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宽心就会开心 舍得就能获得
3584000000030

第30章 适时舍弃,才能明白真正的拥有(1)

懂得适时舍弃的人,永远不会让你真正地失望。放弃也是一种美,只有这样,心中的伤口才比较容易愈合,即使留下伤疤,也会使自己的心变得有棱有角,变得更加的坚忍不拔。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在起程之前如果背负得过多,起程时就不会那么轻松。只有选择放弃,才会享受到美好的人生!曾有这样一句话:握紧双手,那么里面什么也没有;还是伸开双手吧,那么将会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学会放弃才能使自己真正地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只有痛苦地放弃才能使自己卸下包袱轻松前进。

以退为进的智慧

容与忍往往是统一的。这不是懦弱,而是以退为进,在容忍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人能与他相争。

可惜的是,两干多年来,能参悟和运用这一心术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在名利面前,往往争得你死我活的,结果大部落得个遍体鳞伤、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身败名裂、命赴黄泉。

若人们都能学会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消极遁世。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境界,平常心是积极人生,平常心是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时不乐,无时无忧。工作本极平常,敬业不衰,全力以赴,竭尽心智……

江南有一个大家族,老爷子年轻时是个风流公子,养了一大群妻妾,生下一大堆儿子。眼看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了,他心想: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于是,儿子们斗得你死我活,不亦乐乎。这时,只有一个儿子默默地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从不参与争斗。争来斗去,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这群争吵的儿子中的任何一个,他都会管不好。最后,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不争的那个儿子。

同样道理,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对人对事也要善于制怒控愠。

哥德有一天到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了曾经对他的作品提过尖锐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在哥德面前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哥德却克己忍让,幽默地答道:“而我正相反!”

一边说,一边满脸笑容地让到一旁。哥德的忍让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也显示了自己的心胸和气量。

清朝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让三尺。叶家见后,也主动退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

容与忍往往是统一的。这不是懦弱,而是以退为进,在容忍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人生需要“退而求其次”

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骨头具有强大的韧性与足够弹性的人,在狭小的空间里,能最大限度地曲下身来保护自己;在发展的机会来临、前景广阔的时候,又能最大限度地挥洒自己的智能与才干。

春秋时期,百里奚很有才干,但他是荆楚的普通百姓,没有得到重用。他听说秦缪公贤明,就想着去拜见,但去秦国又没有路费,于是把自己出卖给秦国的客人当奴隶,穿着破衣烂衫给人家喂牛。

到了秦国,他通过不同的渠道把自己的才华显示出来,秦缪公知道后,把这个喂牛的人提拔起来,官拜左相,位尊身显,很多原来瞧不起他的人都不敢仰视他。

为了摆脱失败情感的左右,学会能屈能伸才能泰然自若,敢于拼博。

能屈能伸是取胜的一种战略思考,是一种大丈夫可曲可伸的方法。这并非让我们营私舞弊、贪污贿赂、投机取巧,这是人生智能的凝结,它的形式变化多端,可以称为“以曲求伸”,也可称为“以柔克刚”。

历史上有不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例子,都反映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战略。老子说:“要表现出无私的样子,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想废掉对方,就先捧起他;想剥夺对方,就先假装满足他”。这种以曲求伸的姿态也许不够壮观、英武,但毕竟是在前进,是靠着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地在前进。

在洞庭湖里,生活着很多鱼类,其中有一种叫泥鱼。

每当旱季来临时,洞庭湖就会干涸,大部分的鱼虾都会拼命寻找赖以活命的水,可惜到最后都无法战胜天道循环,不是被人们捞走,就是干渴而死,变成千鱼。

可是泥鱼却不会,到了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它全身滚进湿泥里,然后口衔泥水,像死了一样静止不动。捞鱼的人即使看见了,也会误以为是泥巴,让它侥幸逃过。等水渐渐干了以后,泥鱼就躲在泥里一动不动,依靠自身保存的水分和能量来维持生命,一直能维持半年之久。

等到旱季过去,河水汇聚到洞庭湖的时候,泥鱼就会从泥里钻出来,洗掉身上的泥巴,在水底自由自在地畅游。而此前其他的鱼虾早就所剩无几,因此泥鱼就可以享受充足的空间与养料,迅速地繁殖成长。

据说三国时期,关羽就曾经用泥鱼的故事来劝说刘备,告诉他人生总要有几段泥鱼那样隐忍的时期。刘备听了以后,若有所悟,才有了后来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的精彩表演。

