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山河秀
3582400000055

第55章 造反有理

这天应天发生了太多的事,而且是大事,足以震动朝局,改变天下格局的大事。

首先一件事就是潘小宝遇刺身亡,接着木南遇刺,不知所踪。

对了,和潘小宝一起遇刺身亡的还有郭炳文,这位本来是刺杀的主角,在死后,却毫不受到重视,所有人包括他的尚书老子在内,都以为自己可怜的儿子是沾了潘小宝的光,死的冤枉啊。

儿子刚回来没几天就被人杀死,二丫入宫和太后哭闹不休,太后也是心疼的不得了。接着就传出了木南遇刺的消息,太后大怒,凭女人的直觉,就判定这俩件事和自己的好弟弟都脱不开关系,急招王建军进宫。

木南下落不明,潘小宝却死了,王建军大感不妙,先是派人去监视木铁风,接着协调各路衙门,下封城令,大索凶手,忙的焦头烂额,却不料被太后叫进宫去,也不见面,就在慈安宫外跪了一天。外面各个部门没有个掌舵的,王建军急的直跳脚,却不敢离开一步。

封城令下了,王太师却不见了人影。城里应天府,刑部,锦衣卫,东厂,西厂各自为政,谁也不听谁的,各查各的,但无一例外,将极大的力量都投入了进去,乱成一团。城门镇抚使封了城门以后,没有接到下一步的命令,也是呆在镇抚衙门里,那里也不敢去,也不敢擅自开门。

但是,有一股东厂的力量却在向另一个方向集结。各部门人员势力交错复杂,期间也不是没有人发现,但报上去,谁也顾不上管,上级也没有进一步的指令,下头人也不会多事,这期间的重点可是彻查潘小宝遇刺一案,要知道,太后震怒,查不出来,谁都没好果子吃。

大家都去忙潘小宝的事了,谁也知道潘小宝的地位在太后的眼中有多重要,谁敢不紧着尽心尽力。最关键的是,拥有最后决策权与指挥权的人,现在正在太后那里跪着呢。

就这样乱了一天。到了第二天,本来王建军应该主持工作了,可二丫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消息,非要找他拼命,吓的王建军躲在中书院出都不敢出来。

而且王建军也是窝了一肚子火,木南那边认了栽也就算了,潘小宝的死看太后的意思竟然也怪到了自己头上。王建军都快疯了,女人真是不可理愈,潘小宝是你侄儿难道不是我侄儿,我跟小宝的感情要深多了,他吃喝嫖赌都在我那,从来没给过钱,我能害自己的侄儿?

越是这样,越是疯了一般的逼手下去调查,现在他只关心俩件事,一件就是潘小宝的死,查,狠狠的查,一定要查出来。另一件就是木铁风的动静。

至于其他的情报,他根本就没顾上看。其实也不是他没顾上看,而是手下看着他双眼通红,满脸杀气腾腾的模样,根本就没敢往上交。

这时王建军的缺陷就显露出来了,抓权,权位太重,人们都习惯了听他的,平时还好,他能忙得过来,而且许多事各衙门自己就做主了,不用劳烦他。而这时谁也不敢负责,一切情报都往他这里集中,他的弱点就暴露了,以他的能力,只能是顾此失彼,让许多有价值的关键情报在眼皮子底下溜过去了。

当然了,潘小宝的事查不出来,木铁风也没动静。还香楼都被过了好几遍了,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对劲。

一天又这样过去了,应天城里已是怨声载道,许多人被关在城里出不去。

到了夜间,王建军终于撑不住了,就在中书院的值班房里,沉沉的睡了过去。

一觉醒来,刀已经架在了脖子上。

东厂的暗中集中起来的特务突然发动,控制了宫中各处要害之处,包括太后的慈安宫。

但宫外还有无数王建军的党羽,等天一亮,消息传了出去,如果这些人纠结起力量反扑,这些特务数量太少,根本就控制不住局面。

但是没机会了,就在夜间,几乎是同时,一直军队悄没声息地穿过本来是被王建军的人控制的城门,来到了应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住了王建军的各方势力,这一晚有不少贵族大臣被斩杀在自己的家里或是被软禁在府中。

待到天亮,局势已被皇帝和木铁风牢牢地控制在手中,不管是原来忠于皇帝的官员还是原来靠向后党的官员,只要没死,全部宣誓向皇帝和太后效忠。至此,这场流血政变宣告成功。总共只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

而之前有多少人在暗中做了多少的准备,还有多少人在暗中出力,有多少不知名的人在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天亮了,城门终于打开了,被困在应天的人长出了一口气,恍如隔世,不管发生了什么事,终于解脱了。

与此同时,宫里的诰书发布,宣称王建军及其党羽密谋叛乱,被太后察觉,太后大义灭亲,紧急下达了勤王令,召正好在应天城外驻训的一支水师改作步兵,入城平叛,终于粉碎了王建军的阴谋。

