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校园里做梦的时候,我们以为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公平的,我们可以大胆地驳斥学校里面的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如果老师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们可以直接提出来,根本不用害怕什么。在别人眼里,你是“有个性”和“有气魄”的人。但是,进入职场之后,“人人平等”变成了下级和上级不可逾越的界限,“言论自由”变成了尽可能地服从。如果你动不动就对公司的制度提出质疑,或者动不动就和老板理论,到头来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于职场上种种不公平的现象,不管你喜不喜欢,都是必须接受的现实,而且最好主动地去适应这种现实。追求公平是人类的一种理想,但正因为它是一种理想而不是现实,所以作为职场新人,你除了适应别无选择。不管你在学校成绩多么优秀,才华多么横溢,当你离开学校进入职场之后,你与其他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一个普通的新人而已。
小黄和小李同一天进公司,被安排在同一个部门。
刚开始的时候,小黄和小李没有什么两样。一周上五天班,早上九点上班下午六点下班,上下班打卡,迟到早退要扣工资,有事不来要向人力部门请假。
一个月后,小黄发现小李变了,最大的变化就是经常不来上班,小黄以为小李有什么事情而不来上班,也没觉得什么。但很偶然的一次,小黄在公司上QQ联系一笔业务的时候发现小李也在线。小黄出于好奇就问小李:“你今天怎么不来上班呢?有事吗?不来上班要扣工资的。”小李只是说自己有事并没多说什么。出于好意,小黄问小李要不要替他请假,小李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不用,他不来上班从来就没有请过。
等到发工资的那一天,小黄留意了一下,发现财务给小李的工资和他的一模一样,也就是说,这一个月小李迟到早退不来上班没有扣一分钱。
小黄开始纳闷了,他想,难道是公司的制度有所变化?于是,他也学小李,一周只来几天,其他的日子干别的事情去了。到了月底发工资的时候,小黄大吃一惊,自己的工资被扣掉了一半!理由是,他有一半的天数没来上班。
小黄很生气,他觉得太不公平了,气呼呼地找财务理论。财务叫他去找老板,她没有权利,只是按规定办事。
这时候,和小黄关系不错的一个老员工偷偷地告诉他:“你别去找老板了,你还不知道吗?小李是他的外甥!”
小黄听了这话,吓出一身冷汗,幸好还没去找老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从此以后,小黄再也不苛求所谓的公平了。
实际上,绝对的公平并不存在,不仅是职场,其他领域里也是一样,这个世界不是根据公平的原则而创造的。譬如,老鹰吃蛇,蛇又吃鼠,鼠又吃粮食……只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这些受到威胁的弱者永远是不公平的,强者生存,弱者灭亡,优胜劣汰,没有公平可言。一味地追求绝对的公平,只会导致心理严重失衡,使自己变得浮躁不安。
与上文中的小黄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小夏。小夏费了很大的周折才进了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有一天,小夏他们楼层的锅炉热水器坏了,喝开水要到楼上去打。这样,每天提热水壶上楼打开水自然成了小夏分内的事,因为小夏是刚来的,又是一个年轻人,所以大家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这天上午,小夏到外面办事去了,中午回到办公室渴得不行,想喝点儿水,于是他揭开热水壶盖,一看,里面空空如也。小夏很生气,大声说从明天起轮流打开水,不能让他一个人承包,但没人响应。于是,第二天早晨上班后他也不打开水了。结果可想而知,当天中午他就被领导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顿,说他太懒惰,连这点儿小事也不愿意做。
应该说,这事对小夏的确不公平,但在现代职场上,永远也不会有绝对的公平出现!道理很简单,无论社会进步到什么程度,企业管理如何扁平化,企业内部永远是个金字塔结构。既然是个金字塔,就必然会有上下之分,就必然会有不平等的现象存在。企业作为最大利润谋求者,与追求“公平”相比,它更喜欢“效率”。在一个公司内部,如果没有适当的等级制度和淘汰制度,它就会因为自己的“仁义”而失去竞争力,就会在竞争中遭到淘汰。因此,在现实生活之中,永远不会出现你想象中的那种“公平”。