骨头太硬的人,不懂得人生应该能曲,因此对于低处的机会视而不见;骨头太软的人,永远也站不起来,根本没有伸的时候,因此对于高处的机会也就可望而不可及了。

因此,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骨头具有强大的韧性与足够弹性的人,在狭小的空间里,能最大限度地曲下身来保护自己;在发展的机会来临、前景广阔的时候,又能最大限度地挥洒自己的智能与才干。

争一步不如让一步

象棋是中国的发明,其中蕴藏着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高手往往能从大局出发,不争一子之得失,着眼于长远,走一步看三步,甚至更多,有战略布局造势,有策略设圈埋伏;而低手者,只能从局部出发,走一步看一步,无长远之眼光,为争一子之得失往往陷于对手之圈套,损城失地,直至输棋。

在印度南部的马哈丛林里,人们捕捉猴子的狩猎工具很简单:在一个牢固但透明的盒子里装有猴子特别爱吃的核桃,盒子上方开一个小fL,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抓住核桃后就抽不出来了。聪明的猴子常常中计而被猎人抓获。其实猴子很容易就可以逃生,那就是松开前爪,放弃核桃。

人们可能会嘲笑猴子因为不肯放弃一个核桃而搭上了性命,可是我们人类自己呢?是不是也常常因为不肯放弃一些虚无缥缈的“名”或“利”而烦躁不安呢?作为教师,有时我们会抱怨学生不懂事,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是不是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了呢?有时我们会抱怨待遇偏低,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付出到底是不是物有所值?有时我们会抱怨压力过大,可是我们是否想过,这压力又是从何而来呢?仔细地想一想,细究一下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还是为名所累,为利所困。

人生不能没有追求,执著是一种美丽。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不断总结,不断拼搏,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寒苦来。”历尽千辛万苦获得的成功更直得珍惜,苦尽甘来的喜悦更值得细细品味。

但是人生也不能没有退步。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固然可喜,但有限的生命难以承受太多的重量,人生不可能永远负重前行。有舍才有得,只有学会取舍才能得到更多。所以适当退让、学会放弃更是一种智慧。其实合理的退让是一种洒脱,是一门学问;适当的放弃是一种豁达,是一种人生的领悟。

一个富翁老了,他的两个儿子也长大了,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富翁百思不得其解。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他们的好办法。他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100里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给他们出了个难题,谁答得好,就让谁继承遗产。他交给他们一人一串钥匙、一匹快马,看他们谁先回到家,并把宅门打开。马跑得飞快,所以兄弟两个几乎是同时回到家的。

但是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愁了。哥哥左试右试,苦于无法从那一大串钥匙中找到最合适的那把;弟弟呢,则苦于没有钥匙,因为他刚才光顾了赶路,钥匙不知什么时候掉在了路上。两个人急得满头大汗。突然,弟弟一拍脑门,有了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子就把锁砸开了,他顺利进去了。自然,继承权落在了弟弟手里。

人生的大门往往是没有钥匙的,在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

以退为进,以舍求得

古人云:“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不是所有的前进都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的后退却是因为无路可走,适时的后退不仅可以让眼前的道路更清晰,有时还套为我们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走为上”是用兵的常用策略,说白了就是舍弃、退却和逃跑。当一方具有压倒的优势,而另一方没有把握胜利的时候,唯三条路可行,即投降、和谈、退却。投降是彻底的失败,和谈是失败了一半,而退却并非失败,相反是转为胜利的关键。

走也是一种舍,表面看来是退却,实际是最高的战法,它具有切实的实用性,令人有“与其卖弄小聪明,倒不如退为佳”的感觉。

走的计策,在做人做事上,则有“随退随进竹一说,退是舍,进是得。的确,疾风知劲草,人须有傲骨,面对险恶的局势,人应当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自应提倡,也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一种精神。但是,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就某个具体的事情来说,也有其“时”、“势”的问题,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里、环境下,采取以退为进、以合求得的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而并非是消极退让。

庄子曾讲,穷通皆乐;苏轼则言,进退自如。无论是庄子的穷通,还是东坡的进退,同指一种做事的策略。穷通是指人实际的境况遭遇,进退是指入主观的态度和行动。庄子认为,凡事顺应自然,不去强求,才能过着自由安乐的生活。苏轼认为,人只有安于时代的潮流,因任自然法则,才能进退的自如,穷通皆乐。如此看来,进退即是做人的大道理、大智慧。