当然,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多数人都心知肚明。但王氏家族及其附属势力被铁血清洗,几乎被连根拔除,王建军王建民等几个主要人物被杀或被关,太后被软禁,后党再无回天之力。

有一家例外。

那就是沈家,太后的三妹妹所嫁的沈家,掌握全大顺和气银号金钱命脉的沈家,沈万三。

有一种解释是说,沈家从不参政,而且沈家掌管天下银钱流通,经济命脉,不能动也没法动,因为谁也没有能力接手这偌大的产业而不出问题。

可大家更愿意相信另一种说法,那就是沈家其实早就暗中倒向了那一边。

不管怎么说,政变成功了,大权终于掌握在了皇帝和木铁风的手中。

王建军致死也没想明白,那支决定了成败关键的军队是怎么进城的。

朝廷对于军队的掌控有多严密,就拿潘小宝调动为例,首先要潘小宝所在的军队上报,层层报告到兵部,兵部武选司郎中批准,尚书批准,兵部上报到枢密院,由枢密院正使也就是木铁风批准,再报到皇帝那里,其实是太后,再行批准,这样一个人的调动才算是完成。升迁也差不多。

其实正常调动的话,调动谁枢密院正使和太后基本是不会去看名单的,毕竟这事太小了。只要兵部批准这事基本就算是定了。只有像潘小宝这样身份特殊的人物才会特别关照,所以潘小宝才会特意的拜会木铁风。

这么多的关节,随便那一道都能卡掉人,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王建民王建军始终没能把太多势力安插在军中的原因,这种死板的制度,确保了军队的稳定。所以军中历练出来的潘小宝,会得到后党那么多的关心,多年不在应天的潘小宝,在应天的贵族子弟圈中仍然是一呼百应。

这还是调一个人,那么调军队呢?手续就更复杂了。事先所调军队和兵部职方司要共同做出详细的计划报批,不仅要有兵部和枢密院下达的调令,还要有兵符,而兵符只在皇帝手中,也就是在太后手中,没有这几样,一兵一卒都休想调动。

别忘了,军队里还有监军,监军就是朝廷安插在军队里制衡那些传统的军队主官的,而监军是宫里和中书院下派的,按照制度应该由太监或文官担任,但是多少年下来形成的习惯,监军基本上都是宫内派出的太监,这可都是王建军的天下。还有军队要发饷,要吃饭,钱可都在户部手里捏着呢。

所以,王建军在军中虽然没有多大的势力,但却并没有太担心军队会怎样,在非常规手段下调动军队基本不可能,跟何况那么多的特务是干什么吃的。

谁也想不到,木铁风在军中的势力之深,威望之高竟然到了这种程度,调动军队只需要一封亲书的手令就够了。监军的势力和军队中的特务在军队接到木铁风手书的第一时间就被清除了。当即开拔,轻装前进,未带后勤辎重,水军改步兵,上岸奔袭,没有给监视的特务做出任何反应的时间。

一夜间,大局已定。

还有城门镇抚使,这绝对是王建军的亲信,几个城门领也都是靠的住的人,可以说,这是王建军心里最放心的一块势力。就算你木铁风能领兵造反,可你进不来城,神仙也没办法,当年大义都没攻破应天,而造反最忌拖,只要守城的顶住,时间一长,造反势力自然瓦解。

可是,开启城门的钥匙,并不是只有城门领才有。

本来,城门钥匙只能由城门领保管,但城门领多大的干部啊,你总不能让城门领大人每天拎着钥匙一大早早早的起床去开城门然后到了大晚上的再锁门吧。就算是下面人,也不会每天都去城门领那里领钥匙,你要把城门领大人烦死啊,大人每天都数不完的事情要干呢。所以,城门钥匙,平时都是负责开关城门的下级军官在拿着。而这些军官,一般都会把钥匙交给那些天天负责开关城门的小兵保管。所谓的使用钥匙的制度手续,只是一本糊弄人的帐。

就算遇到特殊情况,城门领大人会把钥匙回收亲自掌握在自己手上,也不可避免的钥匙其实已经有好几把了。

虽然不是每个城门领都这样马虎不负责任,但是,这样的钥匙,只要有一把就够了。

赵强就是这样出去的,临时改成步兵的水师就是这样进来的。内城也是同样的道理。

至于什么锦衣卫东厂西厂,他们根本就没反应过来,而反应过来的没上级管。等到大伙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各个老大的头都掉了,你让大伙怎么给你卖命。跟军队死磕?开玩笑,洗洗睡吧,不过是换个老板而已。日子照过。弄不好同事们连举报揭发书都写好了,我可不能落后于人。

大顺最庞大精锐的特务机构,就这样不举了。反而是木铁风接收最顺利的一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