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脚下的远方
3577800000033

第33章 故乡行吟(4)

自从辽宁在东北振兴中来了一个漂亮的大转身,沿海六城市便开始携手“赶海”。于是六点一线沿海经济带蓬然而起。南起首段的葫芦岛,也建成了自己的一线七区经济带:以天然不冻的葫芦岛深水良港为核心,牵动10余新港竞相开发。其中牵动最大的北港工业区,已引进104个项目和625亿元投资额。最令我兴奋的是,葫芦岛的环境却没遭污染。对此,********陈晓琨跟我说:“孙中山先生百多年前的《建国方略》,就对葫芦岛有规划;日本侵略者对此更有图谋,虽没成事,但他们的160多万侵垦侨民,统统是从该港遣返的;新中国建立后,******特批成立的地区级葫芦岛市。如果我们的发展不虑后果,便是犯罪!”所以当费许多心血引建的特大煤炭码头已定址于接近市区的老港后,他忽然发觉,这样设址,市区将受煤尘污染。他亲自跑往山西天津等煤运省市,废寝忘食考察,重新拍板将煤码头改址。此举受到内外一致嘉许,也构成我对葫芦岛一见钟情的另一分缘由。

鞍山随笔

十多年前去千山,路经鞍山时见过一道独特的景观至今难忘。那是春天的一个星期日,我们乘车穿越市区的半小时中,竟看见十来支送亲的队伍。那是独特的,只在鞍山看见过的送亲方式。长长的队伍,每支人数都在一个连左右。从新郎新娘到男女老少送亲的人一律步行。新婚夫妇穿了婚礼服走在最前列,就像连队行军时并肩前进的连长和指导员所在的位置,紧接其后是一截运载新婚物品的方队。这一拨人与前后稍有不同,他们把彩电、冰箱、洗衣机三大件及好看的衣被等细软之物或捧或抬或用自行车推着,之后才是穿着新衣空着手壮声势的众亲友们。这种送亲方式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鞍山当时的风俗、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也让人感到了鞍山市民自足而自信的心态。

现在大不相同了。今年几次来鞍山,最长一次住了四天,也赶上过民间约定俗成的结婚吉日,但特意观察再三未见一支这样的队伍。送亲也现代化了,送者和被送者都坐进车里。大款们或有身份有条件好摆阔的便弄成以高档豪华轿车为主的车队,中等条件的是高、中、低档小车混合编队,普通百姓也或借或租了大客车、小面包加几辆红色轿车……东西也不张张扬扬展示了。现在市场什么东西都有,不像以前买那几大件还得托人弄票,所以也就没有显示的必要了。

以前还见过鞍山一道独特而美丽的景观,那就是许多人都赞美过的鞍钢上空漫天的红云。不管白天黑夜谁见了谁都赞叹说美呀美的,殊不知那是钢铁冶炼过程中放出的有害气体,是美丽的公害污染啊。鞍山作家文畅先生1984年就写过一篇散文《当红云淡抹的时候》,描述了他由赞美红云到盼红云消逝净尽的心情。现在没谁再去寻这一景观赞美了,人们的审美眼光里已多了一把科学和现代化的尺子。所以见到红云已变得淡而又淡的鞍山天空时,心情也是相当晴朗的。

