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看一看日本丰田汽车是如何做到不战而胜的。60年代中期,日本丰田公司在对美国汽车市场调查后发现,美国人把汽车作为地位和性别象征的传统倾向正在改变,对汽车的要求更趋实用化,许多人仅仅把汽车看作交通工具而已。美国人喜欢脚部活动的空间大、操作简便、行驶平稳。但同时又希望减少费用。因此,更倾向于购买停靠方便,转变灵活,消耗低,维修方便的小型轿车。而美国汽车制造商恰恰忽视了美国人的这一需求趋向,继续生产大型豪华轿车,在消费者中引起逆反心理。日本丰田公司便利用这一分析,抓住机会,设计制造了大量小巧灵活,性能高,油耗低,价格廉的小型轿车,一举打入美国市场,同时开展售后服务,展开声势浩大的广告宣传,从而击败了美国对手,摘取了美国小型汽车市场销售的桂冠。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竞争的最高境界是不争,而是思考如何避开对手的锋芒,独开蹊径,过度关注并思考如何打败竞争对手是没有价值的。
一般来说,“争”,是需要对手的;而“不争”,是想别人没想过的问题,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善胜敌者,不争。”不争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去争,不是和对手争,而是和自己争,和用户争,和自己争就是要战胜自我,和用户争就是争得他们的潜在需求。这样做的天之道,在于以“不争”泯绝那些形名之争,而得潜在的大势态,“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康熙皇帝的四子胤桢苦恼于国家当时的困境以及自己处在皇太子和八阿哥的政治漩涡之中,其谋士邬先生告诉他:争,就是不争;不争,就是争。胤桢顿悟。
在当时的困局中,皇太子本来是钦定的皇位继承人,但由于其自身不努力,还作出一些违禁之事,于是屡屡被废。八阿哥广结党羽、收买人心,而且不断给皇太子落井下石,使自己越来越羽翼丰满,成为有实力问鼎皇位继承人宝座的人。这两方都是能人。于是,邬先生告诉胤桢,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对皇上和黎民负责就足够了。
于是,从谏如流的四子胤桢,这个没有任何理由和资本成为皇位继承人的人,却爆了一个大大的冷门,最后被康熙皇帝定为未来的国君。这其间的奥妙,其实就是邬先生所说的:“争与不争”的辩证法。
从表面上看,“不争”似乎有悖进化规律,然后背后更深层的道理,也许借助《周易》更方便理解些。《周易》上的谦卦。卦象地在上山在下,山将自己贬低到地的下面,象征卑下中包含着高贵,谦谦君子就是从这里来的。孔子说,“利用侵伐,征不服也”,谦逊不等于示弱,谦逊也不与“侵伐”相违背。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效法“水”之不争也好,效法“山”之谦也罢,不是教你无动于衷而无所作为,而是让你仰观于天,俯视于地,效法大道自然的真理,为而不争,不争善胜,原来不争之争真的是一种高明的竞争策略。
放开长线,钩钓大鱼,慢慢图之
【道者说】
“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鲕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余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庄子·外物》
【智慧细语】
因为这些眼光短浅、只会按常规做事的人,只知道拿普通的鱼竿,到一些小水沟或河塘去,眼睛盯着鲵鲋一类的小鱼,他们要想象任公子那样钓到大鱼,当然是不可能的。
目光短浅的人难以和志向高远的人相比,浅陋无知的人也不能和具有经世之才的人相提并论,因为二者的差别实在太大了。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东坡的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后世人,因为他指出了一个成就大事业的人所应该具备的条件,不但要有出类拔萃的才华,还要立志高远,并且在实现志向的过程中,更要心无旁骛,持之以恒的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可成功。庄子里的任公子就是这样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他用大钩和粗黑的长绳作钓具,用五十头牛做鱼饵,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于东海,天天守钓,一年多了,却还没有钓到鱼。但终于这一天大鱼来了,大鱼一咬饵,动静非同小可,它扬头摇尾地挣扎,弄得白浪如山,海水震荡,鬼神俱惊。经过激烈的较量,任公子终于钓上这条大鱼,他将这条大鱼剖开晾成鱼干,分给大家吃。从浙江以东到苍梧(湖南九嶷山)以北,大家都饱餐这种鱼肉,以至于都吃腻了。这时候那些浅薄多嘴之徒才奔走相告,惊叹于任公子的才能。