既然这样,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摆正心态,不必事事苛求百分百的公平,对生活中的小事看开一点儿,不要斤斤计较,对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耿耿于怀,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创造新的价值上。这样,就单个事情来说不一定公平,但从整体上来说就公平了。另外,我们还可以设法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来求得公平。如果你觉得不公平就放弃努力,那你就错了。最后,我们还可以改变衡量公平的标准。公平是相对而言的,衡量公平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你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时,你会发觉自己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不公平是一种进行比较后的主观感觉,因而只要我们改变一下比较的标准,也能够在心理上消除不公平感。
得意时放下你的“忘形”
生活中,值得我们得意的事情真的很多,人们都难以掩饰自己的喜悦之情,都想在这得意中更加得意,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的得意。但是,适时收敛吧,让自己学会在高潮中退场。
人生中可以多一些得意,但要少一些忘形,得意时,低调的放下你的“忘形”,套让你的人生之路更清晰,而不被得意的光辉所遮掩。
取得了成绩,难免要得意一下,这实属正常。但得意时千万要放下你的“忘形”,否则,那将成为阻碍你继续前进的绊脚石。
这里的“忘形”就是得意后的喜形于色,骄傲自满。人生在世,有时候是不可得意忘形、喜形于色的,那只会让你像一只蝴蝶,在展露漂亮的翅膀的时候受到无谓的伤害。
我的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公司工作,她是以当时公司的最高学历进入这家贸易公司的。上班没多久,她便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公司出了名。
她的能干是无可挑剔的,可惜的是很快就骄傲起来,她开始变得不可一世,有时候领导把一些工作交给她,她就觉得这些工作没有挑战性,她根本看不上眼,就借故推掉。后来领导就慢慢开始冷淡她了,同事也开始在背后说三道四以表不满。后来她终于觉得难以再坚持下去,就辞职了。
让我们审视一下她的这段工作经历,不是她不能干,也不是她在取得成就以后高兴,错就在于她的高兴过了头。有了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了,停滞不前是导致目前状况的根源。
我们在生活中都能遇到类似的情况,许多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认为可以松松心了,可是,他们没有看到,社会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的心态也在不断的跟着转变。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觉得很新鲜,但总有一天成绩也会褪色,甚至会变得毫无价值。
许多事情,在初始的时候总是新奇而富有创造性的,但只一会儿的功夫,就变得又老又旧。年轻人总认为中年以上的人是古板的,相反,年长的人总是认为现代的年轻人是多么的无知。
任何人对于自己所想做的事情,在达到目的之前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做种种的努力,但是有很多人往往在取得初步成就后,就欢天喜地,不知道东南西北了,这样就会阻碍自己前进的步伐,甚至压抑其他人的成长。因此,眼前的小小成就只可以让你小小的高兴一下,切不可因此而得意忘形,忘记了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甚至忘记了自己是谁。
生活中,值得我们得意的事情真的很多,人们都难以掩饰自己的喜悦之情,都想在这得意中更加得意,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的得意。但是,适时收敛吧,让自己学会在高潮中退场。
舍弃的智慧可以放大你的生存空间
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的,做人也是如此,既然不能一蹴而就,就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之后再前进,同时电在进退之间获其利益,自然就达到了目的:香港富商李嘉诚在与怡和洋行较量的商战中,就成功地运用了此计策。
