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走近2012:解读末日灾难之谜
3584500000020

第20章 风霜雪雨正浩劫着地球和人类(3)

暴风雪不再是美丽的象征,它在逐步成为一些地区的灾害。在2012灾难中,越来越频繁的暴风雪将是威胁人类财产和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也是各国的科学家在不断探索的问题。人定胜天,暴风雪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危害,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进步,人类一定有能力改善这一状况,减轻暴风雪对人类的灾害。

2.影响巨大的历史上的那些大冰灾

1977年10月26~29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特大暴风雪,积雪15~30厘米,局部超过50厘米,牲畜死亡300万头,约占三分之二。

新疆、青海和西藏牧区历史上也多次发生严重白灾,其中1966年2月底和3月中的两场大雪伊犁、塔城积雪30-50厘米,阿勒泰积雪厚达73厘米使交通中断,牲畜冻饿死亡100多万头。

1995年10月中旬到1996年4月底青海玉树州6县降大中雪48次,累计积雪60多厘米,极端最低气温达-46C,灾期长达半年,共死亡牲畜129万头,死亡率达33.8%,被困灾民12万,冻伤1.46万人,患雪盲1.3万人,患流感及其他病l.5万人,粮食断缺5.46万人。同年四川甘孜州的雪灾受灾逾10万人口,死55人,伤21726人,患雪盲1.5万人,死亡牲畜31.7万。

1997~1998年冬藏北高原和青海南部再次发生特大雪灾,军队多次组织空投救援。

2010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几十个旗县被一场几十年罕见的寒潮降雪天气席卷,滴水成冰,形成严重白灾。随着寒潮一浪一浪袭来,内蒙古灾情不断加重,40多万人、200多万牲畜受灾,给这一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白灾实际上是牲畜的饥饿,发生白灾时,马破雪采食和奔跑觅食能力较强,损失最小。牛在雪地采食能力最差,奔走又慢,死亡率最高。羊与骆驼居中。对于牲民,除牲畜的损失外,大雪造成交通断绝.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很大的。特别是偏僻的牲区。

雪多了成灾,雪少也会成灾。黑灾就是因冬季积雪过少或无积雪,河湖封冻,牲畜缺乏饮水而受到的损失,严重时也能造成大量死亡。黑灾实际上是一种渴灾。入冬早,河湖封冻后又长期不下雪,一般有20天牲畜吃不上雪就会影响健康,40天吃不上雪会普遍掉膘,两个月以上无积雪,牲畜会瘦弱不堪,疫病流行。1974~1975年冬春西藏日喀则地区连旱223天,牲畜乏、病,死亡10万头以上。

国外白灾也时有发生,1985年9月6日挪威南部下大雪,24小时降水量达111.5毫米,雪量之大为千年一遇。当时绵羊还在高地夏季牧场放牧,尚未转移到冬季牲场,又是雨雪交加,使绵羊的皮毛被浸透,冻死了许多。2000年1~2月蒙古大雪成灾,厚的地方超过1米,西部降温至-50℃以下,牲畜大量死亡。

2012灾难中,在高纬度地区,冰雪灾害必然会给该地区的人类交通、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极大的不便,如何对这种灾害进行防治呢?首先气象局要负责冰雪灾害的监测、研究和预报,即使发布异常天气预告,可提前6天进行预报。学校、医院也要注重传授冬季防冻、暴风雪户外生存等知识,使居民掌握一定的抵御冰雪灾害的技能,尽可能地减少冰雪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历史上冰雪灾害发生并不少,多发地区的预防措施做的也越来越到位,2012即使有雪灾的到来,随着预报系统越来越准确,必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冰雪灾害。

3.50年一遇的特大冰灾

2008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阻挡了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这是一场持续两周之久的全国范围内的大降雪,很快便演变成了50年一遇的大雪灾。

2008年第一场白色的雪,拉响的却是红色警报:从贵州到湖南,从江西到广西,在春运高峰时节,电力中断,道路堵塞,机场封闭,群众受困,旅客滞留……大半个中国经受着一场罕见的大劫难。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党和政府是否具有足够的应对能力?冰雪向历史作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军民不畏艰险,众志成城,顽强拼搏,英勇奋战,以空前的团结和昂扬的斗志,夺取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伟大胜利!

