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主任培训教程
3580800000018

第18章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8)

学生每天在学校长达六七个小时,与班主任的有效接触时间最长,班主任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研究表明,在教师诸多心理品质中,对学生有直接影响的人格特征主要有:①精神振作还是沮丧;②兴趣广泛还是狭窄;③性格暴躁还是稳定、和蔼;④意志坚强还是懦弱,果断还是犹豫不决;⑤生活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事实证明,学生的害怕、说谎、缺乏礼貌、违抗、挑衅等心理失调,其原因之一,与某些老师心理不健康、师生关系不佳有关。

3.有利于增进班主任的身体健康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健康的心理素质需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作为其物质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身体健康,对提高身体素质起积极的作用。一个人精神愉快、心胸开朗、温和宽厚、善于合群,就会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使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反之,长期抑郁寡欢,焦虑烦躁,疑心重重,忧心忡忡,就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三、班主任增进心理健康的对策

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素质,首先需要社会的支持,全社会要树立“尊师重教”、“科教兴国”的良好气氛,为老师营造一个维护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气氛,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作为学校领导,要重视心理管理,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校园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关心老师,帮助教师改善工作环境,特别要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负担与心理负荷,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

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其中第五条有明确规定: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班主任个人也要重视心理保健,具有基本的健康理念.拥有正确的职业心理,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

1.具备正确的健康理念

(1)确立健康意识

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是生理上要保证健康,同时还要保证心理上的健康,所以强健的体魄与坦荡的心胸相对来说同样重要。我们要认识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不可割裂开来的。心身相应,生理疾患常常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生理环境的突变也会造成诸多的心理问题。心情愉快,轻松惬意,能够增强免疫力,达到身体健康。即使身患重疾,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利于康复。现代医学证明:70%的病人只要消除了恐惧和忧虑,病就会自然而然地痊愈;989/6以上的疾病会因为心情愉快出现明显的好转。同样,我们要想达到一个和谐、积极、愉悦的心理状态,改善生理健康无疑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

我国古代,前人就懂得心情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唐代注家王冰对这段话有精辟的解释:“恬淡虚无,静也。法道清静,精气内持,故其气从,邪不能为害。”可见养身即要养心,通俗地说,要想有个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养心,注意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心理经常处于平静、平衡、美好的状态。

(2)有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意识

卫生部部长陈竺是一位高级医卫专家,他指出:“对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群众的健康问题不能光靠打针吃药来解决,必须强调预防为主。”陈竺语重心长地说:“每个人都要建立起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的意识。对于健康,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你自己。请记得,自己才是健康的主宰者!”

(3)具有乐观的人生态度

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可见,乐观是促进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积极稳定的情绪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促进班主任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班主任是社会的一分子,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矛盾,有时还会陷入烦恼和忧愁之中,如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疏通,就可能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并在一定条件下引发某些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班主任只有以乐观的心态来笑对困难,才能有机会重新恢复心理平衡,才能以积极的心态直视人生。

2.加强职业心理修养

班主任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对全体学生的爱心——由教师的理智感、职业道德感、美感凝聚的一种对所有学生,特别是成绩不佳、品行不良学生的高尚情感。二是具有相当的教育机智,包括善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有的放矢,掌握教育时机与分寸。三是能通过非“高压”手段树立自己的威信,包括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班主任加强职业心理修养,要从如下方面努力:

(1)面对现实,自我认知

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只有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就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认识自我,包括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的压力是对自己缺乏了解,班级管理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最终难以避免挫败,导致付出与成功不相符,心理失去平衡。

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所应具有的特点。只有坦诫地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并肯定自己的优点,才能获得对自己相应的尊重。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的能力、行为和性格等特点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一一承认,一一接纳。二是对自己职业角色的认同,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师对自己职业角色的肯定,可以化消极的工作态度为积极的工作态度,不畏外来的冲击与挑战,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能带着强烈的使命感愉快而有效地完成。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班主任的人际关系分为三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和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主任顺利工作的基础,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会给班主任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压抑。班主任只有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接纳他人,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持宽容、友好的态度,同时不把自己的标准加诸于他人之上或不以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获得自己所需的人际互助,与他人携手愉快地投人工作、生活之中。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班主任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反之,人际关系恶化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使自己陷入无穷乏味的名利纠纷之中而不能自拔,也会严重腐蚀校园风气。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如家长、学生对自己教学成果的评价,荣誉的得失,同时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以坦诚、友好、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的态度,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家长的关系,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

每位班主任都十分关注班级荣誉,我也不例外。但一件小事,使我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