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张某在1988年6月8日的情绪活动正处于低潮期。因为,每一个周期的前一半时间为“高潮期”,后一半时间为“低潮期”。由高潮向低潮或者由低潮向高潮过渡的时间为“临界期”,一般为2~3天。今张某在1988年6月8日,已处在他的情感周期的第19天,虽已过“临界期”(13~16天),但处在后一半时间(14~28天)中,故处于“低潮期”。在“低潮期”尤其是临界期,应加强自我调整,让其平安度过临界期,就能够提高效率,避免疲劳和事故,促进健康。因此,顺其生物节律作息,也是人们的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灵感悟
我们将人们理想的生活方式,主要概括为“衣、食、住、行、习、情、思、德、文、际”等十个字所包含的各种健康的生活内容。人们要保持健康长寿,需要综合地养成这些方面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如此才能拥有优质的生活。
生命基础在于运动
工作可以使人感受宁静,运动可以使人感受激情。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有益、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首先运动前的准备:空腹时和刚吃完饭时,不是运动的最佳时机,最佳时机是用餐后休息半小时至一个小时再去运动。运动时所选择的鞋,鞋底应有弹性且厚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减轻脚和膝关节的负担。
1.骑单车
刚开始运动时,骑行的速度不要过快,把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如运动的过程之中感觉到疲劳,就要隔一段时间,慢速骑三分钟用以恢复体力。这样运动一段时间以后,再依据个人特点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骑车有不同的方式,可以长时间的慢速骑行,这样,如果持续二十分钟以上,会“燃烧”更多的脂肪来供给能量,它比较适合以减脂为目的的肥胖人群。
快些速度骑车,可以提高心率。此时机体主要通过糖原无氧酵解的方式来供能,可以提高全身,尤其是大腿肌肉的无氧运动能力。剧烈运动后的身体不适感将会被推迟,有助于我们从事更高强度的运动,或在高强度运动时坚持更长的时间。此外,快骑对心肺功能也颇具锻炼价值。
亦快亦慢的骑车方式,这种运动方式不仅能够兼顾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心肺功能外,而且还能增加运动的乐趣。有了科学的指导,采用更合理的快慢结合锻炼方式,还会取得更好的健身效果。运动时这几种方式最好是以其中一种为主同时以其他方式为辅,多种运动方式交替进行,会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2.慢跑
一个人单独跑步时,不会产生竞争感,因为如果与别人同跑,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超过自己体力标准的跑步速度。跑步时,力量运用适中,既不能太过用力也不能不用力,一切都要以自己体力为基准来调整。初跑时的前二十分钟,找一个合乎自我体力的慢跑速度,因为要想慢跑时间长久一些,首先一定要注意控制速度。如果可以做到的话,最好每个星期运动三四次,每次慢跑一小时。深呼吸很有效。正确的呼吸方法是用鼻子和嘴巴同时吸进空气,吐气时要用力。如果感觉到有点呼吸困难时,要稍微降低速度。
心灵感悟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即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珍惜生命,自然离不开运动。而运动本身为人们指明了预防疾病、消除疲劳、获取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
用手来触摸工作,用心来感觉生活
生活的真谛不是轰轰烈烈,那只是对少数人生命的诠释,我们的生活是真实的,也是平凡的,平凡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平凡的感动。用心去体验生命的历程,让感动贯穿于我们的一生,这样的生命过程才拥有真正的生活。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周围有人抱怨生活很郁闷,亦或是活得很疲累。繁忙的都市生活给大多数现代人带来了太多的压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忙于奔波。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你细细品味。有时候即使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可能给你带来快乐,关键是要用心感受生活。只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么多令人快乐的事情。
生活就是这样,需要我们用心来感受它的一点一滴的美好。其实幸福是无形无状的,但又是无处不在的,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发现它的存在。懂得享受生活乐趣的人,他们从哪怕是一点点的小事中都能获得快乐。也许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感谢生活带给他们的一切,知足常乐;也许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吧,乐于帮助别人并因此而获得快乐,助人为乐;也许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细腻的心,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自得其乐。
用心生活,就要努力工作,专心做事,就要像狮子扑兔子,要全力以赴,更要像小鸟筑巢时的那般细心和负责。用心做事的人像是从事一门艺术,他们能看到生活中最美好的风景。
一名农夫在偏远的农村呆了一辈子,从来没有离开过那片土地。当一位记者去采访他,问到他一辈子都住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而没有离开过大山,是否感到遗憾时。他回答说“没有遗憾,我每天都感觉到很快乐!”