这次冰雪灾害波及全国20个省(区),受害人数上亿,造成十多个机场、众多高速公路关闭,京广铁路主干线和诸多铁路路段及国道停运,并由此造成大量人员和物资流动阻滞的连锁反应。

这次灾害不仅使南方一些地方的电网受到重创,电力设备遭受破坏,而且给一些地方的林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灾难。这次严重冰雪灾害持续时间之长、受害面积之广、灾害损失之重、救灾难度之大,出乎人们的预料。灾害的惨烈与危害,已逼近了常人心理和生理所能承受之极限。据专家估计,这次突发性自然冰雪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持续损害和救灾成本达到了1111亿元。

从南方冰雪灾害大面积损害的严重程度来看,不亚于1998年的洪水给我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且远远超过2003年的非典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这场冰雪灾害再一次对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随着2012的临近,像这种大规模的气象灾害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这是对人类的挑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恐慌和灾难。

4.雪崩、冰雪洪水与冰川泥石流

雪崩是高寒山区常见的与低温相联系的灾害。有人统计了1947~1980年间全球10种重大自然灾害,平均每年死亡103.84万人,其中雪崩居第8位,平均每年死亡约5000人。

世界上经常发生雪崩的地区有中国的喜马拉雅山、天山,北美的西北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南美的安第斯山等。世界上最大的雪崩发生在中国的喜马拉雅山区,1950年西藏波密地区的古乡雪崩从海拔6000多米的高山滚下,经过一条冰川到达海拔3300多米的谷地,又跃起翻过海拔4000米高的另一山脊,最后停在海拔2500米的另一条河谷中。这次雪崩历程6公里,沿途森林一扫而光,河流堵截,至今破坏遗迹犹存。由于松散冰碛物在山坡堆积,1953年夏还因此引发了一次特大泥石流。1979年美国华盛顿州圣海伦斯火山喷发引起的雪崩,坍落速度达每小时402.3公里,体积2.72亿立方米,为迄今有记载的最高记录。雪崩滚动最远的是1970年5月31日秘鲁中西部由瓦斯卡兰山地震引发的山崩、冰崩和雪崩的混合崩塌体,共运行14.5公里,受灾面积23平方公里,雪团跃过一个山头,到达另一个流域,埋没10个村庄和一个镇,有23000多人死亡。1966年12月中国天山西部的公路上的特大雪崩范围长达21公里,雪量44万立方米,交通中断了四个多月。1998年1月伊朗德黑兰一里海公路发生200多处雪崩,有47人死亡,40多人受伤,积雪厚度30~50厘米,局部1米,400多个村镇与外界隔绝,包括德黑兰在内学校被迫提前放假。

雪崩影响军事活动历史上不乏战例。公元前218年10月非洲迦太基国的名将汉尼拔率38万大军、8000匹战马、37头大象远征欧洲。在翻越阿尔卑斯山看到一马平川的波河平原时,欢呼着奔向山下,不料因共震引发雪崩,一天之内有1.8万士兵、2000匹战马和12头大象失踪,损,失惨重。1916年在奥地利与意大利两军对垒的阿尔卑斯山区发生了100多次雪崩,其中1916年12月13日在意大利北部白云石流域的雪崩中就有一万多奥、意士兵丧生。据粗略统计1915~1918年间共有4万多人死于雪崩,而大多数雪崩又是由炮火诱发的。一位奥军指挥官在一次造成3000多士兵丧生的雪崩发生之后感叹道:“雪崩比意大利的士兵更危险。”

美国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雪崩1910年2月发生在华盛顿州惠灵顿山道火车站,当时一辆满载旅客的火车、一列邮车和12个火车头正停在这个山区小站,被大雪已围困9天,雪深最深达3米多。由于上一年夏天附近山区的一场大火把树木几乎烧光,约6米厚、1600米长、400米宽的雪团从山上滚下来,势如泰山压顶直奔小镇,将载有100多位乘客的列车、12个火车头、一座水塔和一个电机房冲撞到45米深的峡谷中。周围的人们闻讯赶来只挖出22名幸存者,在客车上的99名旅客全部丧生,许多尸体还是到暮春雪化尽才被发现的。

