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主任培训教程
3580800000045

第45章 班级活动问题(5)

(一)要创新班级活动的形式

班级活动要有效吸引学生,首先其形式要不断创新.要不断寻求学生“喜闻乐见”的班级活动形式。那么什么形式的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呢?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尤其是看一些娱乐性活动。既然学生喜欢这样的活动形式,那么我们班级活动也可以借鉴一些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等形式,让班级活动成为学生的“最爱”。当然,不但可以借鉴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等形式,班主任还可以自己创造一些学生喜欢的班级活动形式。

1.焦点访谈

孩子的世界很精彩,孩子对世界有独特感受.他们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评价事件、评价人物。可以组织学生留意校园、班级生活,同学琐事,组织调查、采访,然后选取典型事例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当主持人,提出焦点、热点问题。一个个身边的例子,一个个身边的话题,让学生真诚地敞开心扉。在平心静气的访谈中,学生澄清了认识,明辨了真、善、美。

2.新闻发布会

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掌握、了解的时事新闻、身边的新闻简短地介绍给同学们。要想成为合格的“新闻发布人”,学生每天回家就需要看报、看新闻,搜集、筛选并组织材料。召开新闻发布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国家大事,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情感。

3.实话实说

中央电视台崔永元所主持的《实话实说》想必大家都看过,主持人风趣的主持风格与观众无所顾忌的“实话实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把这一节目形式迁移到班级活动中。如以“实话实说”为主题的“你怎样看抄袭作业现象”,要求学生大胆发言,实话实说,你是否抄过别人的作业,当时你是怎样想的。通过这一栏目,学生常常能引起强烈的反应,从而达到有效地指导学生行为的目的。

4.生活百事通

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着生活。班级活动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生活技巧。有的学生介绍怎样预防感冒,有的学生介绍防触电的方法,有的学生介绍如何做人工呼吸,有的学生介绍如何巧妙清除茶垢……课堂成了知识的万花筒,一个个有趣的小知识提高了学生生活、生存的技能、本领,把卫生、健康、安全等教育内容渗透其中,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百事通”。

5.演讲比赛

电视中经常有某大学与某大学的演讲大赛,来自不同学校的选手旁征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不凡的口才。可以迁移运用这一形式,启发学生能否采用演讲的方式来运用到班级活动中,为班级活动的形式增添一点色彩。如以“过生日,该不该请同学吃饭”为主题,由于这一问题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有的学生自身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于是让他们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这样,在演讲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教育真正落在了实处。

案例

有位班主任模仿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在自己所带的班级评选出本学年、“感动七班”同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候选人并介绍其事迹。接着,班级成立评选委员会,委员会由班主任、班委干部代表、同学代表共7人组成;评选委员会,开会集体研究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然后,班主任指导班里的文学爱好者起草候选人的颁奖词,大家提出修改意见并成稿。颁奖典礼邀请学校领导、科任教师、其他班级同学参加,届时全班同学投票表决,得半数以上投票的候选人当选。

活动中,学生的心灵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震撼。入选“感动七班”的同学虽然没有“感动中国”的人物那样高大,但他们是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榜样,对学生的感染力更强。事,搞几次慰问这类活动上,要深入这单位和部门,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找到既适合于同学们长期开展活动,又能使这单位受益的项目。只有这样,社会单位才愿意配合,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坚持不懈的活动中真正受到教育。

(三)要创新班级活动的组织,实现全员参与

班级活动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才可能实现既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又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班级活动实现真正的全员参与呢?作为班主任来说,要创新班级活动的组织工作。

第一,要从同学们的普遍兴趣上确定活动内容。.在一定的班级里,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学们在一定的时期内会有一些共I司的兴趣,比如,喜欢玩一种玩具、游戏,流行同一种学习用品,喜欢同一本课外读物等,班主任开展班级活动时,要善于从孩子们共同的兴趣点出发进行选题和设计。