生活要用心灵去感受,更要用包容、豁达的心情看待生活,即使我们处于生命的低谷,也会觉察到人生的美好与幸福。
生活中的一切,不论是苦难还是幸福,不论是烦恼还是快乐,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们都无法回避,无法挑选。有句话说:“有时候命运让我们不能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是人生的态度——不向命运屈服。”用心对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美好。
生活中有很多人对于工作的感觉千篇一律是“单调、枯燥无味、辛苦”等等,只有极少数的人谈到他们的工作时神采飞扬,他们会自豪地告诉你,他们的工作速度如何之快,超过了目标的多少,任务完成又达到什么样的新水平。那种快乐溢于言表,他们是享受到了工作的乐趣。然而我们又要怎样才能享受到工作的乐趣呢?这关系到大家对自己的工作兴趣培养的问题。在我们绝大多数员工乃至管理层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这样的观念,认为自己的工作“不得不做,非做不可”才去做的,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导致大家对自己的工作显得十分乏味、枯燥。如果我们都以这种心态去工作,怎能领悟到其中的乐趣呢?
我们要用这种观点对待工作:从事一项工作,不如喜欢这项工作;喜欢这项工作,不如享受这项工作。这句话在实践中会让你感觉到其深刻的道理。
喜欢工作、享受工作与痛苦工作、被迫工作,其道理相当于自愿锻炼身体与被动劳作的差异效果。用付出的体力来衡量两者可能差不多,但是心情愉悦程度却大相径庭。因为其前提一个是“自愿”,一个是“被动”,自然也就产生两种心情,一为享受,一为付出。
经常听到一些人因工作繁忙而叫苦不迭,殊不知,只有善待工作的人才会忙,只有“忙”才会让你有成就感,才能让你的生活有意义!有些人在退休后感到无事可做时,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想做些什么也不可能了,早知这样,当初就应该多做些事就好了。奉劝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人:努力提高自己,投身工作,享受工作。
有人就幸福和痛苦说过这样一番话: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自己感到幸福就会很幸福;什么是痛苦?痛苦就是有空闲的时间去琢磨自己是不是幸福。这话真的很富有哲理。倾心忙于工作,作为一种享受,就会感到很知足,就很少有时间去想东想西,烦恼自然也会少了许多。“工作并快乐着”的感觉估计很多人都有,也许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不习惯,总感觉有好多事情要做,一天下来,累得身子像跨了一样。但当你在工作上取得成就的时候,就会感到欣慰,这种欣慰是发自内心的,让你深切地感觉到工作带给你的意义。工作,让你感到多么的快乐。
工作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快乐的。19世纪英国哲学家克雷尔说:“在工作本身找到乐趣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不必再求其他的福祉了。”
但是为了能够获得愉悦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体验,为了能够使自己幸福地工作,我们还是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目的有一个理性的审视。
一个人在社会上工作,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获得维持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生活资料,这是工作最根本的目的。然而,工作也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不能把工作的实际从我们的生活中转移到另一个空间,所以,我们要用热忱的心态去对待工作。
有时候我们总感觉工作是多么的枯燥,多么的乏味,做稍许就很疲惫,总是埋怨工作的好坏,从而也阻碍了成功的步伐。如果你工作之余敞开心扉多思考一些工作的乐趣,给工作注入生命,你将会轻松自如。
李君是一家机械维修公司的一级修理工,上班时他不是拧螺丝,就是开车床,整天得跟这些油乎乎的机器零件打交道,工作无聊到极点,但他却不能放弃这份工作,因为他必须以此为生。于是,李君就下决心改变这个局面,便开始着手钻研这些机器的构造是怎样的,如:为什么汽车能运行?运行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发热?汽车运行原理与火车有何不一样?如此一来,他的这份工作对他就很有吸引力。经过努力,他成为该公司的维修专家,后来他被送到一所大学去进修“机械制造”专业。
一个人对工作所具有的心态,就是他人生的部分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薪水去工作,那就代表他是不忠于生活的。工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在工作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世界上不存在永远让你高效的工作。任何的工作最终都会归于一种平淡,就像生活给我们的感觉一样。你要想做好并享受你的工作,就必须接受这种平淡,而且从这种平淡中享受它带给你的乐趣。
人活着必须要工作。只有工作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只有工作才能获取谋生手段;只有在工作中,人才能磨炼自己,发展自己。但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是为了生活。如果仅为工作而生活,那我们人就成了异化的对象。正确的人生态度应是:工作时工作,生活时生活,并以享受生活而非拼命工作作为人生的目标。
