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喋血四平
3576600000002

第2章 化四平为马德里(2)

“立即进攻四平!”这是杜聿明到东北后下的第一道命令。

军令如山倒。何况是杜聿明的军令!国民党军各部不敢怠慢,全力前进。4月18日,新1军率先到了四平的西郊。

四平城内外的战火一触即发。

林彪站在四平城头,举起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敌人的部署,不禁眉头越皱越紧。虽然已调集梁兴初、黄克诚、万毅等向四平靠拢,但他仍觉得实力不足。走下城头,林彪只扔下一句:“急电长春部队南下增援。”

这个时候,陈明仁率领的第71军与由郑洞国暂时指挥的新1军已从西面和南面两侧对四平形成了半月形包围圈。

陈明仁因第71军已遭到林彪重创,不敢分散,一直紧跟在新1军左右。而新1军由于前一阵一直由东北保安副司令梁华盛指挥,连遭民主联军打击后,杜聿明对这个“王牌军”的表现极为不满。此时,原军长孙立人在英国尚未回来,杜聿明撤换梁华盛后,决定暂将该军交给郑洞国指挥。郑洞国接手后,正想凭借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一展自己的雄风。所以,在杜聿明要求力克四平的命令下达后,新1军进攻速度最快。

4月18日,郑洞国令新1军的新30师、新38师和第50师轮番轰炸四平外围的民主联军阵地。在飞机、坦克支援下,国民党军首先对四平南郊展开重击。

炮弹如冰雹一样落在民主联军的阵地上,平均每分钟30多发,各种工事堑壕瞬间被夷为平地。到处弹痕累累,每五六米就有一个弹坑。国民党步兵紧跟其后,潮水一般冲入民主联军的阵地纵深之处,虽然各部民主联军奋力抵抗,但仍是处于下风。

到21日,新38师突然离开南郊,转而向四平西北的三道林子北山方向迂回,企图占领北山制高点,与新30师形成南北夹攻之势。

“必须死守三道林子!”林彪命令,“附近部队立即增援,丢了三道林子等于丢了四平。”原来这三道林子距四平城的中心四平街只有1公里,在地势上居高临下,可俯瞰大半个四平城,是关系到整个四平城安危的重要支撑点,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要攻,一个要守,三道林子立即成了四平之战的新焦点。双方兵力潮水一样迅速向三道林子涌去。枪炮声如暴风骤雨一般又急又密,山坡上的大小树木跳动着烈焰,嘎嘎作响。新38师连续四次冲锋,不到半天就抢去了民主联军的一块阵地。

守卫在这里的民主联军保1团知道此地关乎大局,以死力夺。牺牲一批,冲上一批,鲜血将山坡上的黑土染成一片殷红,终于夺回了失地。

危急关头,长春来的援军到了。杨国夫带着第7师赶在了第一批,见了林彪,林彪只说了4个字:“立即战斗!”

杨国夫转身就冲到三道林子最前线去了。

北线枪声不断,南线更是炮火隆隆。新1军第50师于20日起狂击民主联军万毅纵队的第56团,与北线遥相呼应,在猛烈的炮火配合下,突破了56团的鸭湖泡阵地,直攻泊罗林子。

林彪立即调动刚刚赶来的王东保第7旅所属的21团前往支援。保1团的一部也速来救急。但敌50师炮火凶猛,民主联军被迫后撤到下一道防线。

从4月18日至26日这短短的9天时间里,国民党新1军先后向四平南郊、西郊、西北及东南各处阵地发起无数次进攻,双方你来我往,进进退退。阵地上已是尸积如山,却都没有大的进展。此时,双方皆有筋疲力尽之象,故转而开始大修工事,进入对峙阶段。

这是惨烈无比的一仗,国民党军受到重创,民主联军同样也元气大伤。

时远时近、时疏时密的枪声仍在阵阵传来。如血的残阳铺在如铁的阵地上,满面烟尘的民主联军战士静静地守在战壕里,准备着新一轮的厮杀。伤员越来越多,弹药越来越少。然而,这场战斗却远远没有结束。

黄克诚在战壕里走来走去,眼泛红光,他眼睁睁地看着身经百战的红军老战士一个个倒入血泊中,急得连连跺脚:不能再这样打了,排一级的干部在短短9天内换了好几批,战前的排以下干部几乎全部阵亡了。他急匆匆地给林彪发了一封电报:四平城丢了,可以再来夺取嘛;可我们的骨干力量倒下了,却再也起不来了啊。难道我们一定要拼光我们的所有主力吗?