我们常说:“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廉颇曾顽固不化,蔑视蔺相如,到最后,不得不肉袒负荆,登门向蔺相如谢罪。郑庄公说话太尽,无奈何掘地及泉,遂而见母。故俗言道:“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凡事都合得留有余地,方可避免走向极端。特别在权衡进退舍得的时候,务必注意适可而止,尽量做到见好便收。

春光虽好,但总有尽时。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高潮和低潮。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就像搓牌一样,一个人不能总是得手,一副好牌之后往往就是坏牌的开始。所以,见好就收便是最大的赢家。做人的真谛就在于此,与人交往,不论是同性知己还是异性朋友,都要有适可而止的心情。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势尽人疏、利尽人散的结局,同时友谊也只有在平淡中方能见出真情。越是形影不离的朋友越容易反目为仇。

古人告诫说:“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即使是恩爱夫妻,天长日久的耳鬓厮磨,也会有爱老情衰的一天。北宋词人秦少游所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不止是劳燕两地的分居夫妻之心理安慰,更应为做人交友的处世之道。我们在谈到成功之道时,更多地强调要有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是,有时候,一味地硬冲硬打未必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以退为进也是一种人生的策略。

退才能更好地进

退一步其实很简单,你觉得你有理,别人说你一句,你回十句,只能激化矛盾,到时候即使你确实有理,也没有用了。要时刻记得这一点:当你非要和别人较真的时候,要想想自己会不会得到同样的回报。“退一步海阔天空”,适时地退一步就会化解矛盾,消除误会,赢得友情。

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前,他接到来自好朋友毕莱士的一封信,请达尔文为自己写的文稿做个审定。达尔文在看了朋友的稿子之后觉得异常为难,因为这个文稿的研究结论与自己的《物种起源》一书实在是太接近了。达尔文和毕莱士是多年的好朋友,而这两部稿子无论是谁先发表都会对另一个人造成伤害。一边是多年的友谊,一边是倾注了二十多年心血的稿子,达尔文很为难。有人劝达尔文,赶紧把自己的书出了。但是达尔文选择了友谊,打算把自己的书稿毁了。毕莱士知道后很受感动,坚决阻止了达尔文毁书的行动。这件事一经传出,大家都称赞达尔文的大度,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达尔文以及他的《物种起源》。

其实,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适当地退一步是完全可以的。朋友之间相识讲的就是一个缘分,应该以大局为重,不要因为对方的态度有变化或过错,自己也一定要以相同的方式回敬。始终保持对对方的友好态度,对方也能意识到你的“付出”。一个卡车司机跑长途,车子途经一个小村庄时,一个中年农妇突然小跑着横穿马路。大卡车来了个急刹车,差点儿撞着农妇。那农妇顿时火冒三丈,冲到驾驶室对司机开始没完没了地漫骂。司机没有还嘴,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吸着,听农妇从“小骂”上升到“大骂”。一支烟吸完,趁农妇喘口气的工夫,司机终于开口了:“如果我刚才刹车晚了,把你轧死了,这会儿你还能骂吗?”农妇想想有理,便不骂了。

看,退一步其实很简单,你觉得你有理,别人说你一句,你回十句,只能激化矛盾,到时候即使你确实有理,也没有用了。要时刻记得这一点:当你非要和别人较真的时候,要想想自己会不会得到同样的回报。

上初中的方杰放学后气冲冲地回到家里,进门后便使劲儿地把门关上。他的母亲正在厨房里干活儿,看到方杰生气的样子,就把他叫了过来,要和他聊聊。

方杰不情愿地走到母亲身边,气呼呼地说:“妈妈,我现在非常生气,李强居然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方杰的母亲一边干活,一边静静地听儿子诉说。方杰说:“李强让我在朋友面前丢脸,我现在特别希望见到他的时候和他吵一架,希望他遇到倒霉的事情!”

他母亲走到墙角,找到一袋木炭,对方杰说:“儿子,你把前面挂在绳子上的那件白衬衫当作李强,把这个塑料袋里的木炭当做你想象中的倒霉事情。你用木炭去砸白衬衫,每砸中一块,就象征着李强遇到一件倒霉的事情。我们看看你把木炭砸完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方杰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他拿起木炭就往衬衫上砸去。可是衬衫挂在比较远的绳子上,他把木炭扔完了,也没有几块扔到衬衫上。

母亲问方杰:“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累死我了,但我很开心,因为我扔中了好几块木炭,白衬衫上有好几个黑印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