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主任培训教程
3580800000007

第7章 学生思想问题(7)

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时代特点

儿童青少年发展有客观规律,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品德发展都有一些相对稳定的特点与规律,但是,孩子生活、成长在现实社会中,必定打上时代、社会的烙印。一些研究者探索了未成年人的时代特点,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重视个人价值

与只强调服从上级、服从父母、服从命运的价值观相比较,更重视个人价值。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如果教育引导不利,没有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没有利他的观念,就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可能走上个人主义,甚至极端个人主义的道路。那样,于己、于人、于国都是不利的。这就给教育者提出了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引导的重要任务。

(二)传统美德约束力减小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传承,但就整体情况看,确实存在弱化的趋势,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约束力越来越小。以孝敬父母为例,绝大多数人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当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封建内容需要批判),但在有的家庭里,谁“孝敬”谁是需要打问号的。有人写文章说:“孝子、孝子,孝顺儿子;孝子、孝子,孝顺孙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同时,我们民族的勤劳节俭、自强不息、与人为善、礼尚往来等美德在相当数量的年轻一代身上正在淡化。

传统美德约束力的减小,有时代发展的原因,也有教育的原因。我们没有很好地研究在新的时代里,传统美德的内涵应该有什么发展变化。比如,勤劳不应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爱劳动、不怕吃苦,应该加上讲效益、有创造的时代内涵。研究清楚传统美德的时代特点,进行教育才有新的内容,才切合实际,才能收到实效。

(三)信息吞吐量大

现在是信息时代,孩子接触多种传媒,信息吞吐量越来越大,有时,教育者在某些方面会失去信息吞吐量优势。某大城市,用同样的关于科技知识信息的问卷测验中学学生与中学教师,教师的平均分低于学生。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深思。

我们曾在1000多名高中生中调查,有一个问题:“现在你的发展,主要影响来自哪里?”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中,选择“社会”的占75%。这就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对学生的影响力。一位美籍华人教师在座谈会上说:“我们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在信息时代恐怕应重新考虑了。”

教育者必须努力恢复信息吞吐量的优势。

(四)情感要求强烈

现在的未成年人普遍存在情感饥渴的问题,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家庭里没有伙伴,兄弟姐妹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且学习的压力使他们与家庭以外伙伴的交往也太少;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片面、过高的期望,使其由于学习成绩或其他原因,对孩子的情感忽冷忽热,甚至“异化”;三是传媒上过多的男女****的宣传,影响孩子过早、过强烈的想交异性朋友;四是有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带班的水平不高,班级心理氛围不良。此外,还有电视、电脑占孩子的时间太多等原因。

如何满足青少年儿童正当的情感需要,是我们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心理成熟滞后

过去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说他们在艰苦困难中成长,受到多方面的磨炼,心理素质也得到提高,抗挫折能力强。现在的多数孩子,家庭生活条件好,不仅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过的是“高消费”的生活。磨难谈不上,有意识的磨炼也微乎其微,心理成熟度低是普遍的现象。许多调查反映出目前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检出率比过去高多了。清华大学某学生用硫酸伤熊的事件,反映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偏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一项对20000名中学生的心理调查表明,有30%(6000名)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班主任》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讲到,某大城市的一个区,在半年的时间里,由于心理不健康的原因,导致了18个未成年人自杀。

心理疾患是2l世纪人类面临的四大疾患(战争、瘟疫、人口剧增、心理疾患)之一,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已迫在眉睫。目前,教育部门要求抓好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校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程,但是,也还有一些学校,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六)责任意识淡薄,责任能力弱

责任意识、责任能力是人的基础素质之一。没有责任心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一事无成,也无助于社会。现在相当数量的孩子得过且过,对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对班级都不负责任。我们曾经对1000多名的中小学生家长与教师进行调查,在家里,主动进行家务劳动的学生仅占1/3,被动劳动的1/3,根本不劳动的1/3。有人调查统计,中国小学生日劳动时间平均12分钟,比许多国家少得多。而责任,与劳动、付出是紧密相连的。

未成年人责任意识淡薄、责任能力弱是教育的责任。责任意识、责任能力必须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培养,不管在家庭里,还是在学校里,都应给孩子“负责任的”机会。优秀班主任魏书生总结经验说,在他所带的班级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全员负责任,全程负责任。一些中小学开展“今日我当家”、“一日司令官”、“班干部轮流制”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成长。北京市光明小学向家长承诺:您的孩子在我们学校读书的几年中,至少有半年时间做班级干部。

(七)重金钱、重物质的倾向明显

钱和物都很重要,重视是应该的。但是,如果走向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就是走向邪路。有些青少年受成人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小小年纪,头脑中就沾染了过多的铜臭味。

对未成年人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的教育,是班主任教师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当代的未成年人有许多新的特点,城镇和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情况会有所不同,研究这些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

拓展延伸

《胡****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选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艰巨而长期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现在,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人约有3.67亿,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的事要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继承,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要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开创。要使广大未成年人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德素质。只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代代相传,才能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重要内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青少年时期既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他们的一生影响很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从未成年人抓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要从未成年人抓起。只有使我国未成年人从小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良好精神,形成积极向上、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克己奉公、助人为乐的品德,确立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奋斗的志向,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

第三,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无论现在还是未来,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中华民族要始终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人才。未来我国人才大军,必然要以现在的未成年人为主体。要使广大未成年人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之材,就必须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同时,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通过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展的历史,了解近代以来我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奋斗的历史,了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热爱祖国、决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坚定信念,树立起自强不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树立起与时俱进、昂扬向上、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努力成为祖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后备军。

第四,加强和改进来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未成年人的成长牵动亿万家长的心,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生系最大的根本利益。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我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既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加美好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加强和改进来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部署、来落实。

§§§第五节 班主任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依据及要求

一、方针政策的依据

(一)依据“8号文件”

“8号文件”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8号文件”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8号文件”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的原则:

1.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既要体现优良传统,又要反映时代特点,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

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未成年人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

(二)依据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的重要会议精神,做到与时俱进

如胡****主席2006年3月关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等。

(三)依照<;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德育体系意见>;)

《德育体系意见》规定了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

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规定了小学阶段德育的主要内容是:

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

《德育体系意见》规定了中学教育阶段的德育目标是:

教育帮助中学生初步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逐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以及诚实正直、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中等职业学校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和正确的职业理想。

规定了中学教育德育的主要内容是:

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和民主、科学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时事教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和廉洁教育,开展青春期卫生常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社会公德和劳动技能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和职业规范教育。

《德育体系意见》还规定了“积极开展各教育阶段德育活动”、“努力拓展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等。

(四)依据各省市地区和本校德育工作规程计划

各省市都有从本省市实际出发制定的德育工作文件以及相应的规程、规定、条例。例如,关于加强德育工作,各省市都根据中央和教育部文件的精神制定了本省市的“意见”、“规程”、“规定”、“条例”;关于班主任工作、关于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也都是如此。另外,各级学校也有自己相应的德育工作规程、德育工作计划。这些都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依据。

二、依据学生的实际

《意见》中要求班主任:

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善于分析和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的发展状况……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烦恼,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这说明学生的实际状况是班主任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又一个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