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生的赢家,我能
3575700000018

第18章 你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半途而废(3)

陈景润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在答复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信中写道:“第一,我们国家历来是重视跟世界各国发展学术交流与友好关系的,我个人非常感谢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邀请。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唯一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目前台湾占据着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我国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第三,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代表的话,我是可以考虑参加这次会议的。”为了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陈景润牺牲了个人的利益。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期的研究访问工作。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作,连中午饭也不回住处去吃。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躲进卫生间里,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正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国短短的五个月里,除了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一下子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这一研究成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在美国这样物质比较发达的国度,陈景润依旧保持着在国内时的节俭作风。他每个月从研究所可获得2000美金的报酬,可以说是比较丰厚的了。每天中午,他从不去研究所的餐厅就餐,那里比较讲究,他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带去的干粮和水果。他是如此的节俭,以至于在美国生活五个月,除去房租、水电花去1800美元外,伙食费等仅花了700美元。等他回时,共节余了7500美元。

这笔钱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样,从国外买回些高档家电。但他把这笔钱全部上交给国家。他是怎么想的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我不能只想着自己享乐。”

陈景润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谦虚、正直的人,尽管他已功成名就,然而他没有骄傲自满,他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的高峰还没有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陈景润虽然在大家眼里看来,已经成功了,但是他继续保持一种良好的品质,继续往上攀登,继续努力奋斗。在他眼中没有终点,总是有下一站等着自己。所以,他不敢停下前进的步伐。人生就是这样,不进则退。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进取。因此,人们不能只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要迈开进取的双脚,向人生的更高山峰迈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每一个成功者的诞生,都是伴随着艰辛的奋斗历程,伴随着自己的坚定信念,不放弃自我,不放弃自己的选择。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和梦想的动力,冲破层层险阻,也许这个过程会遍体鳞伤,但是到达成功顶峰时候,才懂得原来一切都值得,那份伤痛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一个英雄诞生。英国男子400米选手雷德蒙德曾因为受伤而在汉城奥运会上退出比赛,此后他经过5次手术,只是为了回到奥运会来拿牌。

半决赛那天到了:雷德蒙德的父亲吉姆和6.5万观众一样,高坐在离火炬很近的看台上。比赛开始后,雷德蒙德立即取得领先地位。但就在离终点还有175米时,几乎肯定要进入决赛的雷德蒙德听到了体内传来的一声不祥的声音,那是他右大腿肌肉撕裂伤的声音。他就像中枪一样瘸了。

父亲吉姆在看台上低声喊道:“天哪,不!”而在场上,脸色发白、腿部发抖的雷德蒙德开始用一只脚跳跃,然后他慢了下来,摔倒在跑道上,紧紧抓着自己的右大腿。医疗人员冲了过去,吉姆也从看台上往下狂奔。雷德蒙德知道自己的奥运奖牌梦想已经终结,泪水滑过他的脸颊滴到跑道上。

但雷德蒙德对医务人员说:“不,我不会用担架离开,我要跑完。”此后的镜头进入千万人的记忆:他慢慢爬起来,开始向终点跳去,全场观众起立为他欢呼,声音越来越响。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痛苦,但雷德蒙德没有放弃,吉姆最后冲到跑道上,扶着他走过终点。6.5万观众都在欢呼、鼓掌和哭泣,这成为了奥运会上最经典的一个篇章。

人生的奋斗历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这些你是否有勇气继续下去。常常我们会看到,许多人往往就是在这些受伤之后,就很快就选择了放弃。他们没有勇气去继续自己的梦想,梦想的力量让他们承担不起。

所以,一个真正担负得起自己梦想的人,是优秀的。他会坚持下去,即使受到了各种艰难困苦,咬咬牙就挺了过去,成功的诱惑太大,面对的困难也很大,两者之间如何抉择。聪明人知道暂时地为难自己,让自己去承受着一切,继续前进。而胆怯者,就会轻易地放弃,享受暂时的轻松,最后却是他人成功的观众,空有艳羡的份。

成功者应摒弃半途而废的念头

一切伟大的人物所具有的共同品质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带着这种激情去工作,便会无坚不摧;带着这种豪情去经营自己的事业,终会大有成就。志在成功的你,立刻行动起来,为了明天的收获而奋进吧!

