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一次心灵的旅行
3585000000022

第22章 换一种生活,改变心灵的痕迹(3)

约翰·洛克菲勒一生曾经创造了两项惊人的记录:他赚到了当时全世界为数最多的财富,也活到98岁。那么,他是如何做到这两点的呢?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每天中午在办公室里睡半个小时午觉。他会躺在办公室的大沙发上——而在睡午觉的时候,哪怕是美国总统打来的电话他都不接。

对于那些懂得休息的人来说,休息并不是绝对什么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对于职场人士来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垮了,一切都完了,连点钱都点不动了。现在职场竞争日趋激烈,职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包括下岗、失业压力,业绩、晋升压力,年龄、充电压力,家庭、感情、健康压力等。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女的当男的使,男的当牲口使。”对很多职场人士来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甚至加班到半夜,这无疑是对生命的一种透支,是对职场生涯的一种不负责任。一个人的职场生涯达30年左右,如同持久战,没有健壮的体魄,是很难胜任日后的战斗的。所以,正确处理好工作与休息的关系,对任何一位职场人士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张明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总监助理,在公司素有“拼命三郎”之称。这家广告公司忙到什么程度呢?公司的员工甚至在去厕所的时候都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而张明作为设计总监助理,更是没有白天黑夜地忙,忙到一天只上一次厕所的地步,常常在计算机前,盯着白花花的荧屏一整天,一刻也不敢放松。长年累月下来,张明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天天晚上不到12点之前是不回家的,还常常因为突发事件而半夜或者凌晨起来,生物钟完全被打乱了,睡眠严重不足。从他进入公司开始上班,就几乎再也没有进行过任何体育锻炼了,旅游更是想都不敢想。张明的体型已经迅速地变成臃肿而难看的“鸭梨型”,同时他的情绪也变得非常烦躁,很多时候因为一些小事和同事发生争吵。由于张明工作出色,两年后被提拔为设计部总监,但和任命书一起到达的,还有医院的入院证明书和老婆的离婚书。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多职场人士生活没有规律,精神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便威胁到了自己的健康。于是,就有了会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生活在亚健康状态下,钱袋鼓起来了,身体却吃不消了,得不偿失。所谓“有风驶到尽,无风潜海底”,紧张工作要懂得自我调节,放松自己,不要等到累得不行了才想到休息一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本钱没有了,又如何去赚更多的钱呢?

会休息职场人士的一大本事,也是一种优秀的素质。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又是为了换来更高质量的生活。我们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过分强调工作而忽视身体健康,那么从长远角度来看,也将阻碍我们的职业生涯目标。脱掉忽视健康的“外套”,让自己吃好、喝好、睡好,以保证旺盛的精力和足够的体能,这样更有利于我们从容地应对摆在自己面前的工作,可持续性地实现我们设定的职业生涯目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很多人都不陌生,在他的《柳河东集》里记载了一种动物——蝜蝂。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下。它的背坑坑洼洼,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一刻,它被压倒爬不起来。

柳宗元说: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就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过来背上,而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力气也不肯停下来,常常跌落摔伤。

其实,每个人都有蝜蝂的一面。“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但其实反过来:“不会工作就不会休息”也是个真理。很多人看起来很敬业,但是,他的工作节奏是混乱不堪的,自然也打乱了休息的节奏。只有会控制工作节奏的人,才能享受好的休息;只有懂得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处理工作!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不能因为忙忙碌碌地工作而放弃对生活最初的向往。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工作之余适当地放松自己,休息片刻,磨磨刀,养养神,蓄蓄锐,才能更好地工作!