庄子的故事寓意深远,他要告诉人们的是任公子有所大成的志趣。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一个人能够获得大成功的几个要素。
首先,要立大志,图大业。一个人倘若胸无大志,那么他的行动很容易失去目标,丧失前进的动力。任公子为什么能够钓到惊世大鱼?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把目标锁定在大鱼上,而非象常人一样满足于沟渠浅滩里的小鱼。正是这种宏图大志让他虽期年不得鱼,仍然坚持“旦旦而钓”,从而最终实现目标。
立志当存高远,思想决定行动的高度。拿破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名言亦是人们熟知的;周总理从少年时代起就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远大抱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他十四岁所写的诗文中,就以西汉张良自勉,透出了割除弊政,改造中国的伟大理想。这才有了他投身革命,报效中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1910年秋,16岁的******准备离开闭塞的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步入人生历程的第一次转折。临行前,他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也就是这首诗,字里行间渗透着少年******的志向,是少年******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也是因为这个开始,才有了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
除了有大的志向,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业,还要有韧性,能够坚持不懈。古往今来,无数人曾胸怀大志,然而真正建功立业,大志得偿的又有几人?没有持之以恒的行动,一切理想都是空言,都不可能实现。试想,任公子如果在东海边守候半年不得鱼就放弃了,那么不仅前功尽弃,而且很有可能因此而一蹶不振,从此消沉。
百里奚年轻的时候怀才不遇,很想出去闯荡一番,可是因为家贫,又放心不下妻儿,一直待在家里。后来他妻子把家里唯一的一只母鸡杀了,为百里奚饯行,这才开始了他长达几十年的漂泊生涯。
但是他很不走运,在外闯了十年都没有人聘他,最后沦落到乞讨为生的地步。到四十岁时才遇一良友蹇叔,终于找到发挥自己才干的机会。当百里奚遇到蹇叔的时候,已经贫困至极,即便如此,他还是怀着志向,愿意再出去闯一闯。他先到周朝,在王子颓家中饲牛为生,因王子颓志大而才疏,百里奚又回到自己的家乡虞国,蹇叔向虞国大臣宫之奇举荐,被用为中大夫。百里奚尽管没有得到重用,可是一直为虞国兢兢业业。
虞国灭国后,百里奚在流落中被楚人捉住。他声称自己善养牛,于是被楚人发配边远地带饲牛养马。秦穆公听闻百里奚之才,想派人以礼遇请百里奚到秦国。但是后来听从了大臣公孙枝的进谏,依计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换回来。
百里奚到了秦国的时候已经七十岁了。秦穆公与他畅谈三日,颇为其才能所动,于是拜为上卿(即相国之职)。后来他辅佐秦穆公,励精图治,最终使得秦国成为一代强国,秦穆公也跻身“春秋五霸”之列,秦国能在公元前221年一统中国,与百里奚治国不无相关。
百里奚流浪颠簸了半辈子,如果不是他胸怀大志,在贫苦生活中都没有放弃希望一直坚持到底,也许历史上很多东西都会改写。
要获得成功,不但需要志存高远,还要心无旁骛。如果庄子故事中的任公子看到别人天天能够钓到鱼而耐不住寂寞,抑或是受不了他人的嘲笑议论,他又怎么可能在东海边坚持守候整整一年?所以,要想成功,还要能够专心一致,耐的住寂寞,不为外界所干扰。诸葛亮在写给他的外甥的一封信中说过,“夫志当存高远”,“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意思是说,做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志气,如果意志不坚强,心胸不开阔,整天忙于身边的生活琐事,受个人感情的支配和束缚,长期在庸俗的气氛中过日子,那就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了。
秦朝末年,有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名叫陈胜,字涉。陈涉青年时代,曾经做人家的雇农,替别人耕地。有一次,他在田埂上休息,对另一个雇农说:”我们当中如果有人富贵了,不能忘掉别人。”一同当雇农的人都笑话他:”你给人家当雇农,怎么会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西汉高祖刘邦卑微时,别人都取笑他的努力。他也有过这样的慨叹!
