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静心细语:浮华的心灵瑜珈
3584600000023

第23章 用平静的心去看世界:平静感受生活(2)

心里所说的挫折,是指我们为实现预定的目标采取的行动受到阻碍不能克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情绪的反应,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在我们漫长的路途中,由于各种不同的客观原因,我们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万事顺心的,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失败、挫折,甚至饱经风雨的坎坷。工作中的不顺利,同时之间的矛盾等等,都有可能引起不良情绪的反应,相对而言,毕竟影响不会很大,但严重的挫折会造成强烈的情绪反应,情绪紧张、心理消沉、焦虑等等。一直下去,这些消极情绪得不到消除和缓解,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使人变得消沉,一蹶不振,或愤怒不平,玩世不恭,或导致心理疾病,精神失常,也有可能产生轻生念头,甚至犯罪。这时需要行动做成抉择。所以我们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挫折是指我们在做事或活动时,遇到的阻力和干扰,使我们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情绪。生活中的失败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面和负面的功能,它很有可能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绩,也有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问题是你怎样去面对挫折,挫折也有可能帮助和驱赶惰性,使你奋进,它又是一种挑战。

首先,在我们成功的过程中,挫折是帮助你成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我们去适应它,适应的好的话,就觉得身心和谐,如果我们不适应它,就觉得适应的话能让你学会调整自己,行为进步。要在不同的环境,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

其次,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心理学家把轻度的挫折,比作“精神食粮”,你能战胜一次挫折,你自身的力量就会强化,你战胜了第一次的挫折,下一次的挫折就会更有能力的去战胜。挫折也有负面的影响,在我们的实质生活中,每个人对待挫折的方法是不同的,有的能够正确面对,有的则是消极对待,当你有能力战胜它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勇敢者,你惧怕它的时候,你就会缺乏安全感,它也会影响到你的生活工作。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很可能随时都会出现挫折,它也会给你带来痛苦和压力,虽然我们不能避免挫折和失败,但是我们应当有信心去战胜挫折,减少压力。

倾诉法

就是把自己的痛苦和你的朋友和他人倾诉。倾诉可以成为一种健康防卫果效很好,如果你的倾诉对象,学历学识修养经验都比你高,那么,你会从他的心理得到抚慰,他会激励你有奋进的勇气。

痛定思痛。当你从挫折中从新站起来的时候,要认真审视自己受挫的过程,从自身找原因,去面对受挫事实,勇敢去克服工作、生活的自身所有问题。

目标法

如果挫折干扰了你的工作,破坏了你自己原有的目标,因为要确定一个新的目标方向,这是一个将消极心理转向理智思索的过程。目标一旦确定,你的心中犹如亮了一盏明灯,这样你心中就有了一个努力地战胜挫折的目标,在你的生活中,你的心理,就会取得新的历程。

我们无须考虑未来的生活是紧张忙碌,还是充满了悄无声息的绝望一我们应该沉醉在兴奋之中,而现在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

我们的内心世界越来越虚幻,由于某件事情突然降临,内心的紧张逐步加深,人们的精神已经彻底崩潸一他们想冲出内心的阴影,把自己解脱出来。

事悄总是这样的。人类生活的主要动力在于信念一对我们自己的信念,对周围人的信念,对生活的信念。如果信念垮掉了,人们就会跌落到生活的负面中去,这就是恐惧。

信念消退的时候,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的恐惧。信念离开的时候,恐惧爬上了我们的心头一它是如此冷酷,难以摆脱,它占有了那个原本优秀、美丽、可爱的人。

今天,我们都恐惧未来,担忧自己,担心别人。如果一件事情别人没有去做,自己也不敢去做;我们害怕出差错,害怕面对现实。

恐惧未来的最终结果就是,我们遭遇了失败,碰到了挫折,变得麻木不仁一一世界上最优秀的心灵变得不知所措。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像个精神病似的堆积事实、冥思苦想,仿佛未来就是世界末日。

犯错和失败是常事,人所难免,关键是我们要尽量力争上游。如果试过了后失败了,总比不试要好一点。当然,到了我们注定要失败时,才来谈如何避免瘫痪懒散,那实在是很难把握的。说实在话,如果到了很不理想的地步,既然失败了,我们仍应满怀坚定而不泄气才好。英国文学家史蒂文森说他自己"仅仅小试牛刀,却弄得一败涂地!"这句话可以说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写照。我们希望过极好的生活,可是我们却不肯实实在在地努力,不愿含辛茹苦,所以结果未能如愿也不足为怪。

英国史学家威尔士在他的自传中,有五章采用"重新开始中"的题目,因为他失败过五次,有一次还非常惨,真是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可是他仍继续努力,最终迈上了康庄大道。

我们总会遭遇失败,但在遭遇失败以后如何东山再起,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人遭遇失败从此便一镢不振,有些人虽败犹能鼓足勇气。遭遇了失败,从此放弃,随他而去,或者沮丧颓废,这样的人是最惨的,而世上有许多这种人。他们遭遇打击便绝望,不肯再尝试了。其实他们的所谓打击,纯是出于自己的想像,事实上并不那么严重。一个人只有在放弃一切、不再挣扎的时候,才箅是真正遭遇上了打击。倒下了能再站起来,或者被人打倒而不认输的人,虽败犹荣。人总归是人,有时我们会一路错下去,可是一旦我们振作起来,便不再箅作失败。