1908年,瑞士一条新铁路的车站受到雪崩形成的气浪冲击,雪块并没有直接撞击车站,在4~5米之外就停住了,但气浪却把屋顶掀到河对岸,柱梁也跌入河中。面对雪崩方向的只有一人幸免,其余的人都张大嘴瞪着双眼,显然是因为气压极大而窒息死亡的。

美国还曾发生过滑雪者与雪崩撞成冰坨的奇事,双方从相对的山上同时以每秒89米的速度冲向山下,在山麓相撞后雪块被压缩局部融化,几分钟后又重新冻结,以至救援队到来后不得不使用锯子来解救滑雪者。

雪崩是登山运动和高山作业的大敌。1992年5月中日联合登山队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就曾发现了外国登山队员的遗体。1982年5月中旬英国最杰出的登山队员博德曼与塔斯克从东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在接近最后胜利的关头却突然失踪了。事后只找到了塔斯克的尸体。1992年5月哈萨克斯坦的登山家瓦勒沿着珠穆朗玛峰东北山脊攀登时突然被绊倒,才发现了博德曼的尸体。瓦勒找到了博德曼的登山日记,后来交给了当年的英国登山队长博宁顿,使这位老登山家感慨万分,老泪纵横。

2010年1月新疆暴风雪带来灾难的同时,尼勒克县乔尔玛18公里处松湖铁矿区发生大面积雪崩,造成3人死亡;新源县那拉提镇霍依塔斯草场又发生雪崩,造成新源县那拉提镇冬窝子一家4人被埋,目前已有2人获救,2人死亡;巴州和静县巩乃斯乡多个地段发生大面积雪崩,并造成2人死亡。

2010年1月17日,新疆伊犁霍城县果子沟内普降大雪。19点左右,伊犁河谷大部分地区开始降雪,果子沟内暴雪。20点,伊犁果子沟路段发生4处雪崩。

雪崩总会伴着暴风雪而来,在暴风雪来临时,雪崩是不容忽视的。

冰川和高山积雪融化形成的洪水。其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每年春季气温升高,积雪面冰雪灾害积缩小,冰川冰裸露,冰川开始融化,沟谷内的流量不断增加;夏季,冰雪消融量急剧增加,形成夏季洪峰;进入秋季,消融减弱,洪峰衰减;冬季天寒地冻,消融终止,沟谷断流。冰雪融水主要对公路造成灾害。在洪水期间冰雪融水携带大量泥沙,对沟口、桥梁等造成淤积,导致涵洞或桥下堵塞,形成洪水漫道,冲淤公路。

冰川消融使洪水挟带泥沙、碎石混合流体而形成的泥石流。青藏高原上的山系,山高谷深,地形陡峻,又是新构造活动频繁的地区,断裂构造纵横交错,岩石破碎,加之寒冻风化和冰川侵蚀,在高山河谷中松散的泥沙、碎石、岩块十分丰富,为冰川泥石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藏东南地区,冰川泥石流活动频繁,尤其在川藏公路沿线,危害极大。位于通麦县以西的培龙沟自1983年以来,年年爆发冰川泥石流,其中1984年先后爆发5次,造成严重损失:7月27日,泥石流冲走公路钢桥;8月7日,泥石流造成6人死亡;8月23日,持续时间23小时,淹没104道班,堵塞帕隆藏布主河道,使河床升高10余米,冲毁6千米公路,停车54天;10月15日冰雪灾害,冲走钢桥一座,阻车断道12天。

1985年培龙沟两度爆发泥石流,冲毁道班民房22间,淹没毁坏汽车80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古乡沟位于波密县境内,是中国最著名的一条冰川泥石流沟。1953年9月下旬,爆发规模特大的冰川泥石流。此后,每年夏、秋季频频爆发,少则几次至十几次,多则几十次至百余次,且连续数十年不断,其规模之大,来势之猛,危害之剧,在国内外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