鸟儿只求在草地上找到虫儿,只求在屋檐下的巢不受风雨袭击,怎么会有在高空逍遥游弋,俯瞰大地,志在四方的境界?胸怀大志得人在时机没有到来的时候,往往努力会遭到很多人的嘲笑,如果不坚持自己的理想,因为受到别人冷嘲热讽的干扰放弃自己的想法,最终往往一事无成。
人无完人,善于倾听,让反对者有说话的机会
【道者说】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
——《庄子·在宥》
【智慧细语】
世俗人都喜欢别人跟自己相同而讨厌别人跟自己不一样。但是这个世界上,与自己相同的人很少,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每个人的思想也不尽相同。所以,别人对你的看法就多种多样,有赞扬,有批评,有同情,有嘲笑,有不屑一顾……
当面对别人的批评和嘲笑时,我们要勇于接受。美国前总统林肯说:“头脑清晰的人,决不以完人自居,他自知有许多缺点须待改进,而别人的批评,正可以把这些不自知的缺点暴露出来,我们的脸皮不可太薄,一受批评,言中你的缺点,便神经过敏,而不能强自镇定,这是缺点;但如果脸皮太厚,漠然无动于衷,而不接受别人的批评,改进自己的缺点,这也是不对的。”
所以,我们要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责,平心静气地听对方把话说完,而不是进行无谓的争辩。
不过,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不少精明的商人会租赁昂贵的地盘,把店面装潢得漂亮精致,干练地购进不少的精美货物,还花了价格不菲的广告费,可是却雇用了一些不懂得倾听顾客说话的店员。他们急急地打断顾客挑剔商品瑕疵的话头,与他们辩论、让人家难堪,甚至几乎把顾客气得一走了之。
波音人寿保险公司为他们的推销员立下一条规则:“不要争论!”真正完美、有效的推销,不是靠争论得来的,甚至最不易让人觉察的争论也要不得。因为争论并不能让人改变自己的意愿。
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决不会跟顾客争辩,即使轻微的争辩,也要加以避免……人类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
数年前,有一个好争辩的爱尔兰人叫奥哈尔。他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可是喜欢争辩、挑剔别人,他做过司机,后来是汽车公司推销员,他在推销汽车时,常不愿接受顾客的批评而发生口角。他说:“我听了不服气,教训那家伙几句,他就不买我的东西了。”
后来,别人劝说他要学会倾听,尽量避免跟别人争辩。他就照此做了。现在奥哈尔已是纽约怀特汽车公司的一位成功的推销员了。奥哈尔是如何做到的?他说出自己的那一段经过:
“假如我现在走进人家的办公室,对方如果这样说:‘什么?怀特汽车……那个牌子的汽车太不好了,就是送给我,我也不会要的。我打算买胡雪公司的卡车。’我听他这样说后,不但不反对,而且顺着他的口气说:‘老兄,你说得不错,胡雪的卡车确实不错。如果你买他们的,相信不会有错。胡雪牌汽车是大公司的产品,推销员也很能干。他听我这样说,就没有话可以说了,要争论也无从争起。他说胡雪牌车子如何好,我毫不反对,他就不得不把话停住了……他总不会一直指着胡雪牌车子,说是如何好,如何好。这样,我就找到一个机会,向他介绍怀特牌车子的优点。
如果在过去我遇到这种情形,我就会很恼火,我会说那胡雪牌汽车是如何如何的不好……我越说那家公司出品的汽车不好,可是对方越会说它如何好,争辩愈是激烈,越会使对方决心不买我的汽车。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不知道自己过去是如何推销商品的。由于这样的争论,不知使我失去了多少宝贵的时间和金钱。现在我学会了如何避免争论,如何少讲话,这使我得到了许多的好处。”
倾听是我们对别人的一种最好的恭维。很少有人能拒绝接受专心倾听所包含的赞许。实际上,即使那些嗜好挑剔别人毛病的人,甚至一位正处于盛怒的批评者,也常会在一个具有包容心与忍耐力且十分友善的倾听者面前软化、妥协。
有一次税务代理员巴森仕与一位政府税收稽查员,因为一项9000美元的账款是否实际发生的问题争辩了一个小时。巴森仕先生声称这9000美元是一笔死账,永远收不回来,当然他认为也不应纳税。“死账?胡说!”稽查员反对说,“那也必须纳税。”
“这位稽查员十分傲慢并且固执,”巴森仕说,“任何解释对他是毫无用处的,我想我们辩论得越久,他越固执。所以我决定不再与他理论,并改变话题,说些使人愉快的话。”
然后他说:“比起其他要你处理的重要而又困难的事务,我想这实在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我也曾研究过税收问题,但那只是从书本中得到的死知识,而你的知识是从实务经验中获得的,有时我真想有份像你这样的工作,那样的话,我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他说的十分真诚。
“这么一来,那稽查员直起身来,向后一倚,讲了很多关于他工作的话题,他告诉我他所发现的许多舞弊的巧妙方法。他的声调渐渐地变得友善,接着他又谈起他的孩子来。临走的时候,他告诉我要再考虑一下我的问题,过几天,他会给我答复。”
“3天之后,他打电话通知我,他已经决定不征那笔款的所得税了,一切按照我们所填报的税目办理。”
这位稽查员身上表现的正是一种最常见的人性的弱点,他需要别人的尊重。巴森仕先生越是想与他辩论,他越想扩大自己的权限,满足他的自尊感。可一旦满足他,辩论便立即停止,因为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他就变成了一位充满同情和宽容心的人。
因此,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高手,那你就得先做一个注意倾听的人。要使别人对你感兴趣,那就先对别人感兴趣。问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人谈论自己及他所取得的成就。不要忘记与你谈话的人,他对他自己的一切,比对你的问题要感兴趣多了。他留意他脖子上的小痣比关注加勒比地区的六级地震还要充满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