成功者所拥有的过人之处,就是他们会忍耐,会坚持,会在困境中依然坚信自我的选择,并且为之而努力奋斗。而失败者则恰恰与之相反,他们往往幻想着成功的道路非常之容易简单,到真正实践起来的时候,发现苦难重重,最终承受不了,而轻易地就选择了放弃,就跟他们当初轻易就选择行动一样的草率。

巴西足球明星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上大红大紫,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已踢进1000个球以后,记者又问他同样的问题时,他仍然回答:“下一个!”大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同贝利一样有着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马克思曾说过:“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深刻地感到不满足,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进取,在这方面无数成功者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果戈理写作以勤奋著称。他坚持每天练习写作,他说:“一个作家,应该像画家一样,经常随身带着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是很不好的。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必须每天写作。如果一天没有写,怎么办呢?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上‘今天不知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一遍地写下去,等你写得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

正是有了这种一天也不肯虚度、不断进取的精神,果戈理才完成了一部部传世之作,成了世界上伟大的文学家。

1673年2月的一天,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患着严重的肺病,又受了风寒,身体十分虚弱。但他还是不顾亲人和朋友的劝阻,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毅然参加了自己的新作《无病呻吟》的演出,并出演男主角。莫里哀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角色的塑造,由于咳嗽震破了喉管,他的生命结束在了舞台上。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从十七八岁开始科研生涯,从此便终生没有离开实验室。他对气象、物理和化学三门学科都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去世前的几个小时,还像往常一样在实验室里记录下了当天的气象数据。

发明显微镜的荷兰著名生物学家列文·胡克,晚年更加拼命地工作,他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夜以继日地观察动植物细胞,并详细记录观察结果。他的研究成果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40岁才开始学画画,直到60岁之前画虾还主要是靠摹古。62岁时,他认为自己对虾的领会还不够深入,需要长期细心观察和写生练习。于是就在画案上放了一只水碗,长年养着几只虾。他反复观察虾的形状、动态。然而,这个时期他的功夫,依然还是在侧重追求外形。画出的虾形很似,但神不足,还不能表现出虾的透明质感。65岁以后,齐白石画虾有了一个飞跃,虾的头、胸、身躯都有了质感。这以后他开始专攻虾的某些部位,画虾不仅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70岁他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程度。到了80岁,齐白石笔下的虾简直是栩栩如生了。

1973年冬天,已年过八旬的******完成了他毕生的最后一首诗《读封建论呈郭老》。几个月后,他让护士长用毛笔把他一生的全部诗作都抄写了一遍,然后,亲自一一核对,对其中的一些诗又作了修改。所以,世人不仅认为******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

上面列举的几个中外名人,都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如果他们浅尝辄止或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那么莫里哀即使写出一两部成功的作品,也不会给世人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道尔顿即使在某些学科有所建树,也不会在气象、物理和化学三门学科都作出这么大的贡献;列文·胡克即使发明了显微镜,也发现不了使他永垂青史的生物细胞;齐白石即使能成为画家,也不会成为艺术大师。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也许都曾经有着美好的梦想,但是现在又有几个还在坚持着?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要经历的总还是要慢慢经历。成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我实现过程,需要非凡的耐性、时间和榜样的力量,并非一蹴而就可得的。

1986年,李阳从新疆实验中学勉强考入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步入大学的他,依然没有摆脱中学时代的羞怯性格:内向,不善言语,拙于交际,上课总是坐在角落;自然,他的学习成绩也和他的座位一样成了正比,从大一到大二的3次英语考试,他都没有及格过。大学二年级即将结束的时候,他13门功课已经高高地挂起了红灯。

如何能出人头地?难道永远都当“老末”?英语真的不可战胜吗?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打击的李阳不断反问自己。

有一天,他终于醒悟了: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我一定要战胜英语,我相信,一切都会改变的!随后,他报名参加了4个月后即将举行的英语四级考试。

这时的李阳,立刻投入到兵荒马乱的题海大战中,但是成果并不明显。偶然的一次,当他大声朗读的时候,感觉精神特别集中,于是他就跑到校园空旷的地方大喊英语。十几天后,当他来到英语角的时候,许多人都奇怪地问道:“李阳,你的英语听上去好多了。”