李嘉诚是香港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地产商,几乎把整个香港的每一块土地、房屋都思量过了.每个上市公司的股市行情部分析透了。他获得一项关于英国在香港最大的洋行,英资怡和洋行的绝密情报,即它虽然是九龙仓股份有限公司的大东家,但实际上占的股份还不到20%,简直少得不成比例,这说明怡和洋行在九龙仓的基础薄弱,尖沙咀早已成为繁华商业区,其旁边的九龙仓实际地阶已是寸土寸金,而股票价格却多年未动,股票面值低得不成样子:这些都是争夺九龙仓的有利条件。因此,早日购足50%的股票,取代怡和洋行成为大东家,这样就有权运用九龙仓的土地发展房地产,此堪称一本万利。
李嘉诚得到这一信息,当即决定分散吸进九龙仓股票。从1977年起,他悄悄地分散户名,吸进18%的股份。
由于李嘉诚大量吸进股票,使每股由10港元飞速上涨到了30余元,引起怡和洋行的警觉。李嘉诚的偷袭战必将转入阵地战。两军对垒,李嘉诚的实力大大弱于怡和洋行,硬拼实难取胜。在此时,李嘉诚若继续入股,怡和洋行必然会高价回收九龙仓股票,它财大气起,李嘉诚必将惨败无疑。
李嘉诚不愧为一流商言,他决定以退为进,化验为夷。他的金蝉脱壳之计是寻找一个代替自己与怡和洋行作战的人,将全部股票高阶卖给他。
1978年9月的一天,在中环文华阁的高级包间里育两位身穿中式强装的本地客,使用普通话进行了一次短暂而叉神秘的会晤,时间虽只20分钟,却决定了价值20亿美元的九龙仓脱离英资怡和洋行的关键******。
这两个人中,一个是地产商李嘉诚,另一个就是船王包玉刚,2000万股票全部转卖给包玉测,包玉刚将帮李嘉诚从汇丰银厅中承购英资和记黄浦股票9000万股。两人皆大欢喜。
李嘉诚知难而退,退中获利,既卖得人情又富了自己,岂不英明!包玉刚则借李嘉诚的情报、信息和卓越的判断实现夙愿,仅此一个妙计,出千金巨资部买不到,何况李嘉诚已为他打好了赢等价值20亿美元的九龙仓之基础。包玉刚自知确有实力,胜怡和洋行心中有数.此妙计正用得上,不费吹灰之力一举获得18%的九龙仓股票,开盘就有与怡和洋行相等的实力,怎能不高兴。
另外,李嘉诚成功地为幕后的包玉刚打了个掩护,当李嘉诚被怡和洋行发现之后却停手不干了,使怡和洋行误认为已化险为夷;而包玉刚接上来吸收九龙仓股票,怡和洋行又误认为是有人盲认李嘉诚而势抢购,还讥笑他们自找倒霉,料定九龙仓股票不久即会下跌。等怡和洋行发现九龙仓股票持续上涨而不回落,值得警惕对,包玉刚已大刀阔斧,仅用一个季度就吸收了另外1000万股,占有30%的九龙仓股份了。时值1979车初,股票价格已达50港元,怡和洋行这才知道上当,心急如焚,立即研究对策,出高价回收九龙仓股票,准备决战,然而大势已去。
其实,不管做生意也好,还是平常的过日子、做工作也罢,你不能什么事情都想着一步到位,必要的迂回、退让反倒会让你曲径通幽。
懂舍弃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有的人喜欢炫耀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有一种能力更加可贵,就是以适当的退让姿态,把事情、争端消弭于无形的能力,这或许就是老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吧。
战国时期,梁、楚两国相邻。梁国边境县的县令一职由梁国的大夫宋就担任。
两国边境的老百姓各自种了一块瓜田。梁国边境的百姓十分勤劳,肯于吃苦,多次给瓜田浇水灌溉,他们种的瓜长势很好。而楚国边境的百姓比较懒惰,给瓜田浇水灌溉的次数少,他们种的瓜长势不好。
楚国边境的百姓看到梁国的瓜田长得绿油油的,比自己的,及田长势好,十分妒忌,就在夜间偷偷去扒乱梁国的瓜秧,使梁国的瓜秧不少枯干而死。
不久,梁国边境的百姓发觉这件事,就向县尉请求:允许他们也偷偷到楚国的瓜田,扒乱瓜秧,进行报复。
因为这件事可能造成两国边境事端,事态严重,县尉没敢擅自做主,便去请示县令宋就。
大夫宋知道了以后,说:“唉!这是什么话!这是结怨招祸的办法,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让我教给你处理这件事的办法,你必须每天夜晚派人前去,偷偷地给对方浇灌瓜田,还不要让他们知道”。
县尉听了,感到很为难,但是这是县令的意思,他不敢违抗,只好把县令的话转告给了老百姓:百姓们更不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但既然这是县今的命今,他们不敢不照具今的意思去做。
于是,梁国边境的百姓就在每天夜里前去,偷偷地浇灌楚国,边境的百姓的瓜田。楚国边境的百姓早晨到瓜田里一看,发现已经浇灌过了。就这样,在梁国边境的百姓的帮助下,楚国边境的瓜田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梁国边境的百姓感到奇怪,便暗中察访后,知道原来是梁国边境的百姓干的。
楚国边境的百姓大受震感,便把这件事向县令报告了,县令听后委实高兴,就把这件事告诉给楚国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