当然,我们都会颓丧,都会脾气暴躁,当我们还没有弄清事实真相时,就暴跳起来。接着便出言伤人,事后又为此而感到内疚。这一切都于事无补。

有的人因此还会滋生一些心理上的恶习。紧张、胆怯、鄙视他人、反抗、折磨自己、折磨人家。假使他就此在人生的战场上走下去,他就输定了。

有的人因此还会变得喜怒无常、不善控制钱财、不能与人相处,也不能克服自身的坏习惯。其实假使他不意志消沉,坚忍不拔,仍会赢得胜利。

★静心细语:

人类只有在心中重新树立起信念,才能从令人昏晕的恐惧中摆脱出来,让我们自由地享受热情和新奇,而这些都是使生活充满光辉、光荣和快乐必不可少的东西。

4.连接丹田的静心

丹田和心是人体十分重要的两个中心,不过部位和意义略有不同。丹田是根,稳定而扎实,而心就像是一朵花,芬芳而娇嫩;丹田是我们的生命泉源,心则则使我们能够去感受和爱;丹田向下,它向下扎根,而心则是水平的。

当头脑、心、丹田都平衡而健康的时候:头脑清晰;心的爱使我们更加倾向于去分享;而丹田则沉稳地向下扎根。如果一个人的头脑、心和丹田相互协调,运作自如的时候,生命的展现便处处皆美:他的丹田归于中心,和大地有稳定的连结,他的心中流淌着爱和慈悲,而他的头脑有清晰的洞察力;这三者彼此滋养、彼此支持,就像树的根愈稳,树上的花就会愈美、叶子就会愈翠绿。

但是如果这三者无法取得平衡和健康,身心就会失衡。比方说,现代人过于偏重头脑,压抑情绪,忽略身体,这就是用头脑来控制其他部位的中心,结果身心都不能发挥出最好的功能;而如果有人偏重于心,缺少头脑的理智,也缺乏丹田的归于中心时,他可能就会一直给予,直至自己精疲力竭,完全忽略了自己。因此当头脑、心、丹田不平衡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一种不健康的情况,因为三个中心都无法自然地运作,无法发挥自己的功能,反而互相干扰、互相忽视、互相控制;就好像叶子想要去吸收泥土的养分,树根想要开花一样错乱。

因此,这里推荐一个使心和丹田的重新找到平衡的静心技巧。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着,让脊椎和颈部感觉舒适,把右手掌轻放在丹田上,把左手掌放在心上(胸口的正中间,不要偏左,因为我们讲的心不是心脏脏器,而是能量的中心)。吸气时把气吸到右手掌所在之处,想象用丹田在吸气;吐气时稍微张开双唇,把气从嘴巴吐出去,同时想象是从心也就是左手掌所在之处吐气的。大约做二十分钟,然后稍微休息一下,感觉自己。

想象吸气吸到丹田里的腹式呼吸,可以帮助你连结丹田,加深生命力;当想象从心吐气,而心的本能就是去给予、去分享,所以也可以想象成从心给予。当人加深两者的平衡和连结时,透过丹田加深生命力,同时也可以练习归于心的给予,因为它现在有了丹田向下扎根做支持,其给予是有厚度、有深度的,这是因为它自身能量充沛才能给予,而不是为了乞讨别人的爱而给予。

丹田位于肚跻下方约两英寸(三指)的地方,丹田和头脑、心,是人体最重要的三个中心。

头脑掌管理智、思考,心掌管感情、爱、慈悲,而丹田则是生命的泉源、人体的中心。奥修在《内在旅程》这本书里,详细地提到如何使身体、头脑、心、丹田,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以此为静心的体验铺路。如果把一个人比喻为一棵树,生命的根就是丹田,而心是这棵树开的花,头脑则是最后开花的部分,如果根没有培养照顾好,叶子和花都不可能生长得很好。一如植物的根都可以从大地汲取养分一般,在人类的身体里,也存有某些特定的根,可以从灵魂里汲取生命力。

静心者的旅程是往下的,向根部移动,只有透过丹田,人才能进入灵魂;丹田既是人体的中心,是生命的中心,是灵魂的入口,也是人体这把电子吉他的插头。

因此,人与丹田的连结非常重要,与丹田连结就是与自己生命的中心连结。与丹田连结给人一种稳如磐石之感,就好像当一棵树的根与大地连结的时候,即使它选择顺着风势弯腰,可是仍旧稳稳地站立着。这就是归于中心,扎根于大地。

这种感觉很美。如大树深深地扎根于踏实无垠的大地里,如同飘落的雨丝融化在浩瀚的海洋里,又如烟花璀璨绽放在空中。

从事体力或脑力工作的,每天睡觉之前,或者一天的任何时候,抽取二十分钟。持续三个星期以上。床上、其他让人感觉舒适的地方,均可习练。

★静心细语:

丹田静心妙法:平躺,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指尖轻轻地按着丹田的位置保持这样的姿势静静地躺着,同时把注意力带到腹部,看看腹部有什么感觉。呼吸放松、自然,下颌微微张开,以放松颚关节和后脑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