一言惊醒梦中人!李阳恍然大悟,原来大声喊叫也能提高英语水平。

为了防止自己半途而废,李阳每天中午都来到兰州大学的烈士亭喊英语,无论大西北的寒风多么疯狂和刺骨,无论天气多么恶劣,李阳的内心却一片火热,。因为他心里明白,只有相信自己,提高英语水平的愿望才能实现。

就这样,他从1987年的冬天一直喊到1988年春天,4个月的时间里,他从不间断,从宿舍到教室,从教室到食堂,嘴巴总是不断地运动着,10多本英文原版书,大量四级考题,都被他背得滚瓜烂熟。4个月后,李阳的舌头不再僵硬了,耳朵不再失灵了,反应也不再迟钝了,标准的美式英语让同学们误以为他来自遥远的美利坚。英语四级考试的时间到了,李阳轻松步入考场,只用了不到50分钟的时间就顺利地答完了试卷,后来成绩揭晓了,李阳名列全校第二名,这一消息轰动了兰州大学,也“雷”倒了先前轻视他的同学。

李阳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不放弃不言弃,敢于突破自我,作他人之所不敢做,不怕他人的怀疑和否定的眼光,就是要做那个梦想中的自我;这个过程肯定不是平坦的,他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但是他很坚决地继续埋头行动前进,最后他收获着沉甸甸的梦想的果实。

由此可见,成功不仅靠信念,更要靠坚持的力量,没有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慢慢地积累中,勃然而发。罗马不是一天建起来的。中国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曲同工,说的都是一个道理:成功需要积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你可以坚持一两天,一两月,一两年的奋斗,但是你可以坚持一辈子的梦想奋斗吗?属于成功者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如果你可以这样,那么你注定是一个成功者。

别为放弃找理由

成功就是这样,不能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而且是找到各种借口和理由去放弃。而应当坚持自己的行动,不要急于求成,不是什么事情都会一开始就能见到成功的曙光的。而要为自己的成功找坚持下去的理由,不是给自己找后退的借口。不给自己退缩和放弃的理由,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座右铭。成功者只有往前前进这一个方向,后退则意味着,离成功又会远一步,而需要付的汗水则更多。所以,肯定是不能够有想退缩的念头的。

上个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里,在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日本,有两个年轻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努力着。

日本人每月雷打不动地坚持把工资和奖金的三分之一存入银行,尽管许多时候他这样做会让自己手头拮据,但他仍咬咬牙照存不误。有时甚至借钱维持生计也从来不去动银行的存款。

相比之下,那个美国人的情况就更糟糕了,他整天躲在狭小的地下室里,将数百万根的K线一根根地画到纸上,贴到墙上,接下来便对着这些K线静静地思索,有时他甚至能面对着一张K线图发几个小时的呆。后来他干脆把自美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的纪录搜集到一起,在那些杂乱无章的数据中寻找着规律性的东西。由于没有客户挣不到薪金,许多时候这个美国人不得不靠朋友的接济勉强度日。

这样的情况在两个年轻人的世界里各自延续了六年。

六年的时光里,日本人靠自己的勤俭积蓄了5万美元的存款;美国人集中研究了美国证券市场的走势与古老数学、几何学和星象学的关系。

六年后,日本人用自己在艰苦的岁月里仍坚持节衣缩食积累财富的经历打动了一名银行家。从银行家那儿获得了创业所需的100万美元的贷款,创立了麦当劳在日本的第一家分公司,从而成为麦当劳日本连锁公司的掌门人。他叫藤田田。

同样是在6年后,美国人成立了自己的经纪公司,并发现了最重要的有关证券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方法,他把这一方法命名为“控制时间因素”。他在金融投资生涯中赚取了5亿美元的财富,成为华尔街上靠研究理论而白手起家的神话人物。他叫威廉·江恩,世界证券行业尽人皆知的最重要的“波浪理论”的创始人。如今,他的理论被译成了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各地金融领域的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

藤田田靠节衣缩食攒钱起家、江恩靠研究K线理论致富,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相同的道理,那就是许多成就大事业的人,他们也同样是从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创造和积累着成功所需的条件。