3,塔子山失守

林彪看着黄克诚的电报,无话可说。他也同样心急如焚呀。可是这一仗却不能停下来,毛泽东已多次下达命令,四平绝不能丢,因为东北战场的形势时时刻刻都在左右着国共双方正在进行的和平谈判。

马歇尔从美国返回重庆后,国共和谈继续进行,但谈判桌上的双方条件随时都在因为东北战局的结果而变化。1月10日东北停战令刚下时,国民党根本不承认东北民主联军的存在;长春解放后,国民党转而同意共产党可在东北留有1个师;待到国民党军攻打本溪和四平毫无进展之时,双方开始争执在沈阳、长春和哈尔滨中以哪个城市作为东北共管的分界区。

所以,想要在谈判桌上取得胜利,必须先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战场上不可能得到的,在谈判桌上同样不可能得到。

三道林子战斗刚刚结束,毛泽东电令林彪:要死守四平,挫敌锐气,争取战局好转,可增加一部分守军,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1936年10月,西班牙人民在那里为反对德、意法西斯支持的佛朗哥叛乱,坚持了两年半的守卫战争,成为二战前最着名的保卫战。

化四平街为马德里!简简单单的8个字包含着多么沉重的使命!

林彪已觉得自己难以承载身上的负荷了:要死守四平,谈何容易?现在我军元气已伤,几仗之后,弹药短缺,地位日趋被动,四平前线的局势已是愈发严峻了。

战场上的林彪在着急,远离硝烟的罗荣桓同样在着急。

身患肾病的罗荣桓正在大连养病。他每天都在密切关注着北面的战事。得知四平军队弹药短缺,罗荣桓设法找到了苏联方面的支持,争取了足足八列火车的武器弹药和医药,经海路运到朝鲜,再由铁路转到梅河口。然而,此时适值东北局机关由梅河口向长春搬迁,辎重繁多,火车头紧缺。已装车厢的大批弹药只得暂时停留在站台上。

4月28日,国民党获知这个情况,派飞机轰炸了梅河口车站,有260多节车厢当即报废于火海之中。

情况报告给林彪后,林彪一言未发,目露凶光,愤愤地一拳砸在桌子上。不知他在愤恨国民党的飞机,还是埋怨东北局机关的拖拉。但可以明确的是,他对四平的担忧之情又加深了一层。

当日,林彪急调南满地区第3纵队的主力两个旅由程世才率领迅速北上,开往四平右翼昌图、开原一带,构筑工事,以阻止国民党为继续攻打四平即将增派的援兵。

杜聿明坐镇沈阳,心忧如火。四平久攻不下,必须增兵,然又恐增调南部兵力北上,南满的民主联军乘虚进攻。

这时国民党军在向北进犯的同时,集中新6军最精锐的新22师及第14师、第71军第88师、第94军第5师、第52军第2师、第25师共6个师兵力向沈阳以南大举进攻。三四月间,先后占领了辽阳、抚顺、鞍山、海城、营口、大石桥等地。

“好!”杜聿明喜形于色,又令廖耀湘新6军第14师和第52军军长赵公武指挥其第25师及第60军第182师第545团,于4月29日出发,兵分三路,攻取本溪。

本溪距沈阳东南62公里,是东北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南满的煤钢之都,沈阳的东南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驻守本溪的为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程世才、萧华部。

为了保卫本溪、配合四平地区作战,辽东军区决定以第3、第4纵队和保安第3旅等部队防守本溪。

4月1日后,国民党军第52军、新6军等部分别由抚顺和辽阳向本溪进攻。先后遭我第7、第8、第9旅所部的坚决反击,共伤亡1,7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