第二,要善于将活动拓展和延伸,为每个同学创造参与活动的机会。对于学校组织的诸如校运会、文艺会演等竞赛性活动,有些班主任图省事儿,直接让班里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报名参加,这样的做法对班集体建设非常不利。其一,学校开展这些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班级活动的开展,而不是为了竞赛而竞赛,班主任如果仅仅为了在比赛eel:分数而将大多数同学置于活动之外,就背离了学校开展这些活动的宗旨。其次,由于没有班级全体同学的参与,个别参加活动的同学在活动中集体意识淡薄,即使最终获了奖,也仅仅把它看做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少有集体荣誉感。久而久之,这些同学就会形成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在班中脱离同学,失去和谐的人际关系。其实,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为班级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学会将学校的活动拓展和延伸。既让每一个同学参与其中,又能让其中的骨干分子脱颖而出。学校要举行文艺会演,要求每个班级都出节目。作为班主任,在策划本班节目时,要将“全体同学参与”作为首要条件考虑。首先,要分析班级在文艺方面有哪些资源;班里有文艺特长的同学有哪些,分别是些什么特长;学生家长有没有搞文艺工作的,哪些家长能在策划中帮忙;活动可能用到的乐器、服装、道具,班里的同学能解决多少等。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确定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我们总是能给每个同学在类似的班级活动中找到一个角色。比如,可以给那些实在没条件上台的同学安排一些剧务、服装、道具、灯光的角色。总之,一定要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有事可做,让他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对于班级活动来说,它的拓展延伸不仅让同学们有了参与活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拓展延伸中,活动的内容会在一个主题之下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入,最后产生一种无形的“场效应”,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

案例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愉悦、轻松的学习成长环境,班主任杨老师在新学期开学时就组织全班同学开展了“装饰我的教室”。

有位班主任为了向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在班上进行了一次“猜”的活动,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猜”字,接着将学生分成四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了“猜”的任务。大家立即行动起来。第一组来到建筑工地旁,看到的只是破砖烂瓦,学生一阵莫名其妙之后,仔细一想恍然大悟:“这里的砖头瓦块原来堆得好好的,是我们练武时搞得乱七八糟的。”“老师是让咱们想想这样破坏公共财物对不对。”第二组来到槐树下,看到因放“箭”和放“飞刀”被扎得皮开肉绽的树干,同学们心里难受极了。第三组同学在操场墙边看到了被个别同学乱涂乱画的墙壁,非常气愤。第四组同学在厕所旁边看到有的同学舞棍捶壁,墙土掉落的情景,无不谴责这种行为。各小组回到教室里,纷纷说了老师要他们猜什么,有不文明行为的学生惭愧地低下了头。

如果这个班主任不以活动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是训斥责罚,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由此可见,班级活动是学生道德认识的阶梯和桥梁,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熔炉,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延伸拓展

班级活动对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为其接受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基础,实现我国总的教育目的和小学教育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班级活动是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打好素质基础的重要形式、途径和方法。

班级活动为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提供了实践的条件和生活经验的基础。班级活动,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密切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个人同他人、集体、社会的复杂关系,并在实践活动中履行所掌握的品德规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把小学生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广泛的爱好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班级活动使学生学习的领域扩大了,学习机会增多了,有效的激发求知的兴趣,这对促进智能的发展有很大帮助。班级活动使学生不仅动脑动口,而且动手动脚,全身运动,身心处于紧张热烈而又轻松愉快的幸奋状态,从而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并可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培养劳动观点和习惯。

班级活动促进学生特长和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地去选择自己感兴趣又适合自己的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按兴趣、爱好、特长组织在一起,共同促进,使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这也有利于班主任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特长和能力的发展。班级活动有助于学生主创精神的培养。学生是班级活动的主人,有的班级活动需要由他们自己来设计、组织、管理,即便是以班主任为主组织、领导的班级活动,同样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设计、管理,这些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都有积极的作用。班级活动还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使他们在交往中培养起健康的、丰富的感情,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二)班级活动是组织、建设良好班集体的有效方法。

第一,班级活动有助于班集体的形成。一般来说,组织、形成班集体总是以协调一致的集体工作和有益的班级活动开始的。如果一个班级不开展或很少开展活动,是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的。

第二,班级活动有助于实现班级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发展与完善。班集体是实现班级的奋斗目标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而组织相应的具体活动则是班集体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重要形式。只有在班级活动中,学生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如果没有活动,学生就不会感到集体的存在,也就不会主动的关心集体,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而有了活动,学生则会精神焕发,并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团结和班集体的巩固与发展。

第三,班级活动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在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中,正确的、合理的东西得到肯定、弘扬,错误的、不良的东西则为大家所不齿。这样,正确的舆论和班风就会逐步形成、发展起来。所以说班级活动是创建班集体的血液,是形成集体主义思想的摇篮,没有活动就没有集体。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对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活动搞得多,内容丰富多彩,锻炼学生和学生干部的能力,在活动中寻找快乐,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思考与探讨

1.为什么要开展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有哪些类型?

2.班级活动的内容有什么要求?班级活动有哪些形式?

3.班级活动如何组织?班主任如何创新班级活动?

4.创新是班级工作活力的源泉。在组织班级活动中,你进行过哪些创新?

在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你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5.有些班主任组织班级活动很轻松,有些班主任则喊;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