我们平时在工作的时候,大脑总是处于一种紧张、亢奋的状态,一个工作结束,另一个马上接替上来,周而复始,身体机器超负荷运转,来不及调整,最终以崩溃作为代价。
于是,很多人的工作、生活理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渴望在工作之余找到一片能使身心放松、压力缓解的“绿洲”。其实,在工作的同时你也可以享受到它的快乐,可以让自己过得轻松愉快。
有张有弛,像音乐一样有节奏感,才会让工作变成悦心的事情,完成后才会有成就感。工作总是无止境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很重要,不要把工作当成自己唯一的生活重心,否则心很快就会疲惫,兴趣很快就会消失,如果想到工作后还有上网,听歌,聚会,聊侃,多姿多彩,你会充满希望,轻松应对。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中,你也许还会思路大开。
真的,放慢脚步,紧张中找些悠闲,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无论你平时工作多忙,都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也不要活得太累,要有张有弛,这样生活工作才相得益彰。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智者与命运结伴而行。别把生活和工作当作沉重的负担,如果你仔细聆听,上面布满了幸福的音符。
用心感受生活,就会多一份享受,少一份抱怨;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
心灵感悟
生命是人从降生到死亡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细心地去品味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幸福与美好。领略生命历程中,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微妙的感情。只有用心去观察,用生命去感受,这样的人生才会拥有最美好的生活,才能体会到生活带给我们的每一份感动。
真正的健康需要身心同健
虚名浮利是过眼云烟,是非得失转头皆空,灵魂纯洁、身体健康乃是人生至乐。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身体只有健康和患病之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新的医学研究也表明,人体健康与患病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过渡的中间状态,即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
据此可得知,身体健康但精神和交往却存在问题,并非真正的健康,只有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亚健康状态实际上已经在警告人们,如不加以重视,疾病就会接踵而来;如能加强自我保健,进行自我调节,就可以使自己早日从亚健康状态中走出来,转变成健康状态。在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普遍认为得病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尤其觉得患精神疾病更不光彩。其实不然,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像感冒一样普遍。
青少年反抗父母、逃学、厌学等心理疾病将长期困扰家庭和社会;中青年关于婚姻、情感、性以及性心理障碍、工作压力等问题的心理疾病,也会或轻或重地制约其发展和影响身心健康;老年人面临下岗、离职、退居二线、退休也会相应地出现一些心理疾病。这些心理疾病都很正常,人在每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大部分人是处于身体健康而心理略有问题的亚健康状态。
另据卫生部对十个城市的工作人员的调查,处于“亚健康”的人占48%。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处于“亚健康”疾病状态的人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目前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20~45岁,以致医学界不得不把“亚健康”列为2l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
调查表明:“亚健康”状态在一些从事企业管理、商业活动的人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日渐加重的缘故。
心理专家认为,精神健康分三个层次,第一是精神疾病,即一些重度的精神障碍,所谓的精神病人,包括意识障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需要精神病医院专门治疗;第二是心理障碍,如焦虑、妄想、幻觉等,需要心理咨询再辅以药物治疗;第三是心理问题,这就是比较常见的孤独感、忧郁、烦躁等,只要得到合理的心理调整就可以解决。他进一步解释,存在心理问题的多数人是处于第二和第三层次之间,这属于轻度的心理问题并非精神疾病,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解决。
令人异常担忧的是,大部分人不会因为心理问题主动就医或找心理咨询师,除了经济原因外,很多精神病患者和家属没有认识到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害处,或者害怕受到世俗偏见的歧视,讳疾忌医。
专家特别提醒:精神疾病并不可怕。患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要积极治疗,切莫讳疾忌医。不妨告诉自己:“我只是情绪感冒了,现在很痛苦,但只要治疗一下就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