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密中国大案(二)
3578600000040

第40章

一声叹息,舔痰少年何处觅学堂

“舔痰”风波过后,心力交瘁的杨玉秀向学校递交了辞呈,离开了从事多年的教育岗位。尽管学校极力挽留,但杨玉秀明确表示今生来世再也不会当老师了。

而张小刚至今依然没有入学读书。原来曾经有两所学校表示愿意接收张小刚入学,这其中包括一所由杨玉秀托个人关系帮张小刚找的学校。但事过半月之后,学校却改变了初衷,拒绝接收张小刚。究其原因,原来是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强烈反对接收张小刚,学校怕学生告老师的事件再次发生,老师们害怕这个“问题”少年,学生们也不愿意和张小刚在同一所学校学习。

我们不能苛责那些拒绝张小刚的学校,毕竟,舔痰案在北京引起了巨大反响,不管张小刚是因为什么原因舔痰,毕竟他的舔痰行为很“异端”,很难令人接受。我们可以理解那些拒收张小刚的学校。

但是,从张小刚在法庭上当众对杨玉秀喊出的那声“妈妈”,我们有理由断定,张小刚其实是一个内心善良的孩子,他之所以状告老师和学校,其实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回到学校读书。但是,张小刚事与愿违,经过舔痰案风波之后,张小刚成了“名人”,人们更多的是用质疑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人们只看到了他颓废叛逆的“朋克”外表,而没有与他的内心世界沟通交流。

更令人悲哀的是,竟然没有一所学校能够敞开宽容的胸襟,来接收这个渴望学习、渴望成材的孩子。

我们不能不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掌控教育资源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那么,到底有多少大人能够真正知道90年代的孩子到底想要什么?对于他们来说,物质生活已经相当满足,而精神食粮的摄取才是保证他们今后人格健全的基础。他们“朋克”外表下包裹着的是一颗脆弱的心,他们外在表现出来的叛逆,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更需要大人们的认同和理解。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过多地在虚拟世界徘徊,过多地接受多元文化,这会使他们的内心更加空虚和迷茫,更使得他们对是非的辨别力由性情决定,毫无遮掩,毫不顾忌。一旦自己无法被人认同和感知的时候,烦躁、叛逆等特性会立刻显露出来。

张小刚是个善良的孩子,更是一个需要有人认同他、理解他、培养他的孩子。对于这样一个涉世不深的孩子,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包容他,给他足够的阳光,让他重归本该属于他的生活,而不是抛弃他。

但是,诺大北京城,谁给张小刚一张可以上学的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