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京密河札记
3579500000048

第48章

孙铭的画洗练、夸张而大胆,有一股纯真的稚气。她喜欢画鸡,也长于写鸡。她画的小鸡憨态可掬、举止拙朴,很是耐人寻味。有一幅《百雏图》,很能代表她的风格。不必署名,也认得出是她的鸡。她的水墨兰草也有特色。寥寥两三笔,淡淡一两朵,清新素雅的韵致尽在其中了。她别出心裁地把小鸡与幽兰组成一幅小品,便自有一种生动几分野趣儿跃然尺幅天地。她画的寒梅本是既工且繁的,硬是一枝一叶儿、一朵一瓣儿惨淡经营出来。老干的苍劲、新枝的茁壮、花蕾的俏丽,皆是浓烈。梅花写成,出人意外地在下面点缀两只争啄落英的小鸡,宛若画龙点睛、别有气象:梅却成了背景,衬出雏鸡的天趣,透几分报春的生机给人。《梅鸡图》的气韵也就卓然不凡。她画的对鸭,神态傻乎乎的,前呼后应,煞是可爱。涉笔着墨极简,格调意境却是高远恬淡。她的《吉利图》即像是”儿童画,又有较浓的民间装饰味道。一只写意的竹篮,盛着鲜活的荔枝,两只顽皮的小鸡跳进筐中琢食。构图颇见新意。她的”牡丹图“又是大红大绿,浓墨重彩,却艳而不浮,颇有北方乡村家具漆画的风采。

“画之所贵,贵存我。”孙铭的画像她的人一样,透着鲜明个性:天真与童稚。她的画或许没有许多人的画构图合”理“、笔墨娴熟,也缺少博大深邃的寓意,然而却实实在在有她自己的风格、自己的追求。她大胆挥洒、百无禁忌,时有意想不到的生花妙笔溢出,待回头寻迹,那神来之趣,已是无影无踪。她便整天埋头于这”有法“与”无度“之间,苦苦追求,连她自己也说不大清自己在探求什么。她大约是在追求一种规范的解脱,一种天真自然的美,一种精神自由的寄托吧。

孙铭同志1936年自西安赴陕北投身革命,是由国统区到延安的第一批进步青年。当时年仅14岁,入”红军大学“学习(简称”红大,后更名”抗大“)。她不仅是”老延安,也是”老红军”1986年离职休养后开始学画。她喜欢画鸡,是因为当年在”五七“干校劳动锻炼时喂过鸡。用她自己的话说患难之交,岂能忘怀?”她时常对人讲我喂过的鸡,都是有名有姓的。“她说最怀念那只瞎眼瘸腿、不幸夭折的小鸡。

也许起初正是那只可怜的小鸡,才使她产生了画鸡的念头。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她在延安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上了年纪,时常怀念那一时期的生活,于是又画起了能唤起。天记忆的腊梅。虽已离休赋闲,依然时常关注国家大事,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便有”吉利图“、”富贵牡丹“面世。她的画,总是寄托着某种情感,更是别一种方式的回忆和期待。她说我的画是”一文不值,千金难买。“大约正是由这个意义上讲的。一个老延安寄情丹青,别人或许不易引为关注,她自己却是视为生命一样的重要。难怪有人要买她的画,她只是不肯,却时常画了送给老同志、老战友,送给认识的和不认识的青年。她的心愿,也正在这作画与送画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她常常通宵达旦地作画,画案前一立就是好几个小时;她常常参观画展,以开拓眼界,提高艺术鉴赏力;她常常走出去请回来,拜师求艺,以图进步。她整天忙忙碌碌,生活得充实而富有情趣。家里有客人来,她喜欢请客人看画,看画集,更喜欢当场河毫作画送给客人。有机会,她也常常送去一两幅作品参展。别人说她画得好,她不认真相信,更不因此而显出自满自足;亲人批评她”越画越不像景,她也不生气,更不因此而丝毫气馁。任尔评说,她只是埋头随心所欲地画她自己的画。有一个青年把同她的合影印在一本书里,注明是”同画家孙铭在一起,她很不髙兴,说胡扯,我算是什么画家。”不愿意让别人称自己为画家的她,只是整天埋头作画,磨秃了不知多少毛笔,画毡上渗洒得墨迹斑斑,依然还只是画。从60多岁画到70多岁,还说要画20年。到那时,她也许还不承认自己是画家,可她的画必是自成一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