【心灵驿站】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不能因为忙忙碌碌地工作而放弃对生活最初的向往。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工作之余适当地放松自己,休息片刻,磨磨刀,养养神,蓄蓄锐,才能更好地工作!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片绿油油的小草,绿化了大地;一条小溪,浇灌了干涸大地。小草和小溪都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并且用在了最合适的事情上。人也是这样,只有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用在合适的事情上,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做出一番事业。

不能像鸟儿那样在天上自由飞翔,我们可以像鱼儿一样在水里畅游;不能像大海那样辽阔,我们可以像小溪一样,涓涓流淌。是雄鹰就要在高空飞翔,是蛟龙就要在深渊嬉戏,尽显生命本色,将自己的潜能用在最合适的事情上,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毕加索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对20世纪的艺术史无疑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在美术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人都喜欢称毕加索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但是,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位被称作“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的毕加索,成长的背后发生的故事。

毕加索从小就表现出了自己的艺术天赋,5岁的时候,他就能够把剪纸做的惟妙惟肖,他创作的《手握大棒的赫克勒斯》绘画作品甚至到了令人叫绝的地步,很小的时候毕加索在当地就被称为天才。

然而,这位被视为天才的毕加索却无法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在学校听课对小毕加索来说就是一种煎熬,小毕加索在学校的时候,总是无法做到集中注意力,他的大脑总是在想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很多东西甚至只是幻想。

小毕加索在学校呆了两年之后,竟然还没有学会被公认为最简单的算术,更谈不上读书了。

毕加索成名后,回忆说:“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根本就没去想这些。并不是我没有去努力,而是当时尽管我拼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但是,就是做不到这一点。”

下课以后,常常有同学跑到坐在那里发呆的毕加索面前,嘲弄地问他:“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老师认为毕加索是在是智商太低,没办法教会他。老师甚至经常跑到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描述毕加索的“痴呆”症状,老师的嘲笑让毕加索的母亲又羞又恼,感到羞愧难当,无脸见人。

毕加索家的邻居们也不再为他的绘画天赋叫好,而是一反常态,说:“看那呆头呆脑的样子,也只能画几幅画,一点用处都没有,他的父亲不就是一个小画家吗?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受穷?”

当时,几乎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尽管遭受来自很多人的讥嘲与蔑视,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孩子读书虽然不行,但是,绘画是极有天赋的,而且对绘画也有兴趣。这不仅仅是舔犊之情,更多的是对孩子理解和赏识,对孩子兴趣和天赋的认可。

毕加索的父亲觉得既然孩子对读书没有兴趣,那就不要勉强孩子,让孩子自由发展绘画的兴趣。

父亲成了毕加索强有力的心理依靠,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能够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一叠纸,就可以激发他的想象力,可以让他在那里自由地绘画。

父亲的睿智,让毕加索的潜能在适合的方面得到伸展,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由此可见,毕加索之所成为一代艺术大师,这一切都源于父亲对儿子潜能的认识和支持,毕加索才能全身心地发展自己的潜能,终成大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只有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在合适的地方,我们才能有所成就。只有充分发挥我们的潜能,做适合自己做的事,我们才能有所作为。就想摘果子一样,只有摘离我们最近的果子,我们才能收获更多。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少年在厕所相遇了,其中一个少年向另一个戴帽子的少年借了点儿手纸。少年从厕所出来以后,给戴帽子的少年递了一根烟,以表示感谢。

两个少年边走边聊。其中,戴帽子的少年说:“这段时间,父母老逼着我学钢琴,可是,我怎么都弹不好,非常郁闷!”

另一个少年说:“钢琴很难学吗?我从小就开始弹钢琴,越弹越好。但是,我父母却总是逼着我写诗,烦啊!”

戴帽子的少年一听,笑了,马上从包里拿出来一叠稿纸:“兄弟,我就爱写诗,你看,这些都是我写的,你拿回家跟你父母交差去吧。”

故事的结果是,这个不爱学琴的少年成了大诗人,而不爱写诗的少年成了钢琴家。这个大诗人就是歌德,而钢琴家就是莫扎特。

这是一则国外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人,一定要做适合自己做的事情,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总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有做适合自己的事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发掘自己的潜能,这样才更容易成功。

【心灵驿站】

坚持去做适合自己的事情,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发掘自己的潜能,这样才更容易成功。低成本做事的一个重要要求那就是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事情做的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