”又有点怕的时候。这时,“赏识”就是一只有力的手,在孩子后面用力推一把。

尽量少用奖励诱惑孩子。孩子毕竟不是马戏团的动物,“奖励”虽然会有效果,但也常会有副作用。我们要让孩子前进的动力来自自身,而不是外在的诱惑。

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潜能。强调孩子“一定能行”。这种办法对一部分孩子管用,而对另一些天性比较胆怯的孩子来说,可能反而增加了他的心理负担。

给孩子一个示范。如果你玩过一些刺激性的游戏,比如拓展或蹦极,你就会有这种体验,你前面的那个人对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排在你前面的人玩得很顺利,而且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你也会跃跃欲试;相反,如果他怕得要死,你恐怕也会有些犹豫。孩子更是这样,给他一个漂亮的示范,孩子的信心就会增强。

让孩子想象。让孩子设想自己成功的样子,在头脑里细致地描绘这幅图画,让它越来越清晰,清晰到如同身临其境。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已经得到了肯定,它能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心。

解除孩子的后顾之忧。跟孩子说一句:“你放手去做,做好了算你的,做坏了算我的。”让孩子解除对失败的恐惧,这也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勇气。

激一激孩子。比如有一种游戏是走吊桥,吊桥晃来晃去,又没有扶手,孩子害怕。这时,父母不妨先走过去,对孩子说:“你要是不过来,我们就走了。”让孩子处于一种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的境地。

3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加以赏识

失败的时候也要赏识吗?有些父母可能不解。其实,孩子失败的时候可能更需要这件武器。如果这时不“赏识”孩子,孩子可能得到的不仅是失败,而且还有失败留给他的沮丧心情,这可比失败本身可怕多了。而有了这件武器,孩子就能从失败中得到一些可贵的东西。

不要讳言孩子的失败。失败就是失败,怎么样也不能把失败说成成功,这是没有说服力的。同时,也不能把失败归因于客观因素,让孩子直面自己的失败,这是第一课,也是很重要的一课。父母不妨多与孩子讲讲人们失败的例子,历史故事也好,名人轶事也好,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好。总之,让孩子知道,失败是每天每时每地都在发生的,每个人也都会遇上的,这是人生的常态。

让孩子想“我得到了什么”。成功与失败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不过是一种比较,有时,成功只是比失败多了一点点。比如陈景润算“1+1=2”,其实要从绝对意义上说,他也没成功,因为他证明的是“1+2”而不是“1+1”。但是,他朝那个目标前进了一大步,所以我们说他成功了。

而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比完全不做要好。完全不做就是个“0”,而只要去做了,哪怕只做到001,也比0要大。启发孩子,不要总想着那没有得到的9999,也要想那001究竟是什么。

调节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放松心情,方式当然多种多样,比如听音乐、看电影、打球、散步等。总之,要让孩子从沮丧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综上所述,鼓励的确比批评好。鼓励犹如一盏明灯,它能让迷茫的心灵看到通往前方的道路;它能使泄气的心灵看到光明的未来。鼓励是照在我们头上的灿烂的阳光,它给予人的不仅是温暖,还有光明和力量。各位家长,请少一些批评,多来些鼓励吧!

培养孩子的爱心

孩子可以被看做是一面镜子,给他们爱,他们就报之以爱;无所给予,他们便无所回报;无条件的爱得到无条件的爱的回报,有条件的爱得到有条件的爱的回报。

因此,不管你怎样把净化和丰富精神世界的活动引入家庭生活,记住,有一点最重要:如果你的内心没有爱,就不可能给别人爱。作为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要让内心世界充满爱,这样你才有多余的爱给别人,才能培养引发你们的孩子来自内心的爱。

有一位母亲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去公园玩,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我给孩子买来一些果冻。这时,我注意到我们身旁有一个小女孩,也坐在那里休息,她妈妈可能有点事儿暂时离开了。我看到她用渴望的眼睛看着我儿子在吃果冻,于是我就对孩子说:“乐乐,给这位小妹妹吃点果冻好吗?”

“不,我自己要吃。”乐乐不同意。

我只好继续耐心地对他说:“乐乐,要是妈妈有事情不在你身旁,而这位小妹妹在吃果冻,你想不想吃呢?”

“想。”乐乐毫不犹豫地说道。

“这就对了,现在你把果冻给这位小妹妹吃,等到下次妈妈不在你身旁的时候,那位小妹妹也会把东西给你吃的。”

乐乐看看我,又看看那位小妹妹,终于拿了一些果冻给那个小女孩吃。

这位母亲很好地对孩子进行了爱心教育,使孩子学会了体贴别人,关心他人。有了这种爱心,孩子将来就能够成为受人喜欢的人。

为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正面事物,培育孩子的爱心,这样才有利于德商素质的提高。

1热爱动物,热爱生命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场景:孩子逛街时,迎面过来一只小狗,眼里流露出爱怜的神情。

动物园、公园里,往往是孩子们的天下。孩子们和小动物们嬉戏,快乐异常,显现出爱的天性。

相反,我们也看到一些恶作剧的孩子,抓住小猫、小狗的尾巴,听到它们悲惨的嚎叫而开心不已。

西方国家大多制定了法律 ,禁止虐待小动物,目的是用法律抑制残忍。英国有句名言:“爱我者爱我的狗。”把狗等同于人,借用小动物启迪孩子的爱心,最直观和便捷。现代社会掀起“宠物热”,并非全是精神空虚,它也是人类在人情淡薄的后工业社会中,借用宠物培育爱心,最终仍是呼唤美好人性的一种表现。

2帮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性格

“我的,给我,我要!”这是小孩子最常说的几个词。可见,小孩的自我意识很强烈,

这往往被用作证明“人生来是自私的”。

诚然,人有自私的一面,属于动物的普遍性,但并非不可改变。婴儿学会的语言中,最早是“爸爸”、“妈妈”这些词,说明婴儿最早感受到的便是父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父母精心呵护孩子,让婴儿最先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父母之爱是无私的奉献,历来为人们讴歌,但切不要把它当作对孩子的馈赠,否则便成了溺爱,反而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

家长不要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应让孩子懂得,除了 “我”,还有其他人。在家中,应教育孩子尊敬父母、爷爷、奶奶,形成“长辈先用,最后轮到我”的意识。中国古代有个“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的就是排行最小的孔融让哥哥姐姐先选大个的梨,可见古人早有教育孩子避免自私行为的范例。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教育者,应该注意把做父母的辛劳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之爱的伟大,懂得父母为了自己的成长做出多大的牺牲。这样,孩子便会体谅父母,不再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伺候。有机会也让孩子学习照顾父母、长辈,明白爱心是相互交流的,不只是单方面的索取。创造一个富有爱心的家庭气氛,能克服孩子的自私心理,养成关心别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