几次到鞍山都很匆忙,但还是在好客的鞍山朋友陪同下,专门看了最著名的两个去处。一处是玉佛苑。二百多吨一尊岫岩彩玉雕成的巨佛,传得名气越来越大,吸引的人日渐增多。我就是数闻其名而后见其面的。那彩色玉佛竟有八米之高,雕琢精美,浑然天成。在中国这块无奇不有的大地上,我走过无数去处,的确没见过这等高大奇美的多彩玉佛。怎么个奇美法,我状物的笔法不高就不细描写它了,肯定会有专家去写的。鞍山人都自豪地说,这是自家地生的整玉雕成,可算世界之最。我两次观瞻(再三斟酌只好使用观瞻二字。若用参观,则于佛不敬。若用瞻拜或瞻仰,又与我自己身份和信仰有悖,而观瞻既无不敬又无迷信之意),听人们说得越来越神秘,简直就是天意使此玉在鞍山成为如是之佛,甚至神秘到鞍山领导者的命运如何,都与对此玉佛的态度有关了,说得有鼻有眼真真切切让你不信不行,信亦不行。信与不信这是另一话题,玉佛给鞍山增加了知名度和旅游效益这是事实。所以不少人在颂扬支持玉佛苑建设的领导,而对持慎重态度或反对态度的领导则抱怨和指责。不管怎么说,那玉佛之高大佛殿之雄伟实在令人观之难忘。

从前鞍山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简单的画面:一座高炉旁站着个老工人孟泰。而看过玉佛苑后,这画面中又多了一尊彩佛,变成一人一佛一高炉了。

其实我看到高炉是在看到玉佛之后,并且就在第二次看玉佛的同一天上午。由于玉佛管理人员讲解过细,我们看的时间就过长了,到鞍钢时比原计划晚了一小时。鞍钢同志感慨说,现在许多人重视玉佛超过重视鞍钢啦!说的同志不光指我们,更指上级领导。听了鞍钢同志的介绍,更加理解了大型国有企业的艰难。他们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脊梁和命脉,党和国家给予了极大的精力和经济投入,但真正摆脱困境的确还要作很大努力。我们怀着敬意参观了鞍钢生产能力最大的十号高炉。这是鞍钢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经过现代化改造而成的,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钢水红彤彤地流淌出来,却不见了已往灿烂的钢花。这在炼钢工人眼里是最美不过的景致了,说明冶炼技术和钢的质量已产生飞跃。但现在鞍钢还不全是这样的高炉。他们正抱着最大希望以最大努力进行着自我改造,争取巩固住在中国的钢都地位。

听过佛苑和钢厂同志们截然相反的诉苦,我进一步理解了当一方领导是多么艰难。怎么对待玉佛呢?怎么对待高炉呢?鞍山该为钢都还是该为佛都?思谋再三,不由想到一国两制。既然世界最大的玉佛在鞍山已是事实,既然全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在鞍山也是事实,那就正视事实,既钢都也佛都吧。但愿我心目中那一幅鞍山画面上的高炉不朽!玉佛不朽!高炉与玉佛中间站着的孟泰不朽!

抚顺的奇迹

抚顺是个出奇迹的地方,每去一次都这样想。头两次去时想的是,一个著名的工业城市却多出诗人,比如曾获中国鲁迅诗歌奖的松涛、林雪,及诗人兼诗评家李黎等。大诗人郭小川当年曾专程到抚顺,他写下的《两都颂》,其中一都就是歌颂的煤都抚顺。工业城市,一般容易缺诗意,少诗人,抚顺却诗意浓,诗风盛,是不是和郭小川的足迹及他为这座城市留下了著名的诗有关呢?后来又发觉,抚顺不仅诗风盛,文风也盛。比如,中国有套中华文学基金会主编的《21********新星丛书》,水平高,也权威,每年不知有多少优秀青年作家竞选入编此书而不可能,而抚顺作家梁静秋的长篇小说《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不仅在《中国作家》杂志全文发表,并且顺利入选该丛书。这样一位优秀作家,我个作协主席此前竟然不知,这似也应属奇迹,可见抚顺也多出作家,文风亦盛。世界著名的法国女作家杜拉斯在她的带自传性的著名小说《情人》中,所写和所爱的男主人公就是抚顺人,抚顺的文风是否与此有点关系,不得而知。民风呢?全国最大的雷锋纪念馆就建在抚顺,雷锋也工作并牺牲在抚顺,抚顺肯建如此恢弘的纪念馆既是奇迹,这便也标示出抚顺民风的主调了。还有,抚顺的棚户区改造,在全国也应算个奇迹。由于历史原因,前些年,抚顺的工矿企业职工许多还住在日伪时期的棚户区,与迅速发展成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景象,反差太大,极不和谐。此种情况,在其他不少城市也是赫然存在的。是抚顺率先在全国喊出彻底改造棚户区,让工人阶级早日享受到应得的改革开放成果的。才短短几年,这一属于全国的奇迹早已完成,大片大片棚户区的破旧房屋,被大片大片的簇新楼厦替代得无影无踪了,这奇迹该算是政风方面的吧?

最近和全国许多文友同看抚顺,以往重视过的东西就没太留神,倒是忽然意识到,抚顺最举世无双的,却是和旧中国一个奇耻大辱同时也和这奇大耻辱孪生的一段英雄历史紧密关联的一个奇迹:举世皆知日本帝国主义曾罪恶侵略中国十四年,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抗战了十四年;却少有人知,抚顺曾发生过一场与千多名日本战犯进行的历时十四年的灵魂之战。此战巩固了十四年枪炮和血肉所取得的抗战胜利,也创造了新中国奇特品格所产生的奇迹。这个伟大的世界奇迹,使抚顺有了一座值得全球思考的不朽之碑。

此碑立于占地面积两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千六百余平方米的“抚顺战犯管理所”里,是一群曾在中国攻城掠地杀人放火罪恶滔天,又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了十四年灵魂搏杀的日本战犯们立的。上刻“谢罪碑”三个大字。刻谢罪二字于石碑上,又将石碑立于中国的土地上,并且是日本战犯们立的,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奇迹。当年,经过十四年抗战,举手投降的侵华日军,只是被迫放下屠刀而已,他们只有战败的羞耻感,而无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感,虽被看押,却仍抗罪、赖罪,并不认罪,更不谢罪,甚至,如果再有人指挥他们侵华,他们还会鼓起武士道精神,重操屠刀卷土重来的。可到后来,被抚顺战犯管理所“灵魂的持久战”降服了的归日战犯们,不仅在中国立碑刻字谢罪了,而且归国后还成立了一个反战组织,名叫“日本战犯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简称“中归联”。可以说,中归联成员成了战后日本大众和平运动的核心力量。中归联在成立50多年里,面对日本右翼复活军国主义分子的倒行逆施,出版了数十种以亲身经历揭露侵华日军暴行的书籍,并成千上万次在日本和国际社会的大小集会以及媒体上,集体公开作证。他们还多次当着复活军国主义分子的挑衅,公开发表认罪反战声明。中国这一旷日持久对日战犯的灵魂之战,被日本和世界一些人士惊赞为“抚顺的奇迹”。

这当然应被称为“抚顺的奇迹”!当年,其他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待重要战犯,不是判处死刑就是判处无期徒刑,采取的都是肉体消灭和人身镇压。同是战胜国,中国却没判处一个死刑和一个无期徒刑,判处有期徒刑的也是少数。1950年,刚刚建立不久,百废待兴,困难重重的新中国,根据《波茨坦公告》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罪犯规定,和中苏有关协定条款,正式接收由苏联政府移交给我国的在侵华战争中被苏军俘获的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的日本战犯982人。当时,日本战犯和日本政府以及其他国家,还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中国政府却以必胜的信念,坚定地采取了对败者不是以力镇压,不教而诛,而是以留住肉体,改造灵魂,变恶敌为长久反战挚友为目的,以法、以理、以礼慢慢来的改造手段,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八年,以至十四年,直到彻底服罪、谢罪。这是十四年的高墙内抗战。从******主席和******总理等一些国家领导人,到常年住在抚顺的一大批管理所工作人员,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可歌可泣啊!

遵照******主席指示,周总理亲自安排说:“今天,形势不同了。别说杀掉一个,一百个也容易的很嘛!我们还是把他们改造好,让他们变成新人,变成朋友。这对我们国家、民族,会有长远意义,我完全有信心,我们把他改造好。”意在通过我们努力,不仅让战犯,也让全世界都承认和相信新中国的威力。因此,就连战犯们的伙食标准,都是周总理亲自审定的。为实现对战犯的改造目的,十四年里,发生了多少动人故事,我虽没作过采访,不过,我读了辽宁作家叔弓(张仁寿)先生呕心沥血四十年,所著《灵魂决战--中国改造日本战犯始末》(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该书有十分详细的描述,可供世人阅读。我只想借用书中两个情节,说明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日本战犯所用的无尽苦心。

抚顺战犯管理所,建在日伪时期所建旨在镇压抗日志士和爱国同胞的“抚顺监狱”(日伪政府的“模范监狱”)旧址上。战犯们刚进管理所时,当年“模范监狱”的典狱长大村忍,还趾高气扬说,这是他们“自己建的监狱自己住”。对战犯改造之初,他们不时寻衅,滋事示威。我国************时期,战犯们竟想向联合国控告,说管理所不让他们吃饱饭,不人道。其实他们的饭是够吃的,而且标准和细粮、油、肉待遇比管教人员要好许多。有一天管教干部发现,一些战犯下围棋的棋子竟然是用大米饭做的,白子直接用白米饭粒捏成,黑子则用掺了灰土的饭粒捏成。用那么多饭捏制围棋子玩,哪里是吃不饱饭。管教及时揭露并组织批判了他们的不老实态度,他们无话可说了。有天劳动时,风忽然把管教干部干粮筐的盖布吹开,眼见的战犯们都惊呆了,原来管教干部吃的是黑窝头和野菜汤,而战犯们吃的却是当年中国人吃了的话就是经济犯的大米和白面。那是中国全民挨饿时期啊!战犯们心被触动了,纷纷跑到管理所领导那里要求和管教人员换着吃。管教干部当然不能答应。还有一件事。曾任伪满洲国总务厅长官的武部六藏,在管理所改造的六年时间里,有五年是因脑溢血瘫痪在床的。管理所专门派来一名叫焦桂珍的护士照料他。焦护士自己的小孩正是上幼儿园天天需要接送精心照顾的时候,但她照护武部六藏的五年当中,瘫痪在床的武部身上没生一个褥疮,获(假)释回国时,武部当焦护士面对来接他的夫人说,焦护士虽小,却像母亲样照顾我五年!为此,武部夫人给焦护士深深鞠了三躬说,我第一感谢中国政府,第二感谢中国人民,第三感谢焦护士。战犯们被释放回国时,存放在管理所的物品,大到布匹、金银财宝翠玉、军功章,小到假牙、剃胡刀片、半截火石,一件不少。需知,他们这些东西是先后经历了两次长途大搬迁,还经历一次大水和一场大火之灾而一件没少啊。其中还有一块怀表受到特别关照,每两年给擦一次油。当怀表的主人获释回国时,管教干部特地把表的指针播到他获得自由的准确时刻。战犯接过表时哽咽不止。后来,日伪时期模范监狱的典狱长大村忍忏悔说:“如果拿日本帝国主义对待中国人民的那样态度,就是十分之一的程度也够(我们)受了,而中国政府很文明对待我们,可见人民中国与帝国主义有根本不同。”还有被灵魂之战降服的28名战犯在伏法请罪血书上说:“如果刚被送来中国时被处死刑,我们会喊天皇陛下万岁,大日本帝国万岁;今天被判死刑,我们要喊中国共产党万岁!******主席万岁!”

这两部著作,作者从日本战犯改造工作一结束就着手了,前后耗时四十年,曾许多次在战犯管理所费力耗心,直至出版再版,这也可看作是十四年高墙抗战的延续。读过该书,一条日本在押战犯从“抗罪、赖罪”,到“认罪、悔罪、谢罪、赎罪”的轨迹,便显示出“抚顺